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教师是儿童家长心声的倾听者,父母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2022-06-05 12:30:06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教师是儿童家长心声的倾听者

教师要了解家长,既可用眼去看,也可用耳去听。观察研究显示,许多教师一改过去那种只当“演说家”、“讲解员”的习惯,他们大都能静下心

1、教师是儿童家长心声的倾听者

教师要了解家长,既可用眼去看,也可用耳去听。观察研究显示,许多教师一改过去那种只当“演说家”、“讲解员”的习惯,他们大都能静下心米,当个耐心的 “听众”,并为家长创造许多“诉说自己的心思”、“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家庭教育问题辩论会”、“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父母养儿育女沙龙”、 “家庭教育咨询”等形式之所以能走俏沪上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就是其真实的写照。

家园共育成功的经验证明,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教师成为家长亲密伙伴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与家长坦诚相待,才能使家长视教师为倾诉的对象,敢在教师面前讲真话,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例如,一个中班小女孩,在妈妈傍晚来园接她回家以后,便告诉妈妈:中午睡觉时,身旁的一个小男孩摸她的下身。母亲大吃一惊,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第二天早晨送孩子入园时,把这一情况告诉教师,且说出了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教师仔细认真地听后,不仅请这位母亲原谅她工作的不周全之处,而且还感谢这位母亲能把自己的所知、所想全盘托出,便于教师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使男孩子不至于“故技重演”。此后,这位母亲除了积极地向教师反映女儿在家的各种表现以外,还能把她听到的其他家长的意见和想法如实告诉教师,成为信息的传递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父母如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放下身段"倾听

  :放下身段"对于家长而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女孩心情不好,可能会表现出一时的:消沉或放纵",比如做作业时趴在桌上偷偷哭泣,或是情绪不好时弄坏书本以达到发泄的目的,等等。这些小小的消极行为,往往会被父母斥责为:没出息"。其实,人都有郁闷伤感难以自抑的时候。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成人差,遇到问题时更容易表现出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会委屈地哭泣,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当放下身段耐心地倾听孩子诉说,安慰孩子,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斥责孩子。

  郝先生对女儿的管理充满了人性化,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肯主动放下长辈的身段倾听女儿的心事,帮助女儿排忧解难。

  谈到倾听的重要性时他说::有一次女儿回到家躲进了书房,也不出来吃饭,我爱人就叫她,女儿还是不出来,爱人接着说了她几句,她竟然跑出来对着我们俩大吼了一通。爱人气得回到卧室也不吃饭,我说女儿肯定是有心事,爱人却恨恨地嘟囔着:‘这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不像话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回到家要跟父母发脾气?’我想发脾气也解决不了问题,就放下手头的事,陪女儿坐了下来,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许是我这一问,勾起了女儿的伤心事,她的泪水夺眶而出。她说,‘爸爸,我今天跟班上一个男生打架了。我承认错误在我,但是那个男生得理不饶人,一再地找我麻烦。后来快下课时,老师回到教室,看到我在哭,就把我们俩叫到办公室。老师把事情处理完,我们两个回到教室,刚要离开,那位男孩的妈妈来接他回家,那男孩就趁机说我骂他妈妈了。听到这话,她妈妈就用冷冷的眼神看着我,带着她儿子边走边说不要接近我这种没教养的女孩,不然就该学坏了。当时我好委屈,难过地想你和妈妈要是在我身边多好啊。’说完,女儿又开始哭了。听了女儿的话,我赶紧劝导和安慰她,女儿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了,但我的心却有了愧疚,回到卧室我也说了她妈妈两句:女儿受了委屈、有心事,父母应该及时像朋友一样跟女儿交流,帮助女儿,不能碍于面子抛不下身段,甚至用不耐烦的口气责怪孩子。后来,女儿再提起那件事的时候,说是我当天的倾听和安慰给了她希望和好心情,让她有勇气先自我检讨,并从委屈和失落中走了出来。"

  家长:尊严"中的冷漠会让女孩感到无助和伤心,放下身段和孩子交流,像朋友一样倾听女孩的心事,将会有利于她身心的健康成长。

  带着爱去倾听

  父母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是单向的沟通,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也就是说在倾听的过程中,父母应当饱含爱意。当然,父母关心孩子不是领导关心下属,所以父母不应像领导倾听下属诉苦一样,除了安慰和劝导之外便是就事论事,而是应该带着深深的爱走近女孩的内心。倾听是为了帮女孩化解烦恼,消除困惑,如果这种沟通缺乏爱,那么就难以深入女孩内心。唯有温热的爱,才能把女孩的心灵捂暖,而女孩心中的:冰"自然会融化。

