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如何预防小儿便血,小儿便血的原因

2022-06-19 07:51:1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43
导语:


1、如何预防小儿便血

如何预防小儿便血?据专家介绍,大多数小儿发生便血,是由于肛裂而引起的。而小儿便秘,就会引起肛裂和便血,因此,要预防便血,就是要预防便秘。1、培养小

1、如何预防小儿便血

如何预防小儿便血?据专家介绍,大多数小儿发生便血,是由于肛裂而引起的。而小儿便秘,就会引起肛裂和便血,因此,要预防便血,就是要预防便秘。

1、培养小儿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小儿排便时,要选择家长和小儿时间都不紧张时,让小儿自然地排便,并每天耐心地按时进行,便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2、让小儿有适当的活动量。对于小婴儿,家长可让其在床上翻滚爬动,增加其活动量,预防便秘;对于大一点的小儿,家长可以在饭后多带他出去散步,增加其活动量,以预防便秘。

3、进行科学喂养。小儿的膳食应当结合其生理特点,满足生长需要,保障机体健康,因此要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小儿除了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之外,应当多吃一些粗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食物纤维的食品,这对预防小儿便秘有较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小儿已经出现便秘、肛裂、便血后,家长不能单纯使用通便泻药或向小儿肛门内塞进开塞露等方法,应让孩子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喝水,标本同治,减轻患儿的痛苦。

2、小儿便血的原因

小儿肛门所排出的大便带血,不管是大便带血还是全为血便,都可称为便血。那么,引起小儿便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据专家介绍,引起小儿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肛裂。肛裂这种情况多发生于2岁左右的婴幼儿。肛裂所引起的便血特点为小儿的肛门有少量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感、哭闹不安、大便干硬等。引起肛裂的原因包括先天性肛门狭窄、排干硬大便时撕裂肛门以及肛门有损伤或感染。

2、直肠息肉。直肠息肉这种情况多见于3~6岁的小儿。直肠息肉所引起的便血特点为小儿排便终了时出现少量鲜血,且不与粪便混杂在一起。息肉通常长在肠壁的黏膜上,就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如黄豆或蚕豆大小。位置较低的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就像一个红色的“肉球”。若小儿为单发性直肠息肉,可采用手术摘除而治愈;若为多个息肉,则要分次进行手术摘除。

3、急性坏死性肠炎。急性坏死性肠炎所引起的便血特点为小儿排出的粪便呈赤豆汤、洗肉水样,有腥臭味,且伴有高热、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出现休克。血常规检查的细胞计数明显增多。

3、小儿便血怎么办

小儿便血,指的是小儿肛门所排出的大便带血的现象。那么,小儿便血怎么办?

据专家指出,由于引起小儿便血的原因有很多,如肛裂、直肠息肉、急性坏死性肠炎等,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小儿出现便血的情况时,应先找出具体原因,再对症治疗。比如,因肛裂引起便血的,主要是由于小儿的饮食结构出了问题,他们爱吃零食、爱吃肉,不爱吃蔬菜、水果,不爱喝水,家长如果听之任之,就会导致小儿的大便干燥,从而引起肛裂。小儿的肛裂一开始时还只是少量的出血,若不加以干预,创口愈合了又撑裂,就容易发展为陈旧性肛裂。一旦发展为陈旧性肛裂,就需要手术治疗。

对于因肛裂而引起便血,治疗方法很简单,一是在肛裂的部位涂抹药膏,二是引导小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排便,三是调整其饮食结构,强调均衡饮食。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具有滑肠效果的香蕉、多水分的梨和西瓜,都可以多吃。只要饮食调整了,经过一段时间后,肛裂的创口就会愈合,就不会发生便血了。

4、谈谈小儿便血

小儿出现便血的原因很多,整个消化道出血都可引起便血。

婴儿出现便血首先应仔细观察便血的色泽、出血量,是否与粪便相混或伴有粘液,还需注意有无发烧、腹痛、呕吐、面色苍白、烦躁、青紫、冷汗等其他症状。

婴儿发生果酱样血便伴阵发性哭吵(腹痛)、呕吐要考虑急性肠套叠的可能。如果出现带血和粘液的腹泻或血水样便伴发烧则很可能为急性出血性小肠炎。倘若大量紫红色血便一般多来自小肠,常见原因为美克尔憩室和肠重复畸形。正常或较干硬粪便外也常伴有鲜血,常见的原因为肛裂所致。胃炎、应激性溃疡如出血量少,则表现为黑粪;出血量多时呈紫红色血便,还可呕吐鲜血或暗红色血液。除以上所举的常见的胃肠道病变外,全身性出血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维生素k缺乏,以及严重感染如败血症等也可引起便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摄入有色食物如菠菜、番茄、西瓜后大便也可为深褐色或红色,服用铁剂或动物血后也可出现黑粪,但都并不是消化道出血,不能与便血混为一谈。

总之,婴儿发生便血,应立即去医院就诊,明确出血原因,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才是至关重要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