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托好还是日托好,孩子入园能日托就别整托
1、全托好还是日托好
日托、全托都是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即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一所幼儿园里可以同时设置日托和全托。日托幼儿园和全托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的
1、全托好还是日托好
日托、全托都是幼儿园的办园形式,即全日制幼儿园和寄宿制幼儿园。一所幼儿园里可以同时设置日托和全托。
日托幼儿园和全托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要求和内容是一致的,对园舍、设备、工作人员、师资条件、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生活作息制度二者所不同的是:
一、为便于管理,全托幼儿园班级名额编制要小,即每个班的幼儿人数要少一些。
二、全托幼儿园的园舍、设备要求要高于日托幼儿园,除日托幼儿园应具备的房舍条件外,还要设寝室、隔离室、浴室、洗衣室和教职工值班室,还应配备儿童单人床。
三、全托幼儿园人员配备要多于日托幼儿园,
孩子到了入园年龄,是送全托好还是日托好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决定:
一、从孩子自身的条件考虑:如果孩子身体健康,性格活泼,适应能力强,具备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离开父母一段时间家长也放心,那么可以送全托。
二、从家长角度考虑:
1、如果家长工作很忙,即使下班回家也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可以考虑送全托。
2、如果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可将孩子送全托。
3、如果家中有老人溺爱孩子,而父母无计可施,可以考虑将孩子送全托,离老人远一些。
4、如果家长能够配合幼儿园开展良好家庭教育,同时又有时间关心、照料孩子,最好把孩子送日托,这样可以经常和孩子接触,便于交流思想,增进感情。
三、从幼儿园条件看:如果全托幼儿园设备完善,设施齐全,人员充足,条件较好,可以将孩子送全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孩子入园能日托就别整托
又到了给孩子报名入托的时间了,不少年轻妈妈希望给宝宝找一所整托幼儿园。她们认为现在都是独苗苗,上整托能从小培养孩子自立精神,能给孩子找到“兄弟姐妹”,还能解放父母的时间。孩子到底是上整托好还是日托好?专家说,虽然整托有利于培养自立精神,但能接送孩子的最好还是上日托。因为长时间不与父母相处的孩子会缺失母爱,从而导致缺少快乐,久而久之会淡漠亲情,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某著名幼儿园有日托班,也有整托班。到下午接孩子时间,日托班的孩子像归巢的小鸟一样,扑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怀中。而整托班的孩子,手背后、脚并齐,很乖地坐好,眼馋地看着。因为老师说过,谁表现好就可以让爸爸妈妈接走。直到所有的家长都走光了,一个三四岁的男孩,才“哇”一声哭出来,接着声嘶力竭地喊着:“我要妈妈,我要妈妈,为什么妈妈不要我了……”老师大吼一声:“男子汉,怎么老哭!”男孩的哭声变成了抽泣。一位4岁孩子的母亲,红着眼圈对记者说:“孩子送整托不到半年,快成问题儿童了。老师说他不和小伙伴玩儿,对老师的话置若罔闻。”专家认为,这种情况是由于跟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对任何人都不信任。
许多曾经上过整托的成年人,对童年的记忆是“像是没娘的孩子”。爱心大使徐静蕾回忆童年时说,其实我是个脾气不好的人。我小的时候上住宿的幼儿园,我特别不愿意,老想回家跟奶奶在一块儿玩儿。因为妈妈送我去整托,我把她的脸都抓破了。到幼儿园,我就跟老师说:你让我回家,不让我回家,我就自杀。一位某部委的科员,父母都是军队干部,从小上整托,爸爸妈妈甚至一个月都不来接一次。他对记者说:“那时,幼儿园经常剩下几个孩子,我们想妈妈,开始哭,后来就不哭了,只觉得妈妈对我们不亲。”家住广渠门附近的一位市民说:“3岁的记忆直到老。当时我被整托了,最高兴莫过周六的晚上。当我爸出现中班门口的时候,我会一扫平日里的老实害羞,一蹦老高,蹿到爸的怀里,死抱着他再也不撒手。我痛恨幼儿园,直到现在。”
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最新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独自玩儿的时间占40%,与同龄人玩儿的时间最长,占55%,与父母玩儿的时间最短,只有5%。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与父母一起玩儿的时间呈下降趋势。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北师大教授赵忠心认为,小孩子需要亲情关怀,经常见不到父母,孩子会淡漠亲情,这将影响到孩子日后对人对事的态度。年轻的爸爸妈妈,工作、事业再忙,也绝不能忽视了孩子。如果年轻的时候图省事,把孩子甩给幼儿园,等到老了,日子恐怕就不那么如意了。赵忠心建议:给孩子交整托的费用,但尽可能天天接,只是可以晚点儿,让孩子在幼儿园多玩儿一会儿。要是孩子上学了,可以找一个退休教师帮助接孩子,并辅导孩子完成作业,父母下班后再去把孩子接回来。如此一来,既可以让孩子天天能有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又减轻了父母的负担,不挺好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全托,对孩子的“四宗罪”
现在的家长,要为事业打拼,为生计奔忙,缺少照顾孩子的时间,因此,虽然寄宿制幼儿园价格昂贵,但家长还是趋之若鹜。家长觉得,孩子“全托”,独立性得到了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了增强,人际关系智能也会得到提升。 然而,没有人注意,“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进入社区我也来说两句!
