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狗咬预防措施,白喉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被狗咬预防措施
如果懂得如何与猫狗打交道,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被宠物咬伤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下面,由小编教你如何预防被狗咬。1、和猫狗打交道,要避免做任何突然性
1、被狗咬预防措施
如果懂得如何与猫狗打交道,提高自身防护意识,被宠物咬伤的事情完全可以避免。下面,由小编教你如何预防被狗咬。
1、和猫狗打交道,要避免做任何突然性动作,因为即使是出于善意,也会使小动物感觉受到威胁,发起攻击。如果要和宠物亲近,最好先蹲下,和它保持平等位置,做动作时放慢速度,让它看清楚。
2、如果看到流浪狗,不要主动走向它,最好与它们保持距离,不要随便把流浪动物捡回家。除此之外,看到流浪狗不要有突然动作,比如逃跑、尖叫,更不能攻击它们,否则不仅会吓坏流浪狗,还很可能引起它们本能的反击。
3、接近陌生的狗时,不要直视狗的眼睛。应该从侧面接近,大多数狗狗会认为这种方式更安全,从而减少狗狗的戒备心理,能够让它更放松。
4、路上的小狗朝你狂叫示威时,不要和它的目光直接接触。因为这时和它对视,可能会通过目光传递出错误信息,造成误解。当然也不要急于后退或逃跑,一退一逃,动物就追,这是它的本能。人一般跑不过动物,反而更容易遭到攻击。慢慢蹲下也是一个好办法,特别是在遇到小狗时,因为下蹲降低了高度,消除了对小狗的威胁,它就会放弃攻击。
5、避开凶狗也是防身妙策。狗的个头,不一定代表它的攻击性。一般而言,大型狗中,藏獒、杜宾、高加索比较好斗、攻击性强,黑贝居中,而大白熊、拉布拉多、金毛、斑点狗等一般较为温顺。相反,小型狗不一定更安全,吉娃娃、博美都比较容易咬人,要格外注意。此外,眼神凶悍的狗,伤人的可能性也更大,要小心防范。
2、白喉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因为白喉是以后传染性比较强的疾病,人们免疫力低下的时候很容易遭到白喉杆菌的入侵,而白喉的症状也比较严重,会引起神经麻痹、心肌炎、呼吸困难等等,在儿童中发病比较多,治疗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白喉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1、当婴儿达到六个月以上的时候,就需要接种白喉类毒素了,可以让婴儿身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
2、如果人们患病的话,在患病之后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直到症状消失,对自己的衣服、生活用品以及生活环境都要做好彻底的消毒,及时消灭传染源。患者生活的地方也要做好通风,患者不能直接吹风。
3、人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个人的口腔卫生,可以多吃蒜苗、大蒜、姜、葱等食物,最好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的食物,不能吃鱼腥、辛辣之物。
4、人们平时候需要多锻炼身体,不要与已经患病的人接触,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增强自己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疟疾的预防措施
虽然疟疾的潜伏期很长,但是一旦发病就会给人体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疟疾患者的痛苦程度在身体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严重的威胁着人的生命健康,所以很好的预防疟疾的发生是避免疟疾侵害身体的唯一方式,小编总结了一下疟疾的预防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点。
1,很多朋友在夏天来临的时候都喜欢露营外宿,所以当选择在室外露宿的时候千万一定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措施,睡觉的时候最好是挂上蚊帐,即使白天出去游玩也要在身体上抹上避免蚊虫叮咬的药膏。
2,环境因素决定着疟疾的产生,所以搞好环境卫生,避免环境污染应该从每一个人做起,尤其是一些从事畜牧业的朋友,经常性的对污水进行清理,养动物的畜棚也要经常的杀毒喷洒蚊虫药。
3,当身边的家人以及朋友患上疟疾的时候,一定要将患者进行隔离,尽可能的避免接触疟疾患者,同时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才能从根源上避免疟疾的发生。
4、乙肝预防措施
乙肝既然有传染性,那么我们就必须针对它的传播渠道进行有效的预防,那么乙肝预防措施有哪些呢?
1、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2、阻断母婴传播。如果能完全防止母婴传播,就可以使我国乙肝表面抗携带者人数减少1/3。目前全国有1.2亿多表面抗原携带者。
3、切断唾液传播。在50%~80%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4、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注射用品及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仅用75%酒精浸泡,擦抹是杀灭不了乙肝病毒的。
5、及时隔离、治疗病人。乙肝病人隔离期要比甲肝病人隔离期长。
6、防止乙肝经“口-粪”途径传播的要点与甲肝基本相同。
7、搞好卫生工作。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型肝炎,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8、远离易感染场所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hbv;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9、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或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即半岁时注射第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