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情绪对孩子有哪些危害,你会控制你的情绪吗 测试一下看看你的情绪会失控吗
1、失控的情绪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很多做父母面对不听话的孩子通常会情绪失控,那么失控的情绪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呢?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
1、失控的情绪对孩子有哪些危害
很多做父母面对不听话的孩子通常会情绪失控,那么失控的情绪对孩子有哪些危害呢?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 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 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剪枝"有方: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对陶陶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2、你会控制你的情绪吗 测试一下看看你的情绪会失控吗
在现代的生活中,由于教育的普及,每个人都越来越明白如何去控制自己的情绪。会进行一些列的训练,但是情绪这种纯天性的事情,是不能被后天训练给完全抹去,你可以很程度的控制,但是总有一个点,会让你的情绪失控,做一个性格测试,了解一下什么情况下你的情绪会失控?
测试开始:
1、你经常帮助别人吗?
是的→3
不是→5
偶尔→2
2、你觉得利用是什么程度的词?
贬义→4
稍微负面→5
中性→3
3、你有搭过顺风车吗?
有→6
没有→7
偶尔→4
4、你是一个喜欢换位思考的人吗?
是的→6
不是→7
不知道→8
5、你喜欢什么样的森林?
神秘→8
生机→6
天然→9
6、你善于记住别人吗?
是的→7
不是→8
一般→10
7、你觉得善良是非常平常的吗?
是的→8
不是→b
不好说→9
8、你担心未来人口数量的变化吗?
不担心→10
担心→d
不好说→9
9、你觉得陌生人帮助你的原因可能是?
好心→10
看你顺眼→b
有所图谋→a
10、你最喜欢的季节?
冬天→c
夏天→a
秋天→d
答案在下面哦
a、劳累的时候
当你长时间没有得到休息,而且工作强度又一直不减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失去情绪控制。休息是恢复精力的重要方法,而精力是控制你情绪的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需要运用精力来稳定你的情绪,不可能一点精力都不能都不投入进去。
b、触碰底线的时候
情绪控制是我们日常都在做的一件事情,说这种能力是我们平时训练出来的。当触碰到你的底线的时候你的情绪很容易失控,因为触碰底线这件事情并不经常发生,我们很容易接受当下最真实的反应做出行动,加上你是个内心直率的人,而不是一个内敛的人。因此这种情况下你情绪失控的可能性要高于常人。
c、感动的时候
很多人都自诩为自己是一个不容易被感动的人,但是遇到真正触动人心的事情之后又会流下眼泪来。积极的情绪更容易让你失控,面对消极,你反而更加能有理性的控制。而积极情绪的失控情况,就比如说你收到了某件礼物,你和朋友重逢等等都会因为过于高兴让你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事情。
d、矛盾的时候
你是一个内心有方向的人,你认为人一生就需要完成许多自己向往的事情。收获到大脑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也许会坚持、会努力、会告诫自己积极面对解决问题,但是遇到了和你初心相反的观点的时候,你的基石被打破,很有可能会情绪失控。
3、为孩子的情绪导航
孩子是情绪的“俘虏”
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是很真实的,也很强烈,往往直接支配着他的行为。一件在成人看来是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常常可以引发孩子十分强烈的情绪波动,甚至引起情绪的“海啸”,使孩子的表情、声调、手势和姿态发生变化。
与成年人相同,孩子的情绪也有消极和积极情绪之分。大约1岁左右,孩子的情绪开始分化,2岁时出现各种基本情绪,即愤怒、惧怕、焦虑、悲伤等消极情绪和愉快、喜悦、欢乐等积极情绪。积极的情绪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能起促进作用,有助于孩子潜在能力的发挥,消极的情绪则可能使孩子的心理失去平衡,甚至影响他的人格建构。
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于触发情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情境的理解、认识和评价会越多地取决于其基本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可以因为妈妈不给他一颗糖果而大哭,或者因为得到糖果而破涕为笑,这在成人眼里,多少是有些不可思议的。
情绪不宜堵
对孩子来说,产生情绪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当一个成人发脾气的时候,旁观者常会知趣地离去,或者以好言相劝。然而,当一个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受到的可能却是训斥,甚至会因此而挨打,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的。
