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学龄前教育 三大问题要懂,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法

2022-08-14 09:12:14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学龄前教育 三大问题要懂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龄前的教育奠定了孩子未来的基础。但是环顾四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在孩子断奶后和上学前,对

1、学龄前教育 三大问题要懂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龄前的教育奠定了孩子未来的基础。但是环顾四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在孩子断奶后和上学前,对于孩子的关注恰恰是最少的。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合适呢?

关于教育时机的误区

孩子对于家长的需求,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教育引导,而随着青春期的萌动,大约在10到12岁以后,孩子对家长的需求会越来越少,他们会更加趋向于:自我"的世界,形成独立的人格。

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的,因此在该教育的阶段没管孩子,在该放手的阶段一股脑的使劲儿管教,结果就是不但孩子没管理好,反而破坏了亲子关系,南辕北辙。

有个家长曾经跟我谈起过她的教育理念,说孩子小时候不用管,尤其是上小学之前,就是我们说的学龄前,这个时候随便他玩儿吧,甚至放纵他也没关系,因为也就这个时间段可以为所欲为了!等上了小学,哼哼!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点儿也不能惯着!

那个时候她的小孩还在幼儿园大班,妈妈就经常被幼儿园的老师找来谈话,除了欺负小朋友,还偷偷的把学校里他喜欢的玩具带回家,被老师称为:问题儿童"。然而这个妈妈的态度似乎显得很:开明",妈妈说::我就跟老师说,我家孩子没大毛病,心地善良,一些小毛病长大了就好了!"这种就是没能好好把握教育时机的典型做法。

学龄前是教育关键期

最需要家长关心、呵护、教育的阶段,除了新生儿阶段、婴幼儿阶段,在心理引导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学龄前阶段。中国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发展心理学认为,人一生的思维、行为模式,言语交流模式、表达和沟通模式,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建立和形成的。而且在形成以后,如果没有特殊事件发生或者专业的帮助,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说,包含上面提到的那位:小时候放养、大了圈养"的妈妈在内,有相当多的父母把这个教育的时机弄得颠倒了,所以才有许多家长说::这孩子为什么小时候那么乖,长大了就变了!":这孩子怎么屡教不改,到底像谁啊!",这就反映出你的教育时机已经错过了。因此希望家长早早的就了解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以便在对的时机做好该做的教育,才不会形成难以扭转的结果。

非言语的爱的教育

很多孩子的成长经历就是,:断奶以后就交给东北的姥姥带着或者:由上海的奶奶带到上幼儿园",似乎有很多父母以为,小孩儿生下来只要能让他健健康康安全成长就可以了,所以在断奶以后、上幼儿园之前,年轻的父母就把孩子寄托在老人家里,直到孩子长到四五岁,差不多好照顾一些了,才带回家,而一带回家基本上就上了幼儿园了。

心理学里面有个名词,叫母婴连接,在三岁之前,孩子与妈妈之间必须建立亲密无间几乎没有距离感的连接,这是理想的亲密关系,这样带出来的孩子,安全感很充足,依恋感非常饱满的得到了满足,具备了很扎实的心理发展基础。

而从断奶到转交给老人照顾,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莫大的伤害。小孩子一生下来就充满了分离焦虑感,刚熟悉了妈妈的味道,就要离开妈妈,去另一个人那里,这种痛苦和焦虑是我们成年后无法回忆也无法想象的,但常常因此而造成很多问题。这是前两个阶段的心理培养,在此之后的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教育,就要从:会沟通"开始了。

贫富对孩子是否幸福、是否有自我价值感是没有本质影响的,孩子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爱和认可,其次才是物质水平和生活水平上的照顾。在3岁之前,最好的做法是经常的抱、抚摸这种非语言的方式去传递爱。

当孩子再长大一些,到学龄前儿童阶段时,则更需要父母:会沟通",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意识,:会沟通"不是:会说话"、:会说道理"哦!会沟通,是能将父母的爱传递到孩子内心深处,这将成为这个阶段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

沟通是教育的途径

问题出现时,很多爸爸妈妈会很委屈的说::我们当然爱他啊,怎么会不爱呢!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对,这个毋庸置疑,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而且父母的爱是最没有偏见最没有私心的爱。可是,孩子却有可能一脸冷漠的说::我不知道,我不确定。"问题出在了我们在表达和传递爱的方式上。

就像一列火车,要把:爱"这个乘客从:父母站"载到:孩子站"。理论上孩子们都知道父母爱自己,却无法从理论中获得被爱包围的感受,使得孩子内心非常矛盾。结果要么是责怪父母,要么是认为自己不够好、是自己的错,形成自卑自责的人格。爱的传递需要通过沟通来达成,因此,有几个方面需要家长先自我审视。

