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塑造天才,激情推动创造,带BB看世界 激发自由创造力
1、自由塑造天才,激情推动创造
  有位学者在谈到天赋与成就时说,天才是客观存在的,人所能达到哪种成就的极限是由天才所规定的,但人能实现多大的成就,则只能由
1、自由塑造天才,激情推动创造
有位学者在谈到天赋与成就时说,天才是客观存在的,人所能达到哪种成就的极限是由天才所规定的,但人能实现多大的成就,则只能由后天的志向加勤奋达到。他说,天才人人皆有,她是一个潜在的东西,她需要实现,需要行动与奋斗,需要永不衰竭的热情和激情的推动。因而,他认为,天才——志向——勤奋,此三者乃人之大器之基,而激情和热情的燃烧才是人成为大器者的动力之源。
对自由的意识、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必然产生如火如荼的激情,必然煽旺起一往无前的热情。而这种激情和热情的动力源,是因其自由的生命意义感,因其对自我的肯定感,因其自我的肯定感和生命的意义感所铸造的人生的日标感、价值确立和意义追求的行动本身。我们想获得创造的激情,想煽旺生活的热情,我们就必须真正认识行动的存在意义,必须真正领悟行动的生命意义和创造性价值。生命哲学家柏格森说:人的心理足生成的,而人的行动则永远都是创造的。:存在的只是行动",生命的存在就在于生命的行动本身,人生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同样在于行动的塑造。所以,:一切都指向行动,就是说,一切都利用能源来为运动服务"。行动就意味着创造.行动更意味着自我创生。所以,生命的本质是行动,自由的本质也是行动。由于生命的本质是行动,因为自由的本质是行动,所以,人生的每一瞬间都具有创造,人就是一个无限的生成与创造的过程。:我们的人格不断成长,日趋成熟,每一瞬间都是全新的……我们的每一状态都是历史中的独创时刻"。因为,:当我们把存在放回到自己的意志中,并把意志放回到使它绵延的冲动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和感受到实体就是持续不断的生长,永无止境的创造"。:人们的每一项工作中都包含发明,意志的每一个活动里都含有自由。有机体的所有运动中都显示出自发性,从而把一些新事物带到世界上来。"因而,:当我们自由行动时,就在自身中得到了创造"。
当我们意识并领悟了生命自身的意义和行动的创造价值时,我们也就获得了爱,获得了对生命的爱,对自我的爱,对行动本身的爱,对生命行动的创造性倾向的爱。一旦获得了这种本源的爱,我们也就获得了自由的激情,获得了有意识、有目的地追求自由的热情,获得了为行动于自由的创造的激情与热情。
就其本质上讲,热爱就是播种。你热爱什么,你就播种什么。你播什么种定会收什么果;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份播种就有一份收获。
爱就是播种,人则是播种机。你播下真诚,就会收获尊重;你播下关心,就会收获爱戴;你为他人播下汗水,就会得到报酬;你为社会播下奉献,就会迎来人生的成功;你播下谦恭,就会收获美德。爱永远是一种礼物,一种对你的人品、人格、胸怀的无限礼赞。
新约全书马太福音告诉我们::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一条不变的人生哲学。如果你能满怀真诚的爱心对所有的人,所有的人的心都向你敞开,你就是一个最值得信赖的人,你所得到的是一笔无限的人性资产。
人类生活的另一条法则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承认,得到赞美。如果你遵循此一生活的法则,以真爱去容纳别人,宽容别人,尊重别人,不失时机地赞美别人的每一个长处,每一点进步;为别人的欢乐而欢乐,为别人的幸福而幸福,那你注定成为一个最受人喜欢的人,你的周围将聚集许多关心你的人。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有无效双手真诚地伸向你。
爱,永远是一种魅力,一种力量,是一种无限的人性光辉,一种源源不断的财富。尤其在竞争日剧激烈的当代生活中,人间更需要真诚博大的爱。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里,培养你的爱,塑造你的爱心的博大,你就是在创造最大的财富和永恒的收获!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最根本性的爱,还不是这些,而是对自己的热爱:热爱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生而就具有的自由,热爱自己为追求和实现生而就具有的自由的行动本身,这才是一切的其他的爱的前提,这才是产生和燃烧起永不熄灭的生命激情的最终动力。所以,自爱是立身之本!自爱是激情之本!自爱是热情之本!自爱者人爱之,自贱者人毁之。
人欲自立,应先自爱;人欲自尊,须先自爱;人要自强,必先自爱。自爱是人自信、自立、自尊、自强的人格基础。
人生的悲剧,生存的穷因,为人的卑贱,都源于自己无爱我之心,无爱我之情。吸毒、犯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行乞偷盗,都是作贱自己,糟蹋自己的体现。许多人以各种形式自轻自贱,自我辱没,就在于迷失自我。人之所以迷失自我,就在于心中没有爱,没有对自己的珍重,对生命的珍贵。
