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窝里横’宝宝,宝宝害羞要怎样改变
1、如何改变‘窝里横’宝宝
要改变"窝里横"宝宝,只有爸妈放开保护的大手,宝宝才能“敢”字当头,要有意识锻炼宝宝的胆量,坚持一贯地培养,就会开花结果的。停止对宝宝的过
1、如何改变‘窝里横’宝宝
要改变"窝里横"宝宝,只有爸妈放开保护的大手,宝宝才能“敢”字当头,要有意识锻炼宝宝的胆量,坚持一贯地培养,就会开花结果的。
停止对宝宝的过度保护
对于宝宝力所能及的事情,要求宝宝自己尝试去做,由于宝宝在这之前一直是被大人帮着做事情,所以,一开始时他还会说:帮我做",这时不要再满足他的要求,而是应该对他说::自己试着做做看。"在这种情况下,宝宝会渐渐地开始鼓起勇气自己试着做起来。宝宝有一点成功,有一点努力,都应当及时地夸奖宝宝,在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责备宝宝,责备会让她更不知所措。宝宝需要爸妈的引导。爸妈在这个阶段不要给宝宝设置过高的目标。一旦宝宝产生挫折感,就会产生失落感,产生自卑。 教会宝宝懂礼貌、守规则
这两点在人际交往中是重要的两点,只有充分尊重别人的权利,你的权利才会被尊重。只有遵守共同的规则,生活才会井然有序。
爸妈要有耐心
要宝宝由胆怯变得勇敢大方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绝对不仅仅是只想办法让他变得不胆怯,而是要从本质上提升宝宝的自我力量。在这一点一点成功经验的过程中,宝宝会逐渐产生这样的自信:我能行!
不比较
不要拿宝宝和别人家的宝宝进行比较。有些妈妈总是对宝宝抱怨::你真笨,这有什么可害怕的呀?":你看看人家豆豆。"等等,宝宝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点,努力补充自己的不足才是最重要的。
家庭应改变溺爱的教育方式
爸妈过分溺爱宝宝,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以宝宝为中心的家庭关系,导致宝宝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爸妈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宝宝要严爱相济,让宝宝在家庭中的地位成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重新制定家庭规则,而且每个人都要遵守。
创造交往机会
宝宝的勇气与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是爸妈可以代替给予的,必须是宝宝自身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获得的,这是谁也给予不了的。爸妈要给宝宝创造交往的机会,主动地带宝宝到户外玩,让宝宝多接触同龄小朋友,让宝宝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学会谦和合作。宝宝在交往中发生的争吵,只要没有危险,爸妈最好不要干涉。遇事让宝宝自己动手去试试,以培养宝宝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减少依赖性。
2、宝宝害羞要怎样改变
乐乐每次在家讲故事都只讲给自己听,只要妈妈一凑近,他的故事便会戛然而止,而且羞得满脸通红,连忙央求妈妈走开……每回老师上课提问,猫猫都默不作声,当老师的目光扫到她时,她立刻低下头去,再也不敢抬起来……
幼儿期的孩子爱提问、爱模仿、爱做游戏。在行为特点上,喜欢争着做事,并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并常常表现出顽皮、不听话等倾向,这是自主性发展的表现。父母如果总是事事代劳,或有的指责孩子,有的心疼孩子小,生怕孩子做不好等,那么,结果就会压抑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使小孩失去锻炼的机会变得胆小害羞。
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如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整理玩具、图书等。孩子做对,要给予肯定表扬,做得不太好的地方,除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外,还应该鼓励他们下次做好,增强幼儿发展自主性的积极性。
害羞的宝宝还真不少呢!细究每个害羞的宝宝,原因还不一样呢,当然,改变他们的对策也要有所不同哦。
成因:受到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
对策一: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
父母教育子女时,要采取民主和平等的方式,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形成和善交际、能和人合作又能独立自主的性格特征。如果采用专制的方式,那么孩子较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胆怯、看见陌生人害羞等现象。
