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挫折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家庭要重视对幼儿的挫折教育
1、浅谈挫折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纲要中提到要树立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该目标应贯穿于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衡量孩子发展的标准,即是否在原
1、浅谈挫折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纲要中提到要树立面向全体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该目标应贯穿于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中。衡量孩子发展的标准,即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努力、进步、提高。
同时在全面教育界的问题上,不可忽视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培养,因为情绪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到幼儿能力的发展。心理学有一种观点认为:
人如果长期生活在一种“特别幸福”的“空间”里,就会造成“健康心理过剩”症。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对幸福的感觉明显降低,二是特别害怕,不愿接触人世间的艰难困苦,甚至将一些平常事也误认为是痛苦而神经过敏。
当今提倡素质教育,是在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指引下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整体素质的教育。素质不仅仅是体质、品德、智力、知识等人的发展中的个别属性或某个方面,而是人的整个内在的身心组织结构及其质量水平,具有整体的、全面的性质。我们在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活动中,孩子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目前,在我们周围独生子女较多,家长中存在着一种不利倾向,他们认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又是独根苗,怎么也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受到挫折。
因此,尽量从各方面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包括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代替他们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今后的人生成长极为不利。如何让孩子在挫折中受到教育,促使孩子全身心的发展,是我们幼教工作者不可忽视的内容,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体会到,进行挫折方面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在各种谁知活动中,我们都城会为幼儿创立一种良好的气氛,这样使幼儿保持良好的情绪,由于个体的差异,有的孩子不能保持良好的情绪,根据情绪的两极对立性,孩子会在各种谁知活动中表现出两种对立的状态。
实践工作中我们应把工作方法的重点放在消极状态的那部分幼儿身上,怎样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就要求老师做到活动中缌观察每个 幼儿,分析产生消极因素的原因,并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在教孩子画画时,一部分孩子会根据老师的讲解,大胆地动手来画,而另一部分幼儿却以“我不会画”而无动于衷,这时候,老师就要根据孩子的表现耐心地讲解绘画的程序,而且还要给孩子信心,鼓励他们试着画画看,多练习就能画好,或者老师手把手的教孩子画一画,然后再让孩子自己画,这样孩子会从老师的鼓励中得到自信心。
对于幼儿来说,孩子无论从身体、心理都是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孩子身体心理发展成熟都是循序渐进的,在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活动中,要遵循发展规律,在各种活动当中,有的孩子会出现一些过失和失败的情况。
比如,让大班的孩子做值日工作,有的孩子就能做好,有的孩子却做不好,有的拿不住筷子,也有把碗、盘子掉有地上。当这些情况发生时,老师应当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没关系”,帮助幼儿分析出现失误的原因,让孩子从自己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教会他们从小就要有自信心,不怕失败,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用孩子所见的事实,多鼓励,少批评,这样会使孩子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积极主动性的发展,逐渐让孩子在活动中体现主动性。
二、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的意志力。
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幼儿的坚强意志是有益的。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孩子的随意性活动占主要地位。所以在新的教育观念下我们应多为孩子设计一些有难度,需要孩子做番努力才能完成的活动。
但这些活动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又锻炼了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孩子摔倒了之后自己爬起来,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练过程。
在日本,从孩子幼小时期就开始锻炼他们的耐寒能力,让孩子参加远足之类的活动在大自然中受到锻炼。我们在开展日常活动中,老师要动用正确的指导语,鼓励幼儿大胆、勇敢、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困难。
如在室外活动中, 有的孩子不敢玩滑梯,有的小朋友能够滑下去,就请能滑的小朋友象讲故事那样叙述自己敢滑滑梯的过程,不害怕,要勇敢,最后终于会滑了。
这样活动的开展能够培养孩子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及克服困难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的意志力也得到提高。又如,剪纸活动中,通过孩子一次次的练习,孩子变得越来越认真,心越来越细,手也越来越巧,剪得越来越好。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要多关注那些能力差的表现不好的孩子,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体现面向全体进行全面的教育。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家庭要重视对幼儿的挫折教育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于以后适应社会环境、承受生活挫折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认为,成年人患某些心因性疾病,多与早年遭遇挫折而导致心理不卫生有关。所以,家庭中对幼儿进行早期挫折教育极为重要。
