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孕前坏习惯大盘点,向坏习惯宣战

2022-05-05 13:06:0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孕前坏习惯大盘点

许多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无法怀上宝宝,或者是怀上宝宝后发现宝宝并不是很健康。究其原因到不是因为各自身体出现了问题,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生活中的

1、孕前坏习惯大盘点

许多夫妻结婚多年一直无法怀上宝宝,或者是怀上宝宝后发现宝宝并不是很健康。究其原因到不是因为各自身体出现了问题,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影响了受孕和宝宝的健康。深圳爱帝宫国际母婴月子会所护理专家下面为大家从各个方面盘点影响受孕和宝宝健康的坏习惯。

一、饮食篇

孕前需要改掉的饮食习惯:

1、吃腌制食物

这类食品虽然美味,但内含亚硝酸盐、苯丙芘等,长期食用会导致胚胎畸形,想要宝宝的夫妻要尽量避免少吃一些腊肠、咸肉、盐腌咸鱼、咸菜等食物。

2、吃“污染”食物

未准妈妈爸爸在饮食方面应尽量选用新鲜天然食物,避免含食品添加剂、色素、香精、调味剂、防腐剂的食品。否则这些物质在体内蓄积会引起慢性中毒,严重的甚至导致宝宝畸形。

3、吸烟

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它会影响生殖细胞和胚胎的发育,造成胎宝宝畸形。无论你烟瘾有多大,为了宝宝还是戒掉吧。

建议止步时间:妈妈、爸爸最好在计划怀孕前3个月或半年改掉吸烟的不良嗜好哦。

4、饮酒

较多的酒精能够影响精子和卵子的质量,酒精中毒的卵细胞可与精子结合形成畸形胎儿。而如果爸爸长期大量饮酒会发生性功能障碍,也会使70%的精子发育不全或游动能力差,不利于胎宝宝的发育。

建议止步时间:妈妈一般在孕前3~4周戒酒;爸爸在前计划怀孕前2个月最好不要多喝酒,前一周内绝对别碰酒。

5、喝咖啡

在怀孕前就有喝咖啡习惯的妈妈,即每天喝4杯以上的,宝宝的早产率就要上升30%,而发生流产的可能性也会增加20%。同时咖啡也会抑制精子的活跃度,打算要宝宝的未准妈妈爸爸们还是少喝些好

建议止步时间:孕前一个月,不过偶尔喝一点也是可以的,千万别过量哦。

小结:民以食为天,然而病从口入,孕前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危及到将来宝宝的健康,让我们做个优秀出色的未准妈妈爸爸吧。

二、情绪篇

不易受孕的情绪

1、压力过大

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可能造成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会紊乱甚至闭经,这种情况下不易怀孕,即使怀孕也对宝宝的健康不利。

2、过度疲劳

连续夜班、长途旅行、沉迷于夜生活、过度体力劳动、剧烈体育运动、过于集中并持久的脑力劳动等过度疲劳状况下不宜受孕,应选择双方精神饱满、心情舒畅之时受孕。

3、情绪压抑

如果你处于焦虑抑郁或有沉重思想负担的精神状态下,最好暂时避孕,因为这不仅会影响精子或卵子的质量,也会使受孕后因情绪的刺激而影响孕妈咪激素的分泌,使胎儿不安、躁动,影响他的生长发育。

4、操办婚礼

操办婚礼,夫妻双方身心疲惫,而且新婚期间如果烟酒过量,容易造成胎宝宝畸形;性生活又会比较频繁,影响精子和卵子的质量。最好在婚后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精力充沛、情绪稳定、性生活协调时再受孕。

5、激烈争吵

激烈争吵或暴怒后,情绪不够稳定,会造成不孕或孕后胎宝宝健康不佳。随时保持愉快的心情,为未来的胎宝宝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吧。

小结:给宝宝营造一个温馨的情绪氛围吧,因为你们一点一滴的情绪、每分每秒的状态都会直接传输给未来的宝宝。

三、用药篇

孕前禁用的药物

1、安眠葯

安眠葯对夫妻双方的生理功能和生殖功能都有损害,安定、利眠宁、丙咪口秦等会影响脑垂体促性激素的分泌。如果未准爸爸过多服用可能导致阳痿、遗精及性欲减退;未准妈妈则会表现为月经紊乱或闭经,从而影响受孕能力。如果出现失眠现象最好通过增强体质、调节生活规律来解决,不要依靠药物哦。