  小欧13岁了,和:死党"平平一向很要好,小欧性格温顺有点多愁善感,平平聪明伶俐但偶尔会表现出思想偏激。

  有一次,因为一点小误会,平平误解了小欧,并不再找她玩;小欧碰到平平,赶紧追上去和她打招呼,没想到平平却愤然地转过头,把小欧远远抛在身后。

  小欧伤心了,以为平平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而不爱和自己玩,回到家后,一边吃着饭,一边郁闷地流着眼泪。妈妈见了,赶忙用纸巾帮小欧拭去眼泪,嘱咐小欧说一边吃饭一边哭泣会影响消化,对健康不利。小欧放下筷子,妈妈便挨着小欧坐下来,让她说出心事。听小欧说完,妈妈感觉到女儿平时性格确实比较多愁善感,这么小的事情也能郁闷至此。想到饭才吃了一半,妈妈怕小欧哭泣导致消化不良,立即热了半杯牛奶递给小欧,小欧手捧着牛奶,感觉到了温暖和妈妈的疼爱,心情舒缓了许多。紧接着,妈妈把手放在小欧的肩膀上,跟她讲朋友间相处的道理,并开导小欧对朋友之间的矛盾要放开心胸,不能动不动就掉眼泪。听了妈妈的话,小欧郁闷的情绪渐渐消散,她撒娇似地趴在妈妈怀里,并对妈妈说自己第二天就去找平平,要主动和平平消除误会。

  爱可以使人沐浴在春风里。女孩在困惑失意之时,父母的爱可以给女孩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带着爱去倾听,爱会播撒在点滴细节中,沁人到女孩心里。案例中的妈妈并没用太多安慰的语言,但她一系列爱的行为、动作足以把女儿的心门打开。有了这种爱的氛围,女孩自然更容易听进妈妈的劝导,弄明白其中的道理。女孩需要父母的倾听,更需要父母的关爱。父母如果能把爱融入每一次的倾听,那么与孩子沟通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倾听需要抓住时机

  父母对女孩的倾听,除了要有真诚和耐心,还要抓住有利的时机。倾听是为了弄懂女孩的心思,帮助女儿解开心结。如果时机选的不恰当,非但帮不上忙,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小茹从小由奶奶带大,后来小茹到外地上中学,寄宿在学校,这期间奶奶突然去世了。小茹没能见奶奶最后一面,沉痛和悲伤压在心底很长一段时间,小茹变得越来越少言寡语了。后来,妈妈还注意到,自从小茹的奶奶死后,相册里小茹和奶奶的合影全都不见了,她猜想是小茹偷偷藏起来了,以此寄托对奶奶的怀念。对此事,妈妈一直没有提及。

  直到半年以后,小茹开始变得爱和人说话、爱开玩笑了,妈妈的心才真正放下了。这天,妈妈找了个恰当的机会,准备让女儿倾吐一下压抑在心底半年之久的悲伤心情。小茹向妈妈描述这半年来每一个被泪水淹没的夜晚,以及清明节偷偷到河边给奶奶烧纸的情景。妈妈听了,拉着女儿的手,不断地安慰着女儿。小茹却对妈妈说::妈妈,现在我已经从失去奶奶的阴影里走了出来,眼泪是因为怀念,而不再是无休止的悲伤,您放心,我现在已经把痛苦的包袱丢下了。"妈妈听了小茹的话,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小茹的妈妈做得很对,如果在女儿还没有走出悲伤时听女儿倾诉心声,难免会让她更加难以自拔,而现在的倾听更容易让女儿释怀。

  选择恰当的时机倾听,才能达到倾听的目的。这需要父母多用一点心,针对具体情况要找准时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父母倾听孩子心声的几种小技巧

在不少家庭里,家庭教育全凭父母的想当然。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无的放矢”,父母对孩子的想法不了解,只是一厢情愿地向孩子唠叨;二是“误解孩子”,父母主观地判定孩子的问题,然后进行教育;三是“空洞说教”,父母对孩子的接受水平不了解,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接受能力去衡量孩子。这样一来就酿造了不少的冤案、错案——孩子认为自己没有错,而父母却认为孩子死不认错。

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成人眼里的世界是不同的,如果我们不能耐心、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就难以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即使我们能用威严镇压孩子一时,也不能镇压他一辈子,孩子总会有反抗的一天。所以,威严的爸爸们,不要以为拳头和严肃是镇压孩子的法宝,当你们无法令孩子心悦诚服时,拳头也不能让孩子真正听话。有没有比拳头更为有用的教育武器?有,这就是倾听!只有倾听,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了解问题的真正根源。

倾听,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需要一双耳朵,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生活中,不少爸爸会有这样的体验——自己本想好好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可孩子不是说话“牛头不对马嘴”,就是强词夺理,听着听着就不自觉地火冒三丈。这样的倾听,显而易见是不成功的。其实,倾听,也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倾听应掌握以下技巧:

耐心地倾听

当孩子说话时,不论他的表达是否清楚、完整,我们都应该耐心、沉着地等待他说完。特别是孩子发表见解或意见时,更要耐心倾听,给孩子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在孩子没有充分把意见表达出来之前,不要随意表态或乱下断语,也不要随便批评。千万不可因孩子说话过长为感到厌烦,或粗鲁地打断孩子的说话。即使不同意孩子的看法,或有必要纠正其不妥的观点,也要等孩子把话讲完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要知道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讲话能受到重视。耐心地听孩子说话,就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你说的话都很重要,我重视你的意见。这样能够建立孩子的信心和自尊,同时,让孩子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父母分享。

认真地倾听

如果孩子受到委屈或有心里话想诉说时,父母除了耐心还要认真、有诚意地倾听。父母在倾听的过程中,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孩子的身体语言、情感,弄清话中的真实含义,把握孩子的真实意图,从而有的放矢地做好导向工作,促进问题的顺利解决。同时,还要对孩子的言行、情感等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少一些否定评价和反面限制。有时孩子的问题童稚味很浓,如,孩子问“世界上有没有白雪公主”,你应该认真地告诉他“白雪公主是童话里的人物,如果你能像白雪公主那样善良,也会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白雪公主。”这样,孩子会感觉到你没有敷衍他,而是在用心听他讲。

孩子们的世界与大人不同,常凭借自己的好恶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当孩子讲述一件事情时,我们不能只听他说,还必须听到藏在话语背后的含义。这就要求父母不仅要倾听孩子“说”了什么,还要倾听他的语言里包涵的“感觉”是什么,更要“读”出那些用身体“做”出来的“语言”。如果没有认真倾听的态度,这些话语里的潜在意思,肯定是无法揣摩出来的。

有兴趣倾听

让谈话者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这意味着听话人对谈话已没有了兴趣。在和孩子的交谈中,爸爸很容易失去兴趣。有些爸爸常常是刚听到孩子说两句话,就不耐烦地说“知道了,知道了,别烦我”、“该干嘛干嘛去,没有工夫听你神侃”。如果孩子察觉到你对他的谈话没有兴趣,他便很难有兴趣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你。所以,爸爸在倾听孩子说话时,应集中精力、端正态度、全神贯注,尽量注视孩子的眼睛,不要做看手表、抠耳朵、打哈欠等影响孩子情绪的动作,让孩子觉得你心不在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教师是儿童家长施教的合作者

学前教育现状调研表明:(1)教师基本上都能和家长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进行双向交流,彼此尊重,相互协作,共同承担保育、教育幼儿的责任。例如,有的家长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希望教师能在晚上打个电话来,这样孩子就会在期盼教师来电的过程中,高高兴兴地把饭吃下去,教师大都能满足家长的这一心愿。(2)众多教师能经常和家长讨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情况,支持家长发展教育的决策能力。如今的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办园特色,设有各种兴趣班、特长班,究竟让孩子参加什么样的班级呢?这是教师和家长经常讨论的话题。许多教师把决策权下放给家长,启发他们和孩子一起商量后再做出决定,是参加美术班、器乐班,还是英语班、珠心算班等。(3)有些教师能和家长一同评估儿童的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比如,有位教师利用开放日活动,先向家长发放评价表,让家长边观看孩子的活动,边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教师随后进行讲评,对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家长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和建议,深受家长的欢迎。(4)一些教师还能定期和家长、儿童保健所、小学等机构进行联系,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和进步的速率,以谋求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比如,教师把幼儿视力检测的结果通过“家园联系册”、“家园小报”和便条向家长反映,要求家长在家庭中教育孩子注意用眼卫生,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并为孩子做出榜样。

出现这一喜人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教师能继承我国学前教育的优良传统。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建国50多年来学前教育的成功经验也证明,教育儿童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教师和家长紧密合作,就能为儿童营造最佳发展环境。

其二是教师能追随环球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幼教发达国家都日益关注教师和家长之间的配合关系,强调冢园共育。1996年全美学前教育研究会在《发展的适当的学前教育方案》中提出,提高学前教育机构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乃是教师能与儿童家长建立合作互惠的关系。1998年日本政府在颁布的第3个《幼稚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幼稚园要十分注意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幼稚园生活要与家庭、社区保持连续性。”许多教育家都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美国教授g·s·莫里逊(morrison)认为“教师和幼儿家庭建立积极的富有成效的关系”,是幼儿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儿童越是年幼,教师越应如此。

其三是教师能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法律责任。不论是《幼儿园工作规程》,还是《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都明确提出教师要经常与儿童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儿童家庭的教育环境,和家长一起商讨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策略,提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可见,教师主动与家长配合教育儿童是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