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是欺负小动物是怎么回事,宝宝总是害怕小动物怎么办
1、宝宝总是欺负小动物是怎么回事
阳阳是跟奶奶一起长大的,奶奶生病后,阳阳便回到了妈妈家。妈妈家养着美丽的小金鱼、绿壳乌龟,阳阳并不喜欢,他吵着要跟奶奶玩,可是奶奶
1、宝宝总是欺负小动物是怎么回事
阳阳是跟奶奶一起长大的,奶奶生病后,阳阳便回到了妈妈家。妈妈家养着美丽的小金鱼、绿壳乌龟,阳阳并不喜欢,他吵着要跟奶奶玩,可是奶奶在医院里需要安静,妈妈不能带阳阳去,阳阳很不开心。
一天,妈妈从厨房出来,看到阳阳拿着一把刀,正对着乌龟壳发力呢!妈妈大惊,小小的孩子怎么这么狠心呢?
可能是受了委屈
宝宝欺负小动物的行为经常发生。出现这样的行为,难道真的是宝宝本性很残忍才做出的行为吗?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儿童虐待小动物的行为实际是儿童心理障碍的行为化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儿童发泄心中郁闷、缓解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类个体遭遇心理压力和挫折境遇时,他的攻击性行为就会被激发出来。宝宝天性善良,做出这样残忍的行为,妈妈先要思考一下,宝宝是否心理不舒服呢?有什么压力困扰着他呢?比如,妈妈是不是关心宝宝不够?宝宝是否有什么愿望没有实现?家人是不是对宝宝要求过严?宝宝是不是不喜欢幼儿园的生活?……
3岁以前的宝宝,还不具备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当宝宝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时,心里难过,而又没有勇气也没有能力反击,内心就会积留一股怨气、怒气,他要发泄掉这些负面情绪,不敢跟大人较量,就只有欺负比他更弱小的有生命的小动物了。
所以,当妈妈看到宝宝用刀切乌龟壳、用脚踢小狗、用手拧猫咪的身体、把金鱼从水里捞出来等欺负小动物的行为时,在制止宝宝的行为后,还要了解宝宝的内心。如果宝宝是因为不喜欢幼儿园而郁闷,妈妈就要和老师取得联系,搞清楚宝宝在幼儿园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然后帮助宝宝解开心结,这样,宝宝才不至于“踢死狗”。
幼儿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宝宝的内心隐藏着仇怨的死角,在人格建构过程中就不会是积极向上的,成人后就容易形成反社会型人格,表现为:对挫折和不公平的遭遇过度敏感;没有一颗宽容的心,常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行为;多疑,对他人常常抱有敌意,不能顺利交往等。
想办法改变宝宝的心情
3岁前的宝宝,靠着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发展自我,宝宝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宝宝才能快乐成长。精神压力持续久了,得不到释放,就会演变为精神病变,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妈妈平时要多关注宝宝,一旦宝宝情绪不好,或者出现不良的发泄行为,比如,残害小动物、欺负小动物等,在及时纠正宝宝行为的同时,还要帮助宝宝抚平内心的不稳定。
1.帮助宝宝缓解心理压力
宝宝出现了残忍行为,妈妈要帮助宝宝查找造成这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是由哪种压力造成的,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去减轻、缓解宝宝的心理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带宝宝出去散步、做一些蹦蹦跳跳的运动;给宝宝一支画笔,让宝宝涂鸦玩;把宝宝抱在怀里,陪宝宝静静地坐着;听宝宝讲讲遇到了什么不高兴的事情……
