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家长应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别让这些问题存在

2022-04-18 07:51:0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家长应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别让这些问题存在

我相信每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可是有时候尽管我们抱着为孩子好的目的出发,结果却可能毁掉孩子一

1、家长应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别让这些问题存在

我相信每位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好,可是有时候尽管我们抱着为孩子好的目的出发,结果却可能毁掉孩子一生。如果你看到了这篇文章,那么请你一定不要这么做。

1.有求必应

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嘲笑孩子

当孩子尿床、说错话。..。..的时候嘲笑孩子,当着孩子面说:这孩子笨死了,3岁了还尿床。"这种行为会更加刺激孩子,要么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么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

3.张嘴闭嘴:别人家的孩子"

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经常说::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4.不信任孩子

当孩子想要自己穿衣的时候,你嫌他慢,替他穿;当孩子想要自己吃饭的时候,你嫌弄得哪里都是,喂他吃饭。..。..慢慢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彻底丧失了自己做事情的信心和习惯。

5.大声责骂

有时孩子粗心大意,喝完水的杯子放在桌子边缘,后来又不小心撞到摔破;有时孩子想要帮妈妈的忙在晚餐过后收拾碗筷,但是一时手滑摔破了碗。这时候,家长的第一反应切不可破口大骂。孩子并不是故意打破杯子,甚至是出于好意想去帮忙,换来责骂,会让他们很受伤,下次不愿意再帮忙。

6.替孩子做决定

不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他的一切都由家长决定,比如穿什么颜色衣服,学什么特长班等等。这样会破坏孩子的自主意识,认为自己是一个被操控的木偶,而一个没有自我觉醒的人,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的。

7.当众让孩子出丑

在外人面前,训斥孩子,责骂孩子,让他无地自容。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样做能使一个人产生惧怕社会的心理,产生自惭形秽的念头。而一个惧怕社会和自惭形秽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

8.不进行道德教育

不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不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等到孩子成年的时候,会发生无法挽回的恶果。

9.袒护孩子

当孩子闯祸之后,不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袒护孩子,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太小题大做了吧!"长此以往,孩子会觉得自己永远没有错,别人太过挑剔。

10.让孩子背负内疚感

有些家长总是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的牺牲者,经常告诉孩子,自从有了他,连电影也没看过,为他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等等。这样子,孩子会背负内疚感,甚至觉得自己是个罪人,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度过一生。

11.不让孩子自己动手

把孩子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收拾好,而不让他自己动手。长期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12.忽视环境对他的影响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一言一行和我们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接受的思想息息相关。我们把过多的精力关注在孩子吃的好不好,用得好不好,却忽视了孩子看的书健康不健康,接触的人是不是值得交。

2、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以身作则

相信很多家长都发现,现在的孩子会有一点:势利眼"的倾向,比如,谁家的孩子打扮的比较漂亮,用的文具比较高级,他身边聚集的朋友就会多一些,大家都对他好一些。而家庭相对比较贫困的孩子,在学校可能就会遭遇冷淡的对待。甚至有些家长明确的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和那些乡下的孩子一起玩,:脏兮兮"的。也有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一起玩,:成绩会变差"之类的。整个社会的功利化,导致了孩子纯真的童年开始功利化,这是 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架了,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丈夫在里边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里边再问::谁?"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这一次,门开了。

维多利亚放下了身份,平等的和丈夫说话才能获得与丈夫交流的机会,才有可能解开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们理应用平等的思想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平等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才能够收获更多的真情。

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一切的图案都是家长和学校一笔一笔给他涂抹上去的,如果家长给孩子画的是鲜花,那么在孩子的眼里的他人也就是鲜花,就不会有明显的势力的情况发生。所以,家长在处理孩子势利眼的情况时,首先应该检讨自己的行为是否给孩子造成了影响。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据《楚天金报》报道,武汉一家长给上幼儿园的孩子设计名片,详细标注家庭成员工作情况。该家长坦称,如果幼儿家长有一定的官职、地位,或者经济条件优越,老师就可能给予孩子更多关注。幼儿名片折射出的是不少家长势利的心态,认为只要是有一定官职、地位或者经济条件优越的孩子就可以享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家长给孩子印名片这种势利的做法,必定会让孩子的内心从小就形成一种势利的看法,即有一定的官职、地位或者经济条件优越就可以凌驾于别人,并以此享受更多的特殊待遇。

其实,在每个人的周围都存在着很多人,他们可能身份地位,家庭状况都存在着差异,但是他们都是平等的人,没有谁可以凌驾于谁,只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就都拥有独立的尊严。在教育孩子选择朋友的时候,必须从平等出发,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必然能够收获真挚的友情。谁都没办法穷人的孩子会一辈子贫穷,而有地位的孩子会一辈子都有地位。衡量朋友的标准是平等,是真心,不是家庭状况或者成绩好坏。

家长在平时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首先应该自己以身作则,当着孩子的面不贿赂领导,巴结富人,不表现出任何势利的行为来。我们整个社会已然存在一种功利的心态,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功利,平等始终是人际交往的核心,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的孩子必须懂得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才有可能在社会中立足。

