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配合纠正孩子“两面派”,宝宝缘何成了两面派?
1、家校配合纠正孩子“两面派”
家校配合纠正孩子“两面派”/家庭教育有的孩子在家调皮任性,为所欲为,不服管教,在校却文静守纪,表现良好;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外向,在校却沉
1、家校配合纠正孩子“两面派”
家校配合纠正孩子“两面派”/家庭教育
有的孩子在家调皮任性,为所欲为,不服管教,在校却文静守纪,表现良好;有的孩子在家活泼外向,在校却沉静内向;有的孩子在家热情开放,在校却孤独自卑……许多父母非常疑惑,为何孩子会出现如此类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家庭两种不同的育人环境所致。由于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备受关爱。到学校后,孩子由家庭的核心变成了众多学生中的普通一员,失去了特别的关心和照顾,一部分孩子由于心理调适与平衡能力较差,便容易出现这种在家在校截然不同的性格差异。对此,家庭和学校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地加以解决。
·少些溺爱,多些平等
父母如果过分地溺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众星捧月”的家庭关系,使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导致孩子变得自大、自私和任性。因此,父母应改变教育模式,对孩子要爱严相济,通过良好的交流沟通,变孩子在家庭中的核心支配地位为受教育者和家庭普通成员的地位。这种平等健康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较快适应由个体家庭环境向集体环境的过度。
·家庭学校,加强沟通
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父母与老师的沟通不够,以至老师和父母彼此都不了解孩子在对方环境中的各种习性和表现。在与老师加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应采取积极态度,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言行和人际关系等等。如发现孩子在校、在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就应立即与老师配合,努力探寻孩子两种不同表现产生的原因,积极帮助孩子调适心理,使孩子的两种不同表现逐渐接近并最终接轨融合。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对于那些表现出自卑、孤僻、抑郁、任性、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孩子,学校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父母与老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承受各种压力的心理素质,培养孩子的心理调适和平衡能力,多为孩子创造自主自立的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还应积极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使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交往,培养孩子的集体认同感。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应区别对待,该拒绝的应以适当方式加以拒绝,并说明理由,以免孩子产生优越感,养成任性、倔强的性格。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宝宝缘何成了两面派?
相信很多家庭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孩子为何在幼儿园、学校,与在家的表现有天壤之别?为何在集体中养成的好习惯,回家后不能延续下去?这恐怕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典型镜头一:
妈妈得知5岁的儿子晓晖在幼儿园被评为“能干小明星”、“助人小天使”时,很是吃了一惊。老师给晓晖的评语是:生活自理能力强,乐于自己动手,同时还能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如系鞋带、系背带裤。可他在家里的表现却是:脱下的衣服扔得满屋都是;洗脚时跷着两只脚,要奶奶帮着脱鞋脱袜。
典型镜头二:
7岁女孩钟小娴在家做作业,一页生词写了一个半小时,其间不停地做小动作、玩卡通橡皮,因为不专心,作业重做了两遍才勉强过关。妈妈批评她是“蘑菇大王”,她大声辩白说:我写课堂作业,别的小朋友要用20分钟,我15分钟就写完了。我怎么是“蘑菇大王”了?
妈妈不信,打电话问班主任老师,老师诧异地说:小娴说得没错呀,一年级小朋友当中,她属于那种专心、高效的学生。
相对学校及幼儿园而言,家庭给孩子的关注往往太多,无条件的迁就也太多。
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学校,老师一个人要管理几十个孩子,不能保证对每一个小朋友全程扶持,她只能实现“目标管理”—提出要求、发动自我管理、根据目标来实施奖惩。其间的过程,放手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但“放手”两字对爱子心切的家长而言,实在太难。孩子看破了这一点,当他知道他是“太阳”,家里其他人都是“卫星”时,他所有的自律意识都被扑灭了。
爱一泛滥,孩子的“成熟期”就延后了。这也是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很懂事,在家不懂事的原因。
任何一项“目标管理”都该预定一个“最后时限”。
在学校或幼儿园,“最后时限”直接关系到奖惩,所以孩子们只能赶前,不能靠后。而在家里,“最后时限”往往成了弹簧。比如,一位妈妈答应孩子“熟练地弹完”这段练习曲后,带他去游乐城玩,到了规定时间,孩子还是弹得结结巴巴,妈妈会不会取消奖励?多半是孩子一闹,家长就改变了初衷。而在幼儿园,所有的“最后时限”,都不会有这么大的弹性。
孩子一旦发现家中的所谓“目标管理”都是软的、有弹性的,他还会对之抱有敬畏之情么?
