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宝宝爱打“小报告”该如何教育,两岁宝宝教育 二岁宝宝如何教育

2022-03-18 09:03: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宝宝爱打“小报告”该如何教育

宝宝都爱打小报告,妈妈唯有了解了原因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妈妈讲述:周日带着贝贝找朋友家的亮亮玩,刚开始两人玩得很开心,不一会

1、宝宝爱打“小报告”该如何教育

宝宝都爱打小报告,妈妈唯有了解了原因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妈妈讲述:

周日带着贝贝找朋友家的亮亮玩,刚开始两人玩得很开心,不一会儿!贝贝委屈地跑过来跟我说:“妈妈,亮亮不给我玩他的小汽车,还推我。”过了一会儿贝贝又跑过来说:“妈妈,亮亮老是让我当坏人,他当警察。我也想当警察。”

宝宝心态点击:寻求帮助

孩子在与伙伴一起玩时,很容易出现矛盾,如果孩子缺少解决冲突的能力,就会带着求助的心理向大人告状。一是把大人当成倾诉委屈的对象,发泄情绪;二是寻求大人的帮助,请大人予以公断。

给妈妈的建议:

1.尊重和理解孩子,认真倾听孩子诉说,这样孩子会得到安慰。

2.态度冷静,不要看孩子受了委屈就出面替孩子出气。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你觉得这件事该怎么处理呢?”如果孩子没有答案,可以给一些建议。时间长了,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妈妈讲述:

晚上回家,蓝蓝就跟说:“妈妈,今天小嫣没有把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我每次吃完香蕉都自己把皮扔到垃圾桶。小嫣做得不对。”说这话的时候,蓝蓝很得意。

宝宝心态点击:表现自己

孩子在告状的时候,把自己和别的孩子比较,说明告状的孩子已经初步有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对错”“好坏”的评价,希望得到大人的肯定,证明自己是对的。

但是,如果长期这样,容易让孩子一直盯着别人的缺点错误,不但难以发现别人的优点,也不容易发现自己的错误。

给妈妈的建议

1.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赞美,如果孩子确实做得很好,就及时、诚恳地表扬,让孩子知道你看到了他的努力。

2.引导孩子多看看别人的优点,让孩子知道一个人有缺点也有优点。

妈妈讲述:

幼儿园的老师跟我说,齐齐在幼儿园就像一个小侦察兵,只要看到别的小朋友做得不好:就向老师报告:“老师,明明把新新的积木推倒了。”“老师,小武推人。”就类似这样的事情,齐齐为什么会这样呢?

宝宝心态点击:希望得到肯定

3~6岁的孩子正形成规则意识,如游戏时不能妨碍别人,不能推人等,他们对这些规则很敏感,一旦有人打破规则,就会予以关注。

给妈妈的建议:

1.不能对孩子的告状置之不理,否则会挫伤孩子的正义感。

2.态度明确,肯定孩子做得好,但不强调告状本身的对错或别人怎么做错了之类。

3.引导孩子摆正心态,发现别人做错了事,要帮助他们改正。

妈妈讲述:

一天,我夸莉莉班里的小朋友青青钢琴弹得好,莉莉当时没说什么,可是第二天从幼儿园回来就跟我说:“妈妈,你还夸青青呢,今天她咬小朋友,我告诉了老师,老师批评她了。”莉莉是不是嫉妒呢?

宝宝心态点击:嫉妒别人

妈妈夸奖青青,让莉莉很不服气,出于嫉妒,一旦发现青青的错误,莉莉就向老师告状,让老师狠狠地批评她,谁让妈妈也表扬她呢?

给妈妈的建议:

1.明确地告诉孩子,当别人做错了事,他不用操心,老师会帮助小朋友改正错误。

2.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孩子摆正心态。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两岁宝宝教育 二岁宝宝如何教育

二岁宝宝如何教育?两岁小孩到了一个教育新的起始点,这个年龄段孩子开始喜欢顺着自己的意愿去玩,去学,也就成了妈妈们眼中的不听话,那么两岁小孩怎么教育呢?妈妈怎样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变得听话呢?

从心理上说,此时是小儿发展自主性、坚持自己愿望的时期,小儿已把自己看作是独立自主的人,而不像周岁以前完全依赖母亲满足一切生理需要。故小儿开始实现自己的个性,有时表现出执拗,对父母有:违抗",对别人的指导和吩咐不听从,经常说:不"。

小儿一方面在解决具体问题和情感方面依赖父母,另一方面由于感觉和知觉进一步发展,开始有较丰富的直觉思维、逻辑思维和想象活动,有了意志和个性的表现,道德行为也开始发生。这是两岁左右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

为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父母应注意:

(1)小儿常表现出明显的执拗性,这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应多加限制。

(2)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允许他自己动手做事,引导他对生活的某些自理。

(3)帮助孩子顺利地解决自身机能的控制,如排尿、排便。

(4)对孩子不能不顾客观实际,提出各种苛刻的、不可能实现的要求,严禁: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教育方式,避免孩子因不能实现父母要求而感到羞怯,甚至发生反感和反抗性。

(5)耐心和友好地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发展他的语言能力,利用语言发展其思维活动和扩大交往,不断满足他了解世界的要求。

(6)帮助孩子顺利解决自立感和依赖感之间的矛盾。

(7)此时小儿虽然处于大脑发育旺盛时期,但仍然较脆弱,不要过多地给予环境刺激,尤其不能用责罚、惊吓、打骂去强制儿童,要扬长补短,予与期待和微笑的鼓励。

(8)保证小儿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

3、体检报告显示“血钙”正常,宝宝真的不缺钙吗?

