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挫伤了儿童的创造力,不要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1、不要挫伤了儿童的创造力
所谓创造教育,简而言之是指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具体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发展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
1、不要挫伤了儿童的创造力
所谓创造教育,简而言之是指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育。具体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创造方法,发展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创造素质、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而言,创造教育就是遵循人的创造活动规律和创造素质的培养规律,通过创造性组织幼儿教育活动,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培养幼儿的创造素质,为造就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的教育。
近年来,幼儿创造力的理论探索、培养开发成了研究热点。虽然幼儿创造教育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有所拓宽,但仍然存在许多误区:
误区之一:急功近利,过分炒作,认为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间,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使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幼儿创造教育的“基础性”,认识到幼儿生活中的处处创造,不仅研究语言、思维领域的创造性,而且还研究艺术、社交活动、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关系。但是幼儿创造教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表面的描述阶段。在许多教育者看来,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训”出来的。所以,人人都谈幼儿创造教育,个个都谈如何培养、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口号化,形式化的推广某种方法。实际上,这样会使幼儿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一个别人预设的模式、计划和步骤去强制达到,致使教师或学校的无形外力延伸到本属于孩子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空间。
误区之二:把创造力的培养等同于创造技能的培养
面对新世纪创造教育的要求,许多幼儿园在实施教育的活动中,均将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作为不可缺少的目标,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的片面理解以及受到创造性是可以“教”出来的影响,往往不顾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只一味地强调创造教育就是在原来教育的基础上搞点小发明、小制作。强迫孩子动手“加工”已做好的成品或者搞一些动手能力的评比,借以展现幼儿的“创造力”。如果孩子的动手能力强,便会称孩子为创造天才,而那些动手能力稍差和不会“加工”的孩子,会被老师批评:“看你笨的,不会创造,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做,你还能干什么!”这样断然地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划等号,只会颠倒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创造想象、创造精神在培养幼儿创造力中的地位。
误区三:把创造思维等同于求异思维
在幼儿创造教育中,老师为了培养幼儿“标新立异”的创造力却常常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地追求求异思维。笔者曾经去一所幼儿园见习,当时在上美术课,老师正教幼儿画小兔子,黑板上挂了一幅范画,所有的孩子都开始画了起来,老师在巡回指导时有些刻意地要求孩子画出与范画不一样的画:“红红,你怎么和老师画的一样,你不会自己想一个别的样子!”“亮亮,你怎么和丽丽画的一样,快改了!”。老师对与和别人不一样的画,在评价时,会大大鼓励,表扬幼儿,而对于相似的画,则反应平平,甚至有些埋怨,这难道是我们的创造教育吗?未免有些太刻意了,这样只会将“求异”变为一种目的,一味强调求异思维也会导致教育的偏要。
幼儿天生就具有创造性,他们的行为和做事情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当学龄前儿童进行发散思维的时候,他们的创造力应该得到鼓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具体帮助幼儿表现和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
1、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帮助幼儿适应变化。使幼儿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不会受到打击和嘲笑,验证自己想法时不遭到孤立,能够在与周围环境不断交互作用中,显示出创造性的潜能。
2、帮助幼儿认识到有些问题不是很容易能回答得出来的。这可以避免焦虑情绪的出现,从而激发创造力的发展。
3、鼓励幼儿去寻求多种答案。使他们能对自己提出的答案进行比较,找出最适合这种情景的回答。
4、奖励表现出创造性的幼儿。让幼儿认识到他们创造性的观点以及大胆、出奇的想象是受大人重视的。
5、帮助幼儿体会创造带来的快乐。要让幼儿发现,在做某些事情时,自己能找到答案是件有趣的事情。
6、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幼儿自觉积极地参与活动,使其创造的智慧和结晶在环境的刺激下激活起来。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珍贵的存在,当孩子由原来喜欢质疑到“没有问题”,由入学时的“问号”到毕业时的“句号”,无不说明幼儿创造能力是能够开发也是最容易受压抑和挫伤的。让我们珍惜这种创造的存在,为培养创造型人才,迈好这关键的一步,使孩子将来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不要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现代社会越来越注意在公众场所设置无障碍空间,以方便残障人士行动自如,但却很少人注意到替自己的创意保留一个无障碍空间。
有一年,我为幼儿园招聘老师,有一个应征的女孩看起来很适合,她是美术科系毕业,曾教过多年的儿童美术,我对她颇为满意,但我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今天你班上的十个小朋友当中,有人说:‘老师,我不会画!’你会怎么处理?"
