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善待装满问号的小脑袋,善待孩子羞耻心

2022-07-05 19:06:12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善待装满问号的小脑袋

--如何拓宽婴幼儿的思维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陌生的周围世界感到越来越新奇有趣。2岁半以后的孩子常常会提出许多为什么:“为什么大象

1、善待装满问号的小脑袋

--如何拓宽婴幼儿的思维空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陌生的周围世界感到越来越新奇有趣。2岁半以后的孩子常常会提出许多为什么:“为什么大象的鼻子那么长?”“小猴子的妈妈为什么不给他穿衣服?”“为什么十字路口一会儿红灯亮、一会儿绿灯亮?”也许孩子的问题大人听起来感觉到幼稚可笑,稀奇古怪,但这说明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在发展。那么,什么是思维呢?

思维是宝宝的大脑体操

思维属于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小儿智能活动的核心。小儿思维有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两种。具体形象思维是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来进行联想的,即依靠感知和自身动作进行思维、离开动作思维就终止。而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使思维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和灵活性。因此,思维是在感觉、知觉、记忆等过程的基础上产生,又远远超过这些过程,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点,是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孩子的智商高,那他的思维能力也一定会强吗?

实际上并非如此。一个人聪明或智商高,只说明他有创造的潜力,但并不能说明他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在智商测验中分数很高的孩子并不能保证他善于思考。因此,无论是哪一个孩子,都不能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逐渐培养他优秀的思维方式。

思维过程三阶段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过程的第一阶段。对儿童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最好的方法是和孩子交谈,在谈话过程中既可以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分析和综合,又可以发展他的语言能力。

实例:我的小外孙同同在1岁多就可以与大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在晚上与妈妈一起亲子共读的20分钟时间里,他妈妈经常会根据童书向他提问题,如“狗有几条腿?”“猫有耳朵吗?”“你的头上都有什么?”等等。我们经常训练同同简单的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到了他2岁以后我们就用其他方法进行训练了。例如指出图画中缺少的部分,并让他填图,拼图,玩找错误的游戏。他爸爸有时来武汉将我们家中坏了的应急灯、小收音机等电器带回去让他拆毁,让他看里面的东西,有时将玩具让他拆开,然后再让他拼好等等,以训练他有效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比较是思维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比较是孩子认识事物的重要过程,通过比较,孩子才能区分不同的事物。孩子比较能力的培养,可以在他的生活实践中,从开始认识事物起,引导他们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实例:我的小外孙同同他爷爷奶奶带他到公园去时,经常拣一些树叶进行比较,告诉他各种树叶的不同之处。在他2岁时他就会告诉我们松树叶长、细;榕树叶宽等。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较的内容应从事物的单一特征的比较过渡到多种特征的比较。如“两只狗谁大谁小?”“两棵树哪个高哪个低?”“两只碗,哪个大哪个小?”等等,多让孩子进行直观的比较,进行实物分类游戏等。

思维的第三阶段是抽象和概括。抽象是在思想上把各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并与非本质属性分开的过程。例如,我们对苹果、梨子、香蕉、菠萝等东西进行比较后可以提出“水果”的特征,并将形状、颜色等特征与这一特征区分开。

刺激刺激再刺激

小儿的思维是在语言发展的基础上、在具体活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事物与事物之间一些简单联系而产生的。在幼儿期,孩子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必须借助具体的物体和动作来进行有限的思考,这种具体形象思维的范围对于人大脑巨大的潜能来说太狭窄了,还只是思维的原始水平状态。这个时候,多给孩子具体形象刺激,能促进这种形象思维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具体形象刺激量的积累,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会逐渐发生质的变化。

儿童的思维在1岁左右开始产生,是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出现的,具有一定形象性的低级形式思维活动,这时知道“妈妈”这一词只是指自己的妈妈。

1岁半的宝宝拿到妈妈的一串钥匙时,会拿其中的一把钥匙走到橱柜旁,做出开锁的动作。宝宝把有胡须的人都叫爷爷,把各种不同的汽车都叫车。

2-3岁小儿的思维具有直觉性,依靠感知和自身动作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思维过程就终止。如宝宝拿一根小棍当马,骑在上面边跑边喊,当小木棍被拿走后,游戏也就停止了。