自爱不是自私。自私是一心为自己盘算,处处为自己考虑。自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自己的生命的珍贵,对自我人生生活的尊重;对自己的人格、品质形象的维护。自爱就是自尊、自立、自强;就是自己瞧得起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意义。
自爱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有自爱的品质和要求。自爱就是自己对得起自己,自己向自己负责。人,只有先自爱,才可能爱别人;也只有自爱.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社会的承认。穿着邋邋遢遢,谁也不愿跟你搅和在一起;工作懒散,没有责任心,谁都瞧不起;你为人虚伪,难以有人信赖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不自爱。
自爱是人性之本,更是立身创身之本。因为自爱是激情之源,是创造之火。
自我热爱首先表现为对自我生命的热爱,对自我生命的热爱才燃烧起创造的激情。爱迪生说过:生命是教导我们的信心的。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肯去聆听心灵的:声音",它就会引导我们,带我们走正确的路。
对生命的热爱,就是静心地倾听生命的声音。生命的声音发自于我们的心灵,这种声音不是别的,就是生命自身的内在激情。这种生命自身的内在激情,就是生命欲望自我实现的激情,就是生命渴望创生自我的激情,简言之,就是生命谋求创生自我和创造世界的激情。生命创造的激情,是成功人生的生命意志和生存意志得以激扬,是我们的愿力得以在艰辛生活道路上引导我们奔向创富的辉煌之境的真正力量源泉。
热爱自我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热爱自我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没有热爱自我生活的意愿与行动的人,难有创造的激情,一个没有对自我的生命抱有绝对肯定的态度的人.根本不可能产生出追求与实现自由的热情。对于一个拥有生命激情的人来讲,他的生活就是一杯水:如果你冷漠以对,它淡而无味;假如你热爱它,它就变得甜蜜。生活更像漫天飞雪,如果你惧怕它,它使你倍感凛冽刺骨.寒蝉连连;你如果以一种热烈的心走进它,那它展现给你的是北国风光独好。
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全在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如果对生活缺乏信心,也就难以燃烧起对生活的热爱,只能站在生活的岸边,要么在幻想中踌躇满志,要么被生活之浪卷走,沉沦于海底。只要我们以充分的自信,勇敢地跨进生活的潮流,全身心地拥抱它,那么,生活之于我们,就是一首唱不完的豪迈的歌。
积极的人生,总是需要不衰的精神活力,为成功而奋斗,拼搏,必须创造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就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热爱生活,生活永远不会亏待我们。冷漠生活,蔑视生活,甚至于玩弄生活,贱踏生活的人,最终将被生活所抛弃。因为,我们一旦热爱自己的生活,生活本身就赋予了我们创造的激情和追求、实现自由的勇气与热情,生活本身就会把生命的内在激情无限地释放和增殖为源源不断的行动的热情。
自爱是人的本性,是人生热爱的基础,是激情的火焰。然而,永远只有自己的生活是肤浅的,只有把个人融人自然,融人社会,融人为别人幸福的奋斗中,生命才有永恒的价值。当我们这样说时.就涉及:我们到底在为谁生活?"这样一个日常问题,对于这个日常问题,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可以毫不思索地回答:为自己而生活。但如果进一步询问: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和谐,更幸福些?就不一定人人都能随便回答,因为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抽时间来想这个问题。
要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更和谐,更幸福,首先必须心中有爱,要有爱的付出和奉献。如果没有爱的给予,就没有获得;没有爱的给予,哪怕是有了意外的获得,也会中途丧失。道理很简单,你乐意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借给别人钱,那么在你需要得到帮助时,别人也会尽量帮助你。你待人不薄,别人则知恩图报。俗话讲::得人点滴之恩,会当涌泉相报。"人与人之间的互爱关系的蒂结,都是以爱的给予为前提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带BB看世界 激发自由创造力
不少家长喜欢听话的乖孩子,着实听话的孩子能够节省家长很多精力。然而,家长倘若一味地为孩子制定规章制度,那么孩子的自由创造力也会随之被限制。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如何开发孩子的自由创造力吧!
