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的生长要依靠母亲的血液循环系统,发热对循环系统有什么影响?
1、胎儿的生长要依靠母亲的血液循环系统
  从妊娠6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孕32~34周达到高峰,比怀孕前增加35%,平均血容量在1400毫升左右。其中血浆约占110
1、胎儿的生长要依靠母亲的血液循环系统
从妊娠6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孕32~34周达到高峰,比怀孕前增加35%,平均血容量在1400毫升左右。其中血浆约占1100毫升,红细胞约占300毫升,血液变得稀释,血红蛋白由未孕时的130克/升下降为110克/升,血清内蛋白量也有所下降。
为了减少分娩时出血,妊娠期凝血因子多有增加,其中纤维蛋白原比怀孕前增加50%。
怀孕时由于子宫增大使膈肌上升,心脏向上、外、前移位。随妊娠周数的增加,心肌变得更肥厚,其重量及体积也略有增加,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0~15次,产后6周才恢复。
心搏量(每次心脏排出血量)及每分钟心排血量在妊娠32~34周达到高峰,分别比未孕时增加30%~40%,一直维持至分娩。心排血量的增加对维持胎儿生长甚为重要,如孕妇患有心脏病,则心脏排血量减少,子宫血流量也少,易引起早产或致低体重儿,不利于胎儿、新生儿的生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发热对循环系统有什么影响?
在发热时,通常因为交感?采錾舷傧低车男朔苄栽龈撸?或可能存在致热原以及热血液对窦房结的直接刺激,同时因发热时氧的消耗量增加,因此心跳加快。一般体温每增高1℃时,小儿的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0~15次。但是,某些感染(如肠伤寒等)、严重中毒、脑干损伤(如脑脓肿、脑膜炎等),虽然体温很高,可达39℃~40℃,但心率呈相对徐缓或不增加,甚至减慢。另一些情况下,如某些感染或伴有缺氧、缺血、中毒等因素影响心脏时,虽然体温不太高,但心率却显著增加。发热时,除心跳频率变化外,可能还有心跳加强,每分钟血输出量增多,脑及肾等脏器的血流量增加,加上外周小动脉的紧张性加强,血压稍见升高,但有时(如白喉)由于心肌中毒,可能心跳减弱,血压下降。发热时,血管通透性也增强。
退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所以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加上大量出汗及排尿而致体液丢失,此时血压可能下降。若高热骤退时,易发生虚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儿童循环系统的主要生理特征
我们知道,血管是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循环系统则由血液、心脏和血管构成。其功能是供给人体各组织器官所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把各器官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输送到有关脏器排出体外。
儿童的循环系统的生理特征,其一是血液量与体重的比例大于成年人,如在新生儿约占体重的15%,1岁儿童则占11%,14岁者占9%,而成人仅占7%~8%。儿童的毛细血管数量大,血管内径也宽,所以毛细血管血液量比成人多,这样就为儿童全身的各组织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其二是心血管受精神状态和情绪的影响较成人明显。受外界影响的恐惧、焦虑、过度紧张等都会影响心血管的变化。如儿童往往会因一点小事即心跳加速,脸色苍白或潮红,这种症状在青春发育期表现得最为突出。
人体的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有3种,即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是专门负责运送氧气的。
儿童时期由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其血红蛋白的含量较成人多,吸氧的能力也较强。
儿童期不宜偏食,因为偏食会造成食物中的造血营养素不足,若再因外伤出血等易导致贫血,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组织中的氧气缺乏,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儿童血液内的白细胞数随年龄增大也有变化。初生儿的白细胞计数是成人的2倍,几天内就下降到10×10^9升左右,13~14岁时绝大多数维持在(4~9)×10^9升。在白细胞分类中,杀灭病菌作用强的中性粒细胞数量比较少,而杀灭病菌作用较差的淋巴细胞却较多,所以儿童容易感染某些传染病。
血液除血细胞外,其余的是血浆,血浆90%以上是水分,不足10%的是血浆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物质,其内含矿物质和纤维蛋白原较少,所以儿童应尽量避免出血,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心脏是人体重要器官之一。全身疾病可引起心脏疾患,心脏本身的疾病也可引起全身的改变。儿童的心脏发育尚不完善,心肌收缩力比较弱,每次收缩时输出的血液有限,所以心脏只有依靠增加每分钟收缩(或搏动)的次数以满足他们旺盛的新陈代谢需要。所以儿童的心率较快,年龄越小心率越快,稍一运动心率就明显增快。不同年龄人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见下表。
根据上述生理特点,儿童不宜参加诸如举重、拔河等之类需要长时间的憋气造成心脏过度疲劳而影响健康的活动。另外,儿童还应养成不喝酒、不抽烟、不喝浓茶或浓咖啡的习惯,以免过度刺激心脏引起心脏疲劳。
此外,父母要观察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心脏疾病。一般不同年龄儿童好发的心脏疾病有所不同。5岁以下儿童发病以先天性心脏病较多见,5岁以上者以后天性心脏病为多见,如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母亲在怀孕期间前3月内,若患病毒感染性疾病(如风疹、流行性感冒等)滥用药物者,孩子出生后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呼吸急促、面色青紫、多汗、烦躁不安、吵闹及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者,有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学龄期儿童应注意预防病毒感染或链球菌的感染,若有乏力、疲劳、多汗、关节红肿、皮肤红斑、面色苍白、体温升高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跳次数与脉搏次数是一致的,但儿童脉搏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进食、活动、哭闹、发热等,家长应经常注意摸摸孩子的脉搏(应在孩子安静时测量),看是否均匀及快慢是否适宜。凡脉搏显著增快而睡眠时不见减慢,并伴有节律不齐者,应考虑孩子心脏有毛病,必须到医院就诊。
多吸收新鲜空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是增强心脏功能、保证儿童生长发育的血液供应的最好办法。另外,为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儿童宜穿比较宽松的衣服。
儿童的血压也是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步发生变化的。婴幼儿由于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较粗,动脉管壁柔软,故血压较低,其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儿童血压推算公式是:收缩压=(年龄×2)+80(毫米汞柱)
此数值的2/3为舒张期血压。收缩压高于此标准2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低于此标准20毫米汞柱为低血压。一般年龄越小则血压越低。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产后妈妈血液循环系统有何变化
产后妈妈血液循环系统有何变化:
妊娠期血液循环状态
在血液循环方面,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母体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妊娠32~34周时达高峰,比孕前增加近40%0心脏负担也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加重。到妊娠中晚期时,流人下腔静脉的血量增多,加之增大子宫的压迫,使下肢及会阴部的静脉回流阻力增大,静脉壁扩张,孕妇易发生下肢和外阴的静脉曲张。孕妇若长时间保持仰卧位,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可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搏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为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产后血液循环状态
由于妊娠期血容量的持续增加,产后一般需要20~42天才能恢复到孕前水平。在产后的2---3天内,大量血液从子宫进入体循环,巨大的妊娠子宫施加于下腔静脉的压力消除,静脉血回流增加,以致产后第1天血容量即有明显增加,血细胞压积相应下降;此后血容量渐渐减少,血细胞压积基本保持稳定。在产后第1周内,中性白细胞数很快下降,妊娠末期下降的血小板数在产后早期迅速上升,血浆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增加,促使红细胞有较大的凝集倾向。
其实,这些细微的变化对于产妇的恢复并没有明显的表现。所以,只要产后妈妈快乐地照看宝宝,适当地运动身体,恢复自然是快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