她思考了很久,最后终于向我承认,她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教小朋友画。
有她这种困惑的老师并非少数。事实上,多数儿童美术老师搞不清楚,也不明白,到底该不该教小朋友如何动手画,这已经成为现在儿童美术教育中一个极为严重的现象。儿童美术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教育,会画画、做美劳的老师不见得就会教;也不是光靠范本就能教好。如果不了解儿童心理,搞不清楚儿童教育,那么,一个不称职的儿童美术老师有可能会伤害、阻挠了孩子的创造力而不自知。
我不赞成教小孩子画画,而且我认为,由于父母的急功近利或教师的错误观念,已使得孩子的创造力普遍遭到严重破坏,非常可惜。
拿起笔画画,是人的本能,不用任何人教也办得到,而且,没有儿童不喜欢涂涂抹抹。儿童画画的自然演进过程是:
一般小孩子大约在2至3岁处于绘画萌芽的阶段。绘画对于大孩子或成年人而言很简单,但想一想,两岁多幼儿在经过涂鸦的阶段后,要靠着眼睛的观察,在脑中形成一个轮廓,大脑再命令手部的肌肉来选择以那种颜色和方式来呈现。这是个极端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手眼的协调、指令的传递,以及由弱小的肌肉来执行等环节,诸多精细的动作,并不简单。所以,小小孩能够画出最简单的蝌蚪人(就是那种一个大大的头,身体、四肢以一根线条代表,看起来就像蝌蚪一样的人,我都称它为蝌蚪人,以后慢慢会长出四肢),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啦!更别说细部的描绘了。
从随手乱画到命名涂鸦、蝌蚪人,发展成有眼睛、鼻子、嘴巴的五官及强调身体特征的画,这无疑是儿童对事物认知的发展过程,这是本能,没有孩子不喜欢依照本能行事。换句话说,所有孩子都应该喜欢画画。
但为何我们现实中的儿童美术如此糟糕?不仅缺乏创造力,许多儿童还视画画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这是因为在小时候从涂鸦到蝌蚪人阶段的经验,对未来美术的能力发展、喜好、欣赏,都有关键性的影响。而大部分人在这段经验中有不愉快、不美好的经历。
这基本上是我们大人的疏忽,破坏了儿童的创造力及对美术的喜爱,不管是出于好心或是无意。
大概是社会环境的关系,时下许多儿童美术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被等不及孩子长大的家长牵着鼻子走。为了让家长能够看到孩子:立竿见影"的成长,许多老师采取:让学生跟着画"的教学方式,自己在黑板上画出构图,然后让孩子依着葫芦画瓢。尽管他们没有手把着手地教孩子画,但破坏的效果已经造成。被这种方式教育的孩子,从此只会老师教的那一套,再也不会画:自己"的画。
每次我听说或看到以这种方法教儿童美术的事情,我都不由得一阵鸡皮疙瘩,不知道有多少儿童的创造力被破坏、被扼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别让教育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
每个孩子都是创造的天才
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每个人都是天才。和孩子们在一起,常常会被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折服。他们的小脑瓜里充满着想象,他们的世界也比我们要丰富和可爱的多。细心采撷,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其实是非常丰富的。
那是一节活动课。自然角活动开始了,在欢快的乐曲声中,我和孩子们一起来到花坛边观察昆虫。昨天刚下过雨,地上还有些地方没干,有一个一个的小水洼。孩子们很喜欢这些小水洼,爱美的女孩把它当做镜子,对着:镜子"照来照去,扮扮鬼脸;男孩则不顾一切地把它当成战场,冲进去踩水,水溅得满身都是,他们却嘻嘻哈哈乐个不停。一只不起眼的小蜗牛安静地待在水洼里,大概是没来得及爬回去。蜗牛喜欢潮湿环境!
