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探究会议记录)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探究会议记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它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 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 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 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会
(一)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
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学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术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已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国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第四部分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幼儿园自理能力培养研讨
保教工作包括带领老师做课题研讨,组织开会制定幼儿园的环境,制定学生课题,还有一些培训与宣传工作。
幼儿健康及全面发展的实现,不只是依赖于有计划的专门组织的正式的学习活动,幼儿在班级参与的一切活动,如晨间活动、就餐活动、午睡等其他生活活动,如同教学、游戏等活动一样都具有特定的价值。
《纲要》中提出:教师与保育员之间要分工又合作,相互支持,体现保教结合、保教渗透的原则,完成日常的保育和教育工作。
如何做好保教工作:
1、做好保教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对孩子的关心。只有真正的关心孩子,才不会把细化到教学或生活。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孩子很聪明,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有的孩子记忆力强,却缺乏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对每个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保教工作的紧密配合。
2、保教不仅强调保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而且更注重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培养活动兴趣,增加幼儿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安全意识,从而发挥保育的教育作用。这在无形之中对保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保育结合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性质决定的,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这种结合是自然的、有机的。
3、将保教结合原则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如愿、盥洗、进餐、午睡等。这些活动虽然很平常,但是我们应该从这些琐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研究
儿童社会化(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是指儿童获得基本运动技巧、语言能力、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概念的过程。以家庭和幼儿园为主要力量。母亲的作用尤其突出。作为社会化主体的儿童,具有可塑性大、基本不能控制社会化进程、由各种社会化力量构建其生活环境等特点,但并非处于完全被动地位,他们的种种反应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着社会化的进程与方式。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儿童智力、道德的发展与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尤其关注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
幼儿自理能力研讨记录
1、检查幼儿的茶杯。准备保温桶的幼儿饮用水。桶可在前一天晚上放入开水,以使第二天有饮用的温开水。水温要符合幼儿安全,以滴在成人手背上不烫为好,如过烫的开水要开盖降温。
2、做到穿戴整齐,仪表整洁,大方,热情接待。与家长做简短交谈,了解一下幼儿在家的情况。检查一下幼儿的口袋。
3、保育员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意活动器具的安全,幼儿衣服不宜穿得过多。照顾幼儿按顺序玩,不要拥挤和推打。
4、为幼儿准备敞开式,清洁卫生,安全符合幼儿特点的盥洗和入厕设备。进食前或入厕前后必须用肥皂洗手。
5、洗手时手心、手背、手指缝到手腕关节活动处都要洗。先用流水淋湿手心、手背等处,然后抹上肥皂,双手心须搓出肥皂泡后用流水冲洗干净,洗完双手后将小手在水池内甩三下,防止水滴在地上,用自己的毛巾擦干双手,小幼儿要帮助他拉下袖子。
如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会议记录
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培养要求
一、入 园
1、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老师保健医生晨检,不带危险品入园
2、主动有礼的向老师、小朋友问早,将外衣、帽子和书包等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晨间活动