如今给宝宝做微量元素检查被妈妈们所熟识,每当有疑惑宝宝是否缺微量元素的时候,带宝宝去医院抽血查微量元素是家长们通常采取的方式。家长们认为只要检测报告显示微量元素正常,那么一切都可以放心了,疏不知以抽血检测微量元素来看宝宝是否缺乏微量元素并不十分准确。

“血钙”正常,不代表不缺钙

一来,血钙的检测主要通过扎指血进行,而这种末梢血检测干扰因素较多,准确性较差;二来,当血液中的钙含量降低时,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会动用骨骼中的钙来补充血钙水平,使血钙维持在一个较为恒定的状态,所以血钙值并不能反映宝宝身体的钙营养状况,也就是说,即使检查血钙水平正常,宝宝也有可能缺钙的。 只有当宝宝身体极度缺钙,而甲状旁腺激素代偿功能不足的时候,才表现为血钙降低。所以家长们不应将眼光仅仅停留在一张化验单上。

维生素ad预防补充是关键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饮食单一,因此很容易发生钙营养缺乏,而值得注意的是,其本质的原因则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d是促进宝宝钙吸收的必要条件以及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如果没有充足的维生素d,食物中的钙质绝大多数都不会被机体吸收,而白白流失掉。食补、晒太阳,虽然能帮助宝宝得到吸收一部分的维生素d,但由于不论母乳还是奶粉中的维生素d含量均不高,婴幼儿室外活动又比较少,单靠食物和阳光照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最好再进行额外补充,每日400-800iu的维生素d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此外,妈妈们在给宝宝补充维生素d时,记得同时也要补充维生素a,因为对于宝宝来说,决定着身体是否强壮的骨骼发育,和抗病能力的免疫系统,在维生素a与维生素d协同作用下,可以产生1+1>2的效果。根据我国《中国国家处方集(儿童版)》的建议宝宝出生15天应该开始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a每日1500-2000iu,维生素d每日400-800iu,预防佝偻病和维生素a缺乏。

而有些宝宝在连续补充维生素ad的同时,仍然出现多汗、夜惊、睡眠不安、骨骼变形等症状,那就提示钙的摄入也不足以满足生长需求,就需要再额外补充钙制剂了。

因此,不论宝宝体检报告 “血钙”是否正常,妈妈们都要按科学的方法及时为宝宝补充维生素ad和钙质才能保证宝宝骨骼的健康发育。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2009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报告

 儿童家庭性教育变得非常重要。但这项教育往往是家庭教育中最尴尬缺乏的一项。为了真实客观反映当今中国的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育儿网站面向全国网民启动了“儿童家庭性教育调查”,以真实有效的调查数据,力求让广大读者真实了解当今儿童家庭性教育状况。

本次调查4月1日——5月31日,为期两个月,调查对象主要面对广大家长网民,共获得了10290份有效样本,在参与本次调查的网民中,男性约占40%,女性约占60%;参与调查的网民的子女年龄在1岁以下的297人,1~3岁的1246人,4~6岁的1673人,7~12岁的4172人,12岁以上的2902人;在学历水平方面,大专以上学历4956人,其中本科1519人,硕士364人,博士462人。

家长普遍认为儿童性教育很重要,已经慢慢重视起来

(一) 超过五成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性心理早熟情况

越来越多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性心理早熟情况。根据调查所得,仅有39.74%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性心理成熟程度属于正常范围,另外有7.68%

家长认为自己孩子对性的认知度比预想中低;有28.60%家长表示自己孩子的性心理成熟程度有点超出自己的预想,更有23.98%的家长表示自己孩子的性心理成熟程度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想。

超过五成家长担心孩子的性心理早熟

(二) 相比以前,家长已注重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但仍有四成孩子未接受过家庭性教育

千百年来,家长对于儿童性教育一直难于启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慢慢呈现良好趋势。根据调查所得,有59%的家长曾经给自己的孩子进行过儿童性教育,其中有13.95%的家长经常给孩子进行性教育;但仍有41%的家长从未给自己的孩子进行过儿童性教育,这四成家长并不是所有都认为性教育没必要,其中也有是因为不知道该何时、该怎样进行性教育,而不敢轻率给孩子性教育。仍有四成孩子未接受过家庭性教育。

(三) 要重视起来,必须先树立科学的性教育观

全面实施儿童性教育,必须转变人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性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到性知识的学习和任何一种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样是同等重要的。人的性意识从两到三岁就开始发展了,虽然此时的孩子并没有成人性的概念,但已经会提出一些与性有关的问题。幼儿期由父母或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性教育,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将决定儿童和少年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