当然,要用哪种方式来释放掉负面情绪,还要看宝宝的意愿。妈妈提出来,让宝宝选择,再好不过了。
2.培养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
一个热爱小动物的宝宝,能够切身体会到小动物的感受,小动物疼痛的时候,他们也会很痛心,所以,教孩子养一只小动物、带孩子亲近小动物,对孩子的人格发展绝对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
家里养一只小狗、小鸟、小乌龟、小金鱼、小兔子等,和宝宝一起照顾小动物,宝宝和小动物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等宝宝发现了小动物的诸多可爱之处后,和小动物的感情就建立起来了。
3.给予宝宝足够的爱
0~3岁,是宝宝建立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的关键时期。信任感建立得好的宝宝,感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他的心态是乐观而美好的,对待外界也是亲善友爱的。即便遇到小小的挫折、不如意,也能正确面对,而不是通过极端的方式去发泄。
在3岁以前,特别是2岁以前,妈妈要多多陪伴宝宝,多和宝宝沟通,让宝宝享受到足够的爱,宝宝才会施以爱。当然,这里的爱是理智而甜蜜的亲子之爱,不是宝宝要什么给什么的物质上的溺爱。
有的妈妈觉得宝宝的日子太舒服,于是总是想办法给宝宝设立一些小困难,以培养宝宝的抗挫折能力。培养抗挫折能力没有错,但是妈妈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让宝宝感觉妈妈很冷酷,这样宝宝无法建立起信任感,就容易滋生仇恨的情绪,进而诱发他的虐待行为。
培养抗挫折能力,要根据宝宝的承受力酌情对待。比如,对于刚刚会走路的宝宝,如果要他走很长的一段路,宝宝就会对走路失去信心,一出门就让抱着。如果妈妈只让他走一小段路,然后随着腿部肌肉的逐步发达,拉长走路的距离,宝宝就会对走路充满信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宝宝总是害怕小动物怎么办
小明16个月了,平时活泼好动,但唯独看到小动物很是害怕。猫猫狗狗暂且不说,即便一只茸毛小鸡也不敢用手去触摸。一到公园里,面对肉肉的白鸽、散养的小羊等更是躲得远远的,这让妈妈担心不已,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对小动物都喜爱有加,自己的宝宝为什么总是畏畏缩缩的样子?该如何消除宝宝的恐惧心理呢?
恐惧小动物的理由
恐惧、害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一个大人如果对某种小动物表现出很大的恐惧,不敢看、不敢摸,有的甚至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口渴、发抖、休克等,那么这份恐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幼时一次恐怖的经历,或者幼小的时候没有及时改变害怕的心理。
幼时没有及时纠正,长大后就需要专业心理医师的介入了,催眠疗法、强迫疗法、情景治疗等都是治疗恐惧的好方法。但是有的人即使进行专业治疗,也不一定有效果,反而成为某个心灵死角。
为了让宝宝有个健康、敞亮的心理,妈妈要搞清楚宝宝何以会有恐惧心理、为什么会害怕小动物。
当然,宝宝只是表现出一般的害怕,并不说明什么。如果一见到某种动物就非常紧张、苦恼、逃离,那么妈妈就要观察一下宝宝何以如此害怕。
