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浅析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疾病
1、八种新生儿的常见疾病
新生儿初来这个世界,抵抗力都很低。你知道新生儿最容易患哪些疾病吗?妈妈们别担心,一起来了解下吧。新生儿湿疹新生儿湿疹一般发生在面部两侧
1、八种新生儿的常见疾病
新生儿初来这个世界,抵抗力都很低。你知道新生儿最容易患哪些疾病吗?妈妈们别担心,一起来了解下吧。
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一般发生在面部两侧,前额、下颚也有发生,有的孩子在耳部也可以发生。刚开始时是一些红疹,接下去会有渗出,有黄色的分泌物、结痂。新生儿脸上长出一粒粒白色的小颗粒,颗粒周围泛湿疹有自愈性,一般在4--6个月后可以逐渐自愈,也有部分宝宝到1岁才好转。
内在因素是患者本身具有的过敏性体质,这在湿疹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内在环境的不稳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以及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新生儿湿疹病情。
外在因素也很多。包括饮食、吸入物、气候、接触过敏物因素等。其中蛋白质,牛奶,吸入花粉、尘螨、寒冷天气、接触化学物品、肥皂、洗涤剂等是新生儿湿疹最常见的诱因。尽量寻找过敏源,但往往有困难。
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洗患处,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不要涂化妆品或任何油脂。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药膏涂抹得要稀薄,对宝宝的举动稍加注意。一般情况下基本不会出现不良影响。
新生儿惊厥
惊厥俗称:抽风",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早产儿更为多见。大部分是危重疾病的一种表现。一旦发现新生儿惊厥,应立即送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新生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动作较小,又由于许多新生儿被包得严严实实,因此如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新生儿抽风的动作。新生儿惊厥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面部小肌肉的抽动,表现为眼睛的斜视、眼睑和面部小肌肉的抽动,或表现为嘴部类似吸吮的动作,也可以有一个肢体、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抽动。总之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特别是局部小的抽搐与新生儿的正常动作不易区别。
抽搐与新生儿的正常动作区别如下:
1、姿势的改变:正常的新生儿肢体常呈屈曲状态,但又非过分曲屈,腕、膝、肘、踝等关节的角度一般不小于90度,打开包被四肢常有不规则的舞动。如四肢各关节角度小于90度,说明肌张力增高,若四肢松软、伸直,全身成大字形,说明肌张力低下。
2、面色改变:新生儿严重惊厥时,常伴有短时间的面色发白或青紫,有时可同时伴有口吐白沫。
3、眼神的改变:新生儿惊厥时大部分同时伴有短时间的意识丧失,表现为失神、瞪眼或斜视等。总还会伴有神志、面色、肌张力等等的改变,仔细观察不难识别。
2、浅析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疾病
新生儿出现吐奶,常常令父母朋友们忧心忡忡,其实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宝宝的吐奶究竟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我们知道,新生儿时期除了喂养不当导致的新生儿溢奶外,许多因素尤其是内外科的疾病都和新生儿吐奶有关。由于新生儿吐奶常常是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而频繁呕吐除了直接影响营养的吸收外,还可以产生脱水、酸中毒等代谢紊乱的症状,尤其是新生儿吐奶常常是吸入性肺炎和窒息的直接原因。因此,对于新生儿的呕吐,明确其的病因是最为至关重要的。
临床常见的与内外科疾病有关的新生儿呕吐如下:
羊水吸入:由于羊水大量吸入,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新生儿常在生后不久即出现呕吐,吐出清水、粘液或带少量血性液体,但一般情况良好,对于羊水吸入导致的频繁呕吐可用1%的苏打水洗胃。
幽门痉挛:新生儿时期由于幽门功能暂时失调常在喂奶后不久出现喷射状呕吐,临床常吐出大量乳汁和乳凝块,时好时坏。对于幽门痉挛,可以用1:1000阿托品在吃奶前5-10分钟滴入口内,先从1滴开始,逐步增加,最大量不得超过4滴,直到小儿出现面红为止,一般能获得明显疗效。
新生儿便秘:新生儿一般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出胎粪,如果生后数日排便极少或胎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临床也可出现腹胀、吐奶。对于新生儿便秘可以用生理盐水灌肠,一旦大便通畅,腹胀和呕吐常随之缓解。
感染因素:是新生儿呕吐最常见的原因,除了消化道本身感染如流行性腹泻、肝炎等外,消化道外的感染如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膜炎等,也是引起新生儿呕吐的常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消化道畸形在新生儿呕吐的发病中常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危害极大,我们应该特别引起重视。
