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家长该如何做?,家长尊重孩子就是在尊重自己
1、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家长该如何做?
  爸爸妈妈们如何看待孩子的东西呢?是把它们看做孩子的所有物,尊重孩子亦或是相信觉得都是大人花的钱,偶尔用一用也没什么
1、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家长该如何做?
爸爸妈妈们如何看待孩子的东西呢?是把它们看做孩子的所有物,尊重孩子亦或是相信觉得都是大人花的钱,偶尔用一用也没什么关系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道理大人都懂吧,既然都知道并且理解为什么还要去招惹孩子的东西呢。既然你已经赠与了孩子,那么就不存在什么家长给的钱就能随便用这样的道理。如果有人给了你一个礼物,却随时随地的想要拿来用一用,还声称所有权应该是自己,家长会怎么想呢?孩子也是一样的。而且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其实对孩子也是有很多好处的。
尊重孩子的所有权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爱意,增加了孩子与家人之间的感情。孩子能够自由掌控自己的东西时,还能够形成:小主人"的思想,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整理和自我生活的能力。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所有权,还会引得孩子不满意,哭哭闹闹,搞得家宅不宁,家长难道愿意吗?既然我们知道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权,家长又该如何做呢?
1.帮助孩子做标记
我们可以帮孩子准备一个本子,上面记录了孩子得到的东西,并且可以为得到这些东西的日期做记录。教导孩子如何做这些记录,还可以按照孩子的想法进行一些改动也没有关系。这样孩子就能充分的感受到家长的尊重。
如果买来了什么东西给孩子,直接和孩子说,这就是你的,还可以写标签贴在上面,明确物品的主权。
2.给孩子自己的空间
既然已经有了自己心爱的物品,那又怎么能没有一个地方来进行摆放呢。我们可以专门划出一块空间,让孩子自己来进行摆放和整理,并保证家长不会去动那片地方。孩子早就成为那片区域的小主人,并为那片区域负责,这样帮助锻炼了孩子的责任心。孩子通过对自己区域的管理,渐渐地就能学会如何进行管理,如何整理,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有条理的孩子。
3.一定要过问孩子的意见
如果家长要借用孩子的某样东西,或者说家里来了客人想要借孩子的东西,那么一定不能自作主张。不过问孩子的意见就直接使用孩子的物品,这是很令孩子感到伤心的不尊重孩子的行为。特别是如果有小孩想要玩自己孩子的玩具,家长可不要为了表现自己的好客直接把东西给人家,孩子还不能说什么,委屈极了。
孩子的东西就是孩子的,大人最好不要太多的干涉和过问。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家长尊重孩子就是在尊重自己
很多父母常常会在小客人临走时,直接把他拿在手边的玩具送给他,似乎这样才算尽到了作主人的责任。我以为,准备一些小东西给小客人带走,原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如果强拿自己孩子的玩具送人,却有不妥之处。因为这么做,不但会使自己的孩子愤愤不平,对那位小客人来说.也不见得好,说不定还会因而养成他到别人家作客就理直气壮地要东西的习惯呢!
有这种习惯的父母多半待人十分客气,对朋友非常礼遇,也可能是宁可委屈自己让别人高兴的人。尽管让小客人带走东西是出于好客、疼爱孩子的一片善意,但如果善意过度,是会造成不良影响的。
对自己的孩子来说,玩具是他的所有物,只有她的所有权得到尊重,他才能学习尊重别人的所有权。如果经常剥削他的所有权,勉强他:让"别人,有些孩子可能会因而变得怯弱、事事忍让、不敢与人争。这是出于害怕和压抑的表现,而非发自内心对别人的尊重,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对别人的尊重乃源自于内心对自己的尊敬和喜爱。所以,我们应该要尊重孩子,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需要父母尊重他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属。他的思想、感受、所有物都需要成人的尊重,例如:在他专注一件事情时,不去打扰他,便是一种尊重,叫唤他时,口气轻柔些,也是一种尊重;动用他的东西时,当然也应先征得他的同意。或许,有些父母会认为,孩子的东西还不是父母花钱买的,何必要经过他的许可呢?可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尊重所带给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对孩子的一生却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也要培养尊重自己的习惯。有些妈妈把先生、孩子、亲戚、朋友等任何人的需要都看得比自己重要,总认为自己委屈一点没有关系。于是,专吃家人的剩菜剩饭、舍不得给自己休闲时间,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等等。如果有这种倾向,父母应该告诉自己::我的需要和别人的需要一样重要,我也是值得被尊重,需要被照顾的人。就像切蛋糕时,不要忘了也给自己留一份。"
我们一定不希望孩子在学校里老是受人欺负,不知道保护自己,也不希望孩子长大后习惯于过分委屈自己,那么,我们是否应有尊重孩子的权益与维护自己合理权益的身教呢?若有小客人来访。不妨事先让孩子作好心理准备。征求他的同意后才把玩具与客人分享,在玩的过程中也不要勉强他忍让。同时可以向孩子保证只是借小客人玩,不会让他把玩具带走,这样,孩子才能更放心地:借"。当然,这个保证,父母是要信守的喽!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孩子需要家长的尊重
你知道孩子最需要什么吗?是吃、穿、用、玩,还是知识、技术?其实,这些都不是。没错,孩子需要这些,但他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尊重。孩子虽小,但也应具有和父母平等的人格。在传统观念中,孩子是父母血脉的传承人,理所当然要从属于父母,理所当然地要唯父母之命是从。生活中,我们就常常能看看父母干涉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
在这一点上,美国的父母比我们做的更好。在他们看来,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谁,都没有权利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更不能替他做选择。甚至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是否尊重和理解了孩子的心理。拿挑食来说,中国父母大多会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多吃点蔬菜。”而美国父母大多会说:“亲爱的,你知道为什么你的皮肤会这么差吗?这都是因为蔬菜吃少了。”哪种方式更能让人接受呢,相信你心中应已有了分晓。