建议止步时间:一般停药后3个月受孕才比较安全。

2、壮阳药

尽管“壮阳药”能够改善男性的性生活质量,但它很可能是一种染色体致畸剂,会影响精子的活动能力,致使得精子发生诱变。是药三分毒,还是谨慎些吧。

建议止步时间:精子的成熟周期大约为3个月,这段时间里还是不要服用这类药物吧。

3、长期服药

如果患有某种疾病,也许就要长期服药,但有些药物如激素、抗生素、止吐药、抗癌药、治疗精神病的药物都会对生殖细胞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药物标识上有“孕妇禁服”字样的药请留心!生病了却想要宝宝的夫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者等病好了再考虑宝宝。

建议止步时间:一般来说在停药后1个月受孕比较安全,但很多药物影响时间更长,具体请咨询医生。

4、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为激素类避孕药,如果停了避孕药就怀孕或者在服药期间怀上宝宝,容易造成胎儿畸形。应该在计划怀孕前采用男用避孕套方式进行避孕。

建议止步时间:孕前6个月停止服用避孕药,待体内存留的药物完全排出体外后再怀孕。

5、外用避孕药膜

外用避孕药膜是一种具有杀灭精子作用的药物,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当,比如药膜未放入阴道深处以致溶解不全,或者放入药膜后未等到10分钟以上,这可能使部分精子漏网,而药物会对受精卵产生不良影响,应及早进行人工流产。

建议止步时间:停药后6个月怀孕比较安全。

小结:生病吃药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你想拥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就得谨慎些了。

2、向坏习惯宣战

很多小家伙都会在不知不觉间养成坏习惯,让家长们防不胜防。比较常见的像咬指甲、抠鼻孔、缠头发、以及儿童手淫等等。这些坏习惯常常让家长们头疼不已,同时也非常迷惑:这些坏习惯究竟从何而来,是否可以克服?

儿童的绝大多数坏习惯都是外在表象,并不是本身的病变,或者是由于周围环境、药物等导致的。因此,通过我们的努力,坏习惯是完全可以克服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导致这些坏习惯的产生?这些坏习惯是否值得父母下大力气去纠正呢?专家告诉我们:婴幼儿的很多行为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步入社会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而一些行为最终转变成习惯,则是由于这类行为能让他们在紧张、劳累,或者过度兴奋时感到愉悦、放松。

3岁大的勤勤有个咬手指甲和手指边上表皮的坏习惯,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晚上,他总是喜欢津津有味地“啃”手指头。父母尝试了各种办法,包括讲道理、小惩罚,甚至在每个手指上都涂上难吃的药汁,可惜这一切都不奏效——勤勤成功地把他的父母逼疯了!

婴儿有吸吮本能,这能帮助他们在哺乳期顺利摄取母乳。一部分婴儿长大断奶后,依然保留了吮吸手指的习惯,这通常是一种婴儿自我安慰的行为,而这些婴儿中的一部分则可能会发展成为啃咬指甲或者手指皮肤。这类坏习惯对2岁以下幼儿尤其有害,这时他们稚嫩的牙床会受到手指的挤压而变形。

妈妈想要纠正这种坏习惯,最佳的办法就是在发现小家伙刚要把手指塞到嘴里时,赶快提供些有趣的东西分散一下注意力。比如,在睡觉前,这是吸吮手指最常发生的时段,讲个小故事,或者好好地亲亲宝宝,给他额外的关注,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给他准备个毛绒玩具,让他抱着入睡,这样便能占据小家伙整条胳膊。如果宝宝非要“坚持”把手指塞进嘴里,那么等到睡熟后,再轻轻把他的手指拿出来就行了。

2岁的小蒙蒙总是喜欢用手指缠绕头发,然后猛拽她的漂亮长发。蒙蒙的这个坏习惯是她刚刚满岁时在托儿所养成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快要一年了,没有任何改掉的迹象。只要一紧张,她就会缠紧头发然后不断地拉扯。

对付大多数坏习惯,父母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警惕,一旦发现孩子有“犯错误”的迹象,就应该立即提供一些特别有趣的东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绘画、器乐,以及任何可以把他们的双手都占用上的活动,来纠正缠头发的坏习惯。另外,父母以及周围人对孩子头发真诚的赞美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告诉她如果不去动头发的话,她的头发会显得非常漂亮等等。

3岁大的女儿在家庭聚会时抠鼻孔,她的爸爸批评说:“不要这么做,这是个坏习惯!”此时,令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小女儿睁着天真的眼睛,满脸无辜地说:“为什么?你不是也经常这么做吗,爸爸?”