食道闭锁:新生儿生后即发生剧烈的呕吐,吃啥吐啥,常吐出象螃蟹吐的泡沫状液体。 幽门肥厚性狭窄:临床常常在生后2周左右出现呕吐,进行性加剧,常表现为喷射性呕吐,但吐后仍有饥饿感,由于频繁呕吐,新生儿常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腹部体检时,可以摸到枣核样的块物。
肠闭锁:生后1天内常出现持续性呕吐,吐奶后症状常有所缓解,但吃奶后几小时又开始呕吐,吐出物常伴有奶、胆汁和粪便样的液体。
肠旋转不良:生后数日内常出现间隔性呕吐,时轻时重,呕吐物可为奶汁或胆汁。
先天性巨结肠:生后无胎便或有顽固性的便秘,临床常伴有进行性的腹胀、呕吐。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时期的呕吐,了解病史、生产史、是否吸入羊水、喂养史以及胎便排出情况和其他伴发症状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应该注意新生儿的腹部,观察有无胃型、肠型、腹部肿块以及应仔细检查肛门。对早期出现频繁呕吐者,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应先于禁食,一旦发生呕吐,应取侧卧位,以避免窒息的发生,同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新生儿常见的10大疾病
新生儿的免疫力是非常弱的,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未建立完善,所以只要一不小心,就极易遭受细菌或病毒的侵袭。作为新手爸妈,要保护自己的孩子,首先就应该要知道那些常见的新生儿疾病,这样才能在宝宝患病时从容的应对,让宝宝更快恢复健康。
新生儿常见的10大疾病:
一、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一般所有新生儿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出现,其实大多数新生儿的黄疸就只是暂时的现象,没什么关系,它能自行消退,或只需简单治疗一下就好。
但若是新生儿黄疸两周之后依然还有,而且还更严重,尤其是生后24小时内全身皮肤都特别黄,脚底也特别黄,那说明是病理性黄疸,一定要把患儿送往医院治疗。
二、新生儿肺炎
新生儿肺炎主要有感染性肺炎与吸入性肺炎之分。感染性肺炎包括出生后感染、宫内感染,吸入性肺炎包括乳汁、胎粪、羊水。因为新生儿患肺炎不会有非常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现象,所有新生爸妈一定要注意了。
三、新生儿湿疹
新生儿湿疹通常会在下颚、前额、耳部等处发生,湿疹一开始是少数的红疹,然后会有渗出,出现黄色的分泌物。湿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多半是患者本身具有过敏性体质。
四、新生儿结膜炎
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因此抗病菌能力极弱,而且泪腺也没有发育完善,眼泪偏少,所以难以冲洗眼里的病菌,故容易导致病菌在眼部中生长繁殖,诱发结膜炎。
五、新生儿腹泻
新生儿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或大便性状的改变而言。母奶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大便一般呈黄色,或金黄色稀糊状,一天可4-6次或更多,只要婴儿一般情况良好,吃奶正常,体重日增,这是正常现象。相反,若大便次数增加,或次数虽不增加,但性状有所改变,婴儿一般情况较差,甚至出现脱水现象,那就是异常的表现。
六、新生儿脐炎
新生儿在脐带脱落之前,或脱落后不久,没有注意好脐带的卫生,细菌侵入了脐部,引起局部发炎。表现为脐窝潮湿,有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有时还有臭味,严重的可并发腹膜炎,患儿有高烧、腹压痛等一系列症状。
七、新生儿臀炎
新生儿臀部长期与湿尿布接触,尿液里有一种化学物质叫氨,这种物质作用于臀部、外生殖器,以及大腿内侧皮肤,可使这些部位的皮肤发炎。此外,用粗糙而硬的尿布,经常磨擦局部,也会引起发炎。
八、新生儿鹅口疮
新生儿口腔粘膜出现了乳块状的白膜就叫鹅口疮。有时白膜可触合成大片,剥去白膜,可见下面粘膜呈粗糙面。它是一种霉菌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这种霉菌多半来自产妇的生殖道,也有来自奶具和乳母的奶头。
九、新生儿惊厥
惊厥俗称:抽风",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早产儿更为多见。新生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动作较小,又由于许多新生儿被包得严严实实,因此如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新生儿抽风的动作。
新生儿惊厥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是面部小肌肉的抽动,表现为眼睛的斜视、眼睑和面部小肌肉的抽动,或表现为嘴部类似吸吮的动作,也可以有一个肢体、一侧肢体或双侧肢体抽动。
十、新生儿咳嗽
婴幼儿由于免疫力弱,较成人更容易感冒受凉,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如气管炎、支气管炎等。此时,孩子喉咙里会有许多黏稠的痰液咳不出来,呼噜呼噜作响,脸也憋得通红,看上去非常难受。因为婴幼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有痰不会咳,很容易堵在喉、气管或咽于胃中,爸爸妈妈应该及时帮助孩子排痰。
4、新生儿应注意哪些常见疾病
新生儿代谢、内分泌及遗传性疾病有哪些?
