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并非是坏事,宝宝牙缝宽并非坏事 这样做让牙齿更健康
1、孩子任性并非是坏事
孩子的任性常常引起家长的担忧。但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的任性。孩子“乖”、“听话”,虽然“讨喜”但未必都是好事,而孩子任性、执拗,虽然
1、孩子任性并非是坏事
孩子的任性常常引起家长的担忧。但也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孩子的任性。孩子“乖”、“听话”,虽然“讨喜”但未必都是好事,而孩子任性、执拗,虽然教育起来麻烦但也并非都是坏事。社会生活经验证明,那些小时候犟头犟脑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有主见、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因此,父母对待任性的孩子不要过于急躁。
怎样对待任性的孩子?大多数任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有一定程度的韧性。父母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加以诱导,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例如,有的孩子喜欢拆卸玩具或家中的一些用具,尽管父母批评他,甚至动手打他,也制止不住他拆东西的欲望。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拆东西,这是因为他的头脑中有个“为什么”的疑问和强烈探究的欲望。比如这个小汽车是怎样装成的?里面还有些什么东西?等等。这时,如果父母和孩子一起拆装玩具,并边拆边装边讲玩具构造的简单原理,进行一定的科学知识教育,同时为孩子提供一些可以拆装的玩具,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避免其干出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破坏性行力。
父母还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看待,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关心他。自尊心和人的尊严是孩子心灵最敏感的角落,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尽力保护它,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批评他,讽刺挖苦他。当孩子感到父母是尊重和信任他时,他任性的缺点会慢慢改掉的。
另外,教育任性的孩子时要循循善诱,不能急于求成。告诉他,有什么事要和爸爸妈妈讲,大哭大闹非但达不到目的,还会影响健康,要听大人的劝说。在孩子任性耍脾气时,不要跟他硬顶,往往这时越是和他硬顶,孩子会越任性,可采取不理睬或“冷处理”的方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宝宝牙缝宽并非坏事 这样做让牙齿更健康
宝宝出牙之后,有的妈妈发现孩子的牙缝特别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会不会影响以后换牙呢?来看看吧。
对于家长们来说,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心,生怕一个不小心出现什么意外,孩子到了出牙的年纪,长牙之后家长很是开心,但是看到孩子牙齿之间的缝隙特别的宽时,就开始担心了,为什么牙缝这么宽?是不是孩子牙齿有什么问题等等,也有的家长考虑是因为缺钙引起的,为此,育儿栏目小编专门请教了儿科医生,来看看医生是怎么说的吧。
原来孩子的牙缝宽对小一点的娃来说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孩子的乳牙牙缝宽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为什么这样说呢?等到孩子将来找恒牙的时候,就有牙齿就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了,如果乳牙的时候牙缝就很窄,有可能到了孩子换牙的时候,因为地方不够,牙齿会长得东倒西歪的,牙齿会变得非常的拥挤。
有些地方有风俗说门牙宽的娃长大了是有福气的,虽然这种说法仅是一种供娱乐的说法,不过如果娃的牙齿健康的话,只是单纯的牙缝宽,那么就不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生长,只不过,为了让孩子的牙齿既美观又整齐,不影响将来的颜值,让孩子有一口好牙,妈妈们平时在生活中可以做以下这几件事:
一、按时补充维生素d
一岁以下的小宝宝,每天都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如果娃已经一岁多了,那么需要补充更多的维生素d,坚持补充好处有很多,因为维生素d不仅可以预防佝偻病,而且还能促进钙质的吸收,钙是人体的重要元素,如果娃缺钙的话,牙齿也会长的慢一些,而且牙齿也不怎么坚固。
二、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
有的认为孩子即使是长牙了,但是年龄还太小,不用刷牙也可以,其实从孩子出第一颗牙开始就要开始刷牙了,如果等到孩子换牙以后再重视口腔卫生就晚了,为了牙齿的健康,还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孩子在晚上睡觉之前,如果不刷牙的话,一天吃的食物残渣就会留在嘴巴里,时间长了会滋生细菌,这些细菌对牙齿有一定的伤害,进而宝宝也会出现蛀牙的情况,影响牙齿的美观。
三、少让孩子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经常吃糖的孩子很容易蛀牙,奶粉中也有糖分,所以妈妈在给小娃娃选择奶粉的时候,尽量选择不含糖的奶粉,而且在娃喝完奶之后,用清水给宝宝漱漱口。
四、定期带孩子做体检
对于孩子来说,定期体检很重要,因为体检不光是要测试孩子的各方面发育程度,也会查看孩子牙齿的发育情况,如果牙齿有什么异常的话,医生会第一时间告知家长,还会给出一些建议。(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3、孩子淘气未必是一件坏事
小孩子应该:教",不可以放任。父母要在孩子入学以前,好好教导他们成为一个在团体里能受欢迎,能得到老师、同学喜爱的好孩子,才能对学校生活发生兴趣,也才会爱读书。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应该说明一下,我所说的:好孩子",并不是死死板板、很听话,却一点儿活力都没有的那种怯弱典型,而是活泼、蹦跳的可爱孩子。这样的孩子才会在团体里活跃,才能受到同伴们的欢迎。
问題是怎么才能把孩子教得既懂得友爱、守规矩,又不至于落得畏畏缩缩?我想,妈妈们要有:淘气,不要紧!"的观念,孩子才有机会充分发展,也才会开朗又活泼。
有人说,现代儿童有很多看起来乖乖的,但很爱哭,而且缺乏活力,显得没精神。我想,主要原因是社会越来越富裕,而家庭人口相对的减少,每个幼儿都是家里的大宝贝,很自然地就被过分保护了。父母动不动就喊危险、肮脏,事事:安全第一"、:卫生第一",开口闭口: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无端地限制幼儿的自由行动,甚至天天把他们关在家里,不让他们出去找同伴游戏。这样管教孩子,怎能叫孩子不胆小,不孤僻呢?
