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美国特殊教育的衰落和发展
1、特殊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
  特殊教育既不是突然出现的一门新学科,也不是脱离其他学科而单独发展的。在最早关心异常儿童福利和教育的专业人员中,有许
1、特殊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
特殊教育既不是突然出现的一门新学科,也不是脱离其他学科而单独发展的。在最早关心异常儿童福利和教育的专业人员中,有许多人是医生。到了20世纪,医学界仍有许多人在特殊教育领域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研究以及他们通过测验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预测,帮助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身上。社会学家,社会工作者和人类学家认真探讨了异常儿童的家庭及其周围社区对他们的反应以及对他们的学习和调整所造成的影响。随着教育专业本身的成熟,随着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认识到,有许多儿童必须得到普通课堂教育以外的某种东西。
因此,现代特殊教育是一个扎根于若干学科的专业领域(其中除专业教育学外,尤其还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特殊教育是这样一门学科:它既不同于一般的专业教育(因为它需要特殊的训练方案),同时又与专业教育十分相似(因为它所涉及的主要还是学校和教学)。
现代特殊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存于所有与儿童发育有关的学科.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必须了解异常儿童发育的特点,同时必须懂得这些特点与正常儿童相比有多大差别。除此之外,他们还必须在某种异常所涉及的各种学科的技术知识方面打下坚实基础。例如,一个人要想胜任聋童教师的工作,除必须掌握交流方法和教学方法外,他还必须具有一些听觉学和耳科学的知识。我们当然不是说一个聋童教师必须同时也是教育心理学家、听觉学家和耳科学家。但是,一个聋童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能力与这些学科的专业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否则,他便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
当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意味着准备向异常儿童传授知识,准备把时间用在帮助孩子矫正行为上——帮助他们掌握新概念,作出新反应。通常,它意味着在公立学校和普通班中工作,与其他专业人员不断合作,共同作出跨学科的努力,向异常儿童以及那些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们提供帮助.
关于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我们最后还要指出一点。查阅本专业当代学科带头人的个人履历,读者会发现,他们中有许多人并没有接受过特殊教育的专门训练,而只获得过心理学的高级学位。直到最近几年,特殊教育专业颁发博士学位的研究项目才有所扩大。因此,我们看到了这样一种变化:在这一专业中,领导者的重任正逐渐从只受过心理学训练的人身上转移到接受过特殊教育正规训练的人身上。但是,这个专业的领导层似乎还在发生另一种变化。随着法律和法院裁决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律师、法官和政府官员也已经扮演起领导者的角色。法律一官方机构在特殊教育决策方面所行使的巨大权力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它所带来的利弊却不容易一眼就看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美国特殊教育的衰落和发展
特殊教育在创建之初便生机勃勃,新的思想不断萌发。
但是,尽管特殊教育的这些早期倡导者精力旺盛,态度乐观,成绩辉煌,美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在19世纪下半叶还是失去了发展的势头。教育残疾学生的那些人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演变成使学生毫无意义地住校,希望由此变成了绝望。美国异常儿童特殊公立学校在19世纪中叶开办后不久,就变成了收容各种有缺陷者的:垃圾场"。
这种衰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至少包括:宣传过热——这使公众指望出现能够创造奇迹的治疗方法;专业人员意见分歧;公众在了解到有许多残疾儿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后,不愿为这项事业承担经济义务(在通货膨胀加剧和经济衰退时期尤其如此);南北战争造成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动乱;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的理论使公众认为,残疾人生来低人一等,教育对对们无济于事;美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移民的大量涌入一一他们的文化和个人态度往往与一美国生活方式"发生抵触。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才开始摆脱近一个世纪以来被人忽视,日益衰落的状态。1961年,肯尼迪总统入主白官,开始推行_新边疆一规划。此后不久,美国的特殊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在约翰逊总统当政期间,这一事业亦有长足进步。我们发现,人们近年重新恢复了乐观主义的态度,程度甚至超过了前辈。尽管这种乐观是谨慎而现实的。对于特殊教育的早期倡导者遗留下来的财富,人们重新萌发了兴趣和崇敬。
目前,特殊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趋势,即取消不必要的住校管理,代之以社区重点管理。此外,社会已经承认异常者的权利。总之,美国的特殊教育已经走出了于一个世纪前跌入的深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目前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几个问题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再一次统一了我们对我国基本国情的认识,对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提出了必须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研究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发展问题的要求。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当前特殊教育发展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普及与提高
这是涉及特殊教育发展的方针的根本问题,1 9 9 0年的《残疾人保障法》就早已明确指出: "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目前全国近6 5 0万学龄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还不到4 0万,很明显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尽快解决近6 0 0万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的普及问题,到2 0 0 0年实现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8 0 %的"九五"规划目标;另一方面已入学的近4 0万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又亟待提高,他们需要适合于他们自身需要的特殊教育。
二.主体与骨干