(1)新生儿佝偻病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钙磷和(或)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新生儿佝偻病(neonatalrickets),若在初生时已发生则称为先天性佝偻病(congenitalrickets)。生长速度过快骨骼的生长速度与钙磷的需要成正比,孕期最后3个月的胎儿和新生儿的生长速度超过任何年龄组,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而早产儿的发生率更高。主要表现为骨骼系统的骨化不全或骨软化性改变,低血钙可导致手足搐搦症,甚至惊厥或喉痉挛,体重及日龄稍大的新生儿亦可有典型的骨样组织增生表现,如肋串珠、手脚镯和方颅,日龄较大的患儿还可有枕秃和神经兴奋等症状,如易激惹、烦躁、夜啼、多汗等,先天性佝偻病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即有明显症状,并常有四肢骨弯曲等骨骼畸形,并易发生低钙惊厥。
治疗方法:
1.口服维生素d5000u/d,2~4周x线和生化改善后将剂量减半,再用l—2个月。后改为预防量,同时补充钙剂,每日loomg/kg。
2.急重症进行突击疗法,肌肉注射维生素d320~30万u。痊愈后改为预防量,亦同时补充钙剂。
3.钙磷缺乏所致的早产儿骨质减少和佝偻病的治疗主要是补给充足的钙磷,维生素d400~800u/d即可。
(2)新生儿低钙血症
当血钙低于1.8mmol/l(7.omg/d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3.smg/dl)时称低钙血症(hypocalcemia)。是引起新生儿惊厥的常见原因之一。早发性低钙血症多在生后72h内发生。主要表现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如惊跳、手足搐搦、震颤、惊厥等,新生儿抽搐发作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改变、心率增快和紫绀或因胃肠平滑肌痉挛引起严重呕吐、便血等胃肠症状,最严重的表现是喉痉挛和呼吸暂停,早产儿生后早期出现的低钙血症,常缺乏典型体征,仅表现肌张力稍高、腱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心律失常等。与早产儿易伴血浆蛋白低下和酸中毒,血游离钙与总钙比值相对较高有关,电图示q-t间期延长(足月儿>0.19s,早产儿>0.20s)。
治疗方法:
1.对无症状高危儿的低钙血症应给予支持疗法,每日可给钙25~35mg/(kg.d)静脉缓慢滴注。
2.出现惊厥或其他明显神经肌肉兴奋症状时,应静脉补充钙剂,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2ml/kg,用等量5%葡萄糖液稀释1倍缓慢静注(iml/min),以免注入过快引起心脏障碍和呕吐等毒性反应。必要时间隔6~8h再给药一次。在注钙过程中,注意心率保持在80次以上,否则应暂停。应避免药液外溢至血管外引起组织坏死。元素钙总量为25~35mg/(kg.d)(10%葡萄糖酸钙含元素钙9mg/ml),最大剂量为50—60mg/(kg.d)。若症状在短时期内不能缓解,应同时给予镇静剂。惊厥停止后改为口服钙剂,可用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lg/d,维持2—4周。应注意调节饮食,强调母乳喂养或用钙磷比例适当的配方奶。
3.有甲状旁腺功能不全时,须长期口服钙剂治疗,同时用维生素d(10000~25000u/d)。
4.低钙血症同时伴有低镁血症,单纯给钙,惊厥不易得到控制,甚至反使血镁更低,此时,应用镁盐治疗,不仅可使血镁浓度上升,而且使血钙也恢复正常。
(3)新生儿低镁血症
血清镁低于0.6mmol/l(1.5mg/dl)为低镁血症(hypomag-nesemia)。低镁血症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神经肌肉的传导加强,当血镁降至0.5mmol/l(1.2mg/dl)以下时,临床上可出现类似低钙性惊厥,常伴发于低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治疗方法:
1.有抽搐症状时,立即给予25%硫酸镁0.2~0.4ml/kg肌肉注射或2.5%硫酸镁2~4ml/kg静脉注射,速率为lml/min,每8~12h可重复使用一次。一般注射1~4次惊厥即可缓解。
2.使用过程中如出现肌张力低下、深腱反射消失,或有呼吸抑制等血镁过高现象,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2ml/kg。
