抽动症的病因,抽动症误诊的原因
1、抽动症的病因
一、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因本症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
1、抽动症的病因
一、短暂性抽动障碍病因
本症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 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躯体因素 起始往往由于局部激惹而产生抽动。如眼结合膜炎或倒睫刺激引起眨 眼;或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现吸鼻、面肌抽动。当局部疾病原因去除后,抽动症状仍继续存 在。
3.杜会心理因素 儿童由于家庭生活事件如家庭不和、父母离婚、亲人死亡、学习负担过重等影响,抽动成为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4.器质性因素 围生期损害,如产伤、窒息等因素可能与本症有关。
5.药源性因素 某些药物如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精神病药等,长期服用可能产生抽动的副反应。
二、 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病因与发病机制
本症的病因尚未阐明,近年来的研究报道提示ts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生化代谢以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抽动症误诊的原因
当孩子有不停挤眼、皱眉、清嗓子以及手足不由自主的抽动情况出现时,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遗憾的是,不少人往往忽视了,以致延误病情及治疗良机。
在临床上,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很容易被误诊,其主要原因在于:
1、少数医生可能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将喉肌抽动而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诊为结膜炎;皱鼻诊为慢性鼻炎等。
2、病人对症状有一定抑制能力,疾患轻者有意掩盖其症状时,家长及医生一般不易察觉。
3、许多家长往往轻视此病。认为孩子不停眨眼、耸肩算不良习惯,用不着找医生。
应该指出的是,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既不能轻视,也不要惊慌失措胡乱投医。因本病病因复杂,表现不一,且反复交替发作,易同其他病相混淆。国内儿童医院一般不设精神、行为科,非精神病的行为疾病多由神经科治疗。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大、中型综合性医院就诊,找有经验的神经科、小儿神经科或儿科专业医务人员,以便科学、合理诊断,及时治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抽动症的鉴别诊断
抽动症与肌阵挛性癫痫区别
抽动症与肌阵挛性癫痫都表现为面部及肢体肌群的突发性抽动,且反复发作,但抽动症抽动频率快,用意志可短暂控制,发作频度与精神、情绪有一定关系。智力大都正常,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一般用镇静药效果不佳。而肌阵挛性癫痫发作时有特异性临床特点:头下弯,两上肢伸展,两大腿向腹部屈曲。有突然剧烈躯干肌肉收缩时可使病儿突然摔倒,但可马上爬起。抽动频率慢,用意志不能控制,严重者可发展为癫痫大发作。发作越频繁,智力越受影响。脑电图异常,可见癫痫波,用硝基安定效果较好。
抽动症与肝豆状核变性区别
抽动症与肝豆状核变性均有不自主群肌抽动、面部肌肉抽动和异常发音。均为儿童期发病。抽动症只是神经系统轻微异常,病情相对较轻,易于治疗;而肝豆状核变性病情重,预后差,治疗较困难。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铜代谢异常所致,主要累及脑基底神经节、肝脏、肾脏。病儿同胞中可能有同样病人,父母双方多为杂合体,或为近亲结婚。典型症状是手足舞蹈样不自主动作,语音不清,肌张力亢进,面部肌肉僵直,呈现"面具脸",行为幼稚,神经系统检查巴氏征多(+)。此外还可有肝病症状,黄疸、腹水、肝肿大、肾脏损害类似肾炎症,眼部有特征性症状-角膜色素环。此病只有神经系统症状时要注意抽搐形式、智力情况,与抽动症相鉴别。裂隙灯检眼及测定血浆铜蓝蛋白、血铜、尿铜,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抽动症与痉挛性斜颈的区别
痉挛性斜颈主要症状为扭颈、挺颈,而抽动症则合并其它部位抽动,且速度快,病程长,可反复发作。痉挛性斜颈多发病在5岁前的女孩,一般5岁后可自行消失。发作时头向一侧倾斜,来回抽动,持续10分钟左右,一般发作2-3天至2周,间歇期无症状,数日或数周后再重复发作。此病主要是胸锁乳突肌痉挛而致,没有其它部位的抽动,咽喉也无异常发音,一般可自愈,无需治疗。
抽动症与强迫症的异同
相关处:①症状的重叠性很高。据统计30-90%的抽动症患者有强迫症状。②有些症状如重复摩擦、反复拍击、反复触摸行为介于抽动和强迫行为之间。③家族史研究发现,抽动症与强迫症在遗传上可能相关,故两病可能为同一基因异常的两种表现形式。④病理学研究证明,基底神经节是两者的共同病变部位。
不同处:抽动症患者有强迫行为而无强迫观念,强迫症病人多是有强迫观念而决定强迫行为。在治疗上,抗多巴胺药物治疗抽动症有效,治疗强迫症无效。相反,5-羟色胺能药物作为治疗强迫症的首选药对抽动症却毫无作用。
抽动症可以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症状
本病个别病例以肢体疼痛为首发症状。特点是无明显诱因的四肢关节疼痛,逐渐发展到颈部、躯干部等。疼痛部位不固定,变化无规律。与同伴玩耍时症状减轻或消失。无不良病史。各种化验检查、x线等均无病理表现。抗风湿治疗无效。随着病程的延长,可逐渐出现肌群的不自主抽动、发怪声、模仿语言、吐口水、秽语等症状,此时诊断比较容易。待适当治疗后,随着抽动症状的好转,肢体疼痛也好转或消失。所以,对于肢体疼痛反复不愈又无其他阳性体征的患儿要注意是否患有抽动症。
警惕以抽动症为主要表现的脑炎
患儿以发作性挤眉弄眼、肢体及躯干的抽动伴有咒骂而就诊,症状与抽动症非常相似。但同时伴有脑炎的相应症状,如高热、头痛、呕吐呈喷射性。查体可见病理反射阳性,脑脊液有相应变化,脑压增高,脑电图异常。用治疗脑炎的方法有效,随着脑炎的控制,抽动及秽语现象也消失。此现象可认为是脑炎侵犯了基底神经节部分,造成了与抽动症相同的病理基础。应注意的是,此种现象发生时,以治疗脑炎为主要措施,以防延误病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抽动症的教育