可是小朋友还记得蜗牛的习性吗?我决定考考他们。:呀,小朋友们快看!"我不无夸张地指着蜗牛惊奇地说。:小蜗牛干吗呢?"小龙一蹦三尺高::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小蜗牛在喝水。":小蜗牛是在洗澡吧,不洗澡身上会脏的。"爱干净的小文小心地说。我本想告诉他们小蜗牛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所以才会待在水洼里,可是现在我发现,这样的语言与孩子们的比起来实在太苍白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如同展翅的小鸟,无拘无束,而此时的我,只愿做个忠实的倾听者,聆听他们心底的声音,领略他们梦幻般多彩的世界。
:你们都猜错了。"戴眼镜的苗苗说话总是那么慢条斯理,充满白信。:小蜗牛啊,在画画!"
:蜗牛会画画?":哈哈,真好玩……"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立刻嘻嘻哈哈笑成了一团。:不信?你们看啊,真的!"苗苗有些急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们一起朝小蜗牛看去。大概它想回去了,小蜗牛正在离开水洼,爬向花坛,身后留下一条浅浅的水印,真像一个小画家在画画。蜗牛在画画,可不是吗!’:小蜗牛在画什么?"我问。:它在画楼房!":它在画一条线!":它在画回家的路!":小蜗牛和我们一样,喜欢画画,对吗老师?"
:。像什么?"
一谁偷走了孩子的想象力
一位心理学家来到幼儿园的班里,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指着问孩子::这是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孩子们跃跃欲试。:这是一个太阳!":这是一块饼干!":这是一只小蜜蜂的翅膀!":这是月亮!":这是小熊猫的眼睛!":这是车轮!"孩子们的回答不一而足,天马行空。
这位心理学家觉得很欣慰,接着他又满怀期待地来到小学的课堂,画了一个:。",指着问::这是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孩子们同样很积极。
:这是数字0!":这是个圆圈!":这是英语。":这是拼音。"……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来到中学的课堂,同样在黑板上画下了:。",并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一片沉寂。
:你觉得这是什么?"
心理学家突出了:你觉得"三个字。
:圆……"同学们拖长了音,声音像排练过一样整齐划一。
心理学家轻叹一声,最后来到大学课堂。
:这是什么?"
没有回答。
学生们面面相觑,没有人敢第一个喊出自己心中的答案。
:你们猜这是什么?"
爱和惊喜,只属于复活节和圣诞节。
他们要求儿童
去发现已存在的世界。
在儿童的一百个世界中,
他们偷去了九十九,
他们告诉孩子,
游戏与工作、现实与幻想
科学与想象、天空与大地
理智与梦想,都是水火不容的。
总之,他们告诉儿童,
没有一百存在,
然而,儿童却说:
不,其实真的有一百!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儿童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
所谓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种动作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经过练习而自动化的活动。动作活动方式表现于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之中,一般称之为动作技能;而心智活动方式则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以及按一定的合理的、完善的方式进行的认知活动,一般称之为心智技能。这两种技能都需经过一定量的练习之后才能获得。前者表现在外部动作,后者则通过言语在头脑中进行。如有的女性织毛衣相当快,甚至边看电视也可织得很快,而且没有一点儿错误,这就体现了编织毛衣的动作技能;掌握了心算规则的人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算出复杂的算式,这则是心智技能的一种体现。在家庭教育中,培养或训练一些技能,已成为早期教育的一个要求,也是为适应现代社会而教给孩子的一份能力。
很明显,创造力与技能具有密切的关系。
1.创造力依赖于心智技能
一般认为,创造力包括下列要素:观察敏感性、记忆保持性、思维灵活性、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创新意识发展水平等。而以上各要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应的心智技能。而创造力的发挥,又为形成更高级的心智技能提供了练习机会,新形成的更高级的心智技能。又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例如,古算学中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即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现数得总共有50只,有160只脚,问鸡兔各几只?孩子在遇到此问题后,首先运用的是其已有的心智技能。初遇到此问题的小朋友只懂得用假设的方式寻求答案,即:若鸡10只、兔40只,有180只脚,不对,再数,直到数目对为止。等学了方程式的方法后,孩子便形成了新的技能,解决此问题时便可得出:x+y=50,2x+4y=160这样的方程组,解出之后便知鸡兔各有多少了。但如果孩子不满足于这种演算法,则要靠表象、想象等另外一些心智技能协同作用,如以下演算法:假设所有鸡全部单腿站立,兔子都用两条腿站立,则总腿数便为原来的一半,即160/2=80只;此时每只动物去掉站立时的一只腿,则所剩皆为兔腿,因此兔子数便为80-50=30只,鸡数应为50-30=20只。这一演算法不用手算,只靠心算即可解决。于是孩子就有了这种新的技能的练习机会,对于类似问题运用心算即可。而有了这一创造性经验,孩子还会探索其他心算方法,再形成新的技能,解决问题会更快、更准确……