3.惊厥控制后维持治疗,可给予口服10%硫酸镁每次1~2ml/kg,2~3次/d,注意腹泻的发生。总疗程多数7~lod为宜。
(4)新生儿低钠血症
血清钠<130mmol/l时称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钠缺乏和(或)水潴留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体液和体钠总量可以减少、正常或增加。低渗综合征均伴有低钠血症,但低钠血症的血浆渗透压亦可增高(高血糖症)或正常(高脂血症或高蛋白血症),即假性低钠血症。失钠性低钠血症主要是低渗性脱水的症状,细胞外液减少,无明显口渴。眼窝及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减低,心跳增快,四肢厥冷,血压降低,严重者可发生休克,休克时尿量明显减少或无尿。低钠严重者可发生脑细胞水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呼吸暂停,嗜睡,昏睡,昏迷或惊厥,稀释性低钠血症时细胞外液增加,原有水肿可加重,但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多无水肿,血压不低,而脑水肿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治疗方法:
1.失钠性低钠血症补充钠盐使血清钠及现存体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1)处理原发病,停用利尿剂。
(2)补充钠盐
1)所需钠量(mmol)=(140-患者血清钠)mmol/l×0.7×体重(kg),
2)先给计算量的1/2,监测血钠后酌情在24~48h补足。若同时存在脱水和异常损失(如腹泻等),可与纠正脱水和补充正常及异常损失所需溶液分别计算共同给予。中度脱水伴循环障碍和重度脱水者需首先扩容,补充有效循环血量、纠正酸中毒。
3)症状明显的低钠血症需紧急治疗,可用3%nacl静滴,使血清钠较快恢复到125mmol/l[immol/(l.h)]。
所需3%
naci(ml)=(125-患者血清钠)mmol/l×0.7×体重(kg)÷0.5
3%naci
iml=0.smmol
4)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尚需给予皮质醇和盐皮质激素。
2.稀释性低钠血症
(1)限制水的入量,使之少于生理需要量(不显性失水量及尿量),适当限制钠摄入量。
(2)清除体内过多的水,使血清钠和体液渗透压及容量恢复正常。
体内过剩水量(l)=[(140-患者血清钠)mmo1/l×0.7×体重(kg)]÷140,可应用速尿1~2mg/kg,以利水钠排出。
(3)症状明显者可给3%氯化钠静脉滴注。
(4)治疗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的原发病。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出入水量、监测体重变化、血清电解质、红细胞压积、血气分析、血浆及尿渗透压、尿钠含量等,随时调整治疗。
(5)新生儿低钾血症
血清钾<3.5mmol/l称低钾血症(hypokalemia)。钾缺乏时血清钾降低,但当存在影响细胞内外钾分布的因素时,血清钾可正常或增高;而体钾总量正常时,血清钾亦可降低或增高。心率增快,心脏收缩无力,心音低钝,常出现心律失常,重症血压可降低。心电图t波增宽、低平倒置,出现u波,在同一导联中u波>t波,两波相连呈驼峰样,可融合成为一个宽大的假性t波。q-t(实为q-u)延长,s-t下降。后期p波可增高似肺型p波。心律失常包括房性或室性早搏、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室扑或室颤、阿一斯综合征,可致猝死。亦可引起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慢性缺钾(大多超过1个月)可使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对抗利尿激素反应低下,浓缩功能降低,尿量增多。缺钾时肾小管泌h+和再吸收hc03-增加,氯的再吸收降低,可发生低钾低氯性碱中毒伴有反常性酸性尿,低钾时胰岛素分泌受抑制,糖原合成障碍,对糖的耐受降低,易发生高血糖症。由于蛋白合成障碍可导致负氮平衡。
治疗方法:
1.治疗原发病,尽量去除病因,防止钾的继续丢失。尽早恢复喂奶,因为乳内含有较丰富的钾。