1、积极愉快的参加晨间体育活动,自由选择活动器具。
2、学会自我保护,活动时不互相碰撞,遇到问题和身体不适时主动告诉老师。
3、听口令按音乐节奏,精神饱满,动作规范地做操。
三、盥 洗
1、安静有序地进入盥洗间,正确地洗手、洗脸。
(1)洗手顺序:按标准洗手法,卷袖子,用水淋湿手、
擦肥皂,搓手心、手背,清洗手心、手指、手指间,双手甩几下水,用毛巾擦干手(冬天洗手后擦护手霜),把袖子放下来。
(2)洗脸顺序:卷袖子,将毛巾打开,手托毛巾,用水打湿
毛巾,先洗眼睛、再洗嘴巴、后洗脸、洗脖子、拧干毛巾,擦干各部位。(冬天洗脸后,擦护肤霜)
2、盥洗时,不推挤,不玩水,不弄湿衣服和地面。
四、进 餐
1、餐前安静就坐,双脚自然摆放,做好进餐准备。
2、逐步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不大声讲话,不挑食,不浪费,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整洁。
3、中、大班幼儿逐步学会按需要添第二碗饭。
4、正确的漱口、擦嘴。餐后将餐巾放还指定地方。
5、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五、活动区(自由)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由结伴自选角色到活动区活动。
2、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协作游戏,不挣抢玩具,有要求主动向老师提出。学会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活动后能收拾玩具,将玩具放还原处。
六、入 厕
1、养成每日大便,及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2、逐步学会大小便自理。
3、不把便纸扔进池内,保持厕所清洁。
4、不在厕所内长时间逗留和玩耍,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七、集体教育活动
1、鼓励幼儿,要求注意力相对集中。
2、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大胆响亮地回答教师提问。
3、养成正确坐姿:
身体正直,双膝自然并拢,双手自然摆放。
4、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举手发言,正确使用学具,遵守集体教育活动纪律。
5、保护视力,学会掌握看书、绘画“三个一”知识
眼离桌子一尺
胸离桌子一拳
手指离笔尖一寸
八、喝 水
1、使用自己固定位置上的水杯,用后放还原处。
2、正确使用水杯,不洒水、不碰撞、不推挤。
3、知道口渴时随时喝水。
4、餐后漱口
九、午 睡
1、入睡前先入厕,拉净大便、小便。
2、学会独立有序地脱衣服、鞋袜,整理好,并放在指定的地方。
3、安静就寝,不打扰别人。
4、午睡中途需大小便,主动小声给老师打招呼(冬季披好上衣,以免着凉)穿好鞋子入厕,入厕后轻轻回床上就寝。
十、起 床
1、向老师问好,安静起床。
2、学会有序地穿好衣服和鞋袜。
3、逐步学会叠被子,整理床铺,并主动帮助别人,相互扣扣,整理自己的服装。
十一、游戏活动
1、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类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2、团结同伴,相互谦让友好地游戏。
3、爱护玩具,学会取放,收拾玩具。
十二、离 园
1、在家人未来园之前,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各种活动区、兴趣、观察、欣赏、操作等活动。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整理好自己的衣物。
3、离园前将玩具、椅子放还原处。
4、将“幼儿接送卡”交给老师,主动向老师道“再见”。
5、回家途中,听父母的话,不乱吃零食,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卫生。
十三、上、下楼梯
1、上、下楼梯手扶栏杆,一级一级地走,不跳越台阶。
2、上、下楼梯一律靠右手走,不推挤,学会礼让。
十四、户外体育活动
1、精神饱满地参加户外体育活动,能安全地使用各种运动机械。
2、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掌握休息、擦汗、饮水以及根据气温活动量及时增减衣服等自我调节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要求幼儿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探究会议记录内容
时间转瞬即逝,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我们和可爱的孩子们已经一起走过九月,走进十月。现对班级九月份的主要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开学初幼儿的入园情况
因为大部分幼儿都是新生,也是第一次离开家,对家的依恋我们做老师的也能理解。因此,对哭闹的幼儿我们三个老师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稳定他们的情绪,如,表扬上幼儿园不哭闹的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模仿,对有进步的小朋友我们采用摸一摸,抱一抱,笑一笑等亲密的爱抚工作。把小朋友恋家的情感尽可能转移到我们老师的身上来。
现在一个月下来,哭闹的小朋友少了,乐意来幼儿园的小朋友多了,入园情绪有了明显的进步。目前,只有个别幼儿还没有完全的适应,但也只是刚进教室的那一刻。尽管幼儿还处于过渡适应期,但我们仍然同时有意识的逐步建立起了班级初步的生活常规、教学常规、游戏常规等,注重从最初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常规意识。
二、教学方面
在开学的第二周我们班就可以正常教学了,我们课前认真备课、准备教具,积极认真组织幼儿的集中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为了贯彻《新纲要》的要求,我班老师顺利完成了本月本班的教学任务,对孩子起到了教育教学的作用。我们还开展了“我上幼儿园”语言主题活动,主要以稳定幼儿情绪为主,让幼儿感受到上幼儿园的乐趣。
