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该不该跟小孩子谈“钱”,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2022-03-21 03:03:0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该不该跟小孩子谈“钱”

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理财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据说美国在少儿理财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他们的教育方式方法依据孩子的心理和生

1、该不该跟小孩子谈“钱”

不少有识之士呼吁:理财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据说美国在少儿理财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他们的教育方式方法依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循序渐进,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并制定了培养理财能力的具体目标:3岁能够辩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的币值;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够数大量的硬币;7岁能够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

有的学者提出,青少年的理财教育与性教育很相似,你不理它,其实它早就伴随在孩子的身边左右。深圳一项题为“孩子们眼中的钱”调查表明,在“你这辈子想赚多少钱”的问题上,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想赚1000万元以上。成都一个14岁男孩今年春节得到压岁钱不下2000元,于是请了3个同学洗桑拿浴,一下子用去了600元,还振振有词地说:“我用的是自己的压岁钱。”

也许你和我的看法一样,理财教育必须引起重视,而且要从小抓起。当前,及时地开展儿童的理财教育,是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人民生活富裕的呼唤。过去,穷得叮当响,哪有几个铜板可“理”?如今,大人们手里有些钱了,孩子们口袋里的钱,如压岁钱、零花钱等,也多起来了,如果我们不把“钱财”当作有价值的教育载体,不帮助孩子从小懂得怎样攒钱、用钱、挣钱,或者“钱生钱”的话,那么,“钱财”就有可能带着我们的孩子,越过“边界”,跟错误与罪恶联系在一起。

理财,一种生存能力

当今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钱。不仅有平时的零花钱,节日的红色压岁钱,而且连考试取得了好成绩,乃至做家务都可以得到一定数额的奖赏。小孩子持币现象相当普通,而且数额越来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孩子们手中的钱来自于成年人,但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和欲望,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差异,是科学的理财教育必须要解决的。

事实上,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理财教育仍然是个肓点。体验过贫穷的家长,希望自己过去未曾得到的要在孩子身上得以补偿,为满足孩子各种过度的欲望而慷慨解囊。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瞧不起,只要孩子要钱,不论什么理由都尽量满足。也有的家长认为,钱不是好东西,孩子手里有钱不是好事,所以对孩子用钱严加管束,即使是正当要求也苛刻对待。

其实,以上的想法与做法都是错误的。有研究结果表明,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多半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要么是给大量的钱供他们花,要么就是父母们忽略了他们经济上的合理要求。还有的孩子小时候自己没有花过钱,长大上了寄宿钱学校,离开父母,连生活用品也不会买,不会花钱成了无能的代名词。因此,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理财,确实应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

在现代生活中,理财教育与孩子们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息息相关。理财能力是人的生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到人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从小就了解钱的来源、用途以及如何支配,对于他们就是一种生存能力的训练。

理财教育重在人格培养

“一个有理财观念的人,会把握‘付出了与收获’之间的关系,获得事业的成功;会对家庭有责任感;会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富足,有意义,而不会为迷失人生的方向。”这是因为:理财不仅是一辈子要做的事,而且理财涉及的教育内容是关系人一辈子成长的大事。

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来说,学会理财,不仅是如何攒钱、用钱、挣钱的问题,而且包含了多方面的教育内容和多种能力的培养。首先,理财教育中自始至终包含着品德教育的内容。例如,通过认识工作与金钱的关系,懂得父母挣钱的艰辛,珍惜别人的劳动,进而逐步树立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的意识,产生回报社会的情感和行为动力。例如,通过了解银行业务与个人理财的关系,懂得诚实、守信是信用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优良品格,进而逐步养成诚实品质,深切体验勤劳致富,智慧生财的道理。

其次,理财教育中包含着不少媒介教育的内容。例如,面对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和名目繁多的促销活动时,需要帮助孩子作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判断和选择,不被媒体宣传所左右,进而提高辨别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养成适度的满足感,知足常乐,“学会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养成俭朴作用。例如,在对商品的价格,质量等等进行考察,再三考虑购买的必要性、合理性之中,帮助孩子在得到物有所值的商品的同时,锻炼经济头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第三,理财教育中也包含着管理知识和组织谋略。现代成功学创始人卡耐基说:“在每个家庭的孩子中都潜藏着我们所渴求的未来企业家,问题全在于如何去发现,挖握和培养他们”。当前,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高层次的懂管理、善经营的人才,时代需要大批能与世界经济事务接轨的企业家、金融家,因此,通过孩子接触钱、使用钱、了解钱和管理钱,有利于培养经济观念、金融意识,提高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