3、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幼儿园常规教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与思考,纷纷提出了当前我国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常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偏差。一些教师在常规教育的观念存在偏差,有人指出了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出现的四种不良的常规教育类型:自由型、管制型、教条型和说教型。有的教师把常规教育视为以管理为目的,结果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还有一些教师则是漠视常规教育,认为常规教育会束缚幼儿的自主性和愉悦性,因此让孩子在无任何要求的情境中:自由"活动,导致了班级秩序的混乱和无序。而在常规教育方式上,一些教育者以说教为主,教育途径和方法单一,很少考虑儿童的可接受性。因此,一旦孩子出现:违规"现象,教师采用的手法往往比较简单和粗暴,只会批评、命令、说教、惩罚等。

  2、不适当的常规教育产生幼儿爱告状现象。有人分析幼儿爱告状的原因是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教师时常以规则的利他性来裁判幼儿的行为,忽略了让幼儿自己去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使幼儿以为规则总是有利于别人的,于是他最终学会的总是用规则来要求别人,没有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3、不当的常规评价对幼儿自我意识产生不良影响。有学者提出,由于学前儿童尚处于:他律"为主的阶段,幼儿对于自我的认识受到幼儿园常规评价的影响,进而影响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在幼儿园里,许多捣蛋分子是由于经常违反常规遭到老师的批评和否定,自我意识产生了矛盾而导致儿童暂时性的习得性无助,而最终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就是坏孩子,最终变成了问题儿童。因此,学者指出,教师作为常规的代言人和实施者,教师在运用常规评价幼儿时,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幼儿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鼓励与肯定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强化幼儿对自身的认可,形成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而提出积极的自我期待,实现积极自我界定与积极自我期待的良性循环。

  4、强调权力和外控的常规教育削弱幼儿对规则的内化。首先,以操作性条件反射观点为理论基础的纪律关注的是儿童的外显行为,却很少能关注儿童的内隐行为问题;其次,以权力为基础的纪律更多的导致学生的外控,因为强调权力的控制策略只是改变了学生的外显行为,而没有触及到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认知因素,对儿童态度的转变和规则的内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而且,成人在施加影响时过多依赖权力也会起到消极的示范作用,经常受到惩罚的儿童在与他人交往时会倾向于使用强制性的方法强迫他人。第三,以权力为基础的纪律会破坏师生关系,儿童的反抗行为常常会招致成人的气愤、批评甚至体罚,而成人的说理和建议则与儿童的协商等相关。第四,在纪律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是双向的,学生对外在监督与控制的过度依赖会导致教师所采取的强制措施的不断升级。

  5、行为主义管理方式导致幼儿失范行为增多。有学者分析了幼儿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失范行为屡禁屡为现象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管理措施不当。当幼儿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失范行为时,教师通常采用表扬、奖励、批评、惩罚、提醒、警告、直接制定和移除干扰物等管理措施,这些方式均为外部强化手段,意味着教师并为深究幼儿失范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这折射出一种典型的行为主义管理观。虽然行为主义管理方式收到了即时的效果,但因其治标不治本而必然导致幼儿的失范行为反复出现。其二是教学活动组织方式及要求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例如要求幼儿静坐,以及活动中的物理环境设置不当,易诱使幼儿失范等。

  综合各学者的观点,他们对幼儿的规则教育中强调应重视儿童内在动机的常规教育,常规教育方式的不当会影响儿童将规则真正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因此,教师应把握控制行为主义方式的合理性,以免对幼儿造成消极的影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长给孩子补钙存在的误区

一、补钙会加快骨愈合

通常情况下,骨折的小儿体内并不缺钙,因此无需补钙。由于骨折的小儿活动减少,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骨骼对钙的利用反而会受到抑制。如果长期盲目大量补钙,会增加消化道、泌尿系结石等疾病的危险。

二、钙片碾碎混在奶中

混在食物中的钙片只能吸收20%。正确的方法是,在喂奶后1~2小时再给孩子喂钙片。

三、补钙就是多喂钙片

服钙片时应适量口服鱼肝油等维生素d制剂,或者让孩子多晒太阳,否则,就是吃再多的钙片,孩子照样会缺钙。

钙摄入量:哺乳期的妈妈每日通过乳汁向宝宝提供250mg的钙,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自己一定要注意补钙,哺乳期的妈妈摄入量是1500mg/日;婴儿6个月前钙摄入量是400mg/日;婴儿6--12个月每日钙摄入量是600mg/日;1岁以后钙摄入量是800mg/日。

四、妈妈不用补钙

母亲膳食中钙的含量不足,不仅母亲会发生小腿麻木、抽筋等症状,新生儿还可能发生先天性佝偻病。

服用时间:服用钙的最好时间是饱腹,晚间。因为钙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空腹服用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而且人体在夜间对钙的吸收率最高。

当然总的来说,补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只有在特殊时期内父母可以给宝宝添加一定的钙,这样宝宝才能够更健康的成长。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