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膜炎重现朋友圈,专家支招教你预防
1、小儿脑膜炎重现朋友圈,专家支招教你预防
最近朋友圈有个热帖:茉莉妈讲述13个月大的儿子患病的惊魂经历,“回忆这段经历很痛苦,但我还是想把这一切写出来,以此警惕各位
1、小儿脑膜炎重现朋友圈,专家支招教你预防
最近朋友圈有个热帖:茉莉妈讲述13个月大的儿子患病的惊魂经历,“回忆这段经历很痛苦,但我还是想把这一切写出来,以此警惕各位父母。本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没想到儿子半夜呼吸困难、嘴唇发黑、休克,送医急救,在icu住了十天才出来,差点丢了命,病因竟是宝宝感染了肺炎球菌后,引起可怕的侵袭性疾病之一的脑膜炎……”
帖子一出来,妈妈圈就炸了锅,有的紧张得在孩子刚发烧就去看诊,有的不敢让孩子出门,唯恐被感染。当然,不在乎不可取,紧张兮兮也不提倡,可到底怎么样的预防才更有效拦截肺炎球菌对宝宝的侵袭?
肺炎球菌是什么样的细菌?
让我们先了解肺炎球菌(又称肺炎链球菌)是什么样的细菌?它是一种可引发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细菌,广泛定植于人类鼻咽部,携带率为27%~85%,依靠飞沫传播,儿童是其主要携带和传播人群。非纯母乳喂养、室内空气污染、营养缺乏均是婴幼儿发生肺炎,包括肺炎球菌性肺炎是本病的高风险因素。
宝宝感染肺炎球菌后,可能会引起非侵袭性疾病,如中耳炎、鼻窦炎和症状较轻的肺炎等,这些问题虽然孩子受罪,大人跟着心疼,但并不会威胁生命。肺炎球菌也可能会进入血管,引起更为可怕的侵袭性疾病,如脑膜炎、菌血症、菌血症性肺炎等,更有可能会留下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正因如此,肺炎球菌性疾病又被称为儿童“健康杀手”。
为什么婴幼儿是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高发群体?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岁以下儿童是肺炎球菌感染发病率最高的人群。尤其是刚出生的宝宝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而体内的母传抗体在6月龄前几乎消失殆尽,对病原感染的免疫力下降,是感染肺炎球菌性疾病的高危群体,而且更易感染侵袭性肺炎球菌性疾病。
在5岁以下儿童中,75%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和83%肺炎球菌脑膜炎患者为2岁以下儿童,8.7%~52.4%肺炎患者为6月龄以下婴儿。
在疫苗可预防疾病中,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88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约47.6万死于肺炎球菌感染,而在发展中国家,肺炎球菌脓毒血症和脑膜炎的病死率高达20%和50%。据估计,我国5岁以下儿童肺炎球菌性感染病例数占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印度,每年大约有3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感染所导致的疾病。
专家支招,预防肺炎球菌疾病这样做最有效!
预防永远大于治疗!怎么样才能有效拦截、共同抗击难缠麻烦的肺炎球菌,让孩子健康长大,专家给出了关键三招。
第一招:不带宝宝扎堆儿,远离口水惹的祸。
肺炎球菌通过病人或带菌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其他人,都是口水惹的祸,因此在肺炎高发季节,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远离肺炎患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健康人身上也携带肺炎球菌,让人防不胜防。家中多通风换气,保持宝宝卫生,通过营养、运动方式增加孩子抵抗力。此外,家长也提醒来访的亲朋好友,接触宝宝之前先洗手消毒,不随意亲吻宝宝,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染。
第二招:提倡母乳喂养,续航免疫力。
母乳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理想的食物。母乳中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又是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有利于婴幼儿感觉和认知的发育。此外,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使宝宝免受感染及预防慢性病的发生,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健康。纯母乳喂养也可以降低婴幼儿因腹泻或肺炎等常见儿童期疾病的死亡率,并且帮助婴幼儿在患病以后快速康复。
第三招: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创造101分免疫力。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肺炎球菌相关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及早进行预防接种,是儿科专家普遍推荐的对抗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出生后至2岁间的宝宝由于自身总体免疫力水平较低,最易感染肺炎球菌,在这个阶段接种婴幼儿肺炎球菌疫苗,能给宝宝创造101分免疫力,不容病菌近身。免疫力才是最好的医生,肺炎球菌疫苗激发强大免疫力,给宝宝最及时最全面的保护,让宝宝少生病,得以健康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
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早期可轻度增高达15×l09/l,中性可高达90%。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白细胞升高不明显或显著减少,并兼有核左移的现象,提示预后不佳。
2)脑脊液检查:
(1)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的典型改变:
①脑脊液外观混浊或稀米汤样,压力增高。
②脑脊液中细菌数增高,尤其未经治疗的化脑,脑脊液细胞数可在100~1000×l06/l。病初期80%以上为多形核白细胞,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
③脑脊液中蛋白含量:化脑时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达5.55mmol/l以上,定性试验多为强阳性。若脑脊液蛋白极度增高,则提示蛛网膜下腔有阻塞的可能。.
