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喝水量多少算正常,宝宝吐奶正常吗?
1、宝宝喝水量多少算正常
“水”在身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身体新陈代谢重要的一环。喝水不只是喝水,还希望越喝越健康!然而,对于婴幼儿来说,真的是多喝多健康吗?每天除了
1、宝宝喝水量多少算正常
“水”在身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身体新陈代谢重要的一环。喝水不只是喝水,还希望越喝越健康!然而,对于婴幼儿来说,真的是多喝多健康吗?每天除了喝母乳、配方奶外,宝宝还需要额外补充水分吗?一天该让宝宝喝多少水才足够?
小儿新陈代谢特别旺盛,对水的需求比成人多,宝宝年龄越小所需要的水就越多。水的主要来源是白开水、果汁、餐汁、食物(包括奶)。以每千克体重计算,婴儿每天需要的液体量大体是120~150毫升,幼儿是100~140毫升。 你的宝宝每天的饮水量可以算一算,体重(千克)乘以120~150毫升,得到每天总的液体量,然后再减去宝宝的奶量以及食物中水分,就可以得到宝宝每天的饮水量。正常情况下,宝宝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是平衡的。即使摄入稍多一点,也会从尿中排出。由于一般给宝宝喂的水中并不含有盐类,所以不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你不必为此担忧。
2、宝宝吐奶正常吗?
深圳的陈妈妈在上个月生了一个男宝宝,发觉宝宝喝奶老是吐奶,严重的话一天吐奶20多次,不知道宝宝是不是生病了?第一次做妈妈没什么经验,医生也检查没什么问题,那宝宝吐奶正常吗?陈妈妈也不知道把宝宝吐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爱帝宫坐月子中心育儿专家认为,新手妈妈在宝宝吐奶时,要学会分辨生理性溢奶和病理性吐奶。病理性吐奶是不正常现象,生理性吐奶是正常现象。很多家长往往因宝宝经常吐奶去医院就诊,但其实宝宝吐奶并不都是疾病引起的。
一、宝宝吐奶正常吗?
溢奶:宝宝吃奶后溢出少量奶液,许多宝宝出生后经常会出现,溢奶次数少为一次,多到数次,吐完后宝宝可以继续进奶,体重增长正常。这种情况的生理性溢奶,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吐奶: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吐奶量较多。
正常情况:宝宝吐奶后,精神和睡眠情况尚好,吐后还有求食众望,偶尔吐一两次,不是经常性的,这样的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非正常情况:吐奶次数频繁,尿量减少,宝宝体重增长或降低,吐奶的同时还会伴有哭闹且不易安抚,吐出的不仅是奶汁还有胆汁或者还有粪便。
二、宝宝吐奶,这些情况需要看医生:
1、体重下降;
2、大量频繁呕吐、颜色发绿、哭闹咳嗽等异常现象;
3、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
4、发烧、肚子胀。
3、宝宝每天的饮水量是多少 如何给宝宝正确饮水
通常1岁以内婴儿的饮水量应是每日每千克体重120—160毫升;而2—3岁饮水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00—140毫升。照此推算,处于该阶段的孩子每天需水量大约为1200—1600毫升,除去饮食摄入的水分外,还应该每天直接饮水至少为600毫升。
如果孩子腹泻,体内矿物元素就会流失,尤其需要补充钠和钾,所以要给孩子喝点糖盐水。一般糖与盐以1:1的比例配成,再兑入适量的开水,能起到补充体液、防止电解质流失的作用。
除了让孩子多喝温凉的白开水外,还应该让他们喝点绿豆汤、酸梅汤、凉茶和西瓜汁。这不仅能及时帮孩子补充水分,还能起到散热、调节体温的作用。此外,酸梅汤能让孩子开胃,西瓜汁则有利尿、解暑的功效。炎热的天气,宝宝大量出汗,容易出现内热,这时可以让他们喝点冬瓜水。
薏仁有健脾、利湿的作用,能帮助恢复脾胃功能。因此,当孩子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时,喝点薏仁水能起到调理肠胃的作用。如果孩子出现了便秘,不妨用白萝卜煮水,以此来帮助通便。
孩子发烧或咳嗽都需要补充水分,此时,将具有清肺、清热功能的梨或荸荠与水同煮,能起到补水、清肺热、止咳的效果。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喝些稀释后的鲜果汁,其中的维生素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温馨提示:为人父母还应注意一些其他问题。孩子大量出汗后,千万别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这可能引起水中毒,婴儿在两次吃奶之间喝水;儿童在两餐之间喝水。
4、怎样让羊水量恢复正常
产检,是孕妈妈不可缺少的功课,特别是到了孕后期,更要定时进行产检。如果在孕后期产检时,检测出羊水过多,也无需担惊受怕,现代医疗技术发达,对于羊水过多的情况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治疗方法让羊水量恢复正常。
1、穿刺减压:如果是急性羊水过多,急剧增加的腹压使孕妇呼吸困难,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穿刺孕妇的腹部直达羊膜,抽出一部分羊水,减轻腹部的压力。
2、终止妊娠:如果孕晚期胎儿已经足月,在确认羊水过多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行人工催产来终止妊娠。结合孕妇的自身情况,可以实行催产素自然分娩,或者剖宫产。
3、药物治疗:如果是双胎或者多胎妊娠,由于胎儿排尿量增加而导致的羊水过多,可以使用抑制药物,抑制胎儿尿液的生成,从而达到减少羊水的目的。使用药物治疗时,要严密监测胎心,发现异常后要立即停药。
4、其他方法:根据病情的不同,还有一些方法也可以使用,如抑制血糖、降低血压等辅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