全托“四宗罪”:
故事一 从“将军”到“士兵”
3岁的振刚,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小霸王”,有时主意上来,任何一个人都管不了他。例如,他说了,要看完动画片才睡觉,要听一个故事才准关灯,那就一定要这样才行。振刚的父母都是生意人 ,根本没时间照顾、管教他,爷爷、奶奶经常向振刚父母抱怨:家里的一切都要听这孩子的命令,好像他是个小将军,我们是他的士兵。他太有主意、太任性,这样下去不得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振刚父母认为,以振刚现在的情况,有必要把他放进寄宿制幼儿园,让他学学与人相处的方式,同时也能学些知识。于是,他们每月向当地的一家私立全托幼儿园交2000元,把振刚“全托”了起来。
一段时间之后,振刚果然发生了变化,变得十分乖巧、听话,甚至学会了看眼色行事。
有一次,振刚被爸爸接回来,和爷爷、奶奶看电视,看到电视里一头狮子追赶小羊的镜头。爷爷和奶奶故意逗他:“看,那条大狗真厉害,把小羊追得四处跑。”“是啊,那是大狗,大狗都厉害。”没想到,振刚竟然也随声附和:“小羊当然怕大狗了。而且,它可能是牧羊犬呢。”爷爷奶奶把他抱在怀里:“傻孩子,那是狮子呀,你不认识狮子吗?”“是狮子吗?”小振刚挣扎着扭过头去,仔细看了看:“真的是狮子呀,和狮子王一样呢。”于是,祖孙三人都笑了。
振刚的父母感到,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是件绝对正确的事情。现在,让他什么时候睡觉,他就什么时候睡,虽然有时也会有不同意见,但只要大人稍稍强制,就立即遵从,尽管有不满,但不会有异议。
“‘全托’好啊,”爷爷感叹,“把振刚从小‘将军’变成了小‘士兵’!”
振刚的爸爸听了这话,感到心里怪怪的。将军毕竟是有主见的人,而士兵却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是个生意人,隐隐地觉得其中有些什么不对,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却又没有头绪……
旁敲侧击: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全托”后,会变得有合作性,会改变他不良的习惯。其实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在“全托”幼儿园里,老师作为成年人,始终控制着孩子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是绝对的权威,而且,老师很快会指定某个自己喜欢的孩子,由他来带领大家进行活动及生活、内务自理,其他的孩子就由主动变成了配合,渐渐丧失了思维的自主性,遇事喜欢往后缩,而幼儿园由于管理方面的需要,更是对这种退缩给以鼓励,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视自主思维的缺失为正常。这种隐性的伤害,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渐渐呈现出来。
表面特征:注意力不够集中,遇事没有主见。
发生时段:入园后。
危害指数:☆☆
故事二 没办法的情绪化
当年,小郭夫妇是从外地来这个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在同一所学校做教师。 女儿3岁多时,他们学校需要上“等级”,工作一下子变得繁重起来,没办法,他们把孩子送进了寄宿制幼儿园。他们想,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学习知识,起步要比其他孩子早,相信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比自己更好的未来。
然而,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孩子不愿进幼儿园。她不愿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她认为爸爸妈妈在幼儿园门前离开后,就再也不会回来。孩子哭得小郭夫妇肝肠寸断,真想带着她一走了之。可是,钱也交了,而且现实情况的确不允许两个人带孩子,所以,还是硬起心肠,把她留下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小郭夫妇经常能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
“您女儿不吃饭,只要没有活动,就跑到幼儿园门口去等你们,说什么也不愿回教室。”老师的语气里带着焦虑,同时也有些夸耀、表功的成分,“后来是我把她硬拉回教室的。晚上她也不愿睡觉,影响了其他小朋友的休息。不过,你们放心,我一定会把她管好的。”
“谢谢,”说这两个字时,小郭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让您多费心了。”
这样的电话多了,小郭还真就打算给老师买点礼物。小郭的妻子每次接到电话,想的却是自己的女儿,她想去看看女儿,被小郭阻止住了,他不想让孩子的情绪有太大的起伏。送了几次礼物后,小郭接到电话的内容变了:孩子终于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变得听话了许多。小郭夫妇这才安心。
时间过得飞快,学校如愿以偿地上了“等级”,孩子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中学,一切都在向成熟和完美发展。然而,小郭却发现,女儿变得非常情绪化,有一件事不顺心,她就会摔东西,如果批评她两句,竟然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整天。有一次,她半夜才回家,小郭的妻子批评了她,她第二天就离家出走了,急得小郭夫妇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差点把整个城市翻过来找她。两天后,她却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回来了,原来,她去同学家住了两晚……
