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园冬季保育和教育(在美国全国性的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计划中)
在美国全国性的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计划中
学前教育课程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是学前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中介,它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王春燕学者所言:“从中国1903年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纵观这百年的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学前课程的发展与变革是贯穿百年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
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阶段
1、20世纪30年代以前:从产生到初步中国化。20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此时的幼儿教育都是照搬国外的模式,课程也是完全效仿国外。1903年至1918年,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是模仿日本的模式。1904年1月13日,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其中对蒙养院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其主体内容都是参照日本1899年出台的《幼稚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不断涌入,中国早期的学前教育家如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一方面借鉴西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进行本土化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并形成了“单元中心制课程”、“行为课程”等课程模式。
1932年10月,民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学前教育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开启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新时代,迎来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改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已经确认了儿童的主体地位,认定了幼儿园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此时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已经比较广泛,而且具体实用。此外,幼儿园课程的中国化与科学化一直都是课程改革的主题。
简述美国保育学校的教育目标
从整体角度来说,美国教育制度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前三者构成了大学前的教育(保育学校及幼儿园、小学、初中及高中)。美国区别于其他欧洲国家教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不限制性别、阶级、年龄等方面,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美国的学前教育发展ppt
国外三大学前教育理念:
1.蒙氏:以儿童为中心,把握敏感期,提供适时、适性的环境,成人作为环境的准备者、观察者和启导者。
2.华德福:主张原始、生命、灵性、精神、和谐。
3.瑞吉欧: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身边事物的关系,鼓励教育者创造机会让孩子去构建自己的语言与身边的人或事物进行交流。
幼儿园和保育学校是美国主要的两种学前教育机构类型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首先是由德国教育家F.W.A.福禄贝尔提出的。他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思想家J.-J.卢梭的影响下,又接受了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的儿童教育思想。于1837年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一所收托1~6岁儿童的教育机构,1840年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福禄贝尔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适合儿童的发展,教育应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基础。
他重视游戏的教育价值,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设计了一套游戏和教学材料。他的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1826)、《慈母游戏和儿歌》(1843)、《幼儿园教育学》(1862)。虽然福禄贝尔教育理论中有唯心主义观点,但他在实践上和理论上推动了各国幼儿园的建立和学前教育学的研究。
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20世纪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0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7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7至10岁。
在美国,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美国学前教育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教育计划及课程标准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开发儿童智力成为突出的问题。
尤其是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美国很受震动,对自己的教育制度产生怀疑。认为强调中等教育、小学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从儿童早期教育着手。
为了与苏联争霸,发展科学技术,充实国防实力,于是大量增加教育投资,创设物质条件,制订各种实验计划,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早期托幼教育事业的发展。
简述美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
我认为20世纪初期国外幼儿教育的特点是: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注重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培养,有意加强科学技术强国的概念。
毕竟20世纪,是充满战乱波折的一个时期,培养好国家观念,才不会随意让外敌践踏,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让孩子们幼儿时期就明白,建设时期,科学技术水平很重要
在美国全国性的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计划中不包括
(1)早幼教(1-3岁)
感统教育(感觉统合)、奥尔夫音乐、左右脑锻炼。
(2)少儿(3-6岁)
英语(隐形刚需)、才艺、体能适训练(足球、篮球、排球)、专注力。
(3) K12(7岁-高三)
科目培训、作文、夏冬令营。
(4)国际教育
游学、语言培训、留学、背景提升。
(5)职业技能教育
学历提升、技能培训、交际能力。
简述美国的学前教育体制
让孩子快乐度过童年,放任游玩
美国学龄前儿童教育
不同于国内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美国普及的是12年义务教育,实际上算起来应该是13年,从5岁宝宝上幼儿园学前班开始,到高中12年级。
在这个阶段的义务教育分为三种形式:
1、私立学校;
2、HomeSchooling极少数)
3、由各市政府办的公立学校(大比例)
私立学校政策
私立学校是交钱上学,所以不管你住在哪里,都可以把孩子送去,可以说是随意“择校”读书。一般说来,私立学校包括学费在内各种费用加起来,一年约七八千到一万美元不等,不过这并不包括学习音乐画画等额外课程。显而易见这样的私立学校在中小学中所占比例不大。对于美国本土人来讲,接受私立教育成本很高。总之,去私立学校的也都是土豪。
Home school
家庭学校所占比例就更小了,一般都是有独特想法的父母所为。有的孩子在家里学了几年后,再通过考试,插班到正式的学校里去上学。家庭学校,美国政府依然会给孩子准备教材。
公立学校政策
美国公立学校的义务教育,确实是义务的。从学前班到12年级学生都就近上学,不要交学费,甚至不要课本费。课本由学校统一购买,借给学生使用,暑期放假前还给学校,学校再借给下一学年的学生用。这样不仅最大程度上节省了投入,可以把节省下来的这部分经费用到更需要更有用的地方,还可以使孩子们养成爱惜书本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符合环保的要求,环保这点在美国家庭方面都做的很好。学生只要购买上课所需要的文具纸本就可以了。
当然偶尔学校有活动需要交点门票费,照全班像时需要交钱买照片之类,但是这些都是自愿的,你可以不参加,也就不用付费。除此之外就是早饭午饭,可以在学校食堂吃(早饭是1美元左右,午饭大约2.5美元),也可以自己带饭。家庭经济困难的(比如父母还是留学生,没什么收入),可以申请免费早午餐。如果住家离学校2英里以上,还有免费的校车接送。
公立学校是完全按照居住地划分的。住在哪个学校的覆盖范围内,就上哪一所学校,不管你是自己买的房子还是租房或租公寓。学校要看的不是你的房产证,而是你近期的电话账单或水电账单,这才证明你确实住在这个地址。只要在这里住,孩子就可以在这儿上学,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留学生、短期工作者,甚至非法移民(管他们是移民局的事),只要是学龄孩子,一概接收。但是如果不住在这个学区,不属该校范围内,交钱也不能进去。
当然这并不表示公立学校没有好差高下之分。相反美国每年都公布本年度全美的公立学区排名,公立学校(主要是高中11-12年级)排名,大学排名等等。美国由于其多种族多移民的复杂性,以及经济收入的多层次性,区域差别很大。同样的房子,在这个区值50万,到马路对面的那个区,也许就只值20万了。同样地,学区也是如此,整体教育水平的高下差别也是很大的。
其实政府的投入资金是一样的,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需要有大学学历,而且必须要考下教师资格证才行。差别大的似乎主要是生源,学生的整体素质又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要上好学校,就要住好学区,好学区里的房价地价自然也会随供求市场而水涨船高。
需要说明的是,公立学校的经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政府凭空生出来的。社区内房主每年交的地产税,税额是根据房价按一定的百分比定,房价高的税额也高,房子大没有孩子也一样按房价交税。税款大部分就用于公立学校,公立图书馆之类的公共设施,所以交了税的市民们享受义务教育,享受公立图书馆,当然就是免费的了,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