一、 导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自心。
二、 培养幼儿坚强的意志品质,教会幼儿正确对待挫折。
三、 教会幼儿根据能力和客观条件树立适合自己的抱负水平。
四、 鼓励幼儿克服羞怯心理,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总之,我们讲挫折教育,并非让父母去搜索挫折,而是主张顺其自然,让幼儿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挫折教育要做的也仅仅是还生活本来面目,不要竭力粉饰和掩盖挫折,而是让孩子认识挫折,从而学习战胜挫折的本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浅谈幼儿科学教育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近年来,我们从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激发幼儿探索科学活动的兴趣入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学活动:
一、接触大自然,开拓幼儿的视野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40年代就说过:“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让幼儿亲临大自然,充分运用他们的感官,看看、闻闻、听听、摸摸,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知。
华师幼儿园座落在鸟声啼啼、桂花飘香的桂于山上,我经常带孩子们走出去,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当幼儿投身于大自然怀抱观察和认识事物时,启发他们提出问题。当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老师要正确耐心地给予解答,抓住时机对孩子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如在春天,我让孩子观察那些已长出嫩芽的树木,问: “树为什么会长出芽来?”在夏天雨过天晴,大空出现彩虹时,我就引导孩子观赏天上美丽的彩虹。秋去冬来时,我引导孩子进行常青树与落叶树的比较观察。雪天,我让孩子们观看片片飘落的雪花,对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尽可能给予满意的解答。
让幼儿接触大自然,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还促进了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诱发了他们学科学的兴趣。
二、让幼儿在种植、饲养中去发现,去探求
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强,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自然角”,有的孩子从家里拿来了青菜、萝卜黄豆等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做成的小盆里。有的孩于拿来了自己喜爱的蝌蚪、小螃蟹、小乌龟、小甲鱼、小鲫鱼等,饲养在盛水的大口玻璃瓶里。在不同季节,孩子们在自然角里栽培不同的花卉,如春天的蝴蝶花,夏天的太阳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水仙花,还有月季花,仙人球等。孩子们轮流给种子和花草浇水、施肥,给小动物换水、喂食。孩子们常常围在那里观察,看种于发芽了没有,花草是否长大,每当发现有了变化,他们就会高兴地大声喊起来:“我的种子发芽了!”“我的仙人球长出了一个小球!”在种植和饲养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时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有的种子长出的苗不壮,有的发黄了;跟螃蟹养在一起的鲫鱼身上有几处露出肉来了,尾巴还少了半截;离开了水的螃蟹不停地在吐泡泡等等。他们带着这些问题来问老师。这时,我就有意不作解答,而引导和启发孩子再作观察寻找答案。如我将长得良好的苗和发黄的苗从两个盆中倒出来,让他们进行比较,这时,幼儿就会发现一盆种子的根长得好,而另一盆种于的根有些烂了,烂根的苗就长得不好。我又让他们进一步观察分别倒出的两盆土。烂根的那盆土很湿。让孩子明白种于发芽和生长需要水,但土中的水不能太多,水多了根就会霉烂坏死的道理。接着,我又让他们观察阳光晒着的菜与阳光晒不着的菜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很快找到了青菜长势不一样的答案。使他们懂得了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水和阳光。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了解了小动物的习性,生长变化的规律和饲养方法。
三、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为了让幼儿从学前期开始就有多方面“行动”的机会,我结合教育内容,让幼儿动手做一些好学易做,又符合幼儿认识水平的小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比如,我让幼儿做“磁铁能吸引什么”的小实验,“用磁铁拉火柴盒”的小实验,先将几个图钉放在火柴盒里,火柴盒就被拉动了,孩子们快活极了。我及时引导幼儿认识到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的特性。接着我们又做了让大头针在塑料板上跳舞的小游戏,孩子们边做边玩,非常高兴。
在做“摩擦生电”的小实验中,我先让幼儿用塑料积木去吸碎纸屑,问幼儿:“你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都说:“吸不起来。’我又请幼儿用塑料积木在自己的手上或头发、衣服上不断地摩擦后再去吸碎纸屑,他们惊奇地发现纸屑被吸起来了。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我不仅让他们了解摩擦生电的道理,还把生活中摩擦生电的现象讲给他们听,如晚上脱下毛衣,有时会看到一闪一闪的亮光,听到噼啪、噼啪的响声,这是为什么?小实验培养了他们学科学,爱探索的精神。幼儿回家还把这些实验做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科学小实验是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有趣活动。它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扩展了幼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们体验着严谨求实、潜心钻研的科学精神和品质。科学就在身边,科学探究活动起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愿我们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从孩子们的关注点和兴趣出发,把他们引向科学探究之路丰富他们的科学经验,引导他们建构逐渐趋近于科学的概念。