更多地运用“看得见”的精神鼓励。
对7岁以下的孩子而言,在墙上为他粘贴小红花,是非常有效的正面鼓励,尤其对形成一个长久的好习惯而言,它起到的是比较和推动的作用。很多父母对此感到不解:当孩子有了形成好习惯的端倪后,我带他去旅游、买高档文具,买滑板车,难道还不如一排小红花?当然是这样。因为小红花不仅提供了同龄伙伴间的比较,也提供了个体之间的比较(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多少),它所生发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是任何物质鼓励所不能取代的。
作为父母,你在家中为孩子搭建过类似的荣誉平台么?
适当的“表现错位”是正常的,有利于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视“两面派”为洪水猛兽。事实上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在家与在外的表现完全一致,有一定的错位是正常的。集体具有强大的约束力,在这种约束力的压迫下,孩子会收敛他的本性。回到家中,孩子松驰下来,享受一点“丢盔卸甲”的放松状态,也符合孩子的本性。因此,只要孩子在家和在外反差不是特别大,家长也不必过虑—试想你自己在家与在单位表现完全一致吗?
温情提示:
在对一个小“两面派”求全责备之前,家长不妨问问孩子:
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致,你会觉得累吗?
其他小朋友有没有“两面派”行为?
有没有把家中的表现搬到幼儿园?你的同伴和老师对此感到吃惊吗?
在批评孩子之前,有效地沟通和了解,永远是必需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孩子别扭不配合 爸妈如何拆招
孩子在2岁的时候就会说“不”了,他们会拒绝父母的一些要求、安排。例如可能他们不愿意吃父母准备的饭菜,或者是不愿意放下手里的玩具去睡觉。那么身为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不愿意就成了问题,父母需要掌握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上学前给他们一个准备期间
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欢上学,那么你可能需要坚持这一事情,毕竟每个孩子都是需要进入幼儿园的。若是孩子还没有进学堂,那么家长们可以经常的带着孩子去幼儿园看看,或者是一些早教班,帮助孩子适应上学这个事情。只有孩子适应了,他们才会愿意自觉的去学校上学,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不会反抗。另外若是孩子已经上学了,那么父母们就要给孩子说说在学校的好处、趣事,帮助平复孩子不开心的情绪,让他们喜欢上学。
2.宝宝爱宅,常和他们说话解闷
有的孩子不愿意出门,他们比较喜欢待在安静的地方宅一宅。在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们需要经常和他们说话,陪孩子玩耍,让孩子变得活泼好动,这样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也就是带孩子出门郊游的事情,让他们接触新世界,发现新事物的乐趣,这样孩子便会愿意出门玩耍了。
3.宝宝不愿意放下玩具
很多孩子会喜欢自己的洋娃娃,或者是一些枪、变形金刚之类的玩具,这些使得他们的童年增加了很多的乐趣。通常父母们会看到,自己的孩子连睡觉都不愿意松下玩具,也不愿意按时放下玩具乖乖吃饭。这时候家长们需要安抚孩子,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告诉他们吃了饭一样可以玩,但是不吃饭的话那么下午都不准吃了,软硬兼施让孩子乖乖放下玩具。另外父母要培养孩子按时吃饭的习惯,这样在饭点的时候他们便会饿了,自然会主动的过来吃饭。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what!孩子性格竟会呈现“两面派”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乖巧懂事,非常听话;但是遇到冲突或是其他意外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是动手打人,就是口出狂言,让父母们非常担心。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两面派性格呢?
1.平时太过乖巧
有一类型的孩子,平时在父母面前表现得特别的乖巧,这样的孩子家长就要意识到可能乖巧背后的其他因素。比如孩子可能患有自闭,或是孩子呈现双层性格。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在这个年龄就应该表现出调皮捣蛋,犯错误等问题,这就是成长的特色也是年龄的特色。
过于乖巧的孩子,要么就是性格方面有问题,要么就是有智力或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家长们不要惊讶孩子在乖巧背后可能隐藏的其他东西,更多地关注孩子才是真正地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同时也是对孩子更好的爱。
2.不健康的成长环境
我们常说的有家庭溺爱过度、家庭暴力、家庭冷暴力、父母离异等,这些都是不健康成长环境。在这些环境当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或因各度溺爱变得没有感恩心不懂得珍惜;或因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他们的性格也就会发生一些变异,有些甚至呈现心理问题,变得反人类反社会。
3.陪伴是最好的方式
当家长们发现孩子有两层性格时,一定要重视,并且马上寻找原因。如果是因为家庭成长因素,那家长们一定要想办法改善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尽可能多陪伴并帮助孩子。孩子毕竟还小,他们有着很大的可塑性,家长们只要用爱和时间去陪伴,这样子的性格很快就可以得到改善。
4.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更多的时候,父母和家庭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原因,并非遗传。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他们的性格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所影响。正因为如此,家长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观,拥有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性格。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