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多发期 3-5岁小孩易传染
1、手足口病进入多发期 3-5岁小孩易传染
手足口病怎么感染的?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致病病毒有20多种。主要感染途径有:1.病从口入,小孩子经常把东西往嘴
1、手足口病进入多发期 3-5岁小孩易传染
手足口病怎么感染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致病病毒有20多种。
主要感染途径有:
1.病从口入,小孩子经常把东西往嘴巴里塞,如果是苍蝇蚊虫叮咬过的,容易感染致病病毒。
2.与手足口病患儿接触,或者接触了其使用过的物品,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传播,传染性很强。
3.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待在人群密集处,比如托儿所、公共场所,很容易相互感染。而且,小孩子抵抗力弱,更容易发病。.
手足口病的症状
1一般症状
一般来说,手足口病有3—5天潜伏期,小孩感染手足口病后,会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这时家长可能以为是感冒而没有引起重视。
随后,患儿手上、脚上、口腔内会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疱疹,米粒大小,周围有红晕,水疱内液体清亮。除此之外,臀部、肛门附近也可能有水疱,过几天水疱的中心会凹陷、变黄、干燥、消退,没有明显的瘙痒感和疼痛感。
大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能痊愈,且愈后良好,没有后遗症。
2重症症状
有少数患儿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甚至像新闻中的男孩那样被这个常见病剥夺生命。
重症手足口患者可出现脑炎、肺水肿、循环系统衰竭等并发症,具体表现有:嗜睡、呕吐、易受惊、脸色苍白、心悸、呼吸浅促、脉搏减弱、四肢发凉、嘴唇发紫,病情危急时还可表现为抽搐、昏迷、脑水肿等。
手足口病的治疗和预防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病症轻的话一般一周左右可以自行痊愈,或者涂抹消炎药,不会留下后遗症,也不会留疤。
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特别是持续发烧三天以上,还伴有呕吐、抽搐等其他严重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家里有小孩患了手足口病,大人要注意对其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小孩子接触过的物品也要用消毒剂每天清洗。最好进行隔离,不要接触生人。
预防手足口病,可以给孩子接种疫苗。除此之外,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注意家庭以及周围的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在疾病的流行期,家长要避免让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和接触患病儿童;室内要注意通风;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和休息,增强抵抗力;流行期每天要关注孩子的手、脚和口腔皮肤有没有异常,每天量体温。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①注意隔离患病幼儿
手足口病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供预防,为避免传染,患病幼儿自发病起应隔离一周以上。此外,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②注意卫生:勤洗手、家具奶嘴要消毒
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只要掌握好个人卫生,掌握好洗手、消毒、通风、运动,病毒自然就会远离你。 小儿的玩具应勤清洗,并在阳光充足处晾晒后才可给小儿玩弄。
③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尽量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公园、商场等,避免交叉感染。预防手足口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这15字口诀。
2、手足口病的传染源
虽然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夏两季却是该病的高发期,能在短时间内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想要确保宝宝健康,有效预防手足口病,父母首先要了解有关手足口病的传染源问题,从源头开始,防范于未然。
作为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婴幼儿中,该病的潜伏期大概是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唾液中含有病毒;此外,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因此手足口病患者的粪便也是传染源之一;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手部、足部、口腔等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疱疹,而疱疹破溃后流出的疱疹液也是主要传染源。
手足口病在儿童中高发并不是指成人不会得手足口病,而事实上大人也会感染手足口病的病毒,一般都是隐性感染,成为隐性感染者。成人因为自身抵抗力较强,感染了病毒没什么明显症状,有的人仅有轻微的咽喉痛。这类隐性感染者也是“毒源”,会传播病毒给孩子。所以建议广大家长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减少和孩子的亲密行为以及做好个人卫生以切断疾病的传染。
3、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为什么小孩会得手足口病
小孩子本就身体抵抗力差,如果再不小心感染了什么病毒,那就会生病。每次孩子一生病,最着急的就是妈妈了,恨不得自己能够替孩子承受那份痛苦。
春季是幼儿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妈妈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幼儿疾病常识,以便备用。本文向大家介绍了手足口病的相关常识,希望对各位妈妈有所帮助,助宝宝拥有健康的身体。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一、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手足口病其实没有想向的那么可怕。如果没有合并症,手足口病患儿多数10天左右九可以康复。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c及抗病毒药物。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确诊是手足口的话要避免和其他孩子接触。所以这段时间最好不要和别的小朋友接触,增加营养,多吃些蔬菜,讲卫生。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1. 小孩爱吃手吃玩具等
比如小孩很喜欢将玩具、手等放在口里,无不因玩具上的病毒,细菌或手上的细菌通过消化道传播,让小孩感染病毒。