抠鼻孔是一种让成人社会感到厌恶的行为,而小家伙们则很少意识到这些。相反他们中的很多人,好像很喜欢将小拇指伸进鼻孔,挖出鼻屎,然后再放进嘴里——这或许是最令父母反胃的“恶习”了。如果你的小孩有这类坏习惯,那么应该向孩子解释,这种行为是难以被大家接受的,大人们会不再喜欢他;然后,再告诉他这样做不卫生,如果老是这样的话有可能生病。此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儿童的习惯动作来源与很多成年人类似:往往来自下意识的模仿其他人。儿童会像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学习。所以,不想让孩子有坏习惯,父母们以身作则很重要。

志志喜欢咬人,和妈妈闹不高兴了,与小朋友们起争执了,他都喜欢张嘴咬人,然后睁着大眼睛挑衅似地看着对方。

儿童侵犯性坏习惯经常表现为啃咬和推搡。一些幼儿把推搡和攻击行为当作一种社交方法,直到他们最终学会“正常”一些的社交方法。由于幼儿掌握的语言技巧有限,无法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而且缺少必要的社交经验,因此,如果他们想表达“你愿不愿意跟我一起玩儿”时,很可能会采取最直接的方式——推搡。而啃咬,通常是在愤怒或者强烈受挫时,表现出的一种过激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咬了别人,应当立即将他们分开,然后让你的小孩冷静一下。处理这种情况时,父母需要准确地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咬别人。比如:“你是因为不想让他动你的玩具,才咬他的,是吗?这样做可不行!”——用类似的对话了解事情的始末,然后教给他与小伙伴沟通的方法,比如:“别动我的玩具,否则不跟你玩儿了”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身为父母,永远不要使用咬人或者推搡、扇耳光等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以防给他们错误的信息,认为侵犯性行为是一种正常的社会行为。

3岁的胖胖喜欢抚摸自己,总是一脸好奇地摸摸自己的脸,拍拍肚子,动动小鸡鸡等等,而且不分场合与地点,常常让妈妈非常尴尬。

“抚摸自己”也是一种常见的坏习惯。说是坏习惯似乎有些言过其实,因为大多数男孩子、女孩子甚至是超声波探测下的胎儿都会有抚摸自己的举动。事实上,自我抚摸是生物中的普遍现象,好与坏的区别只在于成年人通常不会在公众场所抚摸自己。对于正在生长的儿童来说,自己的身体永远是一个充满秘密的、令人着迷的地方。他们会揪揪自己的耳朵,扳动几下脚趾,有时也会用手指触摸一下性器官。这种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触摸行为,是非常普通的身体抚摸,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这与性行为无关,也不会有丝毫“害羞”的感觉。因此,家长不应就此惩罚孩子。如果孩子在公众场合抚摸自己身体,父母只需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个人隐私,不能在公开场合做,就像上厕所一样。

1岁大的小男孩强强常常把头往床头“咚,咚”地撞,虽然床头是软的,但还是让妈妈非常担心,怕是脑子里有什么病变以至于让孩子饱受折磨。

实际上没有什么好担心的,这不过是一个让人有些心烦的坏毛病。一些专家认为儿童撞击头部,或者身体四肢的激烈晃动,是由学习走步时练习身体协调性时引起的;另一些人则认为,这是孩子们在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的一种方式。

身体撞击这类行为经常声势巨大,让父母心惊肉跳,不过大量的案例显示,这种行为不会伤害到他们的身体,因此家长不用过于担心。这类情况的最佳处理方法就是等待,大多数孩子18个月之后就很少出现这类行为了。(需要注意,有极个别案例是由于潜在的疾病导致的,如果你对此有任何怀疑,应与儿科医生联系。)

tips非常奏效的激励办法

母亲为了让他的3岁大的儿子改掉咬手指甲的坏习惯,制定了一张表格,每当儿子一整天没有咬他的指甲时,就会在表格的相应位置填上一朵小花。3周之后,当表格被花朵填满时,孩子得到了他心仪已久的玩具,同时也基本上改掉了吃手指的坏习惯。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宝宝不能有的坏习惯有哪些

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一生,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哪些坏习惯是一定不能有的呢?

