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书籍推荐,儿童心理行为训练
1、儿童心理书籍推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家们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下面推荐两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1、《艺术与视知觉》这本书是
1、儿童心理书籍推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家们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下面推荐两本经典的心理学书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1、《艺术与视知觉》
这本书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而作,里面的案例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有很强的可靠性,它主要是讲视觉艺术,不单纯是讲儿童心理学的,但里面关于儿童视觉思维这些章节的描写分析和大量基于格式塔心理学的实验,都是儿童心理学中儿童视觉思维不可少的。其中包括不同年龄层的儿童会以怎么样不同的方法看待透视问题,用什么方法通过图形描绘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等等。如果有要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千万不要错过里面的精彩内容。
2、《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是皮亚杰和英海尔德合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在本书中,作者从“发生认识论”出发,系统地考察和研究了儿童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把这一过程分为感知——运动、运算和前青年期三大连续的阶段。对每一阶段中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作者都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有大量详实的感性实验材料进行论证,同时,也在自己的观点的阐述中指出了传统观念的偏颇。由于本书存在着许多比较抽象、艰涩的名词,因此给阅读本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全书的观点非常鲜明,文字也相当简练。本书分六章,包括二十四节,共十万多字。于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被译成英文。1980年由吴福元译成中文,商务印书馆出版。
2、儿童心理行为训练
儿童时期是进行语言训练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独立意识的绝好机会。
根据儿童期孩子的心身发展特点,可以进行如下训练:
1.配合感觉机能的迅速发展,全面丰富感觉刺激 发展神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尽管脑细胞开始的增殖主要涉及遗传因素,但早期感觉经验可以改变不受遗传控制的微神经元的功能特性。应经常抱婴儿出外,感受丰富多彩的世界,听小鸟、动物的叫声、听人的谈话。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也可以听听早教磁带、音乐等。在婴儿的小床边挂置各种色彩鲜的吹塑玩具、汽球等(但不要离孩子眼睛太近,并要隔一段时间,换一些新的玩具),可以每天让孩子立姿看些美丽的图画、挂历或商场的厨窗、街上的广告等,并有声有色地给孩子讲解。让孩子面对面看着成人表情和口形与成人“交谈”。常使孩子品尝饭菜水果的不同味道、及时补充蛋、奶、水果汁、蔬菜汁、鱼、肉等。食前有意让孩子嗅到各种香味。多领孩子接受阳光沐浴、闻沁人心脾的花草芬芳、观自然的蓝天绿树、听鸟语虫鸣、触摸各种无危险的物质。对一岁内孩子在醒觉时,抱起他拍拍摇摇、轻轻抚摸他的皮肤。对会走以后的孩子,可以带他到没有危险的各种地方,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感知、扩大认识领域。
所有这些作法是为增加对各种刺激的感受,使机体有丰富的早期感觉经验,随着各种感觉机能的迅速成熟,使孩子学会通过各种感觉综合认识事物。这有助于将来对人对事物的全面准确的认识理解,也可以避免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2.以言语训练为先导,促进智能的全面发展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婴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心理发展的过程。3岁以内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关于儿童语言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苏联学者认为:对儿童越注意,儿童听到周围人的言语越多,第二信号系统方面的暂时联系发展得越快。因此父母要常与孩子讲话。一般是从婴儿3、4个月开始,教孩子发音、逐步增加到称呼、问候等各种单词,然后教一个名词(或代词)加一个动词的简单句,如“宝宝吃”、“小猫跑”等,再根据孩子的掌握程度慢慢增加难度。可以选儿童感兴趣又压韵的儿歌、小诗等教孩子。也可以讲小故事。可以利用“催眠记忆法”在孩子睡前的浅睡眠时期,缓缓输入与他生活相关的各种词汇。也可以在婴儿醒觉时让他看到大人的口型,慢慢引起孩子对谈话的兴趣。应该从开始就象孩子懂事那样与他常说话。但切忌说得太多、太难。避免孩子失去兴趣,甚至导致口吃。一个较早掌握语言的孩子,其思维活动和整个心智都会得到促进。