2.钾剂治疗主要取决于病因是钾分布异常或缺钾。单纯碱中毒所致钾分布异常,主要是纠正碱中毒。缺钾则需补钾。新生儿可静滴氯化钾,每日3mmol/kg,另加生理所需钾量,一般为4~5mmol/kg。静滴氯化钾溶液的浓度和速度按其所需的补钾量和补液量而定,每日补液量较多者(腹泻脱水)浓度宜稍低(0.2%),滴速可稍快[8—loml/(kg.h)]。补液量少者浓度可稍高,一般不超过0.3%,滴速减慢,<5ml/(kg.h)。所补充的钾须经过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而细胞内外钾平衡需15h以上,给钾量过大过快有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
3.治疗期间需监测血钾及心电图,随时调整。严重脱水时,肾功能障碍影响钾的排出,必须先扩容以改善血循环和肾功能,有尿后再给钾。由于细胞内钾的恢复较慢,须持续给4—6d。严重缺钾或有经肾或肾外大量失钾者治疗时间更长。
(6)新生儿低血糖症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应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neonatalhypoglycemia).而不考虑胎龄、出生体重和日龄。有暂时性或持续性之分。
大多数低血糖患儿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少数可出现反应差、喂养困难、嗜睡、阵发性青紫、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哭声异常、苍白多汗、震颤、甚至惊厥、昏迷等非特异性症状。经静脉注射葡萄糖后上述症状消失,血糖恢复正常,称:症状性低血糖"。无症状性低血糖较症状性低血糖多10~20倍,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或伴发于其他疾病过程而被掩盖,低血糖可引起新生儿脑损伤,亦对儿童期的智商有一定影响。
治疗方法:
1.无症状性低血糖无论足月儿或低出生体重儿,血糖低于2.2mmol/l(40mg/dl)即应开始治疗。一般口服或鼻饲10%葡萄糖液,每次5~loml/kg,每2h-次,直到血糖水平稳定。窒息儿给予静脉输液,10%葡萄糖6~8ml/(kg.min)。监测血糖4—6h一次,稳定于正常24h后停药。
2.症状性低血糖
(1)10%~25%葡萄糖0.2~0.5g/kg,速率1.oml/min。
(2)继续静脉注射葡萄糖8~lomg/(kg.min),12h后加氯化钠2~3mmol/(kg.d),24h后给予氯化钾l~2mmol/(kg.d)。
(3)尽快进食,用血糖试纸监测血糖4~6h-次,正常后24h逐渐减慢速率,48~72h停止。
3.持续或反复严重低血糖
(1)葡萄糖输注速率可提高为12~16mg/(kg.min)。急症情况下可用胰高血糖素0.1~0.3mg肌注,必要时6h后重复一次。同时监测血糖。
(2)上述处理仍不能维持血糖正常,可加用氢化考的松5~
lomg/(kg.d)静脉注射或强的松img/(kg.d)口服.至症状消失、血糖正常后24—48h停用。激素疗法可持续数日至一周。
(3)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半乳糖血症患儿应完全停止乳类食品,代以不含乳糖食品;糖原累积症应昼夜喂奶;先天性果糖不耐受症应限制蔗糖。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可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治疗。如为胰岛细胞增殖或胰岛腺瘤则需做胰腺次全切除或腺瘤摘除术。
(7)新生儿高血糖症
新生儿高血糖症(neonatalhyperlycemia)的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多以全血血糖>7mmol/l(125mg/dl)作为诊断指标。轻者无临床症状。血糖增高显著或持续时间长的患儿,可发生高渗血症、渗透性利尿,出现烦渴、多尿、脱水、体重下降甚至休克症状;呈特有面貌,眼闭合不严,伴惊恐状。新生儿因颅内血管壁发育较差,出现严重高渗血症时,颅内血管扩张,甚至发生颅内出血。有人报道早产儿血糖>33.6mmol/l(600mg/dl)时易发生脑室内出血。血糖增高时,常出现糖尿。医源性高血糖,糖尿多为暂时性和轻度暂时性糖尿病,尿糖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除真性糖尿病外,医源性高血糖症或暂时性糖尿症尿酮体常为阴性或弱阳性。伴发酮症酸中毒者较少见。
治疗方法:
1.预防为主控制葡萄糖输入速度,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监测血糖以决定输入葡萄糖速度,对高危儿、早产儿不宜超过4~6mg/(kg.min)。不能骤停输液,以防反应性低血糖。