所以,让他们尽情地玩吧!只要不是蛮横、霸道、不讲理。孩子在跟同伴们游戏时,为了贯彻自己的主张,小冲突是难免的。有时候让他们吵吵嘴、打打架,他们反而会从打打闹闹的经验中了解:应该和好"的道理,要比消极地禁止打架更有效哩!
甚至于:小受伤"的经验,也可以防止大事故的发生。例如:拿小刀割纸、削铅笔、搬凳子垫脚拿东西等,都应该让他们自己做,不要样样怕危险,什么都替他们做。尤其像逗逗小狗、小猫、捉蚂蚁、捉小虫,或是玩玩水、和和泥等这一类的淘气都是他们应该享受的生活乐趣。大人怎么忍心喊:脏呀!":会咬人呀!"的,无情剥夺他们的自由呢?
不过,最要紧的是要让孩子明白: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淘气,什么时候不可以。要教养一个开朗、活泼、守规矩又有礼貌的可爱孩子,当父母的不能不多费点心思啊!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孩子贪玩不是坏事,但要有“度”
作为父母,要对孩子的:贪玩"有正确的认识,要知道:贪玩"对孩子来说不是坏事,但必须让孩子掌握好玩的:度"。在家庭教育中,充分拓展而不是人为压制孩子爱玩的天性,把玩变成孩子学习知识、思考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是很多高明的父母教子成才的一个秘诀.很多天才少年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越:玩"越出色,最后:玩"成英才的。
案例:玩中成长的英才
王志纯1978年12月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湖北某研究所的副所长,母亲是武汉一知名作家。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父母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小志纯在无忧无虑、快乐活泼的气氛中度过了欢乐的童年。夫妇俩十分留心在欢愉的气氛中通过玩各种游戏来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小时候,王志纯最爱和小朋友玩:过家家"、捉迷藏的游戏。过家家,时为了能:领导"比她大几岁的孩子,她还非要当:妈妈"不可。有一次捉迷藏时她把自己反锁在屋里出不来了,大人在外面遥控指挥,她好不容易才把门打开。还有一次在姥姥家捉迷藏,她竟躲进面缸里,成了一个:小面人"。她玩水、玩沙、和泥巴,有时弄得浑身是泥土;她还经常跟大哥哥、大姐姐去小河里捞鱼,把捞来的鱼放在罐头瓶里养着。母亲从不过分责怪她,只是帮助她冲洗满身的泥土。有一次,她邻居家在水泥地上打煤球,留下许多圈圈,她竟不顾刚换了新衣服,在地上打了几个滚,弄得满身是煤灰,还乐得直向母亲表功。母亲问她为什么在地上打滚?她笑着说想在身上印上:花"。父亲告诉她:这种想法很好,但把衣服弄脏就不对了,你可用白纸在地上去拍一下,照样能看见你愿意看的:花"。那时她还不到两岁,能有这样的想法,说明她具有一定的创造力。
垒积木更是王志纯最常玩的游戏。为此,母亲给她买了各种积木,有建筑的,有拼动物图案的,有拼字的,以便在摆积木的过程中培养她的创造力以及耐心、细心和严谨的习惯。通过摆积木,王志纯结合图示认识了许多字,后来竟迷上了识字,把识字当成最快乐的游戏。母亲给她讲字的形状特点,让她猜字谜,讲宇的形体故事,有时将图片和汉字设计成游戏让她做,偶尔也让她用粉笔在地上写03岁时她就能识近800字,大多数字都是在游戏和看《娃娃画报》、《幼儿智力世界》等杂志时学会的,几乎没有几个宇是硬教的。
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又给她购置了各种儿童钳工工具和材料,指导她玩各种汽车模型,锻炼她的灵活性和设计能力。母亲还购置了一套:小护士"用品和器械,让她学如何做:护士",有时母亲也参与到游戏中做:大夫"或:病人",让她:听诊"、:号脉"、:打针",看她认真的样子,母亲十分高兴。王志纯十分细心,学习态度十分严谨,考试时会做的题几乎不丢分,这和她从小受到的训练不无关系。
通过各种游戏,王志纯不仅获取了各种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同时,由于身体的活动,她的动作变得更灵活,反应也更敏捷,肌肉也逐渐发达,骨骼也变得结实起采。
上小学了,王志纯的父母仍然让孩子在玩中开发智力。三年级时,王志纯像许多同龄人一样迷上了电子游戏。在对待电子游戏的问题上,她的父母跟多数家长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他们认为玩电子游戏会增长知识、锻炼动手能力。一开始,王志纯就特感兴趣,她好奇心强,第一次看到游戏机就喜欢,就着迷,就上了瘾地玩。那时候游戏机加卡带,接在电视机上,玩坦克大战,玩俄罗斯方块,玩红心牌……市场上只要出现了一种新游戏卡,父亲就买一种,买回采父女俩就抢着玩,比赛着玩,看谁先过一道关,父亲在电子游戏上很舍得花钱。
王志纯从9岁开始玩电游,常常是为了游戏当中的某处难关,她会苦思冥想,反复寻找最佳途径过关,不厌其烦。但王志纯把玩与学习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就是完成学习任务后再玩,不用大人多讲。在玩电游的过程中,她养成了把任何一桩事都做到最好的习惯。