0— 6岁孩子的理财计划

“婴幼儿时期是多彩人生的开始,在这层未曾开垦的沃土上,你播下什么种子,就会生什么根,发什么芽。在播下人生智慧种子的时候,千万别忘记,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理财的种子。”

孩子的金钱意识发展大致有六个层次。3岁以前的孩子处于“没有金钱功能意识”的层次,他们视金钱为一种玩具,视一张纸币为一张可以随意摆弄的纸。但并不是说在0—3岁这个阶段不可以推行理财计划,其实,孩子学着用手去碰击或拨弄他所看到的东西,这些动作对孩子理财智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强化孩子对一些东西价值的认知,是十分重要的。

玩木偶(手偶,布袋偶)是很有趣的游戏。父母在与宝宝玩木偶中灌输一些生活用品概念,使宝宝获得关于物品用途的经验和知识。分类能力是理财的基础,培养宝宝的分类能力,可以从最简单的事做起。例如让宝宝猜猜妈妈买回了什么东西,用手摸一摸,是苹果还是面包?让宝宝把玩具分组配对,依大小分组,或者以颜色结对。做“物物交换”的游戏,辨别硬币和纸币,或带3岁孩子逛超市浏览商品,也是不错的理财启蒙。

4—6岁的孩子处于“朦胧的金钱功能意识”水平属第二层次,他们只知道钱可以“换”东西,没有自觉的买卖行为。但是,当他们知道钱并不是长在树上的时候,就已经朦胧地感受到人生与金钱的关系了。在这个时段中,可以在边说边玩中,告诉学龄前的孩子“钱”的由来(即钱的历史),在“买卖游戏”中认识“钱”是什么,认识人民币的各种硬币和纸币,在读数字中加深对人民币币值的了解。同时,可以帮助孩子知道钱是父母通过工作挣来的。培养孩子学做家务的兴趣,并通过讲故事(“农夫的遗产”,“小神探捉贼”等)表述金钱和人生的关系,让孩子正确金钱观萌芽。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孩子不听话,总是说不听,常常会令家长火冒三丈,解决方法就是打。其实不听话的孩子该不该打呢?

该打,但要打得讲究打得有技巧。而且不能常用,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起惩戒性作用,以后只要说要打他他就不敢才有用,如果总是打孩子皮了就起反作用了。

那么打需要讲究什么呢?家长打孩子时不能在愤怒情绪的时候打,因为愤怒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失去理智,可能产生不可预计的结果。打的时候需要心平气和告诉孩子,是什么原因打他,而不是因为父母生气才打你,这才是打的主要目的。而打的技巧就是打得疼就行,不能打太过,也不能打太多。

3、该不该与孩子谈性?

  某网站,一名自称不想当流氓的男孩发帖求助道:

  :我是一个16岁的男孩,时常会感到烦躁。有时,我不得不跑到外面或学校某个角落王大吼大叫几声。总觉得这样发泄一下的话,心情才会轻松一些。

  事实上,很多青春期男孩都有过类似的烦恼,这都是:性"意识的觉醒所引起的效应。

  在面对孩子的:性"教育这个问题,大部分的父母觉得难以开口跟孩子谈性,甚至是:谈性色变",于是他们纷纷选择:回避"。但同时,他们又将希望寄托在学校教育上,企图让孩子通过老师的教育来获取正确的性观念和行为。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谈性色变一的父母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师。美国性教育专家戈尔顿教授认为,不论青春期男孩,还是青春期女孩,只要是受过家庭性教育,他们大多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舷的时间。因而,父母不能:谈性色变",而应重视青春期男孩的性教育。

  (1)拓宽渠道,让孩子有一个吸取知识的空间

  在适当的时候,父母还可以去书店里购买一些性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科普读物,送给青春期男孩阅读。在这些专业书籍中,男孩能详细地了解生命现象、男女性别差异等同题。这样,当男孩再次问起性问题时,父母也会感到很自然。

  (2)善于回答男孩提出的性问题

  面对男孩提出的性问题,很多父母不是横加指责,企图打压男孩好奇心,就是对很多:性词汇"吞吞吐吐,避讳不谈。其实,正确的做法应是通过循循善诱来解答孩子的疑问,抹掉孩子心理上对性问题的神秘色彩,使他能够正确地、理智地对待性问题。

  (3)父亲要更多地关注男孩

  父亲不但可以用自己的经验为男孩解答属于正常发育现象的问题,还可以用自己的经验指导男孩随时观察自己的发育情况。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该不该为了孩子凑合婚姻