哪些坏习惯是宝宝必须改掉的呢?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总会表现出一些不恰当的行为。不要忽视这些小小的坏习惯,赶快防患于未然,并寻求迅速制止的办法。如果父母听之任之,一旦这些不良行为习惯成自然,它们必将成为孩子成长的羁绊,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1、打断谈话

为何不容忽视:你的孩子也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些问题,但是如果纵容他打断你的谈话,却不会有助于教会孩子为他人着想,更不会让他学会在你忙碌的时候如何自己打发时光。结果将会是他认为自己有权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不能忍受任何挫败。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电话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诉孩子他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你。给他安排点活动或者让他玩一个他平时没玩过的玩具。如果你在谈话时,他缠着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让他安静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谈完。之后告诉他干扰别人并不会得到他想要的。

2、攻击性行为

为何不容忽视:孩子和小伙伴有小冲突的时候,你可能不一定会去管教,但是你不该忽视那些小小的攻击性行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问题顾问米歇尔博士认为,如果你不管的话,孩子到了8岁左右,这种不良行为就会积习难改了。放任自流传递的信息是伤害别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应对攻击性行为。把孩子拉到一边告诉他,:那样会伤了妹妹。如果他这样对你,你会怎样呢?"要告诉他任何伤害别人的举动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鲁霸道,帮他练习生气时该说些什么。也可以给他一点小小的惩罚,如果他再犯的话,不让他出去玩。

3、假装听不见你说话

为何不容忽视: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当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爱做的事,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没听见一样,这时你不能忽视了。因为这样下来传递的信息是漠视大人的指令无所谓。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于是在训练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纵容孩子继续这种行为,你的孩子很可能会变得目中无人,并极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侧跟孩子说话,走到她面前,告诉他该做什么。谈话时,让他看着你,并且回答:好的,妈妈。"轻抚她的肩膀,呼唤她的名字,关掉电视都会有助于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听话的话,告诉他后果是什么。

当五岁的杰克开始:选择性听取"时,他的父母决定采取措施。他们告诉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复要求他做事的话,比如说来吃饭或洗澡,那么那一天他只能看一个动画片,(通常他可以看两个)或者那一周他将损失一个外出游玩的机会。如果他们不得不提醒他两次的话,一个动画片也不让看了,或两天不能出去玩。妈妈们该努力做到不让步,否则的话,他会继续这种坏习惯的。

4、无视规则

为何不容忽视: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当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里看dvd。专家认为放任孩子不遵循规则做事情绝对不是好办法。如果你看着一个两岁的小孩子自己从柜台里拿饼干很好玩,那就等着瞧吧,看看他到了八岁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么办。

制止方法:制定几项家庭纪律,并经常和你的孩子谈论这个话题,比如,告诉孩子::你得问问可不可以吃糖,因为这是规矩。"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以外的时候就打开电视,告诉他把电视关掉。并且大声清楚地陈述规则,这将有助于让孩子铭记在心。当四岁的姗姗未经允许就拿了些图画笔玩并把她的一只胳膊整个都涂成了黄色,他的妈妈告诉她下午不能帮着画车库促销的广告牌了。虽然她哭了,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她故伎重演。

5、使小性子

为何不容忽视:你或许以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会跟你翻白眼,或说话傲慢无理,但是傲慢的举止通常在儿童模仿大孩子以试探父母的反应时就开始了。一些家长以为这只是阶段性的,于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应对这一问题,你会发现孩子大概上三年级的时候会没有朋友,并无法与老师和其他成人融洽相处。

制止方法:让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为。举个例子,告诉他:你这样翻白眼,好像是不爱听我说的话。"这并不是要让孩子感觉难为情,而是让他明白这样做可能会失去朋友的友谊和爱戴。如果他坚持不改的话,你可以不理他并走开。你可以这样说::你如果这样和我说话的话,我听不见。当你准备好有礼貌地说话时,我才会听。"