因而,创造力依赖于心智技能,主要表现在不断形成新的心智技能,打破原有的概念。对孩子来说,这些概念的不断被打破和重建,需要家长不断地为其提供训练机会,需要家长的不断引导、启发。不能因为孩子记住了多少首唐诗就引以为豪,或孩子能认识多少汉字就以为他有创造力,这未免失之偏颇。孩子必须不断地接受新的刺激,以形成能够对所呈现刺激进行敏锐、准确地分析、判断的经验,即技能,这些判断则属于创造力的表现。
2.创造力与动作技能相互促进
俗话说:心灵手巧。尽管:手巧"没有包括动作技能的全部,但起码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我们有一个相反的说法:手巧心灵",这预示了创造力与动作技能的相互关系。一个人虽然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但若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付诸行动,那还说不上是有创造力。而要把想象付诸行动,许多情况下是要靠一定的操作来进行的。
瓦特发现壶盖在动这一现象,又在已有的蒸汽发动机模型的基础上动手设计、改进,将蒸汽机运用于实际,于是引发了工业革命;斯金纳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创造出对动物进行实验的:迷宫",创立和发展了其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成为心理学界举足轻重的人物。简单地说,如果孩子没有准确地掌握画画的技能,心中有再美好的图画也难以表达出来。一个女性如果根本不懂织毛衣的基本方法,那么设计和编织一些花样针法就更无从谈起。由此看来,在实现创造想象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于是涂色、夹豆子、摆火柴棒等游戏,以及各种各样的积木,活动汽车、轮船模型的组装就成了训练工具,在不少家庭和幼儿园被作为主要的训练方法。但问题还有另一方面,这些玩具不仅要能灵活使用,还要展现孩子的自主性,充分展现孩子创造想象的一面。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对变化莫测的积木游戏的热情要超过组装模型汽车的一大原因。因此我们应看到,创造力和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相互依存的。也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女性,其织毛衣的速度特别快,已形成了动作技能,但却只会织平针这种针法,对花样编织不敢尝试,这是一种缺乏创造力的表现。
除了具体的动手操作技能之外,动作技能还包括身体的协调以及各种肌肉运动。如开汽车、骑自行车、滑冰、跑步、打拳、射击、投篮、紧急刹车、拍打苍蝇等连续的和不连续的运动。许多家长往往执着于送孩子到才艺班学习,以图开发其能力,却忽视了孩子这些运动技能的培养。据统计,即使在美国,华裔孩子对一些带技巧性和冒险性的游戏也玩得很少,而这对于有西方血统的孩子来说是必玩的游戏。许多从国内去美国读大学的学生虽然在学习上名列前茅,但在体育和其他业余活动,如音乐、舞蹈上就感到有压力,在体育上,尤其是在挑战性较强的比赛上,比起西方学生来只能自叹不如。而这些运动技能对个体的成功或创造性地处理问题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它们将影响学生以后事业中的方方面面。据调查,在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中,最好的经纪人往往是运动员出身。这是由于他们高超的运动技能给了他们得天独厚的心理素质,如反应敏捷,自信而有魅力,敢于做决断等,因而理所当然地满足了这项工作的职业要求。
由此可见,动作技能为创造力提供了实现的途径,而又从其协调的动作优势中获得了充足的自信心,为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形成的,并且年龄越小越是训练的好时机。我们在此再举一例,在美国,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们就有许多选择课题的机会,学生可自选题目、自组程序,到图书馆、实验室或博物馆去独立研究,从而得出课题的结论。而美国的家庭教育也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孩子具有充分的独立人格,父母帮助而不包办孩子解答问题。因而在读研究生期间,美国学生可以轻松地选题研究。而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学生在去美国读研究生时,面对老师的自主选题要求,却显得不知所措。这就说明,操作技能的从小训练对创造力的培养有重大影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在谈到如何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的时候,提出了“六解放理论”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
·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下;
·解放他的眼晴,使他能看;
·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人社会里去取得更十富的学问;
·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通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