现今社会,人们的发展离不开创造力。良好的创造力不仅仅能够助孩子走向成功之路,而且能够造福于人类。而今,很多家长引以为傲的教育方式恰恰限制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家长该如何开发孩子的自由创造力呢?
1.减少控制,给孩子自由
现代社会中,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总会让孩子进学前班,并为孩子安排了整天的生活。事实上,自由的生活环境能为孩子带来更好的创造能力。家长不妨放开手,让孩子试着自由的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家长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但切勿过度的控制孩子的生活。
2.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提问题时,家长不要给予孩子单一的正确答案。倘若孩子习惯去家长那边找答案,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思考作用。首先,当孩子提问时,家长可以用反问的方式回答孩子,并从中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举个例子,孩子问家长:“为什么云是白色。”家长可以反问孩子:“你觉得呢?”接着孩子便会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了做出思考。这样的方式对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极其有利。
3.鼓励孩子接受新鲜的事物
孩子的好奇心比较大,很多事物都想走近探个究竟。家长不要因怕孩子危险而过度限制孩子的行为。反之,家长可以在一旁照看孩子,并同时鼓励孩子尝试着接触新鲜的事物。孩子有了接受新事物的勇气和冒险精神,才会有创造新事物的心思。
4.多带孩子外出旅行增长见识
孩子成天呆在家中,视野及其眼光也会变得狭隘。因此,家长可以创造机会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参与户外活动或旅行。孩子在旅行的过程中,往往其身心也会得到放松。另一方面,旅行的过程中接触到的东西是书本上学不来的。旅行不仅仅能够开拓孩子的视野,而且能够增长孩子的见识以及实践。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意志力是宝宝创造力的推动器
意志力强的孩子往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表现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毅力;他们会抓住任何疑问和含糊不清的地方,一路问下去,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些都是具有创造能力所必需的品质。
凡是称得上创造的事,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或是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的:它的发展是艰难的,需要长期、反复地探索和研究,甚至还耍与世俗偏见作斗争。另一方面,由于当代科技高度发达,要使今臼的研究有所突破,并走上.发明创造之路,那就更难了。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幼苗,就务毖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力。
现在有些孩子,由于父母的过分呵护,承受能力较弱,在顺风顺水的情况下,能平安无事地健康成长,但是,一遇到挫折,就无法承受,以致偏离正常的轨道。
在学习上,由于学生缺乏意志力,往往做事虎头蛇尾。原来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碰到外界的一点挫折便放弃,计划就这样半途而废。长此以往如不改掉这种做事没有恒心的习惯,不但会影响目前的学业,更会影响以后工作事业的发展。
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为孩子做好了一切,孩子上了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凡事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都要人操心照顾,结果就造就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比如在学习上,不能泛泛地督促和考察孩子“坚持学习”,而要将目标具体化,数量化。如: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每天背20个单词…一
随着每一天的坚持,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从开始的意志和毅力,变成了习惯。孩子从中可以发现意志力的重要作用,从而不再恐惧较高些的目标。需要注意的是,目标不要太低,这样起不到训练意志力的作用;同时又不能把目标订得太高,这样孩子很难达到,就会轻易放弃,使锻炼变成了打击。
一些体育运动项目,尤其是考验耐力的项目,比如爬山、行走、长跑等等,对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是非常有效的。同样,首先要明确目标,此次运动要到达山顶或者某个目标。然后,与孩子一起享受这项运动。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地鼓励孩子,同时还要讲究科学的运动方法,不要把孩子累伤了。
这种经历能够非常直接地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意志对自己潜力激发的作用,重新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自信。而将这种品质发展开来,就形成了孩子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志力。
父母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暂和长远的目标,使孩子有努力方向。孩子心中有了目标,有了“盼头”,他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表现出坚毅、顽强和勇气。但目标一定要恰当,应该使孩子明白这目标不经过努力是达不到的,但稍经努力便能达到。太难或太易达到的目标都不能使孩子的意志得到锻炼。另外,目标如果是合理的,那就应当要求孩子坚决执行,直到实现为止,不可迁就,更不能半途而废。