就这样,王志纯在学习、游戏两不误的情况下,顺利读完小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
考到重点中学以后,王志纯虽然学习任务加重了,课外时间减少了,但对电游的兴趣并没有因负担的加重而减弱。
王志纯对电游采取了一种既热爱又俯瞰的态度,所以,她不像有的孩子那样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她不为电游所累,只从中得益,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王志纯正是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从玩开始,在玩中学、玩中乐,把游戏和学习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取得了令同龄人艳羡的成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任性,并非是孩子无理取闹
任性的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相似的:为达到目的,哭闹不止,把父母搞得精疲力尽。有的父母打骂,不起作用;有的父母听之任之,孩子仍不罢休。父母唯有长叹:都是独生子女,太过于娇惯了,以前哪听说过这样的事。
也许事实并非如此。
苏苏5岁,平时蛮听话。可是,用她妈妈的话来说,就是那天不知发了什么疯,直闹到了午夜,才在极度疲倦中睡了过去。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那天,苏苏约了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玩。苏苏拿出自己所有的玩具来招待小朋友。两个孩子玩得挺愉快。本来,如果事情一直这样下去,也就没什么了。可是,即将结束游戏时,那个小朋友忽然从包里取出一辆遥控小汽车。
小汽车顶上,亮着个红灯,闪啊闪的。
“给我玩,给我玩。”苏苏开心得不得了,“我玩一下。”
“好,就玩一下,”小朋友倒也大方,“玩一下我就要回家吃饭了。”
苏苏好奇地拿起小汽车,上上下下地翻看了一番,然后用遥控器指挥着它,在房间里绕起了圈子。绕了两圈,小朋友就把车收回包里,坚决地要回家了。苏苏留不住小朋友,只好任由他离去。
“妈妈,我要小汽车。”小朋友走后,苏苏向妈妈提出了要求,“我也要小汽车。”
“好,”苏苏妈满口答应下来,“明天去买,今天商店关门了。”
“不,我要小汽车,我现在就要。”苏苏坐到地上,哭叫起来。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苏苏妈急了,一把拉起苏苏,“都答应你了,你还想怎样。”
“我要小汽车!”
“唉,这孩子怎么变得这么任性?!”苏苏妈悄悄地叹口气,“快去睡吧,明天就买。”
然而,苏苏却一直没有安静下来。反反复复地重复着那句话:我要小汽车。苏苏妈被苏苏的任性气得没办法,如果现在能够买到,苏苏妈宁可立即买给她,也不愿她这样闹个没完。但现实情况,又实在不允许她这么做。
任性,实在是太任性了!
这是苏苏妈对苏苏所下的结论。
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苏苏的任性,并不是不讲道理的胡闹,而是她有着一种强烈的心理需求。
随着生理发育,孩子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决断处置,而是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
而父母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孩子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其实,苏苏仅觉得那小汽车有个闪亮的灯,好奇那个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她就与妈妈作对,以哭来抗议。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孩子,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父母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父母初始没有重视他的心理需求。怎样发现宝宝的心理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切不可简单地以孩子任性来对待。只要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并认同这种需求,给以足够的重视——苏苏妈,就完全可以和孩子聊聊那辆小汽车,聊聊车上的小红灯,并对明天和孩子一同买、玩小汽车进行想像,这样一来相信解决孩子的任性并非难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