此外,我们还根据三个节日《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对孩子进行相关的教育,如:让孩子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培养孩子爱老师的情感,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让孩子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十月一日是《国庆节》,这一天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全园上下举园欢庆。我们老师和小朋友还一起动手,制作出一面面红彤彤的国旗,献给亲爱的祖国妈妈。
三、卫生保健方面
我们班孩子年纪偏小,做好保育工作确实重要,保育老师也辛苦。我们老师每天的清洁消毒工作做得都很全面,班级的卫生也很干净。如:每天幼儿入园前,放学后,用消毒液擦试桌面,地面,消毒毛巾等,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被褥,能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
另外以培养幼儿各项生活习惯为重点,如:学习男女分别如厕的习惯,培养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等良好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多喝水,对大、小便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照顾,对出汗过多的幼儿,及时更换衣服,对体弱多病的幼儿给予特别照顾。现在是手足口病多发时期,为了预防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天坚持“双晨检”,利用双晨检这一时间我们在9月xx号早上发现我班幼儿xxx患有手足口病,我们第一时间通知了园领导及他的家长.到现在为止,我们每天都坚持进行用具消毒工作,定时对教室和寝室进行空气、玩具消毒,杜绝传染病的流行。我班还在本月组织幼儿学习了新操,我们尽力排除各种对幼儿易造成的情绪和注意力的干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反复练习早操动作,也培养了幼儿初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安全方面
各项活动的开展前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幼儿的安全我们永远是放在首位的,随时记住“安全在我心中”这句话。特别是幼儿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也比较弱。随时都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所以进行各项活动前教师都跟幼儿讲解安全知识提高警惕。加强接送幼儿期间的管理,杜绝走失事件的发生,对不认识的人前来接幼儿的,一律不得随意接走,必须通过与幼儿家长确认后方可接走幼儿,对未成年人一律不得接幼儿。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外出活动前后及时清点人数,确认幼儿无误。因此,9月份我们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五、家长工作
针对新生班级特点,我们注重及时、积极的做好家长工作;家园栏内及时更换新内容,让家长了解每周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我们的工作重点。对于不来园的幼儿进行电话沟通,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我班本月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会议上,我们向家长们传达科学育儿方法和技巧,让家长了解学期的教育计划以及注意、配合事项等等。而事后家长们的积极配合也更好的反馈了会议召开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还利用来园及离园的时间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希望通过家园合作来促进孩子个性的良性发展。
六、存在不足
1. 幼儿常规还需加强。
2. 幼儿对环境卫生保持较差。
3. 午睡部分幼儿较差。
以上不足将在今后工作中改进。
九月份的工作是忙碌而繁琐的,但却是充实而快乐的。展望十月,我们满怀信心。在班级现状的基础上,我们将在十月份进一步稳定幼儿情绪,建立完善各项常规,如按名字取用茶杯,毛巾等;将正常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如室外晨间活动、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的组织等;还将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加强班级午餐、两餐一点的管理等。
幼儿园小班9月份工作总结范文(二)
紧张忙碌的九月份挥手向我们说再见了。回顾这个月孩子从最初的每天哭哭闹闹来园,度过入园分离焦虑期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生活,很值得我们高兴。
一、幼儿基本情况
与此同时我们在月初制定常规,体育计划不断提醒,引导幼儿按照制度进行培养。例如常规:入园问好,洗手,端水等。孩子们有很大进步,孩子们可以在老师引导下向老师,家长问好;提醒下知道水开小洗手并甩手三下。体育方面是以沙包为主开展的体育活动例如:头顶沙包,无目的,有目的抛接沙包等。有几位幼儿已经可以有目的抛沙包。
二、生活自理方面
所有孩子基本可以自己拿勺吃饭,喝水,睡觉但是还有个别小朋友拿勺方法不对,喝水要不断督促。
三、家长会
月末还开展一次家长会,将这学期对幼儿培养习惯目标,家长配合工作,幼儿在园情况进行简单交流。同时还向家长展示了亲子课,进一步展示幼儿园教学活动,促进家园沟通拉近了家长于老师之间的距离。
孩子们虽然有很大进步,但是下个月还要在常规,自理方面继续加强,积极与家长沟通。
幼儿园小班9月份工作总结范文(三)
开学到现在已整整一个月时间了,幼儿基本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像xx、xx、xx几个哭闹较厉害的小朋友,也都融入了我们的小集体,回想刚来园时的那几天,真是判若两人。