需要提醒的是,目标的确立,是孩子认同的,而不是父母强加的,这样,才能使孩子切实地实践对“意志力”的锻炼和提高。否则,在一种被强迫的心理下去完成任务,孩子会产生对抗心理,最终难以实现训练目的。
专注(注意力)时间的长短,也是意志力自我控制的一个方面。而通过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则非常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意志力。
没有专注能力,类似于小猫钓鱼式的,在没有完成手头任务的时候,就好奇于其他的目标,也就没有什么意志力可谈了。所以,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使其专注的时间越长,尤其是使自我管理思想能力的提高,那么,孩子就会对自己的愿望实现有信心,从而客观上增强了意志力。
坚强的意志是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力。父母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障碍,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经历点小小的坡度。倘若把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全部清扫干净,虽然他现在可能平平安安,日后就会逐步失去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孩子的意志品质是在成人严格要求下养成的,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我控制的结果。父母应经常启发孩子加强自我控制。自我鼓励,自我禁止,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等都是意志锻炼的好形式。比如,当孩子感到很难开始行动时,可让他自己数“三”,或自己给自己下命令:“大胆些!”“不要怕!”“再坚持一下!”等。
赞扬、鼓励可以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对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父母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在孩子完不成计划时,父母要进行具体分析,切不可说“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务”,“我早就说你没长性”等丧气话。否则,只能使孩子一次次增加挫折感,而最终失去自信心。
意志力是“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力”,这种“控制力”越强,你越是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控制力强的人表现在:做事情有耐心,不急躁;一旦确定了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把它完成;遇到挫折时,努力想办法解决,直到将它克服:每天都能够坚持做平凡枯燥但又是必须做的事情。相反的,控制力弱的人,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经常给自己订计划,下决心,却总是不能坚持做下去。
(1)生活中,父母要果断拒绝孩子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即使孩子大哭大闹,父母也不能心慈手软。等孩子哭闹过后,父母可以再来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再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2)孩子提出要求,父母最忌的是开始拒绝,等孩子一哭,又看不过去,心就软了下来,反过来又满足孩子的愿望。这样只能增加孩子频繁哭闹的次数,对孩子的教育有百害而无一利。
(3)孩子对父母看待自己成功与失败的态度很敏感。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与安慰,而是鼓励,当然更不要严厉指责。
(4)孩子每一次经受挫折都是对他意志力培养的很好机会,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痛苦与问题,也会影响到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帮助孩子找到原因,正视现实,用乐观的态度对待损失与过错,才能让孩子的意志与毅力更加坚强。
(5)对于有着自尊的孩子来说,鼓励比指责更为有效,因为经常的指责会让孩子产生恐惧感与沮丧感。因此,应该向孩子表明,父母已经对他所取得的成就满意了。另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分析他为什么失败,帮助孩子找到成功的办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给孩子自由想象创造的空间
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之一,也是智力开发的最高目标。创造力的培养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整个民族和人类,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创造力人人皆有,但创造力的表现却大有差异。创造力的培养除了部分受遗传影响,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开发。重统一、轻个性,重书本、轻实践,重分数、轻能力,重知识灌输、轻主动创新的教育方式,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最大障碍。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的环境因素中除了社会文化和学校教育,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育儿风格与孩子创造精神的树立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家庭不民主,对孩子控制严格,孩子的思维就会表现出呆滞、刻板、创造力低下的状态;如果父母主张地位平等,允许孩子自由表现,鼓励孩子大胆表达,支持孩子动手实践,孩子的创造力就比较高。目前,由于父母受强调统一和服从的文化传统的束缚,以及忽视个性的教育体制和方法的制约,对孩子的创造性发展十分不利。家长在家庭的范畴中保持孩子个性的舒展和思维的流畅,就显得格外重要。
