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精神胚胎期,如何让幼儿教育做得更好
1、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精神胚胎期
一、什么是精神胚胎期?人类个体从产生、形成到发育成熟要经历两个胚胎期:一是从受孕到离开母体成为独立的个体,这是胎儿期;二是从出生
1、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精神胚胎期
一、什么是精神胚胎期?
人类个体从产生、形成到发育成熟要经历两个胚胎期:一是从受孕到离开母体成为独立的个体,这是胎儿期;二是从出生到2岁半,这是精神胚胎期。 这两个时期是个人素质的奠基阶段,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精神胚胎期是人类特有的,是一个社会的人的孕育时期。正是在社会环境中,在成人的抚育下,婴儿在身体、智能、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在短短的时间内发展成社会人的雏形。
二、精神胚胎期教育的重要性
在精神胚胎期,婴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再依附于母亲的肌体。他有自主性,能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精神发育的角度看,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肢体运动能力,使婴儿能自主地吸收多种信息促进头脑的发育,这一点特别重要。
婴儿期受到环境中的情绪影响,对一生的精神发育特别重要。有人从情绪中枢发展的特点来推断,婴儿是借助与亲人交往的经验来建立情绪学习的基础。这些经验以非语言的形式储存在婴儿的大脑中,因为大脑皮层发育还不成熟,语言还没有出现。但这些经验的印象很深,以后受到情绪刺激时就会根据这些经验作出反应。因此,婴儿期与成人情绪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中人们之间的情绪交往,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会对孩子以后的情绪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
当婴儿的大脑皮层逐渐发展时,要及时培养其控制情绪的能力。当婴儿情绪冲动时,可以用拥抱、抚摸等安慰性动作来缓和情绪的冲动。同时,恰当的渲泄、转移注意力等也是必要的。
总之,精神胚胎期的教育要着重运用感官和肢体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在积极的情绪交往中获得愉快的人际交往经验,为以后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方面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让幼儿教育做得更好
让幼儿自主
自主的氛围容易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自主意味着给予幼儿宽松的环境,使幼儿感到在幼儿园像在家里一样,东西摆放在哪里幼儿都能知道,生活和户外活动能和同伴轻声交流,他们知道自己是可以自主的,幼儿就会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活动,如果这时老师在旁边喊叫,幼儿就会紧张,怕做错事。教师越是相信幼儿,他们就越放松、越容易形成自律,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幼儿。另外,幼儿自己有能力,也不用教师不停地提醒,如果教师不断地说,幼儿只能围着教师的话转,久而久之就幼儿不会自己去思考了。
反思成人不合理的期望
在幼儿园里常常出现一个现象:教师在不断强调与提醒规则,而幼儿却在不断地违反规则。这是由于幼儿还不懂规则吗?不,大部分的中大班幼儿己经了解规则,甚至是那些调皮的孩子也理解其中的道理,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幼儿违规很多时候是由于成人不合理的期望造成的,喜欢到处走动是年幼的儿童的天
性,当成人要求幼儿安静地坐着且保持较长时间的安静、要求幼儿无所事事地等待,就会引发纪律问题。此外,当幼儿参与为较大年龄的孩子设计的学习活动时,也会引发这些问题。再如,吃饭不许说话这个规则老师每天都在提醒,每顿饭都在重申,可是没有一天是安静的。说明教师推行的某些己制定的规则,幼儿并不能接受它,或者说不适合幼儿,可以把规则改为允许小声说话,但不许大声喧哗。如果是由于环境、或教师制定不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常规导致幼儿违规时,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变成人的期望,而不是总试图去改变孩子。
认识与满足幼儿的需要
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例如生理、情感、学习等,当幼儿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一些行为问题,例如哭闹、攻击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反抗等,因此,教师应了解幼儿有哪些需求,当幼儿展现出行为问题时,思考是否是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
幼儿的生理需要表现为,例如到处走动的需要,幼儿的身体活动会激发对大脑神经通路的发展至关重要的髓鞘化过程,同时促进认知发展。此外,运动对男孩的学习和减轻情绪压力尤为重要。男孩在幼儿园总爱打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的活动和玩具缺乏挑战性,导致他们精力无处发泄,从而表现出好动坐不住、静不下来和爱和同伴打闹的现象。因此,满足幼儿走动、运动等的生理需要是改善幼儿不良行为的方式之一。
幼儿的情感发展需要表现为,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幼儿期的发展任务为信任对不信任、自主对羞愧,如果儿童自己做主的机会够多,那么他们就会表现出更加地合作,班级内攻击性行为也就会减少。此外,幼儿还有受关注和接纳的需要,有的幼儿受到的关注较少,会通过用消极的方式来引起注意;不被接纳的幼儿容易表现出适应不良、哭闹、攻击行为等。再者,幼儿有拥有权利的需要,表现为成人和儿童如果有太多地由外力控制自己行为的体验,那么他们的权利需要就得不到满足,这会让他们变得霸道,总想控制别人,或者让他们经常感到沮丧和愤怒。
从认知途径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的规则意识是指幼儿对为什么环境中必须存在规则,规则有什么内容,规则有哪些作用以及怎样执行规则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43所以,教师应首先着眼于使幼儿知道任何集体活动都是有规则的;其次让幼儿了解参加活动的人都必须遵守规则,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再次,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学会怎样商定活动规则,并按规则开展活动。
因此,教师应从幼儿规则意识的内容出发,抓住日常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创设问题式情境,引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学会承担自己的所作所为,真正理解这种行为或者为什么要这么做,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利用游戏引发幼儿对规则的理解
含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有利于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去中心化"、理解规则的意义、学会合作与公平地竞争。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引导幼儿对规则的思考和讨论,来加深幼儿对规则的理解。学前时期的儿童总是喜欢以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来思考问题,不能转换视角来看待周围事物,在讨论中,幼儿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相比较,从而认识到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可能不同,对别人的观点可以提出疑问或更改意见,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从而能够理解规则。例如,在游戏前讨论娃娃家应该有几个角色,小、中班的幼儿由老师组织讨论和总结游戏规则,大班幼儿可以自行讨论,最后得出如果人数满了大家就自动去别的区角玩,避免同伴的冲突和老师的强制干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法国的感性幼儿教育
法国幼儿教育的着重点放在幼儿的感性教育上,培养出众多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我们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教育是成功的。他们首先是尊重幼儿,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尊重幼儿人格