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提供充足、多样的实验材料和充足的时间,以保证幼儿能反复操作,与客体接触,相互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索。发现、判断,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2)积极引导,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实验活动中,让他们积极地来动手操作,去观察、去思考,使实验活动成为幼儿主动探索活动。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注意实验材料、方法,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变化和实验对象的差别。
4)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和材料、学习操作技能,注意安全事宜。
5)运用适当语言引导幼儿理解科学实验所揭示的关系、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交流实验过程、方法、结果以及用各种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在幼儿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适当提示和提问,是领导好实验活动的重要环节。一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这样做会发生什么?
2)你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3)为什么会发生的?
4)你怎么知道的?
5)你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说明发生的事吗?
6)怎么才能说明我们的解释是正确的?
以上问题的提出,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提出某些设想,引导幼儿去观察操作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变化,发现某一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用实验的事实来解决现象的发生,或运用其它实验操作来验证,反复运用实验证据解释结论。但教师应避免花过多的时间去说明和告诉幼儿有关的科学道理和概念,而要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教师给幼儿作的解释,必须和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一致。任何离开幼儿本身直接观察获得的材料的说明和解释都是不可取的,避免鹦鹉学舌,机械背诵。
要求并帮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实验过程,发现自然现象的变化、因果关系和联系,可以再实验,再观察,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创造介绍给同伴,相互启发,做实验记录可用表格法图画法、日记法(图画)等。
在幼儿探索实验活动中要注意“六忌”:
一忌准备粗疏。活动前教师要先试做一下。充足周密的超前准备,是幼儿探索实验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而任何一个细微环节的疏忽,都可能会导致活动的失败。
二忌机械模仿。过多的强调幼儿按教师既定的实验步骤做,不给幼儿思考机会,与探索实验活动目的背道而驰。长此以往,会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
三忌情感淡薄。无视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对活动中幼儿突发的“为什么”漠然不顾;对幼儿出现的“越规”行为过分指责,都会影响幼儿的情绪,极大地挫伤他们探索求知的积极性。
四忌舍本求末。片面追求幼儿对探索实验的“好奇”,忽视对幼儿实验操作和观察的及时指导,幼儿对实验操作的观察,仅仅限于满足新鲜好奇的随意看热闹上,游离于实验目标之外的盲目摆弄上。如果这样,幼儿探索实验活动的意义就丧失了。
五忌放任自流。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幼儿的放任白流。缺少必要的活动规则和教育管理,就会产生活动中的干扰。操作中的违规、器材的争抢和损坏等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对幼儿科技素质的培养和良好情操的陶冶,有些还会成为日后实验中的非常危险的隐患。
六忌表达含糊。在探索实验活动中,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归纳总结语言不规范、不确切,就使得引导不明确、讲解分析不清楚、不科学,就会误导幼儿。
总之,幼儿园中的科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活动,要求为幼儿提供可变化的情形以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在探索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耐心的观察。对未来情况作出预见,帮助幼儿验证预见,并提出问题彼此交流。同时还应让幼儿回过头来反复比较、思考、研究他们已经完成的活动。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接受了科学教育的训练,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常识。
幼儿科学教育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所奠定的是未来一代人的科技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摇篮中,将诞生迎接未来科技革命时代的新一代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更将孕育出能够适应未来科技社会需要和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公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幼儿挫折教育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家长、教师等都纷纷呼吁,"今天孩子需要挫折教"。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应该适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公认。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况且,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绝大多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遇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