调查背景:据报道,有资料显示,在中国人现有的婚姻中,有些属于双方已无夫妻感情的凑合型婚姻,而凑合的一大原因就是“为了孩子”。有人说,这种凑合婚姻的当事人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以难得的责任感苦苦维持,这是一种伟大的牺牲,值得钦佩;也有人认为,夫妻俩这样凑合不仅是对自己感情的不负责任,对孩子也是更大的伤害,还不如和气离婚后再各自组成幸福的家庭,反而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

“凑合婚姻”难长久

许颖(心理医生)在我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经常遇到夫妻因各种原因而“凑合”的情况。当婚姻遇到问题时,夫妻双方不是积极去寻求解决,而是“凑合”了事,把问题堆积、累加起来,这种状态是消极的。它不仅给夫妻二人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还会给今后的生活埋下危机。

在当今社会,婚姻比过去更难于“凑合”,因为大多数现代人都很难接受一种牵强的婚姻形式,多数人会将人世间最美好的亲密关系和深厚的人间情感寄予在婚姻中,希望从婚姻中获取一种美好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勉强自己去接受一种不幸福的家庭生活。从现实的角度看,现代人更看重生活的质量,这是与传统习俗很不同的地方。

婚姻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如果能积极地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在维持幸福生活的同时获得更强的驾驭生活的能力,这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如果问题已经严重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即使双方因各种原因而努力“凑合”下去,这样的家庭也是不幸福的。

如果不爱就离婚吧

姗婉(公司职员)谈到为孩子维持名存实亡的婚姻,我深有感触。当年,我和前夫感情已彻底破裂,彼此也知道是无可挽回的了。在家里,我们形同路人,没有了彼此的关心和体贴,更谈不上爱了。我常常想:这样的婚姻简直跟坟墓没什么区别。我努力想要摆脱,一次次鼓起勇气想和他谈离婚,可一想到孩子只有3岁多,又觉得于心不忍,凑合着过吧。后来我偶然看到一本书,描述的就是形形色色的凑合家庭。书中极力反对为了孩子委曲求全,认为这是对丈夫和孩子的极端不负责任。看了以后,我深受启发,原以为维持死亡的婚姻是为了孩子,其实这样做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我最终斩钉截铁地选择了离婚。现在,我和我的老公徜徉在爱的海洋里,尽情享受着爱的甜蜜,同时我也理智地处理和前夫的关系,我和老公把他当朋友一样礼尚往来,我的孩子又多了两个疼她的人———我的老公和前夫现在的妻子。

我奉劝那些为了孩子而维持失败婚姻的人,孩子是爱的结晶,可孩子挽救不了失败的婚姻。如果婚姻里已经没有了爱情,没有了彼此的吸引,为了孩子,也为了善待自己,请勇敢地走出来吧!

父母离婚孩子未必不幸

李云(会计)在我小时候,父母几乎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使我的情绪也受到很大影响,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当时父母顾虑我年纪还小,一直不敢在我面前谈“离婚”二字。但我看到他们整天板着脸,心里还是很难受,感觉家已经没有从前那么温馨了。后来,在我上初一的时候,爸妈终于离婚了。虽说他们后来都各自组织了新的家庭,但他们一直对我都非常关心,我觉得自己在心理上也没有留下什么阴影。

现在我已经参加工作了,也能明白父母当初为什么离婚。我很理解他们的做法,因为父母也有他们选择生活的权利,感情是不能勉强的,只要大家都过得好、过得安心就可以了。

夫妻在感情发生危机时,应该多为孩子想想。不过,即使是离了婚,只要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孩子同样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

凑合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王文(公务员)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父母大多是只知生、不知养的,建议为人父母者都去读一读家长学校。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觉得很多父母还是不知道怎么样才是真正对孩子好。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哪怕夫妻感情破裂了也勉强在一起,这绝对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没有什么好处,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孩子不仅需要父母对自己的爱,也需要父母彼此相爱。如果夫妻之间已经没有感情,势必会把孩子的爱当作争夺的对象。有的夫妻在吵架以后,一方就会对孩子说:“如果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开这个家了。”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存在产生罪恶感,认为是自己拖累了父母,是一个多余的不受欢迎的人,这对孩子的心理是一种很深的伤害。

很多时候,父母以为自己是在为孩子牺牲,其实他们只是沉醉在一种自我欣赏的崇高感之中。他们自己痛苦地活着,也把这种痛苦带给了孩子。如果真是为孩子好,就应该珍惜自己已经拥有的婚姻、家庭、感情等等,努力营造一种平静、祥和的幸福生活。这不仅需要父母坚强、乐观,而且还需要有很强的上进心。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不会选择离婚