抽动症属于心理障碍性疾病,患儿大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缺陷,而且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的患儿其心理缺陷越明显和严重。在对他们教育的时候,针对其心理发育不完善的特点,家长要特别注意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和一些细节性问题,并在此过程中积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期患儿从日常生活的表现到心理素质各方面都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对患儿的科学诱导要细致而耐心,多鼓励,少批评。
由于患儿注意力涣散,情绪易激动或消极悲观而造成他对周围事物感知缓慢,范围狭窄,分辨力弱,缺乏认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记忆的障碍、思维能力的低下和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他们老是内心紧张,时常处于恐惧与焦虑的心境。针对患儿这样的心态,父母与老师需要耐心而细致地去引导孩子,并且要少批评多鼓励,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予以赞扬,并以此作为推动孩子心态改善的动力之源。
有患儿的家长说:我怎么就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点呀?我总觉得孩子一无是处,根本就找不到一个可以夸奖他的理由,或者也试过夸奖他,可不见孩子有任何进步。其实,有这种想法的父母是在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当然,我们并不反对父母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孩子,关键问题是您“挑剔”的是什么。如果您“挑剔”的是孩子的缺点、短处,那么您传达给孩子的肯定是消极的消息。如果您“挑剔”的是孩子的优点,或者准确的说,您“挑出”的是孩子的优点,那么,您自然就会肯定孩子、赞扬孩子。
对于多数患儿来说,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受到大量的批评。作业写错了,被老师批评;成绩没考好,被爸爸、妈妈批评;玩得时间长了,被爷爷、奶奶训斥……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令他们记忆最深刻的不是长辈的批评,而是那些难得的赞扬。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孩子们尤其如此。夸奖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作用常常要比批评大得多,效果也好得多。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们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来源于周围的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如批评、指责、打骂等,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一个个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是终生的。
也有的父母说,什么是孩子做对的事情呢?我觉得我的孩子太不如人家了,哪里还有什么做对的事情呢?其实,所谓“做对的事情”是相对于孩子的既定目标而言的。当孩子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或者和自己相比有了进步,这些都是孩子做对的事情,哪怕你的孩子上次考了20分,这次考了21分,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个进步。您不能因为孩子考试不及格就训斥孩子,而要看到孩子已经取得了难得的一分。如果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就很难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是高于别人的,因为您的孩子很难永远在所有方面、所有人中保持第一名,总会有人在某方面比您的孩子强,这时,父母就会感到很失落,就会觉得孩子没有优点可以夸奖。
当然,父母给孩子的夸奖必须是具体的,越具体越好。如果您只是虚情假意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真棒”,孩子听了以后会觉得很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好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变得更好。而且,对于大一些、已经有了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孩子来说,他们会觉得父母的话很虚伪,因而父母的话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给孩子的赞扬不能说假大空的话,而要关注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必要时父母还可以忽略一下孩子所犯的错误,要从内心相信孩子不是在故意犯错,那是出于病症的表现,孩子本身是无辜的;不要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却用放大镜来搜求孩子的缺点。
一般情况下,父母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当孩子做对某件事情时,父母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一点事情,父母就觉得孩子不守规矩,不是好孩子,因此而大发雷霆。其实,父母的首要任务是把孩子做对的事情从平凡的生活中挑出来加以赞扬。
二、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患儿由于病症的干扰,常会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使得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常常不够理想。此时的家长大多采用喋喋不休的说教或是强制命令的手段让孩子抓紧学习,但由于患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在强制下虽然学习了,但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成绩却很少得到提高,或者抓紧一点就学得好一点,稍一放松成绩就又下来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除了积极给孩子治疗原发病之外,从家长自身的教育方法、教育态度找找原因并加以彻底改进,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就马上大加训斥;而当好成绩提高了一些的时候,却不知适时的给予表扬,甚至还用“你看人家某某,考了100分,你比人家差远了”等等的话来刺激孩子,给孩子当头泼冷水。