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反思,笋芽儿》的教学反思
1、教育中的反思
记得童年的时候,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生活在大山区里。爸爸妈妈的工作也特别劳累,所以妈妈的脾气很不好,对我们的管制也很严,尤其在教育我姐姐上,总觉得
1、教育中的反思
记得童年的时候,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太好,生活在大山区里。爸爸妈妈的工作也特别劳累,所以妈妈的脾气很不好,对我们的管制也很严,尤其在教育我姐姐上,总觉得她成绩不够理想丢了爸妈的脸,不是打就是骂。所以,我就变得很乖巧:做什么事情都先考虑妈妈的看法,从来不敢有什么偏离常规的想法与行动。就连孩子们在一起谈论理想的时候也从不敢说出以后要当什么家什么师的,觉得既然做不到就不能说出来让别人笑话。虽然喜欢音乐可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因为他们说:唱歌又不能当饭吃!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因为爸爸教育我们:玩物丧志!要说心中的理想,那就是保持好的成绩,为大人增光!
谁知上了高中后,我的成绩渐渐落后了,失去了唯一引以为荣的东西,我的人生变得一片茫然。转眼有了自己的孩子,我暗暗下了决心:一定不要过多压抑她的性格,培养她成为一个敢想敢做,兴趣广泛,充满理想,热爱生活的人!
所以,在教育朵朵的过程中小事情我一般都随着她,不去强调什么规矩方圆,就算有些小错误也总是和颜悦色,耐心说服教育。
明天朵朵就满27个月了,有了自己的思维,并且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了,我也一直觉得她是个聪明的乖孩子。但是大家却对她有很大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
1.妈妈在家时太粘人。要妈妈全天候伺候,不要别人插一下手,稍不如意就好哭。
2.要妈妈喂饭但又不好好吃。五一期间吃的饭菜比姐姐喂的起码少一半!
3.仗着有妈妈管对别人不礼貌。凶巴巴地叫“姐姐走!”“爷爷走!”甚至“爸爸走!”
4.竟然学会骂人!让小朋友“滚!”
5.只要吃糖,对一切蔬菜瓜果不感兴趣。
所以,大家要我这个做妈妈的开始对她严厉起来!
她爸爸的态度颇为激烈,要求我狠狠打她一顿!说:“小孩子非得怕一个人,不然长大之后就难以管教,甚至吸毒堕落!!”(真是危人耸听。)
我说:“中国传统严父慈母,还是你打吧!”
他说:“一个打,一个护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我说:“我坚决和你站在一条战线上!一定不护着她!”
他说:“还是你来吧!她跟你比较亲嘛!”(简直是强词夺理。)
…….
我只想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难道这就已经算是溺爱了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笋芽儿》的教学反思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好美!很温柔,很安静感觉真像在睡梦中美美地做着香甜的梦。孩子们这样说。是的,很美。课文从一开始,就用这样美丽恬静的文字抓住了小朋友们的心。昨天上课我刚称大家为“同学们”,意味着大家已经长大了。但是这节课,这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不知不觉又开始称呼大家为:小朋友们。优美动人的文字,就是这样地抓住了我们的心。因为这样的美,这堂课,我们最主要的就是享受这样的文字所给予我们心灵的轻抚。引入非常简单,我在黑板上写上“笋”字:读一读,说一说,它有那些亲戚呢?于是小朋友们开始说:竹子,还有就是小时候的笋芽儿。出示课题,读一读。不用说,连课题大家都是读得那么的轻柔。我说,真好,从我们女小朋友脸上已经读到了笋芽儿娇嫩、温柔、甜美的感觉了。再读一读吧。大家更起劲了,一起柔声又用心地读:笋芽儿。
然后呢?出示课文第一小节,大家不约而同地读起来。读完,就出现了上面这样陶醉的一幕。
是啊,我们被文字陶醉了。虽然我的衔接也有点生疏,但是这样丝毫不影响我们之间对文字的亲近感。读啊读啊,读着,一个个举手了:我发现这里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还在沉睡。沉睡就是睡得很熟,很香。我来给大家读一读:沙沙沙,沙沙沙……张玲鼓掌了。我也给大家读一读。贾超站起来:沙~~~沙沙,沙~~~沙沙……他把沙沙的声音故意拉了长,大家开始笑了。
你喜欢这样读吧?他说:恩。好继续读。
沙~~沙沙,沙~~沙沙……又是鼓掌。突然想起上次我们学习《幸福的回忆》一文,为了体会当时的那种情感,我们试着排练课文剧,就“我”和妈妈一起去峨眉山发现邓爷爷来了那一段。要表现“一路上,我蹦呀跳呀,挺高兴的”这样的感觉,经过一番的指导,孩子们的好奇、激动、兴奋、高兴最终还是停留在一个劲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那是什么呀?而妈妈呢?是一一的回答,最多模仿我示范的:那是红梅,上次你在叔叔家里不是看到过么?显然,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不是那么的非常细致入微,所以难以表现七岁的孩子跟着妈妈去旅游的那种感觉。从那时起,“让孩子们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胞,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就是这样,“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这样的情景联系马上跳出来了。