每天的生活、学习活动都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只是我们班的午睡情况不怎么乐观,有好几名幼儿上学前都没有午睡的习惯,以至于一到午睡时间,就显得压力大,翻来覆去睡不着。特别是我们班的xx,其他各个方面都很出色,就是有一个坏习惯,午睡时需要大人陪着,慢慢地就养成了习惯。我们多次与家长交流,希望能配合教育,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经过近一个月双方的共同努力,情况稍微有所好转。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众星捧月般地呵护着,渐渐地孩子就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小气、自私、甚至有的孩子还有攻击性行为。特别是刚入园不久的孩子,这一方面表现犹为突出!他们往往在游戏时因为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采取攻击行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孩子交往能力的缺乏,他们无法用一种合理的行为去解决问题,出于本能反应,就采取了用攻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好,家长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教育。
的确,只要家园目标一致,共同努力,一定能制止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让他在友好、和谐的集体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小班9月份工作总结范文(四)
转眼间,小班的孩子们已经入园一个月了,回顾这个月的工作,想说的太多太多。在这个月里,看到孩子们在一天一天的进步,也在一天一天的成长,作为和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心里感到很欣慰。
开学初,幼儿对新的陌生环境会产生胆怯心理,来园情绪不稳、哭闹现象较严重。为了让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和集体生活,对集体生活产生安全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进而喜欢“上幼儿园”,在每天早晨,我们能热情地抱一抱孩子,拿出孩子喜欢的积木哄一哄;组织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活动:讲故事、看一会儿动画片、开火车……分散他们想家想亲人的注意力;中午睡觉的时候拍一拍抱一抱孩子,让孩子感觉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他们,渐渐地很多孩子都喜欢上幼儿园了,也喜欢老师了,喜欢我们小x班这个大集体了。
九月,我们开展了主题《幼儿园真好》在这个月里,围绕主题《幼儿园真好》、使幼儿知道自己上幼儿园了,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了,有了自己的动物标记,了解了班里小朋友的名字,对本班老师和其他小朋友有了一定的熟悉,并对幼儿园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逐步开始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九月,在保育方面,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从入园第一天就教导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并且规范了洗手的方法,老师示范,保育员监督。就餐常规方面,要求幼儿能够独立就餐,对于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的幼儿,我们也通过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方式,希望在家长,就能培养宝宝自己吃饭的习惯。在午睡方面,有的幼儿面临新的环境,不愿午睡。我们从心理上减轻幼儿的负担,让他们在自己的床上休息,保持安静。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小朋友们慢慢熟悉老师,老师也慢慢了解了每位小朋友。我们利用xxxx、xxxx、宝宝成长记录和家长密切沟通,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每天早上家长们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我们,安心地去上班。希望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相信这些可爱的天使一定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小班9月份工作总结范文(五)
本月,我们开展了“开开心心上幼儿园”和“我自己”这两个主题活动,在“开开心心上幼儿园”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内容,对幼儿园的活动越来越感兴趣,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学本领,上幼儿园时不再哭了,都能够开开心心地上幼儿园了。
我们一起开小火车,开着火车去旅行,认识了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喜欢上了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对于“我自己”的认识是朦胧、表浅和具体形象的,因此,在“我自己”这个主题活动中,我让孩子们通过照小镜子,认识了自己的五官,在镜子里看到了嘴巴、鼻子、眼睛、眉毛、耳朵的样子,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孩子们都显得很高兴。
通过教学活动,孩子们还了解了五官的作用,知道鼻子可以闻到香味、臭味、酸味,嘴巴可以尝到甜甜的、酸酸的、苦苦的、辣辣的等味道,有的孩子第一次尝到了苦瓜的味道,全都吐出了小舌头;有的孩子的舌头一碰到辣椒,就被辣得哇哇大叫,这可能也是孩子们的第一次经历吧!