长此以往,孩子的学习兴趣不仅会荡然无存,而且在其内心深处也会自己失去学习的动力,从而进入“学习困难→不爱学习→不学习→学习更加困难”的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一状态,我们建议家长在给患儿制定学习任务的时候,适当地宽松一点,当孩子完成以后,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使孩子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通过完成学习后,能体会到快乐的情绪,并因此逐渐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另外,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专心致志的学,不能边学习边玩;在玩的时候,不妨就让他痛快的玩,不必考虑学习的事情。当然,患儿在初期不一定能做得到,这时父母可以先陪着他学,帮他建立自觉的学习意识。
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父母们为了孩子能“一心学习”,或是怕孩子干不好,帮倒忙,经常是什么也不让孩子干,事事自己代劳。殊不知,在父母好心的忙碌中,孩子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也被一点点消磨掉了,有的变得一天天懒惰起来。他们在社会上遇到问题的时候不知该如何解决,甚至在家中出现稍微困难一点的事情时他们也是手足无措。可见,在现实生活中有足够的能力独立生存比考几个一百分还重要,考上大学的学生不会洗衣服的怪事是因父母的失职。
培养孩子自立、独立能力是通过让孩子参加生活锻炼来实现的。生活锻炼的本身不单纯是为了干活,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勤奋自立的意识,并且在生活实践中学习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深生活体验,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智能。
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会比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从孩子成长的需要上讲,孩子其实也喜欢参加一点劳动的,更喜欢负一些责任,以确立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自然需求。我们应该满足他们。否则,等他们长大后会发觉,这一生有无法弥补的缺憾。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劳动与其健康人格密切相关。调查表明:第一、孩子的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第二、孩子从事劳动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形成勤劳节俭的品德。因此,父母们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作为培养优良人格的一个切入点。在家务劳动中,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合他的劳动岗位,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使他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父母应当经常鼓励孩子所做出的努力,并给其具体帮助,使他感到劳动的高尚与劳动内容的丰富多彩。
四、要培养孩子处世、办事的能力,以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对患儿的教育不仅需要针对其心理缺陷进行纠正与完善,同时也应把他看成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全方面培养其整体素质。其中,为人处事是人一生中一门艺术性很强的极其重要的学问,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环境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良好的处世、办事的能力才能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的人可以轻松地把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办得很漂亮,而也有人费很大劲却把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做得很糟糕。毫无疑问,前者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势必会游刃有余,而后者很有可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被无情地淘汰。
处世、办事的能力绝不是在孩子成长中自动生成的,父母们要经常给孩子讲如何处世、办事的道理,告诉孩子在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逐渐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事的原则,并创造机会让孩子多与人接触和交往,以使孩子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提高。
五、教孩子会做人,会关心别人,爱护别人。
教给孩子做人不能总是想着自己,让他明白只有我为人人 ,才能人人为我的道理。多为别人着想,别人才会乐意为自己着想,朋友多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的立足。关心别人首先要从关心自己身边的亲人做起,爸爸、妈妈上班劳累了一天,回家时主动帮父母倒上一杯水,问一声辛苦;有好吃的,记得给爷爷、奶奶送,给兄弟姐妹们分;见到别人有困难了,要想到自己应该帮上一把……这都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孩子养成的好习惯,也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的良好个性品质。
这除了需要父母对孩子多方位的正面教育之外,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对孩子所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也就是说,父母要首先做到这一点,其实,这也是成功教育孩子所需要的最重要的东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