(2)慎用高浓度葡萄糖静注,稀释药物用5%葡萄糖,应激状态下注意监测血糖。
(3)肠道外营养应从葡萄糖的基础量开始,根据血糖水平逐步增加,同时加用氨基酸溶液和脂肪乳,以减少葡萄糖用量。
2.治疗
(1)医源性高血糖症暂停或减少葡萄糖入量,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依据血糖水平调整。
(2)重症高血糖症伴有脱水应及时监测血电解质和血气分析,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降低血糖浓度。
(3)高血糖持续,尿酮体阳性,应作血气检测,及时纠正酮症酸中毒。
(4)空腹血糖浓度>14mmol/l(250mg/dl)尿糖阳性,持续高血糖者可试用胰岛素,剂量为1~3u/(kg.d),皮下注射,1~2次/d。密切监测血糖、尿糖,以防低血糖。
(5)治疗原发病。
(8)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晚期代谢性酸中毒(latematabolicacidosis,lma)是新生儿尤其早产儿最常见的代谢问题之一,其发病与饮食中蛋白质的质与量,以及肾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表现为面色苍白、反应差、体重不增和代谢性酸中毒。若不及时纠正,可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机体抵抗力,甚至并发其他严重疾病而危及生命。一般以血ph<7.30,剩余碱(be)<-7.ommol/l作为诊断指标。近年来由于鼓励母乳喂养及使用配方奶增多,纯牛乳喂养者减少,本病发生率已有所下降。
治疗方法:
1.对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2.若必需人工喂养时,应选用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接近母乳(70:30)的配方奶粉或早产儿专用配方奶。
3.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出生体重<1.8kg,蛋白质摄入量3.5g/(kg.d);出生体重<1.okg蛋白质摄入量4.og/(kg.d)。
4.对有症状、酸中毒较重的患儿可用碳酸氢钠治疗,常用量为每日5mmol/kg,静脉注射或加入牛乳内口服均可。随着酸中毒程度减轻可逐渐调整剂量,一般疗程为1—2周,调整饮食可缩短疗程。早产儿胎龄愈小,出生体重愈低,代谢性酸中毒持续时间愈长,疗程可适当延长,并注意有无贫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9)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hypothyroidism)简称甲低,以前又称为克汀病(cretinism)或呆小病。是由于甲状腺胚胎发育不良、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障碍或靶细胞受体缺陷所引起的一类疾病。发病率约为1/4000,有人种差异,女性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代谢低下、体格和精神发育障碍。通过新生儿期筛查,可及早诊治,阻止病情进展、预防脑损伤的发生。
治疗方法:
1.口服l-甲状腺素钠,它是人工合成的t4,生物活性稳定,半衰期为7d,国外已普遍使用。新生儿初始剂量一般为每天10~15μg/(kg\\\'d),日一次口服,每7~lod增加5。lou,g/kg,逐渐加至每日50~looμg,应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维持剂量,持续应用至一岁,此时为7~9μg/(kg.d),以后随年龄调整剂量。儿童期为4~5μg/(kg.d),最大量每日300μg。l-t4初始量治疗能较早纠正tsh,使甲低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2.甲状腺片由动物甲状腺组织制成,每片含60mg约等于l一甲状腺素钠100μg,因其t3、t4含量不稳定,服药后血浆t3波动较大,效果不如l-甲状腺素钠,但价格低廉,目前仍在国内被普遍使用。一般从小剂量开始5r~lomg/d,每1~2周根据临床和t4睑测结果调整1次,待稳定后作为维持量使用。服药期间应监测r4和tsh,防止治疗不足或过量。6个月以下的婴儿维持量为l5—30ⅱlg/d,随年龄增长应不断增加剂量,最大剂量180mg/d。
3.左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钠(l-t3)作用较l-t4更强、更迅速,其活性是l-t4的4倍;但其代谢及排出也较快,主要适手甲状腺功能减低危象紧急状态。