3岁以后,宝宝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他不但接触家庭和幼儿园的各种事物,而且接触到更广泛的自然界和社会,因而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与此同时,宝宝的认识兴趣也日益发展起来。这表现在他经常提出“怎么样?”“为什么?”一类的问题。这时期的宝宝思维已开始摆脱动作的束缚,学会在动作之前就能在头脑中依靠表象进行思考,使思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但这个时期的孩子思维还不能离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对事物的概括也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因而常常是非本质性的概括。这时的孩子已能对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进行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但限于经验的缺乏,经常用自己生活的逻辑和主观愿望代替事物客观的逻辑,不少推理是不合逻辑的。

到孩子四五岁时,思维的独立性开始表现出来,可以逐渐摆脱物体和动作的支持,而主要依靠事物的表面形象进行思维。例如,幼儿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时表面上看他能算出3+4=7,但实际上他并非对抽象的数字进行了分析综合,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实物表象或数自己的手指头等具体形象才算出来的。

培养宝宝思维能力的实用技巧

思维训练是有规律可循的,对思维的训练宜早不宜迟,婴幼儿时期是训练思维的最佳时期。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各种智力因素都呈上升趋势,缺少固有的思维定势、经验偏见,是一张白纸,可以描绘最美的图案,容易吸纳新事物。另外,从脑生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年纪小,机械机记忆能力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分析综合能力将要增加,而机械性记忆能力将自然衰退一些。

技巧1:善待宝宝的“问题”

孩子提问的状况是判断其智力发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父母对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应耐心回答,要善于回答孩子的提问。不要不关心孩子的提问,更不能简单地回答:“不知道!”不耐烦、轻视、嘲讽甚至压抑孩子的提问,必然会泯灭孩子智慧的火花。父母能否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一种教育艺术。

小点子:父母对孩子的好奇心要善于引导,给孩子提一些适合其心理发展水平的问题,比如,天为什么会下雨?凉水怎么会烧成开水?等等。

孩子常常会从成人的问题中受到启发,产生联系,提出天为什么会下雨,水为什么会变成冰等一系列问题。可见,家长的发问又会成为孩子好奇心的动力。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最好从直接感知事物中得来,他们的抽象概括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应尽量扩大他们的感知范围和知识经验。让他们尽可能多看、多听、多摸、多玩,从而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父母可指导他们多动脑,对获得的材料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

技巧2:引导宝宝积极思考

我们经常会问同同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会滚动?”谈到什么能滚动还有个小笑话,当我们问同同什么能滚动时,他回答说球;再问还有什么时,他说同同能滚动,接着就在地上滚起来,把全家人都笑得东倒西歪的。虽然他理解能力有限,但说明他在思考。因此父母让宝宝在做一些分类游戏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问题,使宝宝思考逐渐深化、细化、准确化。

第二种方法是可以用智力游戏来训练,主要有分类游戏和算术游戏,也可以训练这种思维品质。

第三是猜谜语。这是一种独特且效果极好的方法。

技巧3:鼓励宝宝“异想天开”

宝宝在1岁左右,如果拿着某个玩具聚精会神地玩,而不是拿起来就扔掉,我们就应该及时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启发他尽兴地玩。如果孩子用了一种出人意料的方法玩玩具,不但要夸奖他,还要鼓励他再多想出几种方法来玩。

兴趣是孩子获得知识非常重要的源泉。因此,父母应尽量调动孩子的感觉器官,使其对周围的一切感兴趣,从而不断丰富他们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感性知识和经验,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提高应用已有的感性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点子:引导孩子观察某一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名词性特征,如它的部分、全部、材料、质地等,还要观察它的形容词特征,如它的功能、功用等。每增加孩子思维的一个维度,思维的内容就会增加很多。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善待孩子羞耻心

幼儿到了3岁以后,便开始意识到自己,就需要别人承认他的人格。这时孩子开始出现因自己的愚笨或做了大人不满意的事情而感到羞愧。心理学研究表明,羞耻心是克服消极因素,自觉抵制不良言行诱惑的一种精神力量。