孩子犯了错误,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责孩子。但是在法国,大部分父母总是先问事情原因,问问孩子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对孩子就像对大人一样。听完孩子讲的事情经过,父母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样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形成一个互相信赖的关系,接下来即使是父母指责孩子,孩子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对刚过1周岁的孩子他们也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教育。法国家长很善于通过对话使孩子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然后主动地去做。他们从来不逼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或者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他们明白让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这意味着他们把孩子当作是一个完整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
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能力
如果家里有客人,法国的孩子都会回到自己的房间。他们清楚地知道那是自己的空间,在自己的空间里自己是自由的。他们怎么装饰自己的房间,怎么玩儿,都是自己说了算。这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由和个性。法国的父母们认为,让孩子们明白自我独立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这是人性教育的基础。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旅行,通过对文化艺术的亲身体验来感受生活。遇到困难的情况,他们不是无条件地为孩子排除困难,而是让孩子们自己面对困难,想办法自己解决,从而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和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孩子明确自己的想法,父母们不惜辛苦给他们创造一个能够使他们看得更多听得更多的条件,从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他们认为培养孩子的判断力和独立性比什么都重要。
有创意性的感性教育
法国被称作是热爱艺术的国家,他们的幼儿教育都是围绕着感性教育,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孩子进行音乐美术指导上,法国所有的幼儿园都把美术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儿园全部课程的80%以上都和美术教育有关。不仅如此,在一般人的家庭里,比起其他的玩具更多的是手工制作用的材料。为了使孩子们随手就可以画画,墙上贴有很多可以绘画的纸张或者是在家里到处都是绘画用的工具。法国的孩子们对建筑物或者是对音乐和美术的认识相比起其他国家的孩子更早熟,他们看见一幅画,就能谈到其配色、素材、明暗、构图等等,能够说出对画的感想。
法国的幼儿园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意性,他们重视培养孩子把感觉到的和看到过的表现出来的能力。所以,他们更重视参观和旅行之后的活动。这样的原则在文学教育方面也是一样的,他们让孩子把所读到的画出来。在地理、音乐等其他的科目中,也尽可能地使孩子们通过联想找到感觉,创造出只是自己独有的个性,培养了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这就是他们进行的感性教育。在这其中父母的作用是,比孩子先走一步,在前面拉一把,再站在孩子的后面推一把。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城市幼儿教育的误区
幼儿时期是决定个体性格形成的主要阶段,在以后的社会化过程中,除非经历重大变故,个人的性格一般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而个人的性格和品质决定其行为方式以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所以,注重对幼儿的性格培养,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性格培养的情况。
教条的约束
在家庭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被广泛地使用着。孩子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不许怎样”和“应该怎样”的信息。儿童时期,是个人开始接触外界,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同时培养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时期。过分地压抑儿童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保守心理、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有关中国民族性的研究表明:中华民族的内向型心理与中国传统的教育特色相关。传统中国人是内向型的,缺乏扩展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过早、过多的智力开发
早期教育表现为过早和过多的智力开发。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应该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通过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孩子。但是,目前不少家庭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强化智力教育,把家庭变成了学校。过早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耍、好动的天性,强迫孩子安静地接受教育,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心理。事实上,未到接受智力教育的时候,强迫孩子接受教育,违背了社会化的一般进程,教育效果亦不见佳。有些父母则埋怨孩子不聪明,打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
逼迫+迁就
观察发现,幼儿教育在家庭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望子成龙心切,过早地给孩子背上各种各样的包袱,使他们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另一种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家庭中出现爱怎么闹就怎么闹的小皇帝、小公主。但是,两个极端相结合的现象同样普遍地存在:在智力学习、价值行动上给孩子背包袱,在生活上过于迁就孩子。这样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叹息“培养孩子真不容易”!殊不知,自己在教育思路上存在着问题。
幼儿园也存在问题
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同样存在着缺陷。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讲,幼儿园并不是快乐的天地,只是接受管制的地方。幼儿园的老师除了讲讲故事、偶尔做一两次游戏外,就是让他们静坐。许多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想去幼儿园的想法,并且从幼儿园回来后变“淘气”了。幼儿园的理想情况不是这样的,是让孩子们的游戏,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动态中接受教育,取得发展。在这里有必要提出,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培养,特别是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在今天独生子女增多、社会运转加速的情况下,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儿童在群体中接受教育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没有玩伴
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孩子在幼儿园前,难以找到合适的同龄伙伴,这也是目前幼儿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儿童需要玩耍,但他找不到合适的玩耍伙伴,只能跟大人、电视、玩具为伍。研究表明:儿童对玩具破坏性培强,不仅有孩子天生好奇的原因,同时也是缺乏玩耍对象的表现。与大人为伍,使孩子缺少独立性;看太多的电视,对儿童的视力和思维都有影响。因此,广大父母应该注意为孩子寻找合适的玩耍伙伴,并注意年龄相当的孩子。由于社会化进程阶段不一样,找年龄过小的作为伙伴,将延缓自己孩子的发展。这也是一胎政策前,许多双子或多子家庭以大带小方式的缺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