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父母要照料好宝宝的情绪
1、父母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盛怒时,可以试试这样的消气方式——深呼吸、放慢说话速度、放柔语调。当人们在盛怒的时
1、父母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发现自己正处于盛怒时,可以试试这样的消气方式——深呼吸、放慢说话速度、放柔语调。当人们在盛怒的时候,说起话来通常又快又大声,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下面的方式让自己冷静。
·如果站着,就坐下来,这样可以降低给他人的威胁感,自己也会觉得较安定一些。
·喝杯不含酒精的清凉饮料,也能帮助自己冷静。
·尽量不要挥动双手,因为双手挥动时,会带给周围的人威胁感,对缓和紧张的气氛当然没有帮助。
·在心里不断重复::冷静下来,先别急着说话。"
当听到孩子对我们大吼:我讨厌你"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应该长篇大论地对他们说教?还是搬出父母的权威警告他们?只怕这些只会让孩子更生气,甚至迫使他们离家出走。
面对如此僵持的局面,我们不妨先冷静下来,退一步想想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不是自己过于强势,总是强迫孩子依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孩子被逼到无计可施时,只能用强烈的语言来发泄心中的愤怒。孩子并不是真的讨厌我们,也不是存心要激怒我们,只是想让我们知道他们无法忍受我们的强势,他们想用自己的方式行事。
当我们真的被激怒时,首先要处理的是自己的愤怒情绪,而不是孩子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最短的时间内冷静下来,然后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对我这么生气吗",或者:你说你讨厌我,能让我明确知道你讨厌我的原因吗"。
亲子争论没有赢家,也没有哪个孩子能从辩论中学到好规矩。:以身作则"是父母教导孩子处理愤怒、不满情绪的最佳方法。父母是否懂得以健康的方式发泄愤怒?是否会约束自己,不做出破坏性或伤害他人的举动?是否能控制自己不批评他人?是否能保持理性,不卷入争辩,且能在发生争执后有效地予以制止?是否能控制冲动,不随意打孩子,不乱丢东西?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么父母就要先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是聪明的学习者,他们大部分是从模仿我们的行为中,学到为人处世的方法,而我们究竟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呢?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父母要照料好宝宝的情绪
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能使婴儿身心愉快,吃得好、睡得香、玩得也开心,并且乐意学习新东西;相反,烦躁的婴儿情绪使得他拒绝接受外界信息,不听、不学,而且也不做。但在生活中,父母除了关心宝宝的吃、喝、拉、撒外,是否还会想到去照料宝宝的情绪呢?
儿童教育心理学专家梅仲孙告诉记者,经常处于良好情绪中的孩子,身体发育好,智力发展得更好。因此,父母要照料好宝宝的情绪。
与成年人一样,出生不久的新生儿也有自己的情绪反应,比如高兴、痛苦、厌恶、恐惧、悲伤、惊奇等,而奇妙的婴儿情绪直接反映出婴儿的内心感受和需要,并直接影响到他的一切活动。
一、新生儿的生理需要
婴儿的情绪也是逐步发展的。随着身体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儿的情绪也经历着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识别这些情绪,弄清这些情绪产生的诱因,尽量使婴儿处于正性情绪(如:愉快、兴趣)之中,避免负性情绪(如:惧怕、愤怒)的产生。
新生儿情绪比较简单,主要是痛苦、厌恶、微笑反应,这些反应取决于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以及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吃饱了,睡足了,他们就愉快,表现为安安静静睡觉,有时候还会在睡梦中出现微笑反应;相反,饥饿、瞌睡或身体不舒服时,他们就痛苦,表现为哭闹、烦躁,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气味或味道时,他们会以皱眉等反应来表示厌恶。
因此,在这段时期内,父母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婴儿舒适的生活环境,满足他的生理需要,也就是吃、喝、拉、撒、睡。
二、小婴儿的内心需求
2—3个月的婴儿情绪不再完全取决于生理的需要了,他们开始有社会性的要求,如:需要父母的抚摩,需要与人交流,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他们的情绪更丰富,当看到妈妈熟悉的面孔,或者有人面对面地逗他时,他会出现愉快的微笑。这个阶段,父母需要多与婴儿肌肤接触,和他说话,逗他玩,满足他的情感需要。
4—5个月的婴儿手的动作开始发育,喜欢抓握、摆弄东西。这时候,摆弄一件他感兴趣的东西往往能让他产生愉快情绪,而且如果他的活动要求受到限制,小宝宝也开始会生气。例如:把他正在摆弄的东西拿走,他会表现出愤怒。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满足宝宝对手部活动的兴趣,让他一次摆弄个够。
三、婴儿的“高级”情感发展
当婴儿到6个月以后,父母会发现自己不能离开宝宝的视野之外,哪怕是一会会儿,他们就会表现出焦虑、悲伤;与陌生人相处时,还会产生惧怕情绪。这是因为,6个月以后的宝宝已能够区分陌生人和亲人,并表现出对亲人的依恋。
因此,在此阶段,父母对婴儿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当婴儿表现出对父母的强烈依恋时,父母要满足他这种依恋感,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遇到陌生环境,也不至于过分惧怕和焦虑,愿意和别人交往并适应新环境。
1岁以后的孩子会表现出简单的同情心,他会为别人的笑而笑,或为别人的哭而哭。这种简单的共鸣是高级社会情感的基础。同时,看到新异的东西,他会感到惊奇,看到陌生人还会感到害羞。从此时开始,父母要开始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培养他对新事物的兴趣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作为父母,你必须要努力
作为爸爸妈妈,你可以不成功,但是至少你要很努力。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平凡人,或许没有名人的光环,但是要做一个努力着的平凡人,而不是一个终生碌碌无为的平庸的人。
很多孩子在考试成绩不如意被爸爸妈妈责骂的时候,都会用爸爸妈妈小时候成绩也不好来还嘴,因此,父母的行为是教育孩子的最佳利器,父母做任何都很努力的话,孩子自然也就会潜移默化的变得很努力。
1.榜样的力量
曾经有一个孩子,才十几岁的年纪变在艺术界有很多的成就,许多人采访时便问了::是什么让你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那个孩子回答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我父母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让我也有了坚定梦想的理由!"这个答案的确让人感叹,一个人从小受什么样的教育将来他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很多人意志不够坚定,稍微有些困难的时候就立马放弃,再学其他的东西,然后又遇见小问题又放弃……试问?这样一个对自己的梦想都不够坚定的人,又怎么能有大的成就呢?因此,作为父母你可以无大为,但是,你必须好很努力,让孩子看到你的努力!