对策二:爸妈少指责宝宝
爸妈要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对孩子做错事时要辨证地分析原因,多注重动机,少强调结果,不能一味地指责。比如:有的孩子看见妈妈在擦桌子,想帮忙也去擦桌子,不小心把东西打坏了,如果家长任意指责,不首先肯定孩子积极性的一面,就很容易会造成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变得害羞胆怯。同时,对孩子不良行为习惯也不能只批评指责,更不能讥笑打骂,否则更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成因:缺少社会交往
对策一: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给孩子提供交往机会的同时,爸妈还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并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的长处,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孩子的害羞心理会有所改善。
对策二:提供交往机会
对于这类宝宝,首先家长要对他多鼓励,少批评,尽可能地多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例如: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在家可让孩子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动,让他为客人送茶水、糖果、搬椅子、鼓励孩子回答客人的问题;父母带孩子上街买东西时,让孩子自己告诉售货员买什么东西,并向营业员道谢,告别等;督促孩子参加班里的一些讨论或活动;向邻居借东西时可跟在孩子后面让孩子去说、去做;过生日或有事找亲戚、朋友时可让孩子传话。
3、如何有效的改变宝宝的恋物癖倾向
帅帅2岁半,无论去哪里,都要抱着一把胶皮手枪。这把胶皮手枪是爷爷来城里的时候,从垃圾箱旁边捡了块木头刻成的,很粗糙。帅帅从小就玩它,上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牙印。与那些时髦的电动手枪相比,又黑又丑,显得落伍极了,但是帅帅就是喜欢这把手枪,晚上睡觉也要放在枕边。如果哪天妈妈趁他睡熟的时候拿开,第二天醒来发现了,他会哭闹不已!有一次,妈妈偷偷把胶皮手枪藏了起来,帅帅很急切地到处找,直到妈妈拿出来,帅帅才踏实睡觉了。
文文3岁,不论到哪儿都要带着她的泰迪熊,小熊被抱得又破又脏,妈妈说给她换一只新的。刚开始文文不同意,后来妈妈把新的小熊抱回来,文文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个旧的泰迪熊就被妈妈当垃圾处理掉了。
很多妈妈疑惑,宝宝怎么会这样呢?宝宝这种情况,是不是心理学上的:恋物癖"呢?宝宝恋物的:度"
很多宝宝都有钟情于某件物品的行为,这种:恋物"行为并非不正常,而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为:完全独立"的过渡期间所产生的行为。跟成年人的:恋物癖"性质不一样,妈妈不要过于担忧。
宝宝产生依恋行为绝大多数发生在6个月至3岁之间,尤其在两岁时最为强烈。这个时候,大多数宝宝的妈妈都不能整日陪伴宝宝,宝宝自然地把内心的依恋情结转移到某些日常物品上,比如从小盖着的小被子、小抱枕、绒布熊等,抱着它们,宝宝心里就不空荡荡的了,就仿佛有妈妈在身边陪伴一样温暖。
从这一点上来讲,这些被恋的物品是宝宝心理安全感的依靠,会让宝宝不再孤单,对宝宝的成长有积极的意义,到了一定的年龄会自然消失,妈妈自然用不着恐慌。可是,恋物情结一旦严重,就像上述案例中的帅帅那样,有了恋物癖的倾向,就需要改变了。
要想改变宝宝,先要搞清宝宝为什么恋物。
2岁以前,是宝宝建立爱和信任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宝宝会通过对身边人的依恋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安全感。这个人最好是爸爸妈妈。如果宝宝与他最依恋的人分开了,宝宝就会把某些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者替代品,把原本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对物品的依恋上。所以,安全感建立的好与坏,决定着宝宝的恋物情结的严重程度。
如果妈妈必须经常性地跟宝宝分离,分离时间也就几个小时,一般不会影响宝宝对妈妈的信任,依恋物也只是暂时的替代品,妈妈只需要利用在家的时间多陪伴宝宝,给宝宝讲故事,做游戏,分离的时候告诉宝宝:妈妈出去工作,很快就能回来",就不会发展成:恋物癖"。