6、夸大事实

为何不容忽视:也许一个还不会叠被子的孩子说自己整理了床铺,或是一个甚至还没坐过飞机的小孩告诉同伴他去过迪斯尼,这些夸海口的行为似乎无关紧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诚实。专家认为::如果孩子了解到说谎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让他做那些他不爱做的事,让他摆脱闯祸的困境,撒谎就变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当孩子说点小谎时,坐在他身旁,直截了当告诉他。:去迪斯尼当然很有意思,说不定我们哪天就会去的,但现在还没去过,你不该告诉小妹妹说你去过。告诉他,如果总是扯谎的话,人们就会不相信他的话了。看看他撒谎的动机是什么,别让他的小谎话不断得逞。举个例子,如果他还没刷牙就说刷过了,要让他回去再刷。当5岁的潇潇开始撒谎时,她妈妈给她讲了‘狼来了’的故事,撒谎的孩子在狼真来了的时候,没人相信,没人来帮她。讲故事可以有助于孩子正确看待问题,孩子会慢慢学会非常坦率。当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话时,他会很坚决地维护自己。

4、5岁的孩子们还会有一些生活上的小恶习,这些小毛病又可能变成大麻烦哦!

7、挖鼻孔

必纠理由:尽管看着孩子的手指从鼻子游到嘴里很恶心,但是吃鼻涕并不会让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却是感染的一个主要途径。

制止方法:转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给他本书或玩具,任何能占着手的东西都行。向孩子解释挖鼻孔会传染病菌。随身携带纸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时立刻递给他。让鼻孔湿润会减轻瘙痒感。冬天在他的卧室里放个加湿器会有助于避免晚上睡觉鼻涕变干。

8、不良擦拭

必纠理由:孩子会自己使用尿壶时,你或许愿意让他自己来处理。但是如果没有擦拭妥当的话,他的手可能会弄得一团糟。对女孩子来说,不当擦拭可能会导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检查一下,看看他的内裤就知道了,孩子也许还会需要定期的指导。

9、不遮掩地咳嗽、打喷嚏

必纠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像肺炎、脑膜炎都是通过这些颗粒传播的。

制止方法:做个好榜样。如果你在咳嗽、打喷嚏时能自己挡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会跟你学。不要怕唠叨,要经常提醒孩子。为防治病毒传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喷嚏。

10、抠疮痂

必纠理由:肮脏的手指会将感染性细菌带到伤口上。反复被揭开的伤口也会结疤。

制止方法:在伤口上敷抗病毒药膏,然后用创可贴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让他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卡通创可贴,他就会不愿意把它揭掉了。

11、忘记洗手

必纠理由:经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说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经常,并温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饭前,出去玩之后,更重要的是,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橱,或包里备些杀菌湿巾。

12、咬指甲

必纠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会流血、感染。咬脏指甲也会传染细菌。

温馨提示:大多数小孩子在无聊时咬指甲,此时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乐,书或画笔和纸,等等。

4、改掉宝宝坏习惯

最近,悄悄收集了有关宝宝不良习惯的部分资料,主要是讲述在宝宝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爸爸妈妈的教养不当而造成的种种问题。下面,我将一一分析给各位爸爸妈妈听:

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曾经有过捡东西吃的行为,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坏的习惯。

在宝宝还很小的时候,家长就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给他灌输东西掉在地上就脏了,不能再捡起来吃的正确观念。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食物掉到地上的情况,这时家长应该对孩子说:“哟,东西脏了,我们需要洗一下。”并立即去清洗;或者告诉孩子食物已经脏了,不能要了,并立即将地上的脏东西打扫到垃圾桶里。而千万不要因为害怕浪费食物而将其拣起直接放入自己嘴中。有统计显示,有捡脏东西吃坏毛病的宝宝,其家长大多有那些食物掉在地上觉得扔了可惜,捡起来塞自己嘴里的做法。记住:当你告诉宝宝“掉地上太脏了,妈妈吃了,给你新的。”的时候,宝宝根本理解不了这么多,他只明白的是,既然妈妈可以捡起东西吃,那么我也可以……