这是孩子们进入幼儿园的第一个月,很多孩子都由于离开爸爸、妈妈而大声哭闹,不肯上幼儿园。但是很快被老师们的安抚、有趣的游戏、各种各样的玩具所吸引,注意力的转移让孩子们较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除了极个别的小朋友,大多数的孩子从第二周开始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能够跟爸爸、妈妈再见,不再抱着爸爸、妈妈不放了。
我们很能干,用了一周的时间认识了自己的小椅子、小茶杯和小床。又经过一周,孩子们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桌子,找到自己上课的位置。一开始上课时,孩子们都不会坐,左右摇晃,要不就左顾右盼,但是经过一个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上课时应该把小脚并拢放放好,小手放在膝盖上,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闭牢,并且大多数的小朋友都能够达到老师的要求了。
一开始上课时,孩子们的插话很多,不会举手回答问题,没有一问一答的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慢慢知道了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还是有些孩子控制不住自己,不举手就会大声地说话,而且很多孩子都是答非所问,但我想,这也是孩子们的真实情况,毕竟孩子们以前并没有上过幼儿园,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情况会有所好转的。
本月,我们还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完成了以下工作:
1.家长各类收费表签字;
2.自选教材征订;
3.请家长按照老师要求收集自然角的动植物及干果、种子;
4.请家长收集秋天各种各样的叶子,并制作成标本;
5.召开班级家长会;
6.家长参加新生家长学校第一次学习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教研会
首先幼儿的自理能力
可以开展自理能力比赛,穿鞋子,叠被子比赛 叠衣服比赛
其次幼儿学习能力的锻炼
语言能力,讲故事比赛,旧物拍卖比赛,绘画比赛 体育竞技比赛(简单的就可以)
最后最主要的就是幼小衔接的教研活动
我要成为一名小学生
我是一名大姐姐
让宝贝为上小学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讨记录
由于我园幼儿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导致幼儿的生活习惯也迥然不同。
有部分幼儿的家长文化素养不高,整天忙于生计,对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孩子生活卫生习惯很不好;还有部分幼儿的家长虽然自身文化程度较高,但不懂得全面教育,只是长期重视知识传授、智力开发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孩子的自理能力极差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
”因此,我园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课题。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很多,但多数都是质性研究,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很少,多数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总结上,而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如河南教育2006年第10期中《如何让幼儿养成生活常规》一文中指出,首先培养幼儿行为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然后营造气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并与家长合作,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兰州学刊2008年第4期《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也强调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并运用激励机制反复强调。
还有许多幼教及家教核心刊物也以论文的形式,质性研究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比较多。
三、本课题的创新点本课题通过制定量表进行研究;根据量表分析幼儿现有情况,明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家庭环境的幼儿不良生活习惯的表现;针对观察分析幼儿生活习惯存在的几种情况教师设计干预内容,探索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四、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研究目的1.研究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2.探讨影响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相关因素;3.探究我园幼儿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的培养方案。
(二)研究内容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3~4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内容,本研究把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习惯,包括正确使用餐具、不挑食、专注进餐、保持桌面干净、饭后能擦嘴、按要求喝白开水等。
2.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做到大小便、能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会有序地穿脱衣服等。
3.个人卫生习惯,包括饭前便后要洗手,知道正确的洗手方法、会用毛巾擦手、会用手纸擦屁股、保持个人卫生整洁等习惯。
(三)研究对象幼儿园中、小班幼儿全体幼儿。
五、研究阶段及研究方法(一)本课题研究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基础理论研究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先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知识。
2012年11月份,我们进行题前调查,对幼儿园的中、小班37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幼儿在家的饮食习惯、睡眠习惯及个人卫生习惯三方面。
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表,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幼儿园的表现差异很大。
2012年12月份,我们又进行一次教师问卷调查,与家长问卷调查表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哪些是幼儿园共性问题,那些是家长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园共育。
然后,我们做了开题论证,找出我们研究的价值所在,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2.实证实验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2月)1)落实课题活动计划、认真填写各种表格。