这是涉及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格局的方向问题: < <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 >中明确提出全国特殊教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班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新格局,这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国情和新时期发展要求而制定的。"主体"需要"骨干"的支撑,否则"主体"无所依靠;"骨干"需要"主体"补充,否则"骨干"也支撑不住:二者相辅相成,特教班和随班就读如何办得更多、更好、更充分发挥作用以及特殊学校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心校的作用、如何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初级阶段特教界的重点课题。
三.形式与内容
传统的特殊教育形式- - - -特殊教育学校由于具有建校时一次性投资较多的致命弱点,使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财政支出方面非常棘手,面对全面推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有限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明显不能满足需要- - -传统的特殊教育组织形式面临着挑战。特教班和随就读的应运而生缓解了这一矛盾,满足了残疾儿童的入学需要,但他们在满足残疾儿童特殊需要方面做得还不够或甚至尚未涉足,因此今后要立足于使这两种形式真正地适合于特殊教育的内容、服务于特殊教育的内容,这样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地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此外,特殊教育内容中所包括的多重残疾儿童教育、学习障碍儿童教育、言语及语言障碍儿童教育、自闭症儿童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等都亟待有相应的教育形式。
四.数量与质量
据1 9 9 5年国家教委统计,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人数为1 0 . 6 1万,特教班、随班就读在校人数为1 8 . 9 5万,估计1 9 9 7年有近4 0万残疾儿童在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与1 9 8 8年的不到1 0万人相比,在数量上确实有了很大的发展,估计今后若干年内,随着国家在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工作力度的加大,特殊儿童就学人数将继续激增。在发展数量的同时我们必须密切关注特殊教育的质量,没有质量就谈不上任何发展,劣质是资源的浪费和声誉的败坏,特教机构应逐步树立为每个入学残疾儿童提供适合其特点与需要的教育的意识,要对每一个儿童都充满信心、使家长放心、让社会看得见我们的成就、对特教事业负责,努力提高办学质量:规范特殊教育管理、注重对学生的功能补偿和能力培养、推行分类教学;当然如果一味追求质量而不注重增加数量,则是与特殊教育的发展方针相背道而驰的。
五.硬件投入与软件建设
初级阶段地区发展是不平衡的,在贫困地区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刚刚起步的同时,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始建设现代特殊教育、要实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了。从当前某些地区的做法和导向来看,许多人认为只要多盖几栋楼、多添置一些教具、跟着买几台电脑即在硬件上多作一些投入就实现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了,其实这些想法把特殊教育现代化看得太简单了,实质上的特殊教育现代化不仅包括硬件的投入,更重要的还有软件的建设,包括教师素质的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思想观念的更新、校园文化的建设、敬业精神的培养等。如果软件建设跟不上,硬件投入得再多也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 - -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硬件与软件的综合状态。
六.传统办学与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特殊教育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学校不仅仅强调全面发展、补偿缺陷,还要用现代价值观和现代社会观作为办学的精神内核,即以人道主义、自由、平等、民主、理性、科学作为办学指导思想,同时又要将市场经济的观念引入到学校运行体制中来,使学校所设劳动教育课和职业教育课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生命力,学校培养的人才应适应市场的需要,搞好市场预测,确保学生毕业后所学有所用、充分就业,真正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之材,即学校还应强调适应社会、一技之长。
七.借鉴学习与国际接轨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特殊教育发展许多方面基本上摸索到了适合他们国情的特殊教育发展对策,如"正常化"、"回归主流"、"一体化"、"全纳教育"等特殊教育形式和观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启发,借鉴学习他们的经验,取其体现了特殊教育共性规律的东西在中国的实践中验证、运用、发展、创造,使我们进步得更快、少走弯路,而不是去立即模仿与照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国情与发达国家的国情差异太大了,即彼此间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社会认识等差异太大了,因而任何简单地断定"外国特殊教育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要"与国际接轨"、主张全盘西化或"国际化"的做法都是违背科学的、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相符的。
八.自身建设与横向协作
特殊教育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至今特殊教育学科自身建设尚不太完善,在理论探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革新、师资培训、行政管理等许多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初级阶段加强特殊教育学科的自身建设刻不容缓;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学科是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听力学、电子学、技术学的交叉学科,所以其发展又需要从众多交叉学科中不断地吸取营养,需要各相关学科的共同参与。因此特殊教育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加强与相关交叉学科的横向联系、博采众学科之长。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殊教育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和探索出一条既适合国情又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发展道路。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中国的特殊教育