4.暂时性甲低的治疗,暂时性甲低虽为自限性,但持续时间较难预测,考虑到甲低对脑损伤的敏感性,目前多主张出生后按永久性甲低进行正规治疗。一般持续用药一至数月,暂时停药观察t3、t4和tsh变化,决定是否继续治疗。暂时性甲低一旦消失后,不必频繁监测甲状腺功能,但需进行生长发育随访,对出现异常者再检查甲状腺功能。
(10)新生儿21-三体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属常染色体畸变,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总发生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1000左右,母亲年龄愈大,本病的发生率愈高,40岁以上妊娠妇女作羊水穿刺筛查发生率为5%以上,60%患儿在胎儿早期即夭折流产。临床表现多为小于胎龄儿,大约有20%早产儿。生后少动,各种反射减弱,拥抱反射不易引出。特殊面容,头小而圆;眼裂小、眼距宽、眼外侧上斜、内眦赘皮;鼻短小、鼻梁低、外耳小、耳轮上缘折叠;硬腭窄小、舌常伸出口外;颈短且宽、颈周皮肤松弛。手宽厚、手指短、小拇指末端常向内弯且其中间的指骨较正常短而宽。掌纹只有一条,呈通贯手,atd角增大(>63。,正常<45°),小指只有一条指褶纹。足短小、拇指和第二趾间距宽、呈草鞋足。肌张力低,韧带松弛,四肢关节柔软,足跟可触耳。伴发多种畸形,约50%患儿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室间隔缺损多见。其次是消化道畸形,如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食管气管瘘、膈疝、脐疝、肛门闭锁及巨结肠等。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多,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
治疗方法:
特殊治疗。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需针对感染治疗。伴有先天性心脏病者,可根据身体条件,选择手术治疗。针对智力发育迟缓主要是加强教育和训练,改善其发育的进度,增强社会生活能力。给予大量维生素、γ一氨酪酸、谷氨酸口服,补充适量微量元素,有稳定肌力和促进智力的作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新生儿的四种常见疾病
新生儿的四种常见疾病
未满28天的初生婴儿称之为新生儿,新生儿疾病有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细心的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是正常还是异常,有病了大约是常见病的哪一种,应怎样去就医,要做到心中有数。
新生儿常见疾病有新生儿肺炎、败血症、缺氧缺血脑病(或颅内出血)及化脓性脑膜炎等。病种虽不同,但有其共同的症状,那就是四不:不吃、不哭、体温不升、体重不增,这几个症状常先后出现,或某个症状明显些,也可能几乎同时出现,这是新生儿病的共性,但非早期症状,等到这些症状出现,治疗恐怕就要耽误了,因此,还应掌握新生儿常见病的早期症状及这些新生儿病的特异性。
新生儿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费力或呼吸不规则、咳嗽、吐沫等症状,患儿有不同程度口周、鼻周发青,部分足月反应良好的新生儿可有鼻翼扇动等症状。常见于母亲有急产、胎膜早破,母亲或与婴儿密切接触的人近期曾患上呼吸道感染者。
新生儿败血症主要表现先是食欲低下、精神欠佳、发热(早产儿或病情重也可表现体温不升)、面白、好睡、黄疸加重、身上有出血点、腹胀及肝脾肿大等。多见于孕母有发热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新生儿有脐部感染或皮肤脓疱疹、破损等。
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肢体颤抖、睁眼时间长,甚至抽风,重病儿一开始可表现嗜睡、昏迷、肢体发软、前囱饱满,触之像面鼓。在患儿病史中常有宫内、产时缺氧,伴有颅内出血等,作头部ct、颅脑b超、磁共振及必要的化验等可明确诊断。
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面白或青紫,拒乳、反应差、体温不升或有发热、哭声弱或尖叫、双眼凝视、前囟饱满,重者出现抽风。症状类似缺氧缺血性脑病、败血症,且常与败血症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