3.注意婴儿情绪和性格的培养 婴儿对母亲的依恋是从胎内就逐步建立。这种依恋的建立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感和对人的信任。如果2岁以内的孩子因母亲工作太忙或出国、调工作等原因没能建立起母子依恋,父母一定设法使其尽快弥补,如到3岁仍未建立这种依恋,就可能造成儿童情感或个性发展方面的问题或障碍。另外,对婴儿充满好奇的“危险”举动或表现出的“不听话”,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恰当的引导。一定不要吓唬孩子;更不要打骂。对孩子不小心摔倒或擦破皮流血,家长都不要表现出紧张。可以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告诉他涂一点药水就会好的,以后多注意就行。这样孩子将来遇到其它困难挫折也不会惊慌、紧张。对婴儿学说话时偶尔接触到骂人等脏话,觉得说着好玩时,家长一定不要大惊小怪。可以严肃地告诉他这样不好,并很快转移孩子的注意,逐渐“淡化”。以免因父母的暴跳如雷,反而对孩子的这类不良行为形成了强化。
4.婴幼儿的学习形式是玩 高尔基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因为婴幼儿时期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尚未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对周围的一切事物又有极强的好奇心。这时只能通过发展较早的直观的具体形象思维来认识他周围的世界,不断发展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事实上成人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也正是在积累了大量游戏经验的基础上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儿童教育家告诉我们:玩是儿童的天职。小时候没有充分玩过的孩子,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包括现在心理咨询中常见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也被专家归因为:主要是都市化和小家庭的现代生活模式剥夺了孩子与同龄孩子一起下水、上树、玩沙子、和泥等接近自然的游戏才导致的。
因此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的最好方法是——寓教于玩。当孩子有兴趣在户外摸爬追打的时候,可以引导或带领他们玩些有利于肢体双侧协调运动、锻炼平衡和灵活性的活动。对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基本游戏及规则之后,尽可能放手让他参加小朋友的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会有许多想象、创造。通过游戏,孩子能在自然的情况下充分发展智力,同时学习与他人交往、学习相互谦让、学习共同遵守规则……,这些都是将来接触社会时必须掌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有充分的玩的机会,可以得到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各种训练。同时对预防某些心身障碍和心理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以成人的学习形式来教儿童,只能引起孩子对学习的逆反,导致不爱学习。
5.婴儿期的培训要与胎教衔接 现在已经有许多孩子经过胎教训练。因此生后的教育要注意与胎教的连续性问题。再好的胎教训练,如果没有出生后的不断强化,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逐渐消退。
对婴儿的早期教育同样要根据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及本体平衡觉的迅速发展,给予足够的相应刺激。如常听孩子在胎内已熟悉的胎教音乐。经常重复胎儿时的亲子对话内容,并不断更新内容。双手扶着孩子腋下助其跳起或做“散步”,以巩固“宫内散步”,可以使生后无意识的踏步,尽早转为皮层的、有意识的踏步行为。而这些如果不在孩子出生后不断强化,不久就会消退了。所以胎教的效果要巩固,不可能一劳永逸。但具体做时,父母也不必很紧张、很累。只要在带孩子玩时有目的的做就可以。
6.父母身教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好象一架摄像机,把父母的言语都一一记录在心。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放映”出来。父母要意识到这一点,主动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想让孩子将来豁达开朗,自己就不能斤斤计较、对人尖酸刻薄。要让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先得做出榜样。心理咨询中常见有些来反应孩子紧张、焦虑的家长,表现得比孩子更加紧张。因此,对模仿力强、暗示性也高的幼儿进行早期培训,最有效的办法是父母以身作则。包括互敬互爱、对人生和社会的正确认识、言行一致、父母态度的一致、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良习惯、积极进取、勤奋、热情等都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作出表率。而父母互相猜疑、怨恨、吵架甚至离异,将给孩子的幼小心灵投下阴影,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7.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幼儿期的情感与婴儿期接近,具有易变性特点,不善于自己调节。但随年龄的增长,在幼儿晚期已经发展起一定的控制能力,并出现了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因此幼儿期的情感发展是随环境和教育发生着迅速改变的。他们喜欢看动画片、崇拜英雄、欣赏美的东西。这时候父母通过引起幼儿情感体验的事物因势利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和稳定的情节。幼儿期也是人一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期。一些不良的环境因素或父母的教育失误,都可能形成某些情节,影响孩子个性的发展或造成一生的不幸。首先,父母会发现,3岁以后孩子就出现了独立的愿望,开始自行其事、心理学上称之“第一反抗期”。这时家长不可对孩子强行治“倔劲”,以免形成“逆反”。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实践。同时给予必要指导。在孩子因没经验或不小心弄错、弄坏了事情时,要给予宽慰,鼓励他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实践。