中国特殊教育有着厚重的文化渊源,从《礼记》"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到孔子的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从孟子的"恻隐之心"到《中庸》的勤能补拙无一不是中国发展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可是由于受刑罚制造残疾和佛教"报应"说的影响,中国文化传统观念中对残疾错误的认识又严重制约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迄今为止的文献资料表明,漫长的封建统治年代没有发展特殊教育,一直到1874年苏格兰教会人士穆威廉(william murray)在北京建立"瞽叟通文馆"、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c.r & a.t. mills)在山东省登州(今蓬莱)建立"启喑学馆"、1921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殊学级"等,他们分别揭开了中国特殊教育各个领域的新纪元。有史以来,特殊教育在中国这一特定矛盾的文化氛围、低经济水平和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历经坎坷,旧中国所留的家底是42所盲聋学校、2380在校生。
随着1951年周恩来总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的签署,特殊教育即已成为新中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建国初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特殊教育学校一直是我国大陆实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随着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行,特别是1990年《残疾人保障法》和1994年《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推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以大量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新形式。在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原则,着重抓好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发展基本方针指引下,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教育部门为主,民政、卫生、残联和社会力量作补充的特殊教育办学渠道,正在形成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中国大陆对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机构最早见于八十年代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聋儿语言训练康复中心,目前我国大陆有各级聋儿康复机构近2000个,每年对近万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而视力残疾和智力残疾、自闭症、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幼儿的教育正在起步;这与美国100%的0-6岁残疾幼儿都接受到来自政府提供的早期教育免费服务和我国大陆80%的普通幼儿能入园接受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政府一贯非常重视残疾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各级法规都要求将之切实纳入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轨道,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把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同当地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将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发展规划执行情况作为检查、验收普及初等教育的内容之一。到1999年我国大陆有盲校28所、聋校871所、盲聋合校163所、智力残疾儿童学校473所共1535所特殊教育学校,加上一万多个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班和一些随班就读的学生,大陆地区接受特殊教育的在校生为358327人,加上大量未进入统计的各类随班就读学生,有关部门估计盲、聋、弱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80%左右,这与我国大陆普通儿童98.7%的入学率和西方发达国家几乎100%的特殊儿童服务率相比尚有一段距离。
我国的台湾地区特殊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随班就读、辅导班和特殊教育学校,目前有16所特殊教育学校、近2000个特教班、共约4万人接受特殊教育;我国香港地区也有68所特殊教育学校近万名特殊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我国澳门地区虽然特殊教育机构不多,但354名特殊儿童也都接受着应有的特殊教育服务。
目前全国的中等残疾人职业学校还不到50所、盲人高中1所、聋人高中1所、专门招收残疾人的大专院校仅3所(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山东滨州医学院和天津聋人工学院),但全国设有的445个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九五"期间使百万残疾人得到了职业培训、报考大中专院校达到国家规定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录取率由不足50%提高到了92%,但如何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如何根据残疾人的特点拓宽职教路子使残疾人在下岗大潮中不被首当其冲的问题仍然还很棘手。
按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我国大陆现有残疾人约6200万,0-18岁残疾儿童约1289万,6-14岁义务教育学龄阶段的残疾儿童约750万,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5.1万,听力语言残疾儿童96.6万,智力残疾儿童513.6万,肢体残疾儿童57.8万,精神残疾儿童1.4万,综合残疾儿童65.9万。如果按照国际通行的"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定义将特殊教育广义化的化,中国约有学龄"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约有2000-4000万。
在人类尚无法根本控制残疾的当今社会里,总有10%的人或早或晚逃脱不了残疾的怪圈,天赋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之人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残疾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在受教育的机遇上不应该有先后之分、在教育程度上不应该有厚薄之别,倒是这一"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与政策倾斜: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无或施舍。
今后我国在加强特殊教育普法执法与管理、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及其教育质量、改革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内容、完善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体系、加强师资培训、拓宽特殊教育的服务范围面向更多的"特殊需要儿童"等方面任重而道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