2.优秀父母的思想
曾经有个对生活极其努力的母亲说过::我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让孩子在面对经济的窘迫和追求梦想的面前,他能够义无反顾地选择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现实所拖累,我会很骄傲的对孩子说:‘没关系,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有妈妈给你撑腰呢!’" 这位妈妈的话可以总结为:她用她自己的努力来换给孩子一个勇于追求自己梦想的环境。
3.努力的意义
有一句话是这样的::一个人身上的种种,都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的确如此,父母越努力,孩子长大以后就越容易奋发向上。不仅如此,父母的努力会带给孩子很多生活的底气,能够让孩子在选择兴趣爱好时不用顾忌家里的经济状况;能够让孩子在选择爱的人的时候不会考虑金钱和地位……如此这些,都是在父母的努力所创造的条件之下,所以,作为父母,你一定要努力!
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爸爸妈妈们必须努力!父母努力的结果并非只是给孩子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也给孩子培养起许多有些的品质,而优秀的品质是无价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教会宝宝如何处理受挫情绪
宝宝受到挫折,情绪低落时,家长要积极保持沟通,了解原因,协助宝宝思考,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气氛。
(一)明了宝宝受挫之原因
当发现宝宝闷闷不乐时,大人可以协助宝宝找出其不快乐的原因。对于许多较为内向或是不善言词表达的宝宝,大人可让宝宝以说出、画出或是写出的方式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二)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当宝宝遇有挫折的情境时,大人不必急于立即插手协助,许多大人因为心疼孩子而过度保护孩子,却使宝宝丧失主动学习的机会。例如:于孩子间的争吵过程中,大人可在旁观察而不需置身于其中排解纷争,这样可让宝宝学习与友伴相处的技巧。
(三)协助宝宝分辨及思考
当宝宝受到挫折时,其往往会使用消极的哭泣,或是用暴力的攻击行为来对抗之;然而不管是前者或是后者,皆无法有效解决他所面临到的问题。这时大人可提醒宝宝,想想看若是再有遇到类似的情形发生,他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其困境。
(四)帮助宝宝发泄情绪
由于宝宝并不明了自己情绪的状况,自然也不知怎样才是控制及疏导情绪的好方法,所以当不满的情绪充满于心时,嚎啕大哭或是动手打人都是常见的情形。大人可以教导宝宝一些有效处理不满情绪的方法,如:将所发生的事情告诉大人、把所有的不满在纸上画出。这种方式虽不能解决受挫问题,但却能不让其一直受同一种问题困扰而整天闷闷不乐。
(五)大人应以身作则
有的家庭中,夫妻一旦吵架便是碗盘满天飞、恶言相激、拳脚相向,在如此环境中长大的宝宝要想让其能合宜处理自己受挫的情绪,实在不易。故在教导宝宝的同时,大人应重视自己的言行,身教绝对重于言教。
(六)家中保持愉快的气氛
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绝对是出自于一个快乐健康的家庭。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不可能保护孩子在外不遇到一番风浪,但我们可让孩子在回家后,能将家当成一个避风港。让宝宝感觉到被爱、关怀与温暖,是协助孩子面对挫折的最佳法宝。
5、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
如果孩子每天面对是爱唠叨、爱发火、焦虑、紧张的父母,其情绪发育肯定是很糟的。因为父母是孩子情绪的榜样。
一位母亲这样倾诉:“我的孩子自控能力太差,嘴上讲得好听,就是做不到。每天我要发好多次火,他才能勉强完成一些作业。我都为他操碎了心。但是现在我们俩就像对头一样。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想到孩子爸爸每天那么辛苦在外赚钱,而我连个孩子都教育不好,我真是非常难过。更让我焦心的是,孩子这样下去,将来怎么办?”
这位母亲言谈中充满了焦虑、失望、忧伤和无可奈何。她控制不住自己激动的情绪,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容易动情的母亲。面对这样一个母亲,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她本身的情绪问题。
儿童在父母的不良情绪面前,很容易产生内心冲突。一方面,他们不得不依赖父母的照顾,以满足某些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喜欢父母的这些不良情绪及其一些行为方式。内心的矛盾导致他们心情烦躁、郁郁寡欢、精神分散,严重的可出现紧张、焦虑或强迫。有的则出现一些查不出生理改变的躯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头晕、胸痛、憋气等,以缓解内心更大的不安。长此以往,他们会将这种困扰压迫到无意识中,有意无意的采取一些拮抗行为,如强迫动作、说谎、逃学,丧失自尊和自信,经常爱与惹麻烦的儿童在一起,于是越来越不被周围喜欢,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人格。
儿童心理问题与家长的不良行为、情绪往往互为因果,需要双方进行调整,但成人更应该自制。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