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育儿假按小时算吗?
一、湖南育儿假按小时算吗?
不会,是按天算的。
2021年12月3日,湖南新修订的《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公布,其中关于育儿假相关规定如下: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夫妻,在子女三周岁以内,夫妻双方每年均可享受十天育儿假。产假、护理假和育儿假视为出勤。
拓展信息: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以及农村生育两个女孩的夫妻,达到规定的年龄时,按照规定享受相关奖励待遇。
二、2021年度可以休育儿假吗?
今年《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正式印发,这是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后制发的首份政策文件。
文件要求全面落实产假等生育类假期制度和哺乳时间相关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育儿假试点。
三、山西育儿假怎么计算?
1、基础产假: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由上述规定可知,一般来说,产假最基础的是98天,如果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流产产假: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2、额外增加的产假:根据山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二十五条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夫妻可以享受婚假30日;符合本规定生育子女的,女方在享受国家和本省规定产假的基础上,奖励延长产假60日,男方享受护理假15日。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的待遇。符合前款规定的农业人口,村民委员会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综上可知,一般来说,山西省的妇女,可享受的产假天数=国家基础产假98天+山西额外增加产假60天=158天。
四、天津育儿假10天怎么计算?
在子女三周岁以下期间,用人单位每年给予夫妻双方各十日的育儿假,育儿假按照夫妻生育的子女数量计算,多子女家庭夫妻的假期天数累计叠加。
休假期间可以获得正常上班的工资待遇,休假周期以子女的实际年龄计算,举例来说如果孩子的出生时间是2021年12月1日,在到2022年11月30日是一个周年,这个周期间,夫妻双方可以享受育儿假各十天
五、河南育儿假10天怎么计算?
11月27日,河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其中明确,在子女年满三周岁前,每年应当分别给予夫妻双方十日育儿假,育儿假期间视为出勤,上述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述决定明确了三孩生育政策,一对夫妻(含再婚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已生育三个子女,有子女经鉴定为残疾的夫妻可以再生育一个子女。删除发放《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与三孩生育政策不适应的规定。
同时明确育儿假时长,具体为在子女年满三周岁前,每年应当分别给予夫妻双方十日育儿假,育儿假期间视为出勤。
六、昆明育儿假10天怎么计算?
家有3岁以下的孩子,每一年父母双方都各有10天育儿假,该假期应该不包含周末法定节假日,如果是有两个及以上的三岁以下的幼儿,那么父母双方都各有15天育儿假。合法育儿不再是句空话,而是有了法律依据。可是关键是在于用人单位能否依法依规执行到位,毕竟已经执行了多年的公休还没能真的有效执行下去。
单位总会有各种理由来让员工无法享受应有的休假。
七、2021年度的浙江育儿假能放几天?
2021年浙江省产假国家规定是158天产假,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如果是决定进行剖腹产剖腹产,属于难产休假,则在158天的基础上加15天,总共173天。这是今年新出的规定。以前的产假只有98天,破腹产也就113天。现在国家放开三胎,对产假也做了大的调整。
八、育儿假包含周末吗?
是的,育儿假期是包含周末的。育儿假从开始休息的第一天算起,一直到结束的最后一天,包含着中间的周六周日和节假日。所以说育儿家最好是剔除大的小长假,比如五天七天的小长假,剔除掉再开始修,这样比较合适,否则包含周末和法定的节假日在内,时间上就比较吃亏。
九、云南有育儿假吗?
一、云南产假多少天新规定是什么?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十、10天育儿假是带薪假吗?
是带薪
《条例修正案(草案)》新增加了“带薪”育儿假的内容,我省三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每年或享10天的“带薪”育儿假。
为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子女负担和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明确了婚假、产假、护理假、育儿假等假期和待遇;同时规定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妇女就业权益保障、住房保障、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主要配套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