旁敲侧击:孩子在幼儿期,最重要的就是和父母建立起安全、温暖的情感纽带。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幼儿园,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无法排解的分离焦虑。他们时刻地期待着父母亲的到来,但都是以失望而归,有种被家庭抛弃的感觉。而且,在这样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生理、心理上的无力感,让他觉得完全被孤立了起来,会产生一种绝望的不安全情绪,加上有些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及承受力不强,可能无法完成老师规定的活动,被抛弃的感觉将越来越强烈,并根植于他记忆与情绪体验中,长大后,将造成他人格价值中的透视点,轻易地便发生情绪与情感的冲突。
表面特征:人格机构中情绪和情感的极化,精神障碍。
发生时段:脱离基础教育后。
危害指数:
故事三 什么时候才“断奶”
张航不明白,自己的儿子怎么了,已经上了初中,说话还是奶声奶气的,向妈妈撒娇,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而且,最近他发现,儿子竟然开始用奶瓶喝水了,虽然没有奶嘴,但一个大小伙子,拿着个奶瓶,看起来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他想在自己的家庭教育方面寻找原因,但找来找去也没查找到相应的失误。忽然,他脑中灵光一闪:难道是孩子小时全托出来的问题?这个念头一闪就过去了,他并没有去深想其中的问题。
儿子出生后,张航的单位正在对张航进行考核。这项考核直接决定张航政途的发展,他当然要全力以赴,家务就都落到了妻子身上。可是,妻子恰好被单位派到外地工作。虽然张航也知道,不应该让孩子这么早就离开父母,但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把孩子送去“全托”。
不过,张航对儿子的表现还是满意的,他并没有像别的孩子那样大哭大闹,而且,很快就融入幼儿园的小伙伴中去了。
有一次,张航不放心,趁着有时间,就到幼儿园去看看儿子。
隔着栅栏,远远地,他看到儿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和其他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那位老师很年轻,也很活泼,带着孩子们玩得非常开心。张航觉得放心了,只要儿子开心,他的负疚感也就减轻了很多。
儿子从幼儿园毕业,上了小学,张航也没发现儿子身上存在的问题。虽然儿子经常会像小孩子一样,向他和妻子撒娇,要求这要求那,但张航觉得,这些都不是问题。孩子么,无论多大,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更何况,作为家长,自己和妻子还是对儿子有所亏欠的。
只是有一次,张航觉得儿子表现得过火了:那天,他带着已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到超市买东西。儿子看中了一个公仔玩具,那个玩具价格挺贵,而且,分明是给小孩子玩的,张航就没有同意。没想到,儿子竟然坐到地上大哭起来,引得周围的人都过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张航只好难堪地把那个公仔玩具放进购物车。
回家的路上,张航狠狠地批评了儿子,谁知儿子并不认错,而且噘着嘴,一脸不愿意地回到家,竟然接连几天都不和张航说话。
当时,张航用孩子还小来安慰自己,长大了就好了。
现在,儿子上了初中,这种情形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愈演愈烈。张航禁不住问自己:儿子已经大了,但什么时候才能在言行上真正地“断奶”呢?
旁敲侧击:孩子进入寄宿制幼儿园,表面上看来,似乎锻炼了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是不足取的。在家庭里,家长就是家长,是可供孩子模仿的对象。在寄宿制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最多的成人就是老师,然而,幼儿园老师由于职业关系,会永远保持童心四溢的职业特质,并不自觉地在生活和工作中表达出来,这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同时,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同伴中间,缺少不同年龄人物的样板,年龄和行为之间的空间被迫压缩,行为风格被固定,因此,他们在与父母及社会接触时,本能地倾向于用幼儿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只有这样,他才感到舒适,而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所以也乐于接受这种表达方式,也就更强化了他的这种心理和行为反应形式。
表面特征:心理年龄滞后,对父母撒娇,服饰、语言、行为幼儿化,惯于用孩子的行为方式作反应。
发生时段:初中以后。
危害指数:☆故事四 情感“铁甲人”
芒芒今年5岁,不过,她的园龄却已经2年了。
芒芒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不高,本来不想让芒芒进寄宿制幼儿园,因为“全托”的费用很高。 不过,由于几个亲戚的孩子都是“全托”,芒芒的父母觉得,自己的面子事小,不能因为家里的经济情况,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最起码也不能让她觉得自己低人一头,所以,省吃俭用地把孩子送到本市最贵的一所寄宿制幼儿园。
开始也没觉得怎么样,放假时接芒芒回来,芒芒背唐诗,整理自己的衣物,表现得还是蛮大方、得体的,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芒芒的父母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孩子根本没有亲情的概念,对父母的态度非常生硬。
有两件事,芒芒的父母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年春节,芒芒的小姨带着孩子来家里玩。两家大人在一起聊些家常,小姨家那比芒芒小一岁半的小弟弟,完全交给了芒芒。刚开始,两个孩子还玩得挺好。不过,不大一会儿,小弟弟就大哭起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两家父母忙跑过去,发现芒芒正板着脸,手里拿着小弟弟的棒棒糖。
“为什么抢弟弟的糖?”芒芒爸问她,“你要爱护小弟弟。”
“我的糖!”芒芒针锋相对,“我要吃糖,他不是我家人,让他走!”