因此,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学习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当幼儿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幼儿挫折承受力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成人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
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 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3. 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三、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 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励,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经常笼罩在这种挫折感中,会损害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总之,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浅谈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通力合作下,我县幼儿教育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5年在园幼儿15067名,学前三年入园率87.6%,学前幼儿一年入园率96.8%,全县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84.9%,17个乡镇建有中心幼儿园,建成率达80.9%。同时,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得到了完善,办园条件有了改善,保教质量得到提高,我县的幼儿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然而,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的农村幼教事业还存在着办园(班)条件简陋、“小学化”“保姆式”现象严重、“城市化”教育娱乐误区、家庭与幼儿园(班)教育脱节、教师专业素质较差、幼儿发展水平落后等问题。为了使农村儿童能生动活泼地成长,在加快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同时,必须深化幼儿教育改革,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农村幼儿教育尽早摆脱困境,走出误区。
(一)明确办学主体
幼儿教育是基本教育的基础,普及幼儿教育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需要集全社会力量而为之。我县现有幼儿园283所,3~5周岁在园幼儿9932人,幼儿教师465人,要把这个具有庞大发展基础但相对缺乏规范的幼教事业做强做实,单靠社会团体和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幼儿教育和其它义务教育一样,其办学主体应是各级政府。在这幼儿教育的整顿和规范的关键时期,要逐步体现出政府办园为主,社会力量办园为辅的格局,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否则仅靠势单力薄的农村学校和个体办园,是很难实现广大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面对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全省普及15年义务教育”的艰巨任务,政府要拿出当年发展中小学的干劲,科学规划,合理投资,加强管理,使我县的幼教事业蒸蒸日上。
(二)更新教育观念
广大的农村幼儿教育干部、幼儿教师及幼儿家长,都应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关于发展幼儿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变革教育观念,端正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把儿童看作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不同于成人的独立主体,儿童的潜力只有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形成是通过自身积极的探索、主动的活动实现的,而不是凭借静坐、倾听、观望教师的说和做而被动习得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的发展水平与速度、兴趣与爱好都不尽相同,教师应予以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贯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必须严格把握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基本特点,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广泛开展游戏、观察、散步、上课、娱乐、体育、劳动等多种活动;既对幼儿提出统一的教育要求,又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得到发展。
(三)优化幼儿园(班)环境
1.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的改造应与教育目标相一致。为此,教师要和幼儿一起设计环境,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收集各种自然物和无毒的废旧物品,布置教育环境,如教师和幼儿共同采摘野花,拔芦苇穗,制成各种物品来装饰环境;或剪粘稻杆,做成一幅中国地图,挂在墙壁上,用废纸盒和幼儿的绘画作品做成一个彩色电视机,陈列在教室的一角;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环境的布置,使教室始终充满欢乐、童趣和生机。此外,教师还可以把各种物品进行整理加工,分门别类地放在不同的活动区中,如把植物的枝、花、叶、籽放在美工区中,把种子、果实放在拼剪区中,把竹竿、木头放在建筑区中,把瓶子、饮料罐放在娱乐区中,并使幼儿能够随意使用,自由操作。
2.创设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建立并维护师幼之间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教师应采用言语的、动作的、情感的等多种方式,扮演观察者、同伴、指导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同幼儿进行广泛、积极的相互作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意识、坚强的意志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建立互助友爱的同伴关系。幼儿园(班)是幼儿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幼儿在班级中,不仅模仿教师的言行和态度,更重要的是从同伴身上获取社会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如“开放小组活动”、“配对小组活动”、“混合年龄小组活动”等,以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进而形成并巩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同伴关系。