一、家长是否乐于表达自己。

家长是否乐于表达和倾听,是深深影响孩子的。如果孩子的爸爸是个沉默寡言的男人,那么儿子越大就越有可能表现出父亲的样子,这个时候,如果父亲很难调整自己,也要用你独有的方式让孩子理解你的爱。身边有个朋友很有趣,平时谈笑风生很开朗,可以一面对孩子,就立即摆出严父的面孔来,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在孩子看来,爸爸就是一个:铁人。"

这里的铁人,并不是说爸爸内心很坚强很强大。而是像冰冷的铁一样的人,冷漠。不善于表达或者不乐于表达自己情感的父母,会使得孩子没有自信,安全感不足,甚至跟父母一样习惯了隐藏情感。家长藏着,孩子掖着,都不愿意表达,或者都不好意思表达,整个家庭氛围就像冰窖,如何去有益于孩子成长呢?

二、家长表达自己的方式。

有位父亲是军人,对人对己都严格要求,使得孩子在家里就很紧张,认为爸爸就是个独裁主义者。后来这位父亲接受建议后作出的改变是,跟孩子写交换日记。有时候只是几个字,因为本身就自我要求,所以即便是几个字都要求自己发自肺腑、真诚坦诚。

很快,父子之间的隔阂就消失了,儿子的脸上越来越多笑容。不论是哪种性格倾向,都会有适合这种性格的表达方式,只要有心去传递,就会找到能被理解的爱的传递方式。

三、家长对孩子的回馈。

最后要家长自我审视的内容是:回馈",教育永远都是建立在: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没有关系就形不成有效的教育,然而关系是双方或者多方互动形成的,是互相的而非单向的。所以当孩子向你表达关心时、孩子内心受挫需要你时,你是否认真用心去回应了呢?

例如孩子拿着他在幼儿园做的手工艺品兴高采烈的说::妈妈你看你看!你看看!"你是不是一边切菜一边迎合着说::哎呀,真棒!"其实,你只是扫了一眼而已。孩子嘴上不说,心里却想:妈妈对我的事情不感兴趣,她是在应付我,唉……"沟通失败,妈妈却以为沟通很成功,以为一句:真棒!"就能打发了孩子。

当孩子主动积极地与你交流时,父母们同样需要给予积极有效的回应,如果手头上有工作,也应该明确的告诉孩子,你很欣赏他的作品,但是现在正在工作,所以是否可以等妈妈的工作完成了,再和他一起慢慢的欣赏他的作品,听听他的想法。

2、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方法

1、感知觉的培养:经常带孩子观赏大自然的风光,以扩大他们的视野及开阔他们的眼界,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摸﹑多闻以促进其各种感知觉功能的发展。

2、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游戏﹑实物﹑儿歌﹑识字卡等,教小儿说话,背诵简单的儿歌及复述简单的故事,注意正确的发音,培养孩子辨音能力,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并让孩子懂得词义。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事物向孩子提问,如外出时问树叶是什么颜色等,并要求孩子回答。

3、观察力的培养:可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游戏﹑泥塑﹑图片﹑幻灯及各种实物等活动,多到户外活动,并引导他们观察自然景色及其变化,练习儿童观察能力。引导孩子观察每件日用口的用途(基本及多种用途)等。同时要培养儿童观察地随意性﹑组织性及顺序性。

4、记忆力的培养:学龄前儿童的记忆是形象记忆,年龄愈小,图片﹑实物﹑图画等在保持和再现所起的作用愈大,可以通过观察图像﹑实物等让孩子讲出所见的事物,通过讲故事后让他们复述等来培养其记忆力。要培养孩子的有意记忆﹑理解记忆及记忆的持久性与正确性。

5、思维能力的培养:学前期儿童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培养其思维能力时要注意与具体的形象相结合,如讲 “动物“这个概念时,要联系孩子在动物园所见到的各种动物,说出这些动物各自特征及它们的共同点,使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动物。

6、想象力的培养: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小儿安排一些富于想象力的思维能力的活动,如做游戏﹑玩魔方等,使其在活动中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其想象力及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鼓励孩子多提问,让孩子预想事情的结果等。

7、创造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游戏﹑手工﹑绘画﹑编故事等培养其创造力,让孩子多参加实践操作如参加小制作﹑泥塑等,使儿童看到自己的成果,体会到乐趣,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3、学龄前孩子的行为问题

一个三岁的孩子就算他们很少关心身边的人,可能谁也不会觉得她行为异常,更不会觉得有必要指点他改正,但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一年级以后的行为问题。这个发现来自密歇根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以确定不同类型的儿童早期问题。