“这糖是小弟弟自己带过来的,”爸爸抢过她手里的糖,“怎么会是你的?”
“是我的,是我的!”芒芒坐在地上哭叫起来,“就是我的!”
最后,小姨息事宁人地把棒棒糖送给了芒芒。芒芒马上躲到角落里,满足地捏着棒棒糖,看起了电视。她并没有吃,不过,她却要求小弟弟看也不能看棒棒糖,因为那是她的。
另外一件事是,妈妈在做饭时,手被刀划伤了。爸爸让芒芒为妈妈找“创可贴”。芒芒当时正在看一本有趣的图画书,坐在那里一动也没动。后来,爸爸因为急着找“创可贴”,不小心踩到了芒芒的书,芒芒急得狠狠地踢了爸爸一脚……
芒芒爸看着一脸冷漠的芒芒,愣住了:这还是自己最疼爱的女儿么?
旁敲侧击:孩子对家长、环境的安全感依恋,是孩子成长的亲子心理对应机制。孩子需要这种对应机制,因为只有如此,家长和孩子才能直觉地对对方的需求和反应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关系,将对孩子与父母间架构起安全、稳固的亲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全托”却把这种对应关系,转移到了老师与幼儿园身上。随着教师的更换和学业的深入,这种依恋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造成孩子认知失调,无法与亲情正确地对接,造成人际关系的思维落差和情感上的冷漠,长大后,也不善与人交往,缺少交际的真诚心理基础。
表面特征:行为刻板、偏执、恃强凌弱,少情感变通,亲情淡漠。
发生时段:入园中后期。
危害指数:☆☆☆
当然,“全托之罪”并非仅限于以上提到的4宗,“全托”对孩子所造成的危害,也难以在各个年龄段体现出来。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家庭不可替代,亲子关系不容忽视。作为人,情感与生俱来,是一切成长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失去这个基础,一切都将不复存在。面对“全托”,家长们真的需要擦亮眼睛,不要把孩子作为筹码,推向难以设想的、疯狂旋转的罗盘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找一个日托没那么难
在拥有一个宝宝之后,大多数父母还是必须要去工作的。找一个能照顾你的孩子的人是很麻烦的,但如果你花时间去挑选一个好的日托中心,这就会方便很多。下面是一个清单来帮助你选择一个托儿所,是否适合你的孩子。
征求建议
从你的朋友或同事那了解托儿所的情况,知道这个托儿所是怎样运作的,是否适合你的宝宝。从你的朋友那请教一些值得行人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建议,写出一个清单,然后自己亲自去实地考察一下。
访问你的首选
安排一个访问,去亲自看看你所选择的托儿所。询问关于中心的教育目标和课程,确保你的孩子的发育的需要会得到满足。知道这个托儿所的老师数量有多少,确保你的孩子将会有足够的老师进行很好的照顾。找出托儿所在纪律和其他方面的规章制度,跟其他家长聊聊,看看是否存在任何问题。
试用期
尝试一个试用期,观察你的宝宝是否在这个托儿所内得到很好的照顾。临时访问是最好的,因为你可以真正的感受一下发生在该中心的典型一天,知道孩子在这里是怎样生活的。员工在处理孩子的事情时是否履行安全、卫生程序。整体气氛愉快,热情吗?员工照顾孩子是否有耐心?是如何照顾生病儿童的?
饮食
找出托儿所提供的饭菜和小吃,它们的营养价值如何?他们会提供特殊需要的饮食吗?如果你不再给宝宝提供母乳,他们有足够的储存来满足宝宝吗?确保厨房和餐厅区域是干净的,且要确保刀具等物品远离宝宝。
信任你的直觉
一个托儿所可以有所有必要的凭证、课程和人员,但如果你的直觉告诉你这个托儿所并不适合你的孩子,那么你就应该放弃这里,再去寻找其他更适合的地方。你需要的是舒适的、能很好照顾孩子的地方。你也应该询问你的孩子,看他是否满意这个托儿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