另外,因为小宝宝辨别事物和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所以在他看来,东西掉在床上、桌上和掉地上是一样的。因此爸爸妈妈对于掉到床上、桌上的东西也要遵照上面的原则处理,不要以为干净就捡起来吃掉,这样会在无形中误导了您们的小宝宝。

当然,这里说的不仅是要在家中这样,在户外更是应当如此。

因此爸爸妈妈要注意:

⑴细菌在潮湿的地方繁殖得比较快,因此要避免宝宝在这样的地方捡拾东西吃。

⑵在户外,任何东西掉到地上都不要捡起来吃,因为此处有可能曾留有猫、狗等动物的粪便。

⑶餐桌有小东西,一定要立即拿走,以免宝宝当成食物误食造成严重后果。

⑷当孩子在地上捡东西吃时,家长一定不要怒斥孩子,也不要用手打掉他手里的东西,这样会惊吓到年幼的孩子。

孩子一般到了6~8个月,就开始有扔东西的行为了。

当孩子在无意中扔起东西的时候,他会异常兴奋,会认为自己又多了一项大本领,因此会非常高兴地进行多次重复,同时也希望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能够给予他赞扬。在重复的同时,宝宝实际上也是在学习。比如:他会观察物体的坠落轨道、方式,并注意不同物体落地时的声音;他会逐渐发觉扔东西和发出声音之间是存在着必然关系的,从而学习了逻辑知识;从扔出东西到等待声音,从而学会心理期待等等。所以,扔东西对宝宝而言,是必经的一个成长阶段,对于宝宝的智力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大好处。

但是,家长在这件事情上的不同态度会导致孩子往不同的方向发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宝宝开始掌握这项技能的时候,提供给孩子一些适当的玩具(比如线球、皮球等等),并创造一个安全、宽敞的环境,让宝宝扔个够。在宝宝刚开始扔东西的时候,家长应当给予大量的表扬,这样可以增强小宝宝的自信心和快乐情绪,让他能快乐愉快地玩、轻松地接受知识。但当他慢慢长大后,应注意逐渐淡化他的扔东西行为,以免养成不良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宝宝因为年纪小,手、脑综合协调能力不够完善,所以在扔东西的时候,可能会不慎损坏物品(比如落下的球砸倒了桌上的花瓶),对此家长一定不要大呼小叫,也不要过于批评孩子,因为家长的反应会让孩子感觉很特别、很夸张,这将无形中强化了他用扔东西的方式引起家长注意的意识,以后一旦他想引起别人注意或想表现自己,都会想到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实现,这样最终会让他形成扔东西的坏习惯。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扔东西的坏习惯,那么妈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⑴设计各种扔东西的游戏,让他扔个够,把坏习惯变成一种技能。如扔球、掷沙包等,并可教给他各种投掷技能。

⑵宝宝两岁以后已经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了,爸爸妈妈要耐心地告诉他什么东西可以扔,什么东西不能扔。

⑶如果孩子扔东西影响了其他人休息、工作等,要对孩子提出正面批评,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⑷如果孩子是因为生气、发泄而扔东西,那么爸爸妈妈应先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对孩子生气的原因。如果理由是正当的,要对宝宝加以同情,并给予他安慰;如果是因为无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则可以采取转移目标的方法进行处理。

⑸有时宝宝扔东西只是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等成人的注意,所以只要稍微加强对宝宝的关注程度,让宝宝感觉到家长在注意他,就可以避免孩子乱扔东西的坏习惯。

⑹告诉孩子扔出的东西要自己捡回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孩子乱扔东

西的毛病。

孩子随着能力的提高,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它一般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宝宝长到快2岁的时候,好奇心开始逐渐增强,对所有的物品都很感兴趣,喜欢东摸摸、西看看。但是由于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都还比较差,对各种物品的性能也不是很了解,所以难免会破坏一些东西(有时甚至可能是家长十分喜欢的东西),这应该得到家长的谅解。

另一种情况是:当孩子手中的工作远远超过了他的实际能力,多次尝试失败后的挫折感往往会激怒年幼的孩子,为了发泄自身的沮丧感,孩子就会做出一些破坏性的行为。如果属于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要训斥孩子,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很委屈和被误解,感觉自己很孤立,从而产生愤怒的情绪,甚至有意采取更大的破坏行动来表现出他的愤慨,或者故意继续破坏来挑逗家长,看家长生气的样子,从中获得满足抵消失败的感觉。