④脑脊液糖含量:一般降低至2.2mmol/l以下,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正常亦不能排除化脑。
⑤细菌学检查:多数脑脊液中有大量细菌(>105/mm3),脑脊液离心沉渣涂片革兰染色70%~80%病例可发现病原菌,脑脊液培养有80%~90%的患者查明病原菌。
(2)化脑病原学检查:①脑脊液涂片与培养;②特异性病原菌抗体测定。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小儿脑膜炎具有哪些特点
脑膜炎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组急性疾病,病变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由各种细菌引起的脑膜炎称为化脓性脑膜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各种不同细菌所引起的脑膜炎症状不一,不同年龄期的脑膜炎也有其不同的特点,以下着重介绍小儿不同年龄脑膜炎的特点。
儿童期的脑膜炎发病急,有高热、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及精神萎靡。起病时神志一般清醒,病情进展可发生嗜睡、说糊话、惊厥和昏迷。病情严重者在起病24小时内即出现惊厥、昏迷和颈项强直,如不及时抢救治疗,病情会急剧恶化,颈项强直加重,引起头向后仰,背肌僵硬.形成角弓反张的姿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儿的身上有出血点。
婴幼儿期的脑膜炎起病急缓不一,由于婴儿前囟没有关闭,骨缝分开,所以脑部因炎症后出现水肿时,可以通过囟门、骨缝得到缓冲(如果囟门已闭,则没有这个缓冲),所以头痛,呕吐表现不突出,而以尖叫、撞头来表示。婴幼儿颈肌发育弱,不完善,颈项强直常不明显或出现较晚。有的小儿表现为眼睛发呆、双目凝视。前囟饱满是一个突出的体征。
新生儿期的脑膜炎起病隐匿,病状和体征更不典型。常可表现为不哭、不吃、体温不升、肌张力低下,有的还有黄疸。前囟隆起是一个主要的现象,但有时出现较晚。
千万记住:不同年龄脑膜炎的症状并不完全相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奶粉会引起小儿脑膜炎吗
小儿时期是各种脑膜炎多发的年龄阶段。常见的脑膜炎有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阪崎肠杆菌引起小儿脑膜炎属于化脓性脑膜炎。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去年8月至11月进境的852批不合格食品、化妆品名单。其中,味全食品的三类配方奶粉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 去年10月17日,产自台湾的9.624吨配方奶粉从香港进境时被检验出阪崎肠杆菌超标,进口商为深圳市恒利安贸易有限公司。不合格奶粉包括味全婴儿配方奶粉、味全幼儿成长配方奶粉和味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
检验出的不合格婴儿食品还包括产自澳大利亚的宝利氏牛奶菌落总数超标、百乐斯婴儿米粉霉菌超标等。
各种脑膜炎
·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多见,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3~15岁小儿多见,近年来因卫生防疫工作较好,此病已较少见。
·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性脑膜炎,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冬季前后多发。发病前先有上感、肺炎、中耳炎等感染。
·感染肠杆菌、链球菌也可引起脑膜炎。阪崎肠杆菌属于肠杆菌的一种。
·病毒性脑膜炎常发生于夏秋季节,常有腹泻等前驱期表现,脑脊液与化脑不同。
·结核性脑膜炎近年来已较少见,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常有结核病人接触史和低热盗汗、纳差、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ot试验阴性和脑脊液检出抗酸染色杆菌可确诊。
·真菌性脑膜炎菌较少见。
什么是阪崎肠杆菌
阪崎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寄生的一种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作为肠杆菌科的一种,一直被称为黄色阴沟肠杆菌,直到1980年才更名为阪崎肠杆菌。该菌是肠道正常菌丛中的一种。
阪崎肠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繁殖迅速,而且特别喜欢高温。在25℃放置6小时,该菌的相对危险性可增加30倍;25℃放置10小时,危险可增加30000倍。因此,即使婴儿配方粉中只有极微量的阪崎肠杆菌污染,在配方奶粉食用前的冲调期和储存期,因为加水加温,给了阪崎肠杆菌一个很好的繁殖环境,它可能就会大量繁殖。
通过巴氏杀菌法可杀灭阪崎肠杆菌,现在大多数鲜奶、奶粉制作工艺中的杀菌方法常采用的就是巴氏杀菌法。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研究结果显示,受阪崎氏肠杆菌污染的婴儿配方奶粉是引起婴儿感染脑膜炎、小肠结肠炎、菌血症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婴幼儿奶粉中的阪崎肠杆菌,很可能是来自厂房环境的污染、冲调过程的污染(如巴氏消毒后添加的微量元素中含有该菌)、冲调以后的储存过程。