父母要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羞耻心理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一般来看,孩子在如下情况时羞耻心有明显的外向反应:1.自己做了错事或说了错话的时候;2.受到老师或家长批评的时候;3.申请加入某种组织或要求参加一项活动而未被准许的时候;4.公布“好孩子”名单而没有自己的时候。这时父母要善于配合幼儿园,细心体察孩子羞耻心理的微妙变化,审慎地去触及孩子最敏感的心灵,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要善于运用他们的羞耻心,去激发他们歉然、反悔的情绪;抓住这一思想转化的契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切不可挖苦、斥责、羞辱甚至体罚,这样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日久会磨掉他们的羞耻心。孩子一旦失去羞耻心,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习以为常,反而会造成不求上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小孩子,大问号

孩子会提出有关这个世界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提问中,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而父母们正确得当的解释,则能帮助孩子认识到更多的东西——有关幸福、自由、真实和平等……

人们常说:“学问、学问,边学边问。”四五岁的小朋友,正是用他们不停的“问”在学习着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体验着越来越多的情感,经历着心灵成长的震撼与思索……他们的问题,也许很幼稚,也许很深奥,也许他的问题你也想问,也许思考他提出的问题对你也是一种净化或升华。希望下面这些孩子的问题,能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乃至思考,给予一些有益的启发或提示。

天的尽头在哪里

五岁的sarah和她的爸爸坐在海边,在沙滩上搭着城堡。突然,她问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爸爸,‘天’到底什么时候结束呀?”她的爸爸一开始没有明白这个问题,因此反问:“哪一天,是我们的假期吗?”“不是,是所有的‘天’。”小姑娘认真地说。sarah的爸爸于是解释说,日子是没有尽头的,有无穷无尽的日子,而且每一天都一样长。sarah沉思了一会儿,又问:“我睡觉的时候,日子也在继续吗?”“是的,时间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也在继续向前走,当我们死去之后也是一样。”

尽管sarah没有意识到,她提到的实际上是一个哲学话题——无尽性。时间是难以划分界限的,而且难以形象地描述。事实是,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时间都在按照固定的节奏向前,比如sarah说的睡觉的时候。孩子对这个神奇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希望弄明白那些抽象的东西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当父母们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既不要答得敷衍潦草,也无需过于复杂,给他们一些事实性的解释,留给他想像和思索的空间,这在等他长大明白了这些事之前,是有意义的。

为什么我不是你

四岁的安安穿上了妈妈的裙子,带上了妈妈的帽子,又把脚伸到妈妈的高跟鞋里,然后对着妈妈自豪地大喊:“今天我是你了!”而妈妈反驳说:“你只是把自己打扮成了我的样子,你还是你自己,尽管你穿着妈妈的衣服。”安安有些失望,坐在一边想了一会儿,试图去理解自己永远是同一个人,无论她装扮成什么样子,她只是安安。于是,她对妈妈说:“当我是小婴儿的时候,我也是安安。但是,当我长到你这么大的时候呢?”妈妈说:“你仍然是安安,只是比现在年纪大一些。”

尽管在孩子一两岁之间,他们就开始认识到了自我。他们逐渐明白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有自己的意识,并希望把握自己的意愿。但是,到孩子最终终于明白,在他的生命中,他不可能离开自己的躯体,他一直是和自己的胳膊、腿还有脸在一起的,这是需要几年的时间的。而当孩子认识到,人不仅是由物质的躯体组成的,而且还有感觉、意识和想法,这又需要一段时间。也许已经是成年人的父母们会同时发现,认识自己其实不比认识世界更简单。孩子从认识身体的自己,到认识情感的、意识的自己,到他们能够正确地把握自己的情绪、能力和潜力乃至内心真实的所需的过程,也就是他们成长、成熟的过程。你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估自己,这对他日后独立走人生的路很重要。