对于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家长要注意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帮助他改正:

⑴对于他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家长要求孩子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

⑵告诉孩子不管是因为什么,破坏东西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

⑶搞清孩子破坏的原因,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的异常情绪。

⑷多陪宝宝做游戏,提高他的动手技能,帮助他取得小小的成功,培养他的成功感。

⑸对于孩子的各种情绪,成人要多用心加以体会,并适时地替孩子表达出来。当孩子明白爸爸妈妈理解他的意思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对亲子关系也大有好处。

⑹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首先自己要平静,要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给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⑺要积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并尽可能地提供给孩子一些可以满足好奇心的玩具,如拼拆玩具。

⑻成人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其他人恶意或无意地怂恿、纵容孩子的破坏性行为,如果有,一定要立刻加以制止。

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大多数的孩子会出现一些任性的行为,尤其是在2~4岁最为常见。

一些爸爸妈妈对孩子过于溺爱、娇惯,凡事都顺着孩子的心意。一旦某件事不能按照孩子的想法去做,孩子就会任性地大哭、大闹。如果爸爸妈妈为此而心疼做了第一次让步,这就让孩子意识到了他的这种做法十分有效,以后就会不断使用这种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滋养了孩子任性妄为的坏毛病。

此外,孩子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在多次尝试、努力做某件事情后仍旧失

败,这种挫折感也会让孩子大发脾气。

对于这些情况,爸爸妈妈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方法:

⑴平日不要过于娇惯孩子,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不是万能的,不是他的每一个要求都能够实现。

⑵年幼的孩子在情绪上比较多变,因此爸爸妈妈在处理事情时要思想先行,在考虑好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理的办法之后再行动,以免到时不能应付孩子的任性撒娇。

⑶对待孩子任性和发脾气,虽然心里很着急,但脸上不要过于表露,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淡化法处理,孩子在自觉没趣后会自己停止。

⑷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将精力投入新的事物中。孩子是健忘的,自然就会忽略刚才发生的事情。

⑸尽量不要让孩子第一次发脾气就得逞,胜利感会激励他以后次次都使用这种方法。

⑹当着孩子的面多夸奖别的听话的孩子,让他多接受正面暗示,意识到任性的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为了博得爸爸妈妈的表扬,他也会学得很乖。

⑺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自己没办法,也不要说诸如“再不听话我揍你”等话语。

⑻不要轻易对孩子许诺,特别是做不到的事情,而答应了的一定要做到,这样你说的每一句话,孩子才可能信任、明白它的分量。

⑼适当惩罚,告诉孩子因为他发脾气而错过了他盼望已久的活动,这足以令他在下次发脾气前慎重考虑。

⑽家人态度要一致,不能一人一个态度,让发脾气的孩子钻空子。

⑾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自己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

⑿要坚定,不要因为孩子的大哭而改变主意。

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经历咬人、打人的阶段,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成长阶段。一般情况下采用淡化的方法很快就会过渡过去。但是也有不少宝宝会进而养成具有攻击性行为的习惯,需要大人加以纠正。

造成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打人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可能是他发泄不快的一种方法;也可能是模仿别的小朋友、家长或电视的行为等等。咬人可能是1岁半前口唇期宝宝的探索性行为;可能是模仿小动物的动作;也可能是亲吻的表现,不过是力度掌握的不准而已。

对于这些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注意:

⑴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日不要有打孩子等攻击性行为。

⑵不要让孩子看暴力电视。

⑶平时要教育宝宝讲文明,在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要友好,不要打人骂人,如果欺负了别的小朋友要道歉。

⑷要培养孩子的各种技能,特别是社交能力和语言能力。

⑸教孩子讲出愤怒的情绪,家长加以适当的疏导。

⑹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打了,家长要勇于批评别人的孩子。否则,我们的宝宝会失去安全感,觉得只有打别人才能保护自己。

⑺不能双重标准,自己孩子被攻击就没完没了地大吵大闹;自己孩子攻击了别人就无所谓,甚至洋洋得意,这只能给孩子非常坏的影响。

以上我列举了一些宝宝的不良习惯,希望对各位妈妈爸爸有所提醒,您们的正确指导将影响孩子今后的行为规范。为了孩子,您该做些什么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