尊重孩子,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做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尊重孩子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稍有不注意,就可能伤害孩子敏感的自尊。如,用不耐烦的语气和孩子说话,无故打断孩子的谈话,代替孩子回答问题……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如果你没有建立要尊重孩子的思维,就可能随时逾越“雷池”。
要在中国父母的大脑里,建立尊重孩子的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难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部分家长思想中还残残留着封建家长制的余毒,信奉“子从父命”、“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古训,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容易感情用事,常常是情感冲淡理智,不是娇柔宠溺爱无度,就是施教言行无度。所以,要谈尊重孩子,父母应该首先“洗脑”。
1.清除头脑中的封建家长制余毒,摒弃“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等对孩子完全支使、指挥的错误观念。必须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家庭中平等的成员,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更不是可以任意摆弄的“玩意”。当然,父母有管教孩子的义务,但这种管教应该重教轻管。在施教的过程中,应该试着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能一味地以自己的想法作为标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2.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如果孩子背负着那些沉甸甸的人生理想,那么他必将失去快乐的童年。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杰作”,也不是你的“翻版”,他应该有自己的道路。所以,在给孩子规划未来时,应顺其天性,不要逼着他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如果你有了这种思想做指导,就会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而不强迫他一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只要孩子具备良好的素质基础和基本能力,即使没有达到你的目标,也能开创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3.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绪。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但决不可走向极端。尊重孩子,一味地打骂不行,百依百顺也不行。任何事情,一旦过了度,就肯物极必反。所以,面对孩子,父母应有自控意识,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意识会越来越强,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有了对外界事物独立的看法和认识;但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等因素的制约,孩子看待问题还比较片面,还没有形成全面认识自我和事件的能力,一些看起来很:老练"的孩子,其实内心还是很幼稚的。但是不管怎样,孩子都渴望有成熟的想法,都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能为自己的事情做主。这时,家长所要做的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尽管你很清楚,孩子的做法不是那么成熟,甚至不是那么正确,但也不能粗暴地干涉孩子。否则的话,很可能会伤了孩子。
马菲一直是在爸爸妈妈的细心呵护下长大的。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爸爸妈妈会把一切都给马菲准备得停停当当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马菲对这一点越来越反感,马菲觉得自己要独立。
马菲决定先从上学这件事情开始,独立起来。以前马菲上学,总是爷爷接送她上下学,但是现在她马上就要升小学4年级了,她决定要开始独立。从家到学校的路她已经很熟悉,她想自己一个人去上学,而不想再让爷爷去送。
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天,马菲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爷爷: :我不想让你送我上学了。我自己能上学了,你在家休息吧,我自己上学去了。我都这么大了,依还送我上学,万一被同学们看到了,肯定会被他们笑话的。"
但是马菲的想法得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
:学校这么远,你一个女孩子,这么小,怎么能一个人上学?路上车那么多,出点意外怎么办?没有大人跟着怎么能行呢?还是让爷爷送你上学吧!"
胳膊拧不过大腿。马菲只得:束手就擒",最后在爷爷的:保护"下上学。
上文中,马菲的家长显然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时时处处都要干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虽然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生怕孩子在路上磕磕碰碰……但这对孩子实际上是一种伤害。
可见,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的孩子本身不能自立,而更多的时候是他们没有自立的机会。正如故事中的马菲一样,很多孩子也想自己独立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剥夺了他们独立的机会。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