实践证明,1岁以内在妈妈的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安全感建立得比较稳固,即使1岁以后,妈妈去工作,情况也很乐观。所以,1岁以内,甚至2岁以内,妈妈都应尽可能地陪伴在宝宝身边。
妈妈和宝宝分房睡的时候,如果太过强制,也容易导致宝宝恋物。
例如,阳阳3岁的时候,妈妈决定让阳阳去他的小床睡觉。刚开始,阳阳哭哭啼啼不愿意,每次都要回到妈妈的房间。后来,妈妈把阳阳的房间锁住,阳阳出不去,每天就抱着小枕头睡觉,结果形成了枕头依恋症。
当阳阳对自己睡一个房间提出抗议的时候,妈妈不应强制分开,而应在妈妈房间给宝宝放一张小床,或者睡觉的时候宝宝房间的门和妈妈房间的门都开着,这样宝宝就会觉得和妈妈是一体的,就不容易有分离感,比较容易接受。这么做的同时,妈妈要多给宝宝关爱,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因为安全感建立得好的宝宝独立能力也比较强。
积极改变宝宝
有恋物癖倾向的宝宝,可能是严重缺乏安全感,如果不及时纠正性格会发生改变,比如变得胆小、多疑、不自信等。如果妈妈及时发现宝宝有恋物癖倾向,应及时纠正。
1.多和宝宝亲热
在日常生活中,妈妈经常性地拥抱、亲吻、抚摸宝宝,宝宝就会觉得:妈妈爱我,在我身边保护我,我没有什么可怕的,没有什么困难挡得住我……有妈妈的爱环绕,宝宝就会把精神依恋从物品上转移到妈妈身上。
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陪着宝宝入睡,宝宝精神会放松,就不会一定要抱着物品才能睡着了。平时多带宝宝出去玩,多交一些朋友,而不是让宝宝窝在家里,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件物品上。
2.替换下宝宝依恋之物
妈妈不要觉得恋物不正常,要理解宝宝恋物是正常的心理需求。要淡化宝宝对某件物品的依恋,可给宝宝重新购买相似的物品,有意识而又不露声色地增加新物品的使用频率,逐渐地就能替换下宝宝曾经依赖的物品。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谈‘窝里横’宝宝的心理及家庭教育
窝里横宝宝是天生具有“窝里横”的特性么?答案:不是的。很多宝宝都是被家长惯出来的,让宝宝对外不敢“敢”字担头,心理承受不了一点点的打击,总是逃避外来的挫折。
宝宝的心理分析
宝宝在外面感觉害怕,从心理学上说是典型的自我力量不足,:窝里横"的宝宝,缺乏与外界的碰撞,离开了:窝"以后,就不知所措了。当他处于陌生环境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当怎么处理,只会躲在爸妈身后,没有任何行为来保护自己。宝宝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和外在的力量抗衡,只能粘在爸妈身边,期望成人能够保护自己。这种宝宝在幼儿园里无法和别的小朋友一块儿玩耍,总爱缠着老师不放。而老师又不可能只对付一个宝宝,于是宝宝便越发感到不安,渐渐地不想上幼儿园了。如此下去,宝宝的交友能力便成长不起来。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家庭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当给宝宝越多的时候,宝宝的索取也就越多。
一方面,爸妈溺爱宝宝,宝宝要什么就给什么。
另一方面,宝宝对爸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点点小事就想要让爸妈帮自己做。
一味迁就下去的话,宝宝会认为爸妈为自己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爸妈就该为自己服务,甚至会下命令来指使妈妈。随着宝宝的成长,需求越来越大,索取越来越多,直到爸妈无力支付的那一天。当要求不被满足时,宝宝甚至会对爸妈施加暴力,许多悲剧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由爸妈自己酿成的。
5、何为"窝里横"宝宝
“窝里横”的宝宝,多半生活在爸妈过分保护、溺爱的家庭中,特别是隔代带养的宝宝,更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
很多父母或长辈,总怕自己的宝宝受别人欺侮或出什么事故,不许宝宝出门与同龄伙伴交往,或者吓唬宝宝说外面有坏人,会把小宝宝卖掉,宝宝自然就胆小害怕起来;在家里,为了让宝宝安心玩耍,爸妈千方百计顺着他,以宝宝为中心,这样就培养了宝宝称王称霸的习惯,即:窝里横"宝宝。 这样的宝宝一旦走出家门,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往往会搬出在家里的作风来指使别人,但小伙伴可不吃这一套,宝宝这时不但指挥不动别人,反而会遭到小伙伴们的拒绝。经过几次这样的挫折,再加上自我能力不足,宝宝只好采取逃避,躲在一旁生闷气,拒绝跟小朋友一起玩耍。时间一长,当宝宝的不满情绪和怨恨累积到一定程度,需要发泄时,突破口自然转向家庭中的:弱者",以自己在家里更加地横行霸道来补偿,达到心理上暂时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