解决方法:父母要定期对小孩的玩具进行消毒,不能吃的东西放在小孩够不着的地方。同时,要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给宝宝常洗手,以及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动作。
2. 小孩不注意卫生清洁
小孩天生好动,难免衣服上,皮肤上会弄脏,如果父母不保持小孩日常卫生的清洁,也会受到感染。
解决方法:作为父母,要注意宝宝个人卫生,勤洗澡、洗发,注意及时修剪指甲,更换个人居家衣物,注意纠正孩子吸吮手指、抠鼻孔、咬食玩具等不良小动作。此外,父母下班回家,也要外出时穿着的服装换下来,放置在儿童不易触碰到的地方。特别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家长从外面回来,也最好先洗过手,尤其是接触孩子的食物前一定要洗手。
4、手足口病可通过共用玩具来传染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病毒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因此,共用玩具也可发生手足口病传染。
夏季是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高发季节,为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有关专家呼吁,该病尚没有疫苗,在流行季节家长应少带宝宝到公共场所游玩。教育宝宝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应定期消毒。
手足口病多:袭击"5岁以下儿童
据河北省疾控中心病毒病防治所所长齐顺祥介绍,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病,各地流行中常见的病毒型别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男女均可发病,无性别差异。托幼单位是手足口病流行、爆发的主要场所。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常从3、4月份开始增多,夏秋季易流行,一般在7月达到高峰,9月以后发病率明显降低。
共用玩具也可发生手足口病传染: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健康病毒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
病人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粪便中排出病毒的时间较长,约3~5周。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可经多种途径传染给健康人。
患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手帕、毛巾、水杯、牙刷、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可经口感染。接触污水、饮用被污染水源和到简易游泳池游泳可以发生感染。由于患者咽分泌物中含有病毒,可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造成经呼吸道传播。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在2至7天
据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2~7天,通常3~4天。患者多为突然发病,约半数患者出现低热。
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即有部分皮疹形成疱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手指或足趾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
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呈卵圆形,直径多为2~5mm,最大可达10mm,内含微混浊的浆液。斑、丘疹多于疱疹,疱疹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 天后吸收干燥,呈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多与皮疹同时或稍早1~2天出现。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浅的溃疡,底部呈灰黄色,周围有红晕。此时患儿咀嚼时感到疼痛,并拒食、流涎。
5、夏季小孩游泳会传染手足口病吗
暑假到来很多家长都会带着自己的小孩到游泳池游泳,这个时候可要小心了,千万不要感染到一些皮肤病,下面跟着小编来看下。
暑假将至,游泳是不少孩子消暑的首选,而且游泳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很有好处,因此不少家长会在暑假送孩子去游泳。但公共游泳池人多,细菌也多,也很容易传染疾病。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夏季多发疾病,不少家长担心孩子在公共泳池游泳会不会被传染手足口病。游泳池的水能不能传染手足口病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儿童在游泳的过程中,会有亲密接触。手足口病可以呼吸道、消化道传染,还会通过密切接触对方以及玩具毛巾奶具等传染。室内游泳池正好是人多密集不通风的地方,细菌和病毒存活时间长,儿童们又在一起嬉水游戏避免不了身体上的密切接触,因此被传染的可能性增大。
2.眼科疾病
游泳池里的水常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有轻度刺激性,游泳后双眼容易出现轻微的发红症状,往往在数十分钟后会自行消失,一般不必治疗。但如果有加重趋势或在未经消毒的水里游泳,就容易引起细菌或病毒性结膜炎。
此外,很多游泳池不需要健康证即可入场,孩子如果和一些患上沙眼、红眼病的人一池游泳,病原体会通过池水传染,健康的孩子也可能会然上此类疾病。
3.过敏性疾病
为了防止通过游泳池水传染疾病,游泳池的工作人员一般会经常向游泳池投放:漂白粉",这是常见的过敏原,不少患者容易对次氯酸钠产生过敏现象,从而引发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等。
此外,室内游泳池内的密闭式空调也是过敏疾病的一大元凶。游泳池内空气湿度很高,温度适中,最适合尘螨繁殖。敏感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从事剧烈运动当然容易诱发过敏和哮喘疾病。
4.皮肤病
孩子的皮肤娇嫩,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而大多数公共泳池并不会很经常地换水,因此孩子夏季游泳很容易感染真菌性皮肤病,如体癣、足癣、水猴子等。皮肤浸泡在水中的时间越久,感染皮肤病的机会就会增高,因为泡水太久,作为皮肤屏障的角质层越容易出现松懈,从而降低对外来病原的屏障作用。
此外,如果是室外游泳池和在海边游泳,强烈的日晒也可能晒伤皮肤,引起日光性皮肤炎。
5.中耳炎
专家表示,孩子因游泳而引发的耳病主要是中耳炎。孩子游泳时,若耳道里有耵聍(即平时所说的耳屎),耵聍遇水泡胀后就会腐蚀耳道皮肤,或耳道有湿疹也易引发中耳炎。
6.腹泻
游泳的水中可能潜伏一些会引起腹泻的细菌,包括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志贺氏菌属和大肠杆菌等。孩子游泳时如果不小心喝了泳池的水,则可能会发生腹泻,但腹泻不一定会在游泳当天马上出现,有时甚至在游泳1-2周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