学龄前儿童的早期行为问题往往随着时间不断改进。如果不通过小学表现出来,儿童会更容易成长为一个具有攻击性和暴力的青少年或成年人。以前对这些不同类型的行为问题的研究都集中在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事实上我们更应该着重于学龄前儿童。

1.早期行为问题的研究

关于学龄前儿童的这种行为问题,研究人员已经做了相应的分析,丽贝卡·沃勒(um心理学研究员)表明:他们现在正处于快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中,使得父母的管理行为在这个时候变得更加困难,这个阶段是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行为准则的重要时刻。

家长如果是攻击性或暴力的代表者,往往会导致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因此家长在这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的行为规范可以帮助防止孩子重要暴力和犯罪。

该数据来自于对密歇根州240名儿童纵向研究,幼儿的危险行为问题正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研究过程和结论

该研究数据收集于家长,记录孩子3岁的时候和6岁的时候,家长应根据记录填写子女的行为调查问卷,而孩子也应完成配合研究的六项任务。这项研究确定了三种类型的早期行为问题,在3岁时,对立的行为,多动症的行为,以及冷酷而理性的行为。对于对立的行为,家长报告说:“他们的孩子常常生气、沮丧并且难以调节自己的情绪。” 毫无疑问,孩子的父母将多动症的行为加以重点关注。

如果家长发现学龄前儿童有“冷酷而理性的行为”,这些孩子可能会有较少的同情心,并且几乎不会感到内疚,他们的道德行为规范并不完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在这项工作中想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出学龄前儿童的行为问题,虽然这些不同类型的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干预措施,但如果不进行干涉,孩子的行为问题会一直伴随他上学,直到成人。

例如,孩子无情和冷静的行为可能是最危险的,需要及时治疗,家长要专注于孩子的情感引导,让他们试着理解别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学龄前教育如何防止“小学化”

许多家长都认识到学龄前教育的重要性,但如何去进行教育呢?不少家长还很模糊,他们不是去启迪孩子的智慧,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是要孩子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造成了“小学化”的倾向,其结果危害很大,必须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1.影响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孩子对学习会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应以游戏为主,并以游戏形式学习一些粗浅的知识。在学龄前期的孩子是以学习口头语言为主,如果让孩子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提早读小学课本,孩子的智力、能力都够不上,学不好就扫兴和反感,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地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就不愿再听,于是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学习习惯不好,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孩子只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厌恶。

2.影响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孩子好动、好模仿,他们渴望游戏,想干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而成人整天叫他们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活泼开朗的个性受到摧残。

3.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玩”是学龄前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发育成长。有些家长却不理解这一点,认为孩子玩是浪费时间,不正经,不规矩,于是整天把孩子关在屋子里,叫孩子坐在桌旁看书写字,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对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很不利,家长又只看孩子写得怎么样,根本不考虑孩子坐的姿势和握笔的姿势,不少孩子还患了近视眼。

总之,家长必须认识到对学龄前儿童过早“小学化”的危害,必须防止和及时纠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一般把3~6岁称为学龄前期,这是一段对智力发展很重要的时期,3岁前后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4岁左右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时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地期,6~8岁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时期。近些年来,对于早期的“关键年龄”段的智力教育,已引起社会和广大家长的普遍重视。所谓的“关键年龄”或称“关键时期”,是指人生学习效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从人的智力发育来讲,至17岁已达到顶峰,如以此做为100%,那么50%的智力发育于4岁以前,30%的智力发育于4~8岁完成,20%的智力发育于8~17岁之间完成,由此发现自出生至7周岁,智力发育的比例最高达80%。所以在学龄前期予以正确的引导,启发,熏陶,培育显示得特别重要。

学龄前的孩子,经过幼儿园和家庭的培养教育,身心各方面均有明显发展,也具备了相当强的接受能力。为此,家长要根据这个时期的特点,结合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帮助孩子理解、识别好坏,是非,美丑,让他们初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由浅入深地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如讲“三毛流浪记”、“鸡毛信”、“刘胡兰”等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孩子们逐渐懂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学习,爱劳动的好思想,好品德。家长还可以用画册,画片,听广播,看电视等形式,教孩子叙述好人好事,讲故事循循善诱的启迪孩子的想象能力,培育良好品质。有意识的锻炼孩子的胆量,选择适当场合,鼓励孩子敢于当众宣讲故事、朗育诗篇,唱歌跳舞,回答问题,使孩子在感下,意志上,认识上都得到提高,语言和词汇得到发展,胆量和口才得到锻炼。

家长要注意学龄期的教育,要贯穿于整个学前期的各年龄段之中,目的是为了使孩子能够适应即将乾主学校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学习需要,也是让孩子能适应从散漫走向纪律这一突变,做好心理和民想上的准备。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