对于小宝宝,妈妈是非常关心他们的安危的。妈妈为了不让小宝宝被猫挠了、被狗咬了、被虫子啃了,就会告诉宝宝::咬人!宝宝躲远点!"这样说没有错,但是在宝宝没有认识到这是怎么样一种动物的情况下,有可能阻碍宝宝对这种动物的探索兴趣,今后更无从知道这种动物会在哪种情况下伤害自己,在哪种情况下不会伤害自己,思维意识只停留在这种动物很可怕上。所以,妈妈不要在宝宝没有建立起对小动物的认识之前,动不动就对宝宝提出这样的警告。
除了妈妈的负面教导外,宝宝亲眼见到别人被小动物伤害的画面、电视上播放的画面、别人描述的画面等,对宝宝来讲都是一种不良暗示。
为了防止宝宝被外界资讯左右,妈妈需要从小带领宝宝与小动物进行良性接触。现在,养宠物狗的比较多,很多小狗狗都是非常友善的。妈妈可以在主人的陪同下,和宝宝一起喂喂小狗,摸摸小狗,然后告诉宝宝::小狗狗很友善,轻轻地抚摸,小狗狗会很舒服!如果弄痛小狗狗,它可能就咬人了!"当狗狗不愿意被人摸的时候,妈妈就说::宝宝不摸了,小狗狗不愿意了!"然后带宝宝离开。
平时,妈妈可以在宝宝面前多讲述一些小狗狗看家护院、保护主人、顽皮可爱的故事,这样有利于宝宝对狗狗有个良好的印象。
培养宝宝和小动物的感情
宝宝是否喜欢小动物,关系着宝宝未来性格的发展。那些喜欢小动物、愿意养小动物的宝宝,会更有爱心,在人际交往中更愿意付出、更勤快等。
6岁以前的儿童,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个体。所以,他们会把小动物当成有思想、能活动的小伙伴,寂寞了、不开心了、受委屈了的时候,会对着小动物诉说。这个过程,有利于宝宝的思维发展。所以,妈妈要注意培养宝宝对小动物的感情。
宝宝小的时候,很自然地要躲避小动物。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对宝宝说::小动物很可爱的,宝宝不怕啊!"当宝宝玩耍的时候,妈妈可以故意把小动物放在离宝宝近点的地方,或者抱着小动物玩耍。也许宝宝并不在意妈妈的行为,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宝宝害怕的情绪就会减弱以至消退。妈妈就能发现,宝宝从能接受小动物在他身边,发展到和小动物玩耍了。
很多妈妈不喜欢小动物,是觉得小动物身上有病菌,不利于宝宝的健康。其实,那些经常洗澡的小狗狗,身上并不脏。偶尔摸摸,不会传染到病菌。如果宝宝摸完,妈妈就给宝宝洗手、洗澡就更好了。
宝宝的爱心、好奇心都很强,如果妈妈鼓励宝宝给狗狗喂食,宝宝会非常愿意的,但是也会表现出害怕的情绪。妈妈可以一边喂,一边鼓励宝宝学。有妈妈陪伴,宝宝不会特别害怕。
如果宝宝已经对某种小动物产生了畏惧心理,即使这种小动物对宝宝不会有伤害,妈妈都不要强行把宝宝和小动物放在一起,妈妈要尽可能地忽略宝宝的这种情绪,但只是表面忽略,内心里要想办法去改变宝宝。
家里也可以养一些安全性较高的小动物,比如小白兔、小乌龟、小金鱼、小荷兰鼠等,平时,和宝宝一起喂养、整理卫生,逗小动物玩。小动物很乖巧的,对于喂养它的小主人会有情感上的回应,能够促进宝宝对小动物的喜欢。
妈妈可以多带宝宝去动物园、昆虫馆游玩,到海洋馆、宠物市场等地方参观,教宝宝认识各种动物,并告诉宝宝::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它们。"
除此以外,妈妈多给宝宝看看关于小动物的书和画片,给他讲一些小猫小狗和小宝宝做朋友的故事,再带他到有宠物的朋友家做客,让他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跟小狗小猫一起玩的,都能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冬季宝宝总是流口水怎么回事?
几乎每一个家长都会遭遇同样的困惑,宝宝总是流口水,小嘴就像泉眼一样止不住地流口水,口水巾换了一条又一条还是不够用,脸蛋衣领上全是宝宝的杰作,看着宝宝流口水可爱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宝宝流口水绝不是简单的擦擦就完事,家长护理的时候需要小心。
宝宝流口水正常吗?
