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锡纸排骨的制做技巧,叉烧排骨的制做技巧

2022-04-07 05:00:0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锡纸排骨的制做技巧

1、一般说来猪排骨最好用小排和肋排。小排是指猪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边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层比较厚,并带有白色软骨。适合炖、蒸

1、锡纸排骨的制做技巧

1、一般说来猪排骨最好用小排和肋排。小排是指猪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边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层比较厚,并带有白色软骨。适合炖、蒸、炸、烤。肋排是胸腔的片状排骨,肉层比较薄,肉质比较瘦,口感比较嫩,但是因为有一侧连接背脊,所以骨头会比较粗。

2、排骨可以飞水去腥味,去肉沫子。排骨汤加入几滴白醋再煮,可以更好的帮助钙的释出。

3、如果是选用羊排骨的话,羊排要选择肉质弹性佳,色泽红润,润而不湿,燥而不干的羊肉。肥瘦大致瘦多肥少,以免太油腻,膻味也太重。因为羊排骨要比猪排骨更多一层腥膻味,所以撒些黑椒,如有新鲜的香草最好,可以去除羊膻味。在中餐中也可以用孜然、辣椒粉烤制。

4、烤箱使用的时候一定要预热。预热是为了让食物在放进烤箱前,烤箱就已经达到所需的温度。如果不经过预热,直接把食物放进去烤焙,此时加热管全力加热,食物会面临受热不均、水分流失、表面容易烤焦等问题,影响品质。

2、叉烧排骨的制做技巧

1、一般说来做叉烧排骨最好用小排和肋排。如果你分不清这两种排骨,直接问卖肉的人都会告诉你。小排是指猪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边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层比较厚,并带有白色软骨。适合炖、蒸、炸、烤。肋排是胸腔的片状排骨,肉层比较薄,肉质比较瘦,口感比较嫩,但是因为有一侧连接背脊,所以骨头会比较粗。

2、排骨可以飞水去腥味,去肉沫子。排骨汤加入几滴白醋再煮,可以更好的帮助钙的释出。动物的骨头里含有丰富的钙质,但这些钙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煮炖时不易溶出。在熬小鱼、炖排骨汤的时候加点醋,能促使骨头中的钙溶解出来,利于人体吸收。排骨会煮的很烂,所以建议切大块儿一些。

3、在煎制的过程中,要看着火,当水分收干时,要注意叉烧酱含糖份多,容易糊锅。在叉烧酱中加入少许蚝油(海鲜酱也可以),可使排骨的肉质更加鲜美。

4、如果腌好的排骨没有水分,可以加2调羹的清水;腌制好的排骨要用锡纸包裹住,这样烤好的排骨肉质才鲜嫩多汁。

5、做排骨要掌握好时间和火侯,烧熟即可。高压锅炖的时间超过40分钟后,肉质就变太烂。

3、排骨汤面的制做技巧

1、排骨可以飞水去腥味,去肉沫子。排骨汤加入几滴白醋再煮,可以更好的帮助钙的释出。动物的骨头里含有丰富的钙质,但这些钙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煮炖时不易溶出。在熬小鱼、炖排骨汤的时候加点醋,能促使骨头中的钙溶解出来,利于人体吸收。排骨会煮的很烂,所以建议切大块儿一些。排骨在放入压力锅之前要炒一下这样可以更好入味。

2、别小看面条了。其实选购面条也有小技巧。外表:好挂面包装紧实,两端整齐,竖提起来不掉碎条。闻味:抽出几根面条,或在面条的一端用鼻子闻一下,如有芳香的小麦面粉味,而无霉味或酸味、异味,说明是好挂面。试筋力:用手捏着一根面条的两端,轻轻弯曲,上好的面其弯度达到5厘米以上。

3、煮一般面条如果在锅中加少量食盐(一斤水加15克盐),这样煮出来的面条不糊烂。煮水面时,若在水里面加一汤匙油,面条就不会沾了,还能防止面汤起泡沫溢开锅外。煮挂面时,不要等水沸后下面。当锅底有小气泡往上冒时就下面,搅动几下,盖锅煮沸,适量加冷水,再盖锅煮沸就熟了。

4、买来的切面有时碱味很重,在面条快煮好的时候,加入几滴醋,可以使面条碱味全消,面条的颜色也会由黄变白。

4、猴头菇炖排骨的制做技巧

要做出美味的猴头菇炖排骨,有些技巧还是在注意的。

1、市场上买到的猴头菇很多都是干货,因此,在炖汤前要将猴头菇用清水浸泡一晚,浸泡过程中换两次水,换水前将猴头菇挤干。最后将猴头菇撕细。

2、食用猴头菇要经过洗涤、涨发、漂洗和烹制4个阶段,直至软烂如豆腐时营养成分才完全析出。另外霉烂变质的猴头菇不可食用,以防中毒。温馨提示:猴头菇虽然对人体养生较好,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发霉的猴头菇是不能吃的,容易中毒。切不可觉得浪费就继续食用,认为只要煮熟就没有关系。

3、干猴头菇适宜用水泡发而不宜用醋泡发,泡发时先将猴头菇洗净,然后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会,再加沸水入笼蒸制或入锅焖煮。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将猴头菇泡发好了,在烹制前也要先放在容器内,加入姜、葱、料酒、高汤等上笼蒸后,再进行烹制。

4、排骨可以飞水去腥味,去肉沫子。排骨汤加入几滴白醋再煮,可以更好的帮助钙的释出。动物的骨头里含有丰富的钙质,但这些钙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煮炖时不易溶出。在熬小鱼、炖排骨汤的时候加点醋,能促使骨头中的钙溶解出来,利于人体吸收。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