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婴“恋母”源于生理脆弱,妈妈的苦恼:孩子为何“恋母”
1、男婴“恋母”源于生理脆弱
无论是自然法则(生物与进化)还是社会法则(心理、伦理和文化习俗),都对亲情以内的两性关系作了某种限制和规定,超越就可能受到惩罚,比如,解
1、男婴“恋母”源于生理脆弱
无论是自然法则(生物与进化)还是社会法则(心理、伦理和文化习俗),都对亲情以内的两性关系作了某种限制和规定,超越就可能受到惩罚,比如,解释不适宜的亲情以内的两性关系的经典是,俄狄蒲斯情结(恋母情结)和伊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
如今,一个极其类似俄狄蒲斯情结的现象摆到了大家面前,并由此向人们寻求合理解释的请求。
调查:男婴比女婴更留恋母体
近期,瑞典和美国研究人员合作,对在1987年到1996年十年中出生在瑞典的66万名婴儿进行调查,发现男婴分娩的时间普遍比女婴晚,平均起来男婴比女婴在母体中要多呆一天的时间才肯降临人世。
而且,统计表明,26.5%的男婴孕期超过41周,但是只有22.5%的女婴孕期超过41周,在这一点上男婴比女婴高出4个百分点。同时,男婴孕期超过43周的几率是女婴的1.5倍。对此,研究人员坦承还没有深入的科学根据来解释为什么男婴比女婴更留恋母体。
在解释、分析和推论男婴(人)是否普遍或更“恋母”时,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要弄清,人类的孕育周期有一个适中的度,短了不好,也并非越长越好。
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周产下的婴儿为早产儿,显然,由于孕育尚未成熟,这样的孩子即使存活也是先天不足,就如同早熟的水果,难以下咽。但是,如果妊娠超过42周,又称为过期妊娠,也并不意味着就对胎儿有利。其一,过期妊娠可造成供养胎儿的胎盘老化,可使胎儿供氧和营养不足而造成死亡;其二,可因为胎儿过分生长造成胎头过大,会导致难产。所以,人的进化过程确定,39周至42周对于一个生命的孕育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时间长度。
因此,从科学和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的角度来探讨,上述瑞、美研究人员的研究只能说男婴的“恋母”是在适宜的时间范围内平均男婴比女婴多在母体内呆一天。一种解释:为获得更多的养料
为什么男婴(人)比女婴(人)普遍“恋母”?第一种解释是美化的说法。平均起来男性比女性多在母亲的体内呆一天,男性在发育期吸收的营养就会更多,大脑发育也更好,智商也相应提高。而这种差距虽不能说有“洞中一日,世上百年”的效果,也类似于差之厘毫,失之千里的效应。
国内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了这种差距的可信性。研究发现,越是在母体内呆的时间长,对婴儿的神经行为和发育越有利。所谓神经行为是新生儿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具体地讲,胎儿在母体内多呆一周,以后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发育的成熟度提高一个等级的可能性便增加了约12%。
由于有这样的因果关系,男婴(人)就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母体环境,能多呆一天是一天,所以到出生后更显得智商高,也就为日后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主宰打下先天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男婴(人)的“恋母”是有相当重要的原因的。
对这个解释女性肯定会不满,或不愿苟同,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从来也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证明男性的智商比女性高,同时成功学也从来把一个人的成功归结为三分智商,七分情商,所以女性也就姑且听之。更何况还有“摇纺车的手统治着世界”之说呢!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妈妈的苦恼:孩子为何“恋母”
明明快4岁了,还总是离不开妈妈,玩的时候、睡觉的时候都要妈妈陪着。平时,只要妈妈在,他就寸步不离地缠着妈妈,明明对妈妈的依赖远远超过和他同龄的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孩子在1岁半至3岁时是敏感性和依赖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造成孩子的恋母心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曾提出男孩的“恋母情结”,即男孩对妈妈的爱超过了一般的母子感情,带着某种占有欲。
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这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只对妈妈一个人亲热,孩子越依恋她,她越高兴,她不愿意孩子对别人有感情,认为这样就会冲淡对她的感情。妈妈的这种私心往往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人的性格大多是在一生最初几年内形成的。”而妈妈的言行和感情,对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呱呱坠地后,妈妈是他的第一任老师。婴儿时期,妈妈对孩子的怀抱、缠绵的歌声、轻柔的爱抚,这种种良性的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都是极为有利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妈妈对孩子的爱抚如果依旧如故,这样会人为造成孩子的婴儿化心理时期延长,干预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孩子的“恋母”心理。
孩子过分地依恋妈妈,整日只想围着妈妈转,他的社交圈子和生活面都太窄,对他的智能、合群行为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久而久之,还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感情脆弱,不能适应社会。
妈妈应该认识到,孩子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他将来必须同各种人接触,必须具有社会化的感情,才能同别人协调地工作和生活。不然,妈妈就等于害了孩子。那么,妈妈究竟该怎么办呢?
(1)让孩子同其他亲人多接触,培养他对其他亲人的感情。你不妨让孩子比较亲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来家生活几天,也可以让孩子到他们家中去住住,适当离开妈妈,清除他的依赖性。
(2)为孩子在亲戚和邻居中找几个小伙伴,培养他对小伙伴的友好感情。让他们互相串串门,在一起玩玩。鼓励孩子和同龄人交朋友,使他逐渐地体会到生活中不仅有母子之情,父子之亲,亲人之爱,还有友情。
(3)不要经常对孩子做各种像对婴儿那样的亲昵动作,如亲吻、拥抱,过多地抚摸其身体等。要让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像对“小毛头”那样对待自己了,这样也可以逐渐淡化其对妈妈的依恋。
(4)从小养成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妈妈搂着睡,否则就不肯入睡。这种孩子往往较瘦弱、胆小、怯懦、爱哭,缺乏独立性。从小养成独睡习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种现象。
(5)不必过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束缚孩子的手脚。即使你单独同孩子在家,也要尽量让他独立听故事录音、看电视、读书等。孩子的活动多了,注意就不会只集中在妈妈一人身上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