2)针对幼儿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形成因素,找出培养幼儿好习惯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在执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幼儿的调整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的教育。
3)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为幼儿的课题结题积累必要的基础。
4)与家长定期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家园联手做好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工作。
本阶段教研组成员通过对家长、老师的问卷调查表进行了详细分析,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干预的方案,进行观察记录、个案调查、活动观摩、跟踪指导等工作。
并且定期小结课题研究情况,再通过量表分析总结被研究幼儿的变化情况。
3.结题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研究者收集课题资料,装订资料,撰写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论文,形成文集。
课题组认真总结,撰写课题的研究总结,在此基础上撰写报告。
幼儿园请专家来园指导,鉴定研究成果,申请结题;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了解幼儿在家及在园的生活习惯表现。
2.教育情境法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幼儿游戏体验,培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
3.教育观察法通过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特点与规律,探究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途径。
4.个案研究法对于个别案例进行指导和研究。
六、研究取得的成果(一)教育教学理论经验的收获1.前期调查分析报告通过对我园小班150名幼儿在园及在家生活习惯的表现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3岁~4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表现,女孩要好于男孩;孩子们在幼儿园的表现要好于在家里的表现;农民工子女的表现要好于双职工家庭子女的表现。
2.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研究1)统计、分析幼儿在进餐时不良习惯的表现有: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帮助和监督下进餐,许多幼儿进餐时有漏嘴巴的现象,吃完桌上、地上都是饭渣;部分幼儿有挑食现象,喜欢的饭菜吃得到很多,不喜欢的饭菜一口都不愿意吃;部分幼儿吃饭时边吃边玩、讲话、嬉戏、导致打翻汤水,不能专注进餐;部分幼儿饭后不能自主擦嘴、漱口,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个别幼儿不会干稀搭配吃,有的只吃干饭而不吃稀饭、有的只吃稀饭而不吃干饭。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进餐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3)针对以上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餐前教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故事的诱导使幼儿学会进餐方法;利用角色扮演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一些经典儿歌也能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们一些用餐时的小礼仪;让幼儿带着一个愉悦、期待的心情去用餐;进餐前要洗手;餐前几分钟尽量避免幼儿剧烈运动。
②进餐过程中的组织。
在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浸润在故事角色中,把进餐当做故事的延伸,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在情境中学习、规范进餐习惯;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对进餐表现好的幼儿,教师及时鼓励幼儿;老师利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角色来吸引幼儿进餐的欲望;座位的安排,榜样的作用,环境的吸引有时也能对孩子起到督促作用。
③餐后活动的指导。
引导孩子吃完后,将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残渣收拾到碗里,并把碗轻轻地放到餐车上的桶里;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洗嘴、用毛巾擦嘴的习惯;老师们利用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在餐后自由活动的时间里,老师把故事中幼儿们熟悉的、愿意亲近的角色和幼儿们吃饭的特点建立链接,进行评价和奖励;餐后组织幼儿散步10~15分钟,既帮助幼儿进行食物消化,也是带领幼儿放松身心、交流谈话的好时机,让每个小朋友拥有愉悦的心情;把课题研究延伸到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中,菜和水果模型,供幼儿投掷和搬运用。
④充分利用家长平台。
与家长及时沟通,转变家长理念,共同为幼儿成长创设良好生活环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帮助家长树立良好的饮食教育观念,向家长介绍有关幼儿饮食习惯的培养方法,让家长掌握爱和严厉的分寸,满足孩子合理的正当的需求,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和让步,家园配合共同纠正幼儿的不良习惯。
3.培养良好睡眠习惯的研究1)统计、分析幼儿在午睡时不良习惯的表现幼儿不喜欢午睡;装睡现象;睡姿不正确;中途入厕现象;喜欢在床上摆弄小东西;穿脱衣服有困难等现象。
2)分析造成小班幼儿午睡不良行为的原因幼儿睡眠环境的变化;幼儿自身的原因分析;幼儿自理能力的差异;家长自身行为的影响。
3)针对以上幼儿午睡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做好入睡前的准备活动。
通过集体教育活动中,教给幼儿一些有趣的儿歌,明确幼儿在午睡时要做到哪些事情,养成好的午睡习惯。
组织幼儿午饭后散步10~15分钟,这是我们老师每天必须做的。
提醒幼儿睡前入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检查幼儿身上或床上有没有危险物品,既有老师检查,也有幼儿相互监督检查。
培养幼儿有顺序穿脱衣服、鞋子的习惯。
适度的指导约束。
营造午睡氛围。
②纠正幼儿不良睡眠习惯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
细心观察,纠正个别幼儿不良习惯。
教给幼儿正确的穿脱衣服、鞋袜的方法。
家园一致,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统计、分析幼儿在个人卫生方面的不良表现①象征性的洗手,小手洗不干净;②自觉性差,需老师的不断监督;③有些幼儿不愿意在幼儿园解大便;④幼儿在幼儿园的卫生习惯要好于在家。
2)分析造成中班幼儿不良个人卫生习惯的原因①家长的习惯影响孩子;②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孩子;③家园共育工作做得不够。
3)针对以上幼儿个人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利用集体教育活动、组织游戏比赛、个案追踪研究、平时教育活动、家园共育教育、反复训练强化等形式,对幼儿实施有计划的教育。
总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游戏、示范、表扬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进餐、午睡、个人卫生习惯。