4.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幼儿园(班)的保育和教育任务是通过一日生活来实现的,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和各项活动(游戏、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的顺序和时间,对于保证幼儿有规律地、愉快地生活和活动,就显得特别重要,并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动态、静态活动适时替换,室内、室外活动交替开展;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相结合,体、智、德、美教育活动相统一。
(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保教质量,要根据“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幼教理论与农村实际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培养与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她们的专业水平。
1.统一培养。各师范学校及职业中学在不断扩大招收二、三年制的幼师班学生的同时,应当有重点地向农村、山区倾斜,逐年增加乡镇以下生源所占比例,实行严格的定向分配政策和保护性安置措施,全面、系统地培养合格的幼教师资。
2.短期培训。这种培养时间短、见效快。教育行政部门、教师进修学校、职业中学、师范学校可联合起来,定期举办培训班,经常对农村幼儿教师、幼教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并要求她们回乡后再进行“二级培训”,使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幼教知识和技能得以推广和普及,推动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3.巡回指导。农村地域辽阔,居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教师多为一人独挡一班,甚至一园,要把她们集中起来外出培训确有许多困难。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人力,成立指导小组,充分发挥县实验幼儿园的作用,派遣教师骨干,深入农村,送教上山下乡,并根据当地实际的需求,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4.建立辅导网。建立由县、乡镇幼教干部(或乡中心幼儿园园长)等组成的较完善的领导体制和业务辅导网,对幼儿教师实行逐级管理和进行全面指导;以乡中心幼儿园为龙头,成立教研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集体讨论、备课,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案,组织观摩、评估活动,进行经验交流,“以老带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对自学成才、工作出色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让各方面条件合格的教师有“民转公”的机会,工资待遇不低于乡村企业同等劳力平均收入水平等。
(五)加强家长教育工作
1.设立家长与教师联系册。幼儿班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本子,利用书面通讯的形式,与不易见面的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幼儿班近期的教育内容;征求家长对办班工作的意见;报告幼儿在班上的表现,并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建议。如某幼儿不诚实,说谎话,教师在告诉家长这一情况时,还附上一些教育孩子的小故事,让家长抽空讲给孩子听;调查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
2.举办家长开放日。幼儿班应定期(一学期二、三次)邀请家长参观幼儿的一日生活,参加班级的节日庆祝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以加深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全面了解,增加家长对幼儿教育工作科学性、趣味性的感性认识,从而拓宽家庭教育的内容,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
3.创办业余家长学校。幼儿班可举办家长学校,园长或教师兼任家长学校的教员,利用夜晚、农闲、节假日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介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的原则和途径,使父母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应尽的职责,端正教养态度,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宽严并济,因材施教。
4.设置家庭教育栏。幼儿班还可以为家长设置宣传栏,黑板报、陈列室、展览台,推荐父母读物和儿童读物;解答家长提出的热点问题;传播家庭教育的先进经验;陈列幼儿自制的各种美工作品、种植及饲养产品,或者自然角及气象变化的观察记录等。
5.成立家庭教育协会。在各乡、村成立由村委会委员、妇联干部、小学校长、幼儿班教师和幼儿家长代表组成的“家庭教育协会”,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大家都来“关心家教、支持幼教”的良好风尚。“协会”可以利用乡有线广播,传播家庭教育的知识经验,扩大家庭教育指导的辐射面;在村、镇的热闹地段开辟图文并茂的家庭教育宣传画廊,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家庭和幼儿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教育措施;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帮助解决一些人力、物力、设备、技术上的困难,配合美化、绿化,改善幼儿园的环境,发挥每个家长的特长,为幼儿班服务。
综上所述,发展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必须“以穷治穷”,依靠当地的自然资源,艰苦奋斗;以农村的广阔天地为课堂,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内容和教材,做到农村化、地方化;结合幼儿身心身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游戏和活动,做到幼教化、学前化,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教育新路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