阪崎肠杆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一般情况下,不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但是对于出生不到4周的新生儿和早产儿等免疫力差的人群,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甚至菌血症、脑膜炎等严重疾病。感染此菌而生病的婴儿可能因此出现严重发育不良的后遗症,死亡率高达40%-80%。
阪崎肠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都敏感,而且人与人之间没有传染性。那么婴幼儿是如何感染上这种病菌引发诸多疾病的呢?婴儿配方奶粉是婴儿感染阪崎肠杆菌的主要渠道。
阪崎肠杆菌感染并非不治之症,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控制。但是婴幼儿因为抵抗力低下,一旦感染阪崎肠杆菌后,没有及时发现治疗,则容易引发脑膜炎、小肠炎结肠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威胁生命。
感染阪崎肠杆菌初期,有哪些症状
各种脑膜炎的初期表现一般为发热、头痛、呕吐,后期发展为烦躁惊厥及昏迷等。小儿脑膜炎的初期表现与感冒症状类似,容易被父母误解而错过用药时机。
新生儿脑膜炎还会表现为新生儿败血症有关的症状,如体温不稳、呼吸窘迫、黄疸、呼吸暂停、嗜睡、惊厥、烦躁。脑脓肿早期症状是颅内压升高,通常表现为呕吐、囟门饱满、头围增大。孩子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可以根据检查,是否有脑膜刺激征或脑脊液改变等以确诊。
预防护理
除了国家有关食品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特别是婴幼儿食品的监管以外,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婴幼儿调配品的时候也一定要选择有安全保证的产品,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平时重视孩子的感冒症状,有条件一定要及时就医,必要时把平时孩子的饮食习惯、奶粉牌子等信息告知医生,以免漏下重要信息
2、出现如发热、头痛、呕吐等,特别是以上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的,更不应轻易自己在家用药治疗就完事,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以便及早发现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别让疾病恶化留下遗憾
3、用商业无菌液体或开水冲调配方奶粉,因为自来水中可能含有阪崎肠杆菌
4、喂养婴幼儿后剩余的调配食品应放置在冰箱保存,在食用前一定要再次加热。
冬春之际,谨防流脑侵袭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各年龄均可发病。婴幼儿由于疫苗的保护,近年发病集中在成人和大年龄组儿童。如果没有注射过流脑疫苗的儿童需及时接种注射。
临床表现为发烧、头痛、呕吐,常伴皮肤黏膜出血点。重者危及生命。以冬、春季发病较多,一般11月后发病率开始上升,2~4月达到高峰。在人流集中的车站、码头、机场和拥挤的公共场所要加强防范意识,积极主动的做好流脑的预防,尽量不要在人群拥挤的场合久留,也可以采取带口罩等主动预防措施。
脑膜炎双球菌隐藏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而引起感染。脑膜炎双球菌有a、b、c、y、w135等十三种血清型。95%以上的病例是由a、b、c、w135和y血清群引起。随着春节的临近,大批的务工人员和在校的大中专学生将返乡,加上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在人群密集、拥挤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脑膜炎双球菌的传播。
流脑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的症状差不多,相同之处:都有发热、头痛、咽痛、流鼻涕、咳嗽等症状。不同之处:通常流脑初期症状为发烧、头痛、流鼻涕、浑身乏力等,持续时间非常短,在经过几个小时或1~2天后,患者皮肤和口腔粘膜、眼结膜开始有出血点等败血症表现。出血点小如针尖,大则成片状出血斑。病情严重时,会有颈项强直、频繁呕吐(呕吐呈喷射状)、怕光、狂躁,甚至出现昏迷。而暴发性流脑病情发展更快,患者常在24小时内发生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血压下降,重者危及生命。流脑的初期症状很像感冒,因此,往往不被人所重视,常有人视流脑为感冒,延误了治疗。所以当有以上症状时应积极到医院诊治。
预防流脑的有效武器是流脑疫苗。流脑疫苗分为a群、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分别产生a群、c群的免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