能够文明进餐,做到不挑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进入卧室时能保持安静,穿脱衣服快速有序,保持正确的睡姿,从需要老师安抚到能自己睡觉,有的小朋友还能自己折叠薄被子;个人卫生习惯也明显提高,都能做到衣冠整洁,勤剪指甲、勤洗澡等。
有的孩子在家中养成的一些坏习惯也得到了改正。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了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的抗病能力增强了,幼儿的出勤率也较以前明显提高。
我们的教育引导也促进了孩子们的认知和情感的发展,他们热情活泼、积极好学,展现了良好的园风园貌。
(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主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增强。
在科研活动中,我们主动学习有关的理论。
如《纲要》中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及要求。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有目的的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思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主动提高研究活动的质量。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水平。
在研究中,为了提高研究的质量,我们通过研究多次制定了《家长问卷调查表》,《观察记录表》、构建园本课程、制定培养方案、总结、撰写教学随笔、论文等多种方式,使自己在观察、记录、评价、指导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和锻炼。
(三)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发放调查表、致家长信、早晚入园、离园时间的交流、家园联系册、幼儿园网站等多这种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使家长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班级的教育中来,我们和家长像朋友一样交往,共同建立互信、互动的模式,使教育的效率最大化。
这一年来,我们的科研活动进展顺利,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四)推动园本课程的改革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各实验班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并且很好地把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联系起来,使教育活动充满趣味性和教育性,根据各班的主题活动案例,我们构建了园本课程。
七、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课题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由于幼儿园的其他的工作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计划,如培养3~4岁幼儿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研究就未按计划执行,本来是小班课题研究,而推到了幼儿升中班;由于受研究技能、方法指导的影响,对整个课题开展及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课题组的领导对实验班的指导不够;当前多数幼儿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和水平有所欠缺;一些实验班教师参与课题的积极性不高等。
这些不足,原因来自各个方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其中课题组的教师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还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当然,在以后的工作中,随着教育者的经验积累,我想我们还会做出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所以我将带领老师们沿着科研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让我园的科研事业蒸蒸日上。
八、对课题的深入研究与课题应用计划课题研究,使我园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讨论、尝试等手段,转变了教育思想,树立了正确教育观念。
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的始终;教师们在平时更注重言传身教;同时,也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做到了家园同步。
在专业发展方面,我们体会到了科研成功的乐趣,感受到了科研乐趣,完成了课题从立项开始到结题的整个过程,使我们对平日工作能够进行反思与研究,使科研活动充满了活力。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课题分解成三个部分来做,为了做得更细一些,我们还按幼儿不同年龄段来研究。
在研究每一部分内容的时候,研究者们都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认真统计、分析幼儿存在哪些不良的表现,然后进行仔细观察、分析、研讨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造成的原因,研究者们制定、实施干预方案和措施。
最后,按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研究总结成果,整理文献。
这些成果都是我们经过试验而得出的,是可行而有效的成果。
因此,我们要将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园全面推广,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
以前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的习惯培养,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事,今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成果帮助老师走一条捷径之路。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探究会议记录怎么写
一般大型国际会议的费用都是由东道主国家承担,来回的费用自理。
举办国际会议应按国际惯例办事,不得承担额外的义务,要厉行节约、讲求实效,从严控制经费支出。
幼儿园自理能力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教研内容,有一项是如何培养幼儿一日生活流程,幼儿从入园开始,必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早晨起床自己穿衣服,到幼儿园看到老师问早上好,以后学着用英语说,早饭自己吃不挑食,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午睡下午按老师安排吃水果,不要挑挑拣拣,放学时排好队等待家长来接,然后和老师说再见!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探究会议记录表
幼儿成长记录册一般分为两部分。一般每月写一次,一部分由老师来写,一部分由家长来写。教师写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家长写孩子在家的表现,最终达成家园共育。
主要写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学习方面、生活活动方面、游戏活动方面等表现,要客观的看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