为什么都会有死亡

死亡开始成为叶子生活中的一个话题。几天前,她的好朋友的外公去世了,隔壁丁丁养的小兔子死了,而她自己在院子的墙角,发现了死掉的小鸟。于是这个5岁的小姑娘说:“我小时候,一直认为人和所有的动物都会永远活着呢!为什么他们最后都会死掉呢?”她的爸爸向她解释说:“如果没有人死去,地球就会负担很重,最后就会沉落的。因此,有一些人死去,然后上了天堂是最好的。”

死亡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但是,孩子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好奇心驱使他们去弄明白:当小鸟死去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活着意味着什么?我们的生命是长的还是短的?生命进行的速度是快的还是慢的?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孩子弄清楚了生命的轮回。同时你还要告诉他,生命是很值得珍惜的,鼓励他快乐、进取地生活每一天。

这个大象是真的吗

四岁的tim满身大汗地从梦中哭醒。他梦到了一只大象从森林里走了出来,打碎玻璃,踢开窗户,迈进房间,把他心爱的玩具和图书都拿走了。即便tim的妈妈也无法哄好他,tim不断地往窗外看,因为他害怕大象还会再回来。妈妈说:“你只是在做梦,那个四脚动物不会回来了。”但是,tim还是害怕,最后只能让他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第二天,tim离他的梦境远了一些,因此他问:“大象只是在我的脑子里,是不是?”妈妈点了点头。tim于是下结论:“它根本没有去我的房间,也没有拿走我的图画书。原来有现实中的大象,还有脑袋中的大象。”

孩子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念头,而且他们很难将现实的和虚构区分开来。对于小孩子来说,想法、梦境和真实的经历都是一样真实的。当孩子到了四五岁的时候,才会问,到底什么是真实存在的?什么是我经历过的,什么是我脑子里想像的?父母们要知道,此时的孩子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不要把他的想像看作是不正常的行为。创造力的开启正是在这“无知”的童年。当然,家长们需要帮孩子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因为孩子不仅在感情上,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安全感和信赖感,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弄清楚哪些是现实,哪些属于想像非常重要。但是这也并不妨碍你和他一起去开发想像力,去创造新奇美好的幻想。

失明的女孩幸福吗

邻居家的小姐姐是个失明的女孩。4岁的娜娜突然问了一个她一直都想问的问题:“她什么都看不到,她和我一样快乐吗?”妈妈问娜娜哪些事情能让她快乐。她说,妈妈带着去公园、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得到礼物、去爷爷奶奶家、笑的时候、去游乐场的时候......在列举的过程中,娜娜也发现,小姐姐也可以这样做,因此娜娜开心地得到了结论:尽管人不是完美的,但也同样有幸福。

从婴儿时期,当宝宝的需要被满足时,宝宝就开始有幸福的感觉了。只是那个时候幸福很简单:睡觉、吃饭、抱抱,更多的他们也不需要。而之后,幸福变得复杂,就像刚才提到的那些令人快乐的事。他们也开始懂得要求快乐,享受幸福。父母们这时需要同时让孩子懂得,幸福是要珍惜的,幸福的感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让他人快乐也就是让自己幸福。

在孩子向你提问时,你要注意这些方式可能会打击他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 因为他不厌其烦地追问你同样一个问题,而粗暴烦躁地拒绝孩子。

* 用过于复杂的答案来回答他的问题。

* 认为他的问题纯属幻想,装没听见,不予理睬或故意转移其注意力。

* 斥责他胡思乱想,这会给孩子带来很不好的心理暗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孩子生气须善待

有的孩子常常生气,他们生气的原因有挫折、伤心、孤独、缺乏自信心以及要求得有到满足等。应如何使孩子的怒气得到宣泄,引导孩子个性向健康方向发展呢?

1 创造舒适的环境,避免激起孩子的报复性情绪。当孩子因失败而生气时,要防止孩子袭击同伴,应转移他的注意,如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谈谈他的手工真棒等。

2 对孩子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如抚摸对于生气的孩子就是一剂良药。

3 用笑话、幽默来逗乐孩子。但笑话不是讥讽,幽默也不是控苦。在使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语音、语调。

4 促膝谈心。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和他一起分析生气的原因,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同时让他知道:他可以生气,但尽量用语言表达。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帮助他们排解伤心,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