家长在给予孩子充分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大胆创新之外,还应提供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家长可以做到的是:
(1)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产生对事物运动的机理进行深入探究的动机。在:为什么"的驱使下,孩子渴求知识的补充,主动地学习和钻研,这样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孩子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从而促进新一轮的学习和提问。孩子能提出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因此,家长在幼儿用一连串的:为什么"缠住你不放的时候,不要粗暴地打断孩子::烦死了,一边玩去!"或敷衍孩子的刨根问底::等你长大就知道了。"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别嘲笑孩子的问题愚不可及。其实儿童独特的逻辑对成年人的创造性思维是有极大的启发意义的。家长不妨享受和充分利用这样的时刻,一来和孩子交流,从童真中获得乐趣,另一方面学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家长回答孩子问题时,需注意孩子的年龄和他的认知水平,用他能理解的方式给他答案。并不一定每个问题都马上给出答案,有些问题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查询,你可以提供一些渠道,比如书籍、网站或某位熟识的专家。让孩子体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孩子的好奇心也可能驱使他们做出许多冒险的、愚蠢的或破坏性的事情,在你开口批评孩子之前先肯定孩子的好奇心,然后告诉他错在哪里,再找一个合适的途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切忌一棒子打死,因孩子调皮限制孩子的行动。鼓励孩子乐于探究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与自控并不矛盾,家长要善于把事情一分为二,把握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平衡。
(2)鼓励孩子观察
孩子善于观察才能具备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发现问题,能透过事物表面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从而进行变换和创造。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触摸、多感受,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带孩子多出去走走,无论街市、旷野、山峦、湖海,开拓孩子的视野,领略事物的多样性。多问孩子一些问题,启发孩子深入思考,探求事物的本质。
(3)任孩子随意想像
孩子的脑子里原没有任何固定模式,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接受了规则和范例,渐渐学会按常规办事。他们在幼儿时期表现出的无拘无束的想像是十分珍贵的,因为它们很快会被习惯和定式所替代。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家长就不要有意无意加速这一过程。
孩子在纸上涂了黑黑的一块,说是房子,家长评价::什么呀,这哪像房子,明明是个黑墨团o\\\"孩子用蓝笔画了个太阳,妈妈说::错了,太阳应该是红的o\\\"孩子把浴巾披在身上做蝴蝶,奶奶叫::哎呀,你把浴巾拖在地上弄脏了。"家长从自己的角度,按自己的思维考虑问题,是无法理解和欣赏孩子的想像的,创意得不到赏识,自然会减少。所以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杰作"之前先问问孩子,他的作品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当孩子告诉你黑墨团是夜里看见的房子,蓝太阳是躲在海里的太阳,你还会说他是错误的吗?对孩子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不应要求一定要像,要一笔一画工工整整,而是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画。画出新意来,就更值得夸奖。表扬孩子的创意时,也不要夸大其辞,只需要客观地描述出它的特点,对此表示接受和肯定,还可以鼓励孩子再换别的花样。
3岁的小鸥画了几根不同的线条,妈妈问::你画的是什么?"小鸥说::是树。":哦,是几棵树啊。有高有矮,有粗有细。不错。"妈妈一边欣赏一边说,:那树叶呢?怎么没看见?":是秋天,树叶掉了。":我知道了,那我们给这幅画取个名叫‘秋天的树’好吗?":好。"妈妈在画的旁边写上:秋天的树",还签上小鸥的名字。小鸥非常得意,挥着笔说::我再画一张春天的树。"
艺术创作是孩子展示想像力的最佳途径,讲故事也可以启发孩子的想像力。故事可以有不同的结尾,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所以讲完一个故事后,家长可以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如果……那么结果会是……":还有别的办法吗?":还有别的用途吗?"这样的提问可以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其思维的流畅性,即短时间内表达出的设想的数量;锻炼其思维的变通性,即从多方位、多角度思考的灵活程度以及思维的独创性,即结果的新奇程度。