可能很多妈妈表示费解,宝宝出生的前几个月还好好的等到了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口水流不停,还喜欢吃小手手,口水弄得到处都是怎么擦都擦不完。其实早期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现象,因为此时的婴儿还没有接触淀粉类的主食母乳和奶粉对唾液的刺激不大,唾液腺分泌的口水比较少基本不会流口水。到了添加副食的阶段食物成分的改变刺激唾液腺,婴儿的口腔浅又小吞咽能力又不强不能把口水及时咽下去,口水就会:漫过大堤"。
宝宝流口水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流口水的好处
宝宝六口水的时间正处于长牙期,牙龈组织会不舒服冒笋的牙尖又很脆弱此时宝宝的口水相当于天然的润滑剂可以滋润口腔牙龈还能预防口腔炎症。同时分泌的口水可以保持口腔湿润对刚长出来的小牙有清洁消毒的作用,所以刚长牙的宝宝不刷牙也很少有长蛀牙的情况。唾液腺分泌的口水还能刺激味蕾从而提高宝宝的食欲,帮助舌头和嘴唇的活动完善吞咽动作更早地学舌。
流口水的坏处
宝宝的口水中含有腐蚀性的消化酶是偏酸性的,婴儿的皮肤角质层薄易受刺激,宝宝吮吸手指将口水弄到脸上嘴角等位置很容易出现皮肤发红甚至是皮肤炎症。冬季口水弄到脸上容易皴裂。
宝宝出现以下流口水的症状妈妈需谨慎
1.宝宝不停地流口水口角还经常长水泡可能是口腔疾病口腔溃疡或者是口腔炎症,宝宝出现口腔疾病会影响食欲和吞咽能力。
2.如果宝宝流口水的时候还伴有发烧、流鼻涕的症状可能是咽喉炎或者扁桃体发炎,因为咽喉红肿吞咽困难所以才会流口水。
3.如果宝宝流口水的同时口角有破皮溃疡的情况要检查宝宝是否是得了手足口病或者是水痘。溃疡出现在口腔吞咽障碍口水量增多。
4、夫妻俩总是怀不上宝宝是怎么回事
夫妻俩都是在最佳育龄阶段,性生活正常、没有避孕,还在努力备孕,但是总怀不上宝宝或者怀上后有流产、早产、死产等终止妊娠的情况,这是怎么回事呢?
备孕夫妻能否怀孕受以下因素影响:
1、手机放裤兜
很多男性都习惯把手机放在裤兜或者腰间,长此下去,睾丸会受到电磁波的辐射,精子的运动能力受到限制,精子的数量也相应减少。
改正方法:把手机拿在手里或放在包里,在家里或办公室就放在桌子上。
2、穿紧身牛仔裤
太紧的牛仔裤不适合男性,尤其是散热不好,透气性差的化纤类裤子会让阴囊处于紧闭状态,空气流通不佳,容易滋生细菌,诱发生殖道炎症。此外,也会阻碍阴囊皮肤散热降温,血液循环受阻,不利于精子产生和摄取营养,今后更会造成不育的严重后果。
改正方法:穿比较宽松,透气性好的裤子。
3、开车久坐
男性开车时间长,久坐不动导致盆腔供血不足,血样量缩减,提供给精子的能量、营养物质也减少,精子质量就受到影响。而女性长期久坐则会造成痛经的现象,又缺乏运动,气血循环不佳,子宫内膜容易异位,这些都会导致不孕。
改正方法:经常久坐的人每45分钟就要起来活动5分钟,每天活动的时间至少要30分钟以上。
4、吸烟
吸烟可是阻碍优生优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女性的卵巢功能会因为吸烟而受到干扰和破坏,导致月经不调,过早绝经或者不孕,就算怀孕,也容易发生流产、早产、死产的情况,生出的宝宝体重也比同龄者轻。男性吸烟则会降低精子的数量,因为烟雾中有大量致畸物质,会带来不育或畸形胎儿的危害。
改正方法:戒烟。
5、喝酒
过量饮酒会危及人体生殖系统功能,造成内分泌紊乱,生殖细胞染色特的结构和数目也会因此而变化,体内毒素因为血管扩张而加快被人体吸收,降低精子质量。此外,酒精也会阻碍女性卵子的发育和成熟,大大增加不孕和畸形胎儿的几率。
改正方法:饮酒要适量,备孕期间要尽量戒酒。
6、工作压力大
影响男女双方生育功能的因素万万不能忽略了精神和个性因素。
关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研究指出,女性心理若长期处于恐惧不安和紧张忧虑的状态下,很容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性激素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生殖功能失调,比如月经稀少、排卵稀少、无排卵性月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闭经等情况,也会造成输卵管痉挛,不利于精子穿透。
同理,男性若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情绪不佳的状态,大脑皮层对性腺轴激素就会产生抑制现象,生成精子的能力大大下降。
改正方法:经常运动,增加自己自己的生活乐趣,让精神尽量放松,听听欢快的音乐。(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