孩子在生活中产生的消极情绪,应以适当的方式得以宣泄。情绪一旦产生,宜疏导而不宜堵截。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疏泄对维护心态平衡的作用,他认为,讲出一切来,能减轻精神上的症状。当孩子遇到挫折或者感受到不愉快时,让他能不受压抑地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轻他心理上的压力。
哭是孩子情绪疏泄的一条重要渠道。几乎没有孩子没用过哭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在很多情况下,哭使孩子在紧张状态中变得轻松了一点。有人说过,最残忍的事莫过于不让孩子眼眶里的泪水往下淌。这句话并不哗众取宠,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孩子只能强行压抑自己,其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积压的能量只能伤害其自身。
哭是孩子情绪宣泄的一条重要渠道,是孩子情绪的自然流露,但绝不是唯一的渠道,而且也不是最好的渠道。因为用这种方式疏泄情绪,往往不会引起周围人的同情和理解,相反,常会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这样,成人就会运用压抑的方式加以堵截。
让孩子学习和掌握一些哭以外的合理的宣泄消极情绪的方法和技能是很重要的。这些方法和技能是以既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又是社会行为规范所允许或倡导的。
倾诉,这是一种合理的方法。要让孩子学习在遇到冲突或挫折时将事由或心中的感受告诉他人,以寻得同情、理解、安慰和支持。孩子对成人有很大的依赖性,成人对孩子表现出的同情或宽慰会缓解甚至清除孩子的心理紧张和情绪不安,即使在孩子倾诉并不合乎情理的情况下,也要耐心地听下去,至少保持沉默,等待孩子情绪的风雨过后,再与他细作理论。
转移也是合理宣泄情绪的良好途径。要让孩子学习遇到冲突和挫折时,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引起冲突或挫折的情境之中,而应该尽快地摆脱这种情境,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例如,孩子为了玩玩具而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可让他到室外去踢一会儿球,在剧烈运动中将积累的情绪能量发散到其他地方。
不要消极应付情绪
有些孩子会自觉地借助一些消极的心理防备机制去应付压力。排泄消极的情绪,偶尔地运用一些较少歪曲现实的心理防备机制,能暂时缓解孩子的心理紧张和不安,但是,如果不适当地运用一些严重歪曲现实的心理防备机制,则会使孩子陷入更深的心理漩涡中去,造成他适应社会不良,从而影响他人格的健康成长。
例如,某幼儿园大班的一个男孩,平时经常暗中欺负其他孩子,大家都惧怕他,对他敢怒而不敢言。一天,老师让大家集体创作《百猴图》,那个专门欺负别人的男孩画了一个孙悟空,十分得意地贴在了墙上。那些常受他欺负的孩子不约而同地都画了手拿金箍棒、大刀的孙悟空,个个怒目而视,杀气腾腾,他们又不约而同地把所画的孙悟空剪贴在那个小男孩的图画周围。当大家看到这一场景时,都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们借助孙悟空的手,“报复”了平时欺负自己的孩子,即使他们的“报复”所选择的是替代对象,但也会像报复原来的对象一样,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孩子们因平时所受的欺负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总是要千方百计地发泄或表现出来,当他们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对象“移置”到了一个合适的替代对象的时候,这种做法就会产生积极的结果。
同样的心理防备机制,如果运用得不适当,或者过多地运用,往往会带来消极的结果。例如,一个受到父母严厉责骂的孩子,当着父母的面可能会“忍气吞声”,可是一离开父母,他就可能通过破坏玩具或欺负同伴等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由于他“移置”的发泄对象不适当,尽管他的做法使他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是,他的态度和行为也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并且有可能使他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因此,要十分注意孩子是如何应付各种心理压力,疏泄自己的消极情绪的。如果发现孩子经常运用压抑、投射作用,自我惩罚、幻想等方式去解脱情绪的困扰,就应及时纠正,教导他以积极的方式去替代那些被动的、消极的方式。这样做对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别让您的宝宝变成失控的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家长的关注,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几乎倾其所能为孩子安排好了一生还不能放心、不肯放手。很多孩子在这样过度控制的家庭中长大,很少有机会学习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自我约束能力太低,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控制力很差,很容易出现成瘾、出格等行为,这种失控的孩子在遵守社会规则和承担责任方面都会出现问题。
赵老师的案例:
小薇今年30岁了,自从她有了自己的孩子,她妈妈就多了一份工作,每天照顾孩子的事情全落在了她妈妈的身上。小薇还跟没结婚一样,家务和孩子都跟自己关系不大,一家三口住在妈妈家里。妈妈是一家之主,买什么样的房子、家具,装修成什么样子的布局,怎么支配家里的花销,大大小小的事情,妈妈操碎了心。用妈妈的话说,自己就是为这个孩子活着的,看着女儿、外孙吃着自己做的饭菜,心理感到幸福。
小薇的丈夫经常说岳母太强了。小薇离不开妈妈,但是跟妈妈在一起经常吵架,小薇的妈妈说女儿一点都不在乎自己,不了解自己。
我问小薇的妈妈为什么要为女儿做的那么多,小薇的妈妈说实在太不放心了,女儿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能做好。我说:“您的话让我想起了前几天我女儿(大一学生)对我说的事情。我女儿说:‘妈妈,我悟到了一个道理啊,我前几天在游戏里认识个师傅好厉害,他教我游戏里的各种玩法,我连地图都看不懂,要靠他带我才能找到路,我什么都不懂,必须依靠他,可是有一天我上去玩时他没在,我发现自己也能玩好啊!唉,我发现如果身边有个全能的人,自己就变得什么都不会了呀!看来我跑出去那么远读书是选对了!’我当时听了很惊讶。”小薇妈妈半天没说话,小薇看着我努力点点头很赞同我的话。我对小薇妈妈说:“您为女儿做的太多了,眼睛里都是女儿,您有自己的生活吗?我看到你们母女俩都太辛苦啦。你们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呢?”小薇妈妈拿起纸巾擦了擦眼睛,说:“这得从她小的时候说起了⋯⋯”
小薇5岁的时候,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离婚了。因为父亲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外面做生意,很少回家,小薇跟父亲比较生疏,所以父母离婚后小薇自然跟随母亲一起生活了。在小薇的记忆里,爸爸的印象是模糊的,妈妈是家里的天,没有什么事情妈妈做不了的。妈妈说小薇的爸爸是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没有教导过孩子,自己必须做个全能的妈妈。
小薇的妈妈的确很不简单,自己赚钱养家,生活过得虽然艰苦,但是对小薇关心得无微不至,任何一件细微的小事,妈妈都不会忽略,她教会小薇正确处理每件事情,她的道理总是那么正确,让小薇无法反驳。这对母女相依为命生活了十来年,小薇妈妈一直觉得女儿很懂事很听话。
小薇15岁了,妈妈突然发现女儿开始不好好学习了,放学后总是偷偷跑到网吧上网,妈妈把女儿抓回来教训了一番,不准她再到外面去,也不给她零花钱了。小薇这次可不听话了,她依旧放学后去上网,没钱有同学给呢!妈妈跟小薇的战争从此开始了,无论妈妈怎么说,小薇就是不能离开网络,慢慢地,妈妈发现小薇有男朋友了,这次妈妈和小薇大吵了一次,小薇离家出走了!半月之后,小薇回来了,母女俩谁也没说什么,只是小薇再也没去学校读书。后面的日子,妈妈每天带着小薇做生意,小薇不喜欢跟妈妈在一起,觉得自己太没自由了,母女俩整天争吵,小薇一次又一次离家出走,小薇的男朋友换了一个又一个,妈妈说每段感情总是以小薇的受伤结束的,她真的很心疼女儿。可是小薇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是妈妈毁灭了她的幸福。
现在,小薇坚持要离婚,妈妈不同意,妈妈说小薇心理有问题,必须来见心理咨询师。我问小薇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婚姻的,小薇说:“我结婚是想有个自己的家,可是我没这样的感觉。我们三口一直都跟妈妈一起生活,家里的一切都是妈妈说了算,我老公很听我妈妈的话,我的孩子也是我妈妈的,我想离婚,我想离开这个家。”我问小薇为什么不跟妈妈分开住,她说丈夫没钱买房子,这房子是妈妈帮着买的。可是小薇跟丈夫为什么不租房子住呢?看来离开妈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阻拦小薇离婚,妈妈说她看清楚了小薇这次选择一定又是错误的,所以必须阻止她。小薇妈妈的看法也许是有道理的,但是我看到了现在的小薇是无论对错都是要违背妈妈的意见的。这对母女一个紧追不放,一个拼命逃跑,到底要纠缠到何时呢?我请小薇和妈妈注意观察他们母女间这个互动模式是不是有效。
一阵沉默后,小薇妈妈说:“今天的咨询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自己怎么做了。”小薇和我都好奇的看着她妈妈,很想知道她到底收获了什么,小薇妈妈接着说:“我再也不管你们的事情了,我很累,我想过我自己的生活了。”我正想夸奖小薇妈妈领悟能力强,就看见小薇妈妈冲着小薇说:“你知道你应该怎么生活了吗?你应该⋯⋯你应该⋯⋯你应该⋯⋯!”小薇的表情在妈妈的道理中由惊讶变得黯淡下来。“看来你妈妈这是最后一次管你了,以后人家可是要过自己的生活了哦!”我打断了小薇妈妈的话,看着小薇说。不知道小薇妈妈是不是明白了我的暗示,她强调说:“离婚的事儿我也不管了,你自己看着办吧,不过那孩子你可要自己带了。”小薇没说话,表情似乎很复杂。
我不知道小薇会不会离婚,但是我知道这个失控的孩子要开始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了。
赵老师的建议:
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父母的照顾是不同的,父母要在孩子的成长中逐步放手,尝试着让孩子从小事做起,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到青春期基本上能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负责,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在孩子的成长中有些必要的失败是要经历的,过度的保护实际上会控制孩子的自我发展,这样的孩子习惯了依赖外在的力量管理自己,很难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容易失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