(4)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类型的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能够帮助孩子接受丰富的环境刺激,促进孩子与自然的接触,增加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锻炼适应环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在孩子与外部环境频繁、积极的互动中,孩子的联想、发散等创造思维的发展得到加强。通过参与不同的活动,孩子更有可能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家长也能更准确地了解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能做到什么。课外活动往往生动有趣,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孩子心甘情愿参与的活动会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参与活动的能力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也极有好处。
(5)重视人格培养
一个人的人格因素与创造力水平密切相关。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等人对富有创造性的个体人格特征做了深入研究,发现创造力水平高的人不仅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知识面广、善于观察、富于想像、喜好抽象思维等智力方面的特点,还具有高度自觉、独立、富有幽默感、意志品质出众等性格特质。因此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需要重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家长除了启发孩子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提供机会让他们增长见识之外,还需要注意磨练孩子坚忍不拔的性格。让孩子吃点苦,经历一些挫折,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在现代社会,具备合作精神尤为重要。家长不要一味强调竞争,更需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加强孩子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避免孩子形成自私、褊狭、嫉妒、个人主义等不良个性品质。
总之,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关键在于不要用成年人的思维和经验限制孩子的幻想,不要用枯燥的知识灌输遏制孩子求知的兴趣和热情,不要用刻板的教育方式禁锢了孩子的个性与潜力的发挥。意大利诗人马拉古兹的一首诗《其实是一百》写道::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欢乐/去唱歌,去理解/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但被偷走了九十九/学校和文明/将孩子和身心分离/……/他们告诉孩子:/工作与游戏、现实与幻想、科学与想像、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都是水火不相容的/总之,他们告诉孩子:/一百并不存在。"
一百是孩子特有的财富,家长不要只看中自己认同的那一个,忽略了其余九十九的价值,否则错过了九十九种成功的可能性,真的太可惜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自由是天才成长的必备摇篮
无为就是不强为、不妄为,就是按规律去做。今日教育出现的问题,许多都与违背规律的强为妄为有关。无数个走上歧途甚至绝路的孩子,都是父母或教师太有作为的悲剧作品。
竞争是当今社会中最常见的现象,在孩子们的世界里也是如此,争宠爱,争职位,争分数比比皆是。您觉得这种现象正常吗?
这使我想到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他一生只有《道德经》五千言,却文约义丰,影响深远。虽然他没有专门论述教育,但其辩证的思想,即使对于今天的教育也有巨大的启示作用。首先值得三思的是老子“无为”的理念。
在《道德经》第二章里,老子在论述了美与丑、善与恶等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之后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段话的意思是:“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问题,实行不言的教导;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已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自恃己能;功成业就而不以此自居。”(陈国庆、张养年注译,下同。)
这段话的核心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也是老子首次提出“无为”的概念。必须指出,老子的“无为”之说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按照自然界的规律去做事,像圣人那样,用无为的手段达到有为的目的。
1996年,我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了一项大型调研,即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与教育研究课题。调查发现,全国约50%的城市独生子女学习过钢琴等乐器,其中10岁及10岁以下占同年龄人群的61%;11岁占61.3070;12岁占57.1070;13岁占51.1%;14岁占47%;15岁及15岁以上占42.7%。
我的女儿5岁学钢琴和手风琴,也是众多琴童之一,所以,我深知琴童的感受及其父母的心思。1997年中央音乐学院对3297名琴童父母的调查证实:50%的琴童受到比其他孩子更为严厉的管教。调查发现,11.4%的父母有时为学琴打骂孩子;21%的父母经常威胁孩子;33.3%的父母偶尔会为此打孩子;40%的父母在孩子学琴时批评多于鼓励;至少44%的孩子因不“听话”经常受到父母批评;47.4%的琴童很少有玩的时间。
将心比心的我绝对相信,琴童的父母和其他的父母一样爱孩子,更关心孩子的发展,只是不容回避一个尖锐的问题: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心”和“爱”呢?