茂鑫(中学教师)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我也曾经深信这句话。我是过来人,结过婚、离过婚,而且和前妻也共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尽管我们对女儿一直都很好,但思前想后,我觉得我们或多或少还是给我们心爱的女儿造成了伤害,我们算不上是合格的父母。

现代人越来越看重爱情,但爱情在婚姻中到底占多大比例?没人能提供这个资料,也没有多少人在婚姻破裂时反躬自问,从自身去找原因。一有风吹草动,屁股一拍就“拜拜”,这就是爱的自由和个性的体现吗?我不敢苟同。尤其是对已有了下一代的夫妻来说,在觉得对方不再适合自己或者找到了“更可爱的人”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如果当初没有爱,我们为什么会走到一起?如果感情变淡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重新调整、彼此适应呢?孩子是无辜的,你既然未经他同意就把他带到世界上来,更没有理由在生育他之后就让他面对一个残缺的家庭、一个残缺的世界。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的话,为了我女儿的幸福,即使我对妻子已经完全没有了感情,我也会凑合着将日子过下去。离婚毕竟是不好的事,尤其对孩子更是残酷的伤害。我们总得为孩子想想未来。

这种“牺牲”是应该的

瞿明光(公司经理)因父母离异导致孩子缺乏管教和家庭温暖,最后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悲剧屡见不鲜。父母离婚还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打击,导致性格缺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当然,夫妻俩如果隔三差五地争吵也不利于孩子成长,但是和离婚相比,这对孩子的伤害还是要小得多,最起码孩子在同学面前不会自卑。夫妻两人既然共同生育了子女,就应该对其负责任,哪怕是为了孩子凑合着过日子,这种“牺牲”也是完全应该的。

再说,离婚后未必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尤其是离异的女性,想再婚可能都很难。尤其是离婚后还带着孩子,想再婚就更难。即使组建了新的家庭,日后为了子女抚养、教育等问题,难免也会大伤脑筋,影响再婚的生活质量。

因此,为人父母者还是理智一点好,切莫贪看无边月而失去手中珠。要知道,两人由陌生而相识、相知、相爱,最后走到一个屋檐下,这是多么不容易,理应加倍珍惜。只要双方理智一点,多一些宽容与谅解,夫妻的矛盾总可以化解。为了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勉强凑合在一起也值得。

没有爱哪有幸福可言?

竹林(公司文员)爱情是家庭的基石,在没有爱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哪会有幸福可言?

我就亲眼看过这样一个不幸家庭发生的故事。做父母的婚前感情本来就不深,成家后关系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日渐紧张,经常大吵大闹。随着孩子的诞生,他们的关系一度有所缓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渐渐恢复了原状。不过,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他们不再经常争吵,而是展开了长年累月的“冷战”。为了孩子,他们始终也没有离婚。就这样,在缺少爱和欢乐的家庭里,他们的孩子长到十几岁,不爱笑,也不爱说话,整天郁郁寡欢。我曾以好友的身份责问他们:“你们这是为了孩子吗?孩子的性格都变成这样了,你们难道不心痛?”

凑合婚姻不但给自己带来不幸,也会给下一代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如果真是为孩子着想的话,该放弃的婚姻还是要放弃。如果抱残守缺,可能反而会毁了孩子。

该妥协就得妥协

金生(大学教师)看看身边,为了孩子而凑合着过的夫妻并不少。从理论上来说,这种婚姻已“名存实亡”、毫无价值了。还有人指责这种貌合神离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对孩子成长不利。但从现实上来说,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我国的孩子跟西方的孩子相比独立性较弱、家庭观念更重、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中国的父母也习惯于以孩子为生活的中心,甚至无条件地为孩子奉献一切,这就使得中国的父母无法像西方的父母那样“潇洒”地离婚。

更何况,社会上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歧视和偏见,离异家庭的孩子所承受的压力远远大于“凑合”家庭的孩子。有一位离异的朋友看到孩子遭受的巨大痛苦后说:“离婚前我征求过孩子的意见,他也表示理解。但现在,谁也想不到他要承受那么大的压力。现在儿子很痛苦,我也很痛苦。如果可以重新来过,为了孩子,我说什么也会把婚姻维持下去。”

父母们为了孩子而维持着岌岌可危的婚姻,目的只有一个--只要孩子过得好就行。尽管无奈,却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牺牲。因此,我认为做父母的还是不该轻言离婚,为了孩子,该向现实妥协时就得妥协。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