和以往一样,灵机一动又来了:小朋友们,你们有看到过春雨弹奏乐曲么?大家好激动,都看到过了。那是怎么样的呢?小朋友说:雨滴下来,声音滴答滴答的。还有的说,雨滴在叶子上,圆圆的一颗一颗,很美丽。有的说,雨滴在稻叶上,滚下来的时候骨碌一下,很有趣。那叶子呢?邱浩杰一边示范一边说:就是这样,叶子一上一下的跳动,好象在弹琴一样。春雨姑娘弹奏着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开始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了。孩子们读: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学着呼唤呼唤好么开了,陈宾好象朗诵得很好,大家热烈地鼓掌。余礼平就读得更加激动了,不禁喊了出来:……春天来啦!!
呵呵,这样喊笋芽儿都要吓坏了。还是邱浩杰,一语点破读的问题了。
恩,让我们想一想,春雨姑娘是怎么呼唤的呢?我们一边轻轻地用手来回拨着,一边轻轻地喊: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我们的笋芽儿呢?来,我们看看课文吧。翻开了课文,我们读起了第二自然段。本来不会这样集体地读这一段,只可惜我习惯经常这样的蹦出一句,打乱了我们的课堂。这一次就是这样,唧咕唧咕几句,我的笨拙的引导连自己都不愿意记住。真恨了自己。不过幸亏小朋友们了,他们的发现总是那么的精彩:戴航说:这里笋芽儿揉揉眼睛,撒娇都是小孩子的动作,感觉起来很美。大家忙着补充:是很温柔。很可爱,很娇嫩的孩子……
石千惠说:这一段真美!我也想好好去睡睡了。是呀,真美。其实不仅这一段美,这整篇课文都是这样的美。那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篇课文吧。有了引子,孩子们显然要激动得多。于是,给10分钟时间,大家开始读。女孩子们一个个摇头晃脑,神情专注,看来确实很认真啊。男孩子呢?也有这样的,也有好象没有这样那样的表情。看看陈杰,好象还在读啊。走近一听,声音细细的,可是好有感情啊。欣赏一会,陈杰更加认真了。
虽然很认真,但是总是要腻的。虽然说过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但是大家还是不能放大胆子用更多的形式,比如表演。走到甘嘉欣面前说:甘嘉欣,你说过可以用表演的吧?是的。她点点头。那么,你就可以找个伴一起试试啊。得了允许,她马上找了曹敏,可是,还有点怯怯的,站起来了,又坐了下去。再鼓励一下吧。好了,终于站起来,离开位置,去找另外的伴了。别的小朋友疑惑地看着他们,似乎在想,他们怎么那么大胆呢?看看同学们,还是很认真。但是,已经有同学厌倦了。看,这就有一个,袁重霞。怎么办好呢?寻思着,我走了过去:袁重霞你读好了么?他很羞涩地笑笑。这样吧,易老师和你一起读怎样?他果然很高兴,美美地和我读了起来。孩子就是那么容易受到激励,只要你会关注她。
看看周围的孩子们,有了甘嘉欣的开始,除了两个同学还来问我“可不可以干什么”,大家的胆子大了起来,都找伴表演的表演,分角色朗读的朗读,教室里又激起了一个新高潮。
这,就是我想要的。
只是可惜,因为这堂课前面花了好些时间欣赏王燕的小文章《杀鱼》,所以导致最后没有充分的交流时间展示大家的学习成果,看来只有放到下节课去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乖宝宝”反常,妈妈反思
前不久,儿子所在的托儿所搞了一次亲子活动。作为妈妈,我欣然地参加了。
在前往托儿所的路上,我的心情格外好,我一边走,一边还在想着如何与儿子一同齐心协力做游戏、儿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如何与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然而,这一切的好心情却由于儿子在亲子活动中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表现而荡然无存,留给我的是好几天的思考。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儿子在那天的表现吧。
活动是在下午进行的。当接受邀请的父母们都在教室的四周坐好之后,老师招呼所有的小朋友们在教室的中间围了个圈,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拉开了本次亲子活动的序幕。然而,正当所有的小朋友都围着老师一起唱歌时,我的儿子却不在其中,只见他绕着小朋友们的圈子正疯狂地跑着,边跑嘴巴还在边“啊啊啊……”地大叫着。我看情景不对,赶忙在一旁制止他。可是他把我的话当耳边风,还在一圈接一圈地跑着。更甚者,在他跑了五六圈之后,他竟跪下来接着用膝盖“跑”……所有的父母都在一旁看着他笑,我则满脸通红。终于,逮了个机会,我把他抓住了,不允许他继续乱跑了。可是,他不跑了,但仍然不归队。其他的小朋友继续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而他却躲到一旁去看书了,不管周围的喧闹,任凭我如何劝说都不愿出来。无奈,我只好让他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活动。但是,当老师拿出准备好的蛋糕,正在给小朋友讲解蛋糕中图形的含义时,儿子却从教室一旁的图书角冲了出来,挤进人群,伸出小手指,从蛋糕上刮下一点奶油来舔。此时其他的小朋友也纷纷效仿,用手指戳蛋糕、舔奶油,这场面引起了周围父母们的哄然大笑。望着这个“毫无组织纪律性”的儿子,我有些生气,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与众不同?一切都是这么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无法知道儿子当时真正的想法,毕竟他还小,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还无法完全和你沟通。他究竟为何如此反常呢?