当我的女儿在钢琴前颤抖和流泪的时候,我的心一样处在煎熬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反思,我发现,不是女儿不喜欢钢琴,也不是女儿一定学不好钢琴,而是没有找到适合她学习的方法,如果硬逼她学下去有可能伤及孩子心灵。于是,在与女儿协商之后,我们终止了孩子的学琴。女儿恢复了自由,重现了笑容。
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老子进一步阐述了“无为”的思想。他说:“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也许可以说,无为的思想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科学发展观。无为就是不强为,不妄为,就是按规律去做。今日教育出现的问题,许多都与违背规律的强为妄为有关。无数个走上歧途甚至绝路的孩子,都是父母或教师太有作为的悲剧作品。
自由是天才成长的摇篮。在人类历史上,许多科学巨匠的成功,都得益于父母的无为无不为。发明大师爱迪生的故事尤为经典。
2005年是全世界享受电灯光明120周年,谁不感激它的发明者——伟大的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然而,1855年,8岁的爱迪生上学仅3个月,就被老师开除了,理由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糊涂虫”。
原来,爱迪生连续在考试中倒数第一,而且怪问题太多。譬如,老师教学生念字母把a念“ei”,他就问:“老师,a为什么要念做ei呢?”老师又教1+1=2,他又问:“老师,为什么1+1=2呢?”老师气坏了,用竹片打他的头,骂他“糊涂”。
爱迪生的母亲也当过老师,她在与校方争论无效的情况下,自己承担起教育儿子的重任,其方法正是无为之法。她发现爱迪生对物理、化学特别喜爱,就专程上街买来《自然科学与实验科学入门》,又把地下室借给儿子当实验室,任由他大胆探索。
谁也想不到,爱迪生的第一个科学实验计划,竟是让人在空中飞翔!他相信:如果在人体里充上比空气还轻的气体,那么,人就一定能像气球一样飞向天空。于是,他选择了一种爆发剂,据说用它可以制造比空气还轻的气体。他又鼓动好朋友奥池:“你想飞不?想飞,我有办法让你飞!”奥池一向佩服爱迪生,就口服了爆发剂,结果人没飞起来,肚子却疼得让他满地打滚。自然,爱迪生的母亲承担了责任,请医生为奥池治疗,又向他父母赔罪道歉,还教训自己的儿子。但是,母亲依然没有剥夺儿子做实验的权利。而正因为如此,爱迪生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事实证明,爱迪生的母亲因无为而成大为,恰恰在于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并创造条件让其把潜能变成了一项项有益于人类的发明。
我想,真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要了解孩子。只有做到对孩子既了解又尊重,父母和教师们才会像明智的农夫一样,是花儿让花儿开,是麦子让麦子长。当然,也可以嫁接,还可以转基因等等。但是,再平庸的农夫也不会奢望,明明种下的是一颗麦子,却要麦子长成果实累累的大树,这是再怎么施肥也难以如愿的。
英国的一位学者曾这样描绘不自由的教育造成的后果:不自由的教育导致的结果是不能充分自由地生活。这种教育几乎完全忽视了生活中的情感因素,因为这些情感是充满活力的,所以不让它们去表现必然会导致生活的虚伪和丑恶。在教育的作用下,他们的脑袋纵然发达,但情感上却一贫如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