当孩子受到挫折失败时,要及时表示理解和支持。比如孩子为同情接近一个没朋友的小孩而被其他孩子孤立时,要肯定他善良的同情心,同时教他一些方法,使之既不失老朋友,也结交新朋友。幼儿园的孩子有时还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说话与事实不符。这时不要轻易说孩子“说瞎话”“撒谎”。那样有碍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有时孩子也会把别的孩子或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因为他们对所有制观念还没有明确的理解。出现这类事一定要及时教育,态度要平静、严肃,晓之以理。很快孩子就会明白道理。现在的独生子女智力水平一般都较高。但由于缺少同龄孩子的密切交往,会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出去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更多积累交往经验。这对以后适应社会是极其重要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儿童心理健康12忌
第一,忌娇惯溺爱。开口不离“好”,出门不离抬,吃饭任其要,穿衣任其挑,就会养成儿童任性的性格。父母“爱子—溺子—误子”,这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步入歧途的三部曲。
第二,忌袒护纵容。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当众做错了事,家长明知不对,却以种种理由加以庇护和掩盖,其结果必然使孩子不能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
第三,忌哄骗。有些家长图一时安宁,不惜编造假话欺骗孩子,这样耳懦目染,容易使孩子效仿父母,养成虚伪不诚实的品格。
第四,忌讽刺。对孩子讽刺挖苦,以为可以“激发”上进,结果适得其反。
第五,忌苛求。父母对孩子“恨铁不成钢”,凡事都要尽善尽美,稍有不顺便大加训斥,使子女无所适从,思想感到压抑和束缚,时间长了孩子有可能走向反面,我行我素。
第六,忌放任。对孩子不加引导和教育,放任自流,任其所为,不尽家长责任,后果难以预料。
第七,忌打骂体罚。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信奉“不打不成器”的信条,不能以理服人,而是打骂、体罚,结果这样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产生感情对立。
第八,忌注意力不集中。要让孩子自己选择适宜的游戏和运动,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专心地完成一项工作的能力,训练儿童持之以恒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而不要反复要求孩子更换活动内容。
第九,忌缺乏适应能力。要训练儿童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对孩子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第十,忌无控制力。要训练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包括控制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
第十一,忌忧郁沉默。要培养儿童乐观幽默的性格,切忌郁郁寡欢。
第十二,忌依赖。要让儿童经受一定的困难,学会克服困难从身心(性格和体格)两方面进行磨练。从小培养儿童独立的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婴儿期儿童心理特点
婴儿期是指儿童从出生到1岁的时期。胎儿刚出生后主要依靠皮层下中枢来实现非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此时重要的非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及定向反射。婴儿期由于神经髓鞘的形成不全,神经兴奋不能沿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故兴奋特别容易扩散,这也是小儿易激动的生理原因。
随着脑的不断发育,皮质中的暂时性联系也日益发展起来。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是在出生后两周左右。4个月的儿童能区别各种气味,能分辨不同颜色的物体。4-5个月便能分辨出亲人和生人。从第4个月起开始分辨出成人的声音,如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就高兴起来,并开始发出一些声音以回答成人。
5-6个月婴儿就可以再认妈妈,这是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婴儿出现的短暂记忆的表现。7-8个月时起,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在他的脑里,就在这一物体或动作的形象和词的声音之间,建立起暂时联系,以后只要再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10-11个月起婴儿开始“懂得”词的意义,并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词开始成为信号,即第二信号儿童的语言或说出的词是从成人所发出的词或者语言的声音模仿开始产生的,因此,为了尽快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成人在与儿童接触时应尽可能不断给予语言刺激。
儿童情绪自两个月以后,积极情绪开始发展,当吃饱、温暖时,可以看到儿童活泼而微笑的表情,反之,能引起否定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呆滞等。因此,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状态,应经常和儿童交往,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当的玩具,并多给予关心、照顾和抚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