一句话解读
一般而言,2~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他们有着强烈的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的愿望,在和周围人接触的过程中,往往喜欢自我中心,甚至非常叛逆。 文中的宝宝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表现出很强的自我中心,和老师的要求格格不入,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和小朋友们的行为不一致,这是他这个年龄段的特征。面对孩子的独立反抗,爸爸妈妈应该有自己的应对措施。
·了解孩子反抗的原因
爸妈的建议不被孩子采纳,是因为爸妈没有说清要求,还是孩子正被眼前的游戏所吸引?爸妈可以根据不同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一则直截了当提出要求:如:“今天你在家做值日生,我们一起摆碗筷。”另则给孩子留点时间结束手中的游戏,接着再参与另一个活动,当然父母要说明另一个活动有趣在哪里。父母借用转移孩子兴趣的方法,达到吸引孩子的目的。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爸妈了解了孩子反抗期的特点后,可以因势利导,不要强求孩子。一旦孩子采纳了你的合理建议,爸妈可以适时表扬孩子,让孩子体会到成功感,对自己更有信心。
·不要过分约束孩子
有些孩子的放纵和捣乱行为可能是爸妈过于宠爱造成;有部分孩子则相反:爸妈过于约束孩子,用高压甚至军事化训练方式使孩子服从自己,更加重了孩子的逆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捣蛋鬼、多动儿的形象出现在爸妈面前,引起爸妈的烦恼。爸妈应该适度调整自己的教育形式,创设一个宽松、理解、民主的氛围,适当给孩子宣泄和活动的机会,和孩子平等交往。
给本文妈咪的建议:
在文中,妈咪怀着高兴的心情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想象着活动给孩子带来的收获。除了这些,妈妈还可以给孩子做更多的心理准备工作,如和孩子一同想象有哪些活动,该怎样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如果爸妈了解自己的孩子很有个性,可能比较叛逆,则要有些针对性的准备。爸妈可以在活动之前先教会孩子在集体中做游戏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如果爸妈在活动前未雨绸缪,给孩子事先定好契约,相信孩子的表现就不会“失常”。
面对孩子的异常表现,本文妈咪提出了很多忧虑“儿子为何如此反常”,“他为何与众不同”?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爸妈的教养模式,比如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爸妈都要认真考虑。
专家提议一: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
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妈妈发现了自己的孩子虽然不能在集体中正常参与活动,但却会自己躲到一边去看书,可见,此时孩子的兴趣不在集体活动中。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仔细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安排有趣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于有个性的孩子,爸妈更要言传身教,教育目标要一致,还要耐心设计教育方案,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发扬他闪光的行为,帮助孩子纠正不合适的行为。
专家提议二:从小培养孩子的个性
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父母究竟了解他多少?孩子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不好?父母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个“乖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教育方案最好呢?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撰写过《一个婴儿的传略》:一百多年前,一位妇人带着两岁半的孩子来到达尔文的家中。妇人问:“尊敬的先生,我现在给孩子开始进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点?”达尔文答:“不,女士,您已经迟了,整整迟了两年半。”
有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应该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有的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任务,父母只管做好养育工作,让孩子吃饱,穿好即可。殊不知,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在家庭这个小社会环境中,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学习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不同教养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此,爸妈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反思:科研与激情
案 例
反思:科研与激情
郑丽鸿
一、 案例背景
“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是幼儿园大班的一节很传统科学教育活动。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希望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明白电线的导电作用,电池的蓄电作用,并以此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我园的观摩教学活动中大三班的胡老师组织孩子进行的同一内容的活动中,两次得到全体参加观摩活动的老师们的热烈掌声,这些掌声是给予孩子们的,因为孩子们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令所有观摩者惊讶、惊叹。一般地说,小灯泡接上电线、电池亮了也就很好了,但在短短的30分钟时间里,这些孩子们由刚开始的手足无措到新方法不断冒出来,令现场所有人感动、感叹、振奋。这些掌声也是给予胡老师的,是她的热情和投入了无痕迹的指导把孩子们引入了一个无限探索的天地。应该说此次活动是对幼儿园传统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突破,这种突破既有对传统上课模式和教师角色的突破,也有对幼儿学习理念的突破。这堂课我们科学课题组的几位教师自始至终参加了研究。
二、案例描述和分析
在胡老师组织的此次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教师要求孩子怎样,而是孩子兴致勃勃地、愉快地、十分投入地想办法让自己的小灯泡亮起来。当一个、两个、三个小灯泡亮起来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激动地大喊:“我的亮了!”所有的观摩教师都看到了孩子们发光的快乐眼神,大家禁不住都在感叹:“原来快乐学习是可行的!”因为是快乐的,所以也是非常自主的。请听活动结束时孩子的一段对话:徐欣哲:“我会三种方法,我能用三种方法让小灯泡亮起来!”陆俊宏:“你吹牛!”徐欣哲:“不信,咱们回去试试!”。从这几句对话中,我们看到的并不仅仅是孩子们掌握了几种使小灯泡亮的方法,而是看到了孩子们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应该说这也是本次活动带给孩子的最有价值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是快乐的。《纲要》总则第4条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说明了现代教育“人本化”的发展趋势和幼教工作者儿童观、教育观的巨大转变。幼儿园教育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主动的、健康的、快乐的。
在准备此次活动时,胡老师特别担心刚开始的环节,如果大部分孩子不会,怎么办?会不会“冷场”?要不要告诉孩子,教会孩子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研讨时大家一致的意见是:让孩子引领孩子。结果也确是如此,当一个孩子的灯泡亮了时,所有的孩子呼地跑过来观看、学习,然后兴奋地又回到自己的操作台前忙碌。当老师提示幼儿如何让小灯泡更亮时,我们看到两个孩子、三个孩子自主地结合在一起,把两个、三个电池连起来,把两根电线接起来,他们如此惊喜地看到小灯泡真的更亮了!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幼儿园孩子的合作意识还处于非常低的发展水平,所以也有许多人怀疑幼儿园的孩子是否存在合作学习。
胡老师组织的此次科学探索活动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创造性,而且也看到了年轻教师在新《纲要》精神引领下教育观念的实质性转变和在教育实践方面的突破,胡老师谦虚地说自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活动结束时,胡老师说过一句话很令人反省,她说:“我觉得自己没做什么呀,但孩子们表现太好了!”。在以往,无论是教师的日常教学,还是公开教学活动,我们看到最多的基本上都还是教师个人风采的展示。一个活动从准备到实施,教师考虑最多的都是关于自己如何去教,很少会去想孩子们是如何学习的,也就是说我们过于迷信自己的教,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教师个人的忙碌。教师干预过多、控制过多、儿童被动学习的现象比比皆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倡导的儿童主动学习的理念成为一句空话。在景老师的活动中,没有演示、没有讲解,教师只是为孩子们设置了一个问题情境,提供了能够物化教育目标的结构材料,孩子们便积极地投入到探索中,大班孩子特有的好胜心驱使他们要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在孩子们开始时的黑暗摸索中,教师不急不躁,只是耐心等待,当终于有一个孩子无意中让小灯泡亮了时,犹如在全班点燃了一座希望的明灯,无须教师要求,所有的孩子自动地跑过来学习,恍然大悟一般又转回继续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辅助有新办法的孩子演示给别的孩子看,正是孩子们的一个个新办法又刺激了孩子们源源不断的智慧火花,让我们看到孩子们自我激励、自我学习、自我调节的最好实例。相信孩子,相信孩子是有巨大发展潜力、巨大创造性的个体,这种儿童观不仅仅是写在书上、本上,而应该真正体现在教师的实践教学中。只有教师儿童观的转变才会有教师观、教育观的转变,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才会成为现实。
三、案例反思
也许在已往,教研很难和激情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一提到教研,我们往往会想到一人主持、集中学习的场面和那些被动听众记录者那无奈的神情。而当科学教育活动《让小灯泡亮起来》结束以后,我们的教研活动却一改往日的沉闷和严肃,变成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大家不仅为孩子们那充满创意的探索和发现而惊叹,更为孩子们的巨大潜力和成功而激动不已。上课的胡老师眼睛里闪烁着成功和自信的目光。她激动的将自己整个活动的准备过程和在一次一次试教中的问题与发现同大家分享。而老师们也积极踊跃的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独到见解。整个教研活动没有说教,没有限制,大家畅所欲言,激烈争论,结束的时间已到,大家还久久不愿散去。就在老师们因激动和兴奋而涨红的脸上,因自由和轻松而灿烂的微笑里,因成功和领悟而闪烁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一种激情,一种研究的乐趣,那不正是我久久渴望的吗?我从心里为老师们感动和高兴,并由此想了很多很多……
我们常常要求老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要求老师要把幼儿的需要放在首位,把幼儿当成学习的主人,让幼儿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但作为管理者这样要求教师时,我们自己却忽视了老师作为自我发展的主人,那种渴望自主,渴望成功的心愿,忽视了老师的不同声音和所需所想。我们总是以权威和专家的姿态指导着他们,批阅老师的教育笔记,组织专题的研讨活动,检查各类教育教学,甚至把一节观摩课听上三遍四遍,细微到每一句问话、每一个教具我们都要亲自过目,提出意见。当我们在辛苦费力,绞尽脑汁的做这些事情时,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老师的意愿。作为实施教育的主角,老师从来都是被动的参与研究她们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专家对他们的评价,而老师自己已经没有了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参与研究的激情。想到这些,我忽然不寒而栗,深深自责。作为一名业务园长,我应该把培养教师专业化成长放在教研工作的首位,把教师培养成学者型、研究型的老师。我在反思和总结这次活动成功原因的同时,也渐渐明确了今后教研活动的创新改革之路。本次教研活动就是从老师们感到困难的科学教育入手,结合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引导老师思考和研究:如何选择适宜的科学教育内容;如何组织幼儿自主操作活动;在幼儿自主探索过程中如何发挥老师的主导性以及怎样让科学活动更加生动、有意义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都来源于老师的实际,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所以老师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并能提出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分享,真正获得了启发和领悟。同时,科学教育又是充分体现老师教育理念,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高老师教育技能的一个领域。因此通过科学教育的研讨,能从根本上改变老师的教育观念,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并进一步把《纲要》精神,融汇贯通到其他各个领域中去,为今后的实践提供正确的导向,真正起到提高老师专业化的作用。
总之,创造一个富有激情的教研活动,形成一个基于实践的参与式教研模式,老师们会发现:研讨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我有观点,我要别人分享我的想法;原来平凡的工作中充满挑战和乐趣;研究不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人人都可以参与。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爱上教研,让教研充满激情,让具有激情的教研活动真正成为老师们成长和发展的平台。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