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美术艺术教学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1、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美术艺术教学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二十一世纪将是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载体的信息时代,过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用简单的陈旧的教学手段向幼儿进
1、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美术艺术教学活动中的灵活运用
二十一世纪将是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载体的信息时代,过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用简单的陈旧的教学手段向幼儿进行强制性的“教”,而没有幼儿主动地“学”,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变成了主要由教师向幼儿发号施令,幼儿只是被动地执行和服从。因此,应高度重视教育过程手段的改革,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多媒体技术正成为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性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它可以充分显示生动、直观、形象、新颖的特点,为小朋友所喜爱。 下面试从幼儿园美术艺术教学活动方面谈谈适时应用多媒体的几点优势:
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美术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幼儿园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形式美和内容美,从而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的活动。如,欣赏吴冠中的中国画《小鸟的天堂》时,画面中密密的大森林让孩子们感到恐惧,他们担心其中有大灰狼。当我们用投影仪放大树丛中的小鸟时,孩子们兴奋起来,恐惧感顿时消失了。
其次,目前,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其一是设定绘画的总体框架,过多强调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临摹为主,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框架式”。其二是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的很少,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涂鸦式”。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第一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第二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总体水平的停滞不前。为了优化幼儿园美术教学结构,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易体会,并能扩大教学信息量,拓宽幼儿知识面,有利于幼儿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变化。
如大班故事创编画《小姑娘和大拖鞋》,通过播放事先准备的cai课件,向幼儿讲述前半个故事,将形、声、色三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视听感官,再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在丰富多彩的富于变幻的信息传递中,幼儿很轻松、很自然地借助想象去续编故事。在熟悉“小姑娘被大拖鞋载上天,老鼠从鞋子中钻出来,大拖鞋落下来,一群小鸟叼着小姑娘飘在空中然后把小姑娘送回地上”这些情节后,让幼儿去想象后半个故事,孩子在提供的这种机会中,创造力得到充分开发,你一言我一语,慢慢构成了五个画面。第一幅:小姑娘睡在床上,墙上有风筝,床边有拖鞋,鞋内有老鼠,床前有电视机;第二幅:小姑娘穿着鞋子去玩,路上碰到了老虎、小兔、熊、小鸟;第三幅:小姑娘脚上的鞋又大起来,大得象飞船,又要飞起来,老鼠又能进了大拖鞋;第四幅:小鸟又围成圈叼住小姑娘,虎、熊赶走了老鼠;第五幅:小姑娘捧着鲜花,和鸟一起,坐在大拖鞋里终于飞上了天。这里当然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启发,但教师作用仅仅是引导与启发。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用画来表示,进行再创作。
又如在大班命题画《恐龙乐园》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观看vcd《中华恐龙园》,引导幼儿观察恐龙的形态及生活环境,认识了霸王龙和剑龙。又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有关资料的幻灯片,引导观察后,孩子们对恐龙异常的感兴趣。由于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我就运用启发式的提问进行导入:“你认为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假如要你来设计一只恐龙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用笔画下来。”结果,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记忆和想象,大胆地运用线条的疏密、曲直、交叉等表现自己所设计的恐龙,并津津乐道地向同伴、老师、家长讲述呢!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地组织活动,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老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教学形式的科学化、多样化,如何更佳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尚需我们幼教工作者不断钻研、探索和创新!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2.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一盘(10粒左右,花生仁的数量为1—3不等)。 2.每组两盒彩笔、两只空盆,幼儿活动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可比较花生的大小、长度、外形)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吗?
——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果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2.讨论记录的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果里有几颗花生仁?第二颗,第三颗呢?
——怎样记录?是剥完了一起记录,还是剥一次记录一次?
3记记花生的颗数。
——幼儿把花生果剥开,数数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并记录在幼儿活动材料上。
——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剥与记的方法与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引导先完成的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找找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相同的记录有几次。
4.交流分享。
——带领幼儿互相观察记录的结果。
——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记录的数字或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品尝自己剥的花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浅谈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激素,是幼儿学习的巨大动力。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获得知识,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审美力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我发现兴趣的培养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先,我班有60%的幼儿不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既使有部分幼儿愿意参加,其画面重复较多、内容简单。
如:男孩总是画“汽车”、“轮船”,女孩总画“太阳”、“小花”、“小草”等。幼儿对周围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情感得不到充分表现,绘画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幼儿受益较少。
怎样才能使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呢?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通过游戏形式,以及各类教学活动,把语言、音乐、常识和绘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从而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在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
一、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空间设计是培养幼儿绘画兴趣的第一步。
现代教育目标之一就是让幼儿学会学习。因此,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让幼儿具备绘画的原动力和内驱力,这就是幼儿发展的动力机制。杜威告诉我们:“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追求的东西。”
教师要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把握幼儿的兴趣,需求中所蕴含的,教育所追求的价值及可以开发的教育生长点,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空间。美术是以有形的物质材料,塑造出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可视形象的视觉艺术。
它具有直观性、可感性、对人们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在美术活动中,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也是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在环境创设中,我注意到教室内外的装饰,墙壁的美化,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比如:在墙面装饰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雪碧瓶,快餐盒、马粪纸等废旧材料制做竹林、草地、大树,利用泡沫板、彩色皱纹纸绘画、编贴立体感较强,色彩鲜艳的墙面“海底世界”“可爱的熊猫”“我的祖国”等。
此外,增设美术角,为幼儿提供黑板、粉笔、五彩胶泥、卡纸,方便幼儿随意涂抹,使他们的理想及所见所闻都能在这块园地里得到充分展示。有了这样的氛围,幼儿不仅能够随时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欣赏美、而且能够随意及时的表现美、创造美。可以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
二、 教给幼儿绘画的基本方法,把创作的余地留给幼儿。
瑞吉欧教育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并非成人教学的产物,相反,他更多要归因于儿童自己在活动和成人所提供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现代美术教育主张启迪幼儿对真、善、美的认识,陶冶美的情操,激发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在绘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讲介和示范非常重要。语言讲解的形象是否直接影响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教师不能刻板地要求幼儿去模仿画,而是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启发幼儿,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m、n等线条,让幼儿猜猜看,教师把这些线条有趣的组合在一起变成什么?教师根据上述线条示范色画出空中小鸟,水中小鱼,春天的花朵等,然后请小朋友也来根据上述的各类线条,把它们有趣的组合成一幅幅画面,鼓励幼儿大胆作画,比一比谁画得最多最好。
由于孩子们掌握了一定的持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教师的启发和指点,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新形象在自己的手中展示出来。为了丰富幼儿对物体造型的印象,我还组织幼儿外出参观散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动物园的各种动物,马路上的汽车、花草树木,楼房等物体的形状,请幼儿说说这些物体是由哪些图形组成。
如:公共汽车是由长方形、圆形组成,花朵是由半圆形,长方形、椭圆形组成,雪松是由三角形、长方形组成等。活动前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的各种图形纸,先由教师示范拼贴一组画面,请幼儿欣赏,并说说教师拼贴的画中有哪几种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蜻蜓,梯形,三角形组成帆船,半圆形组成花朵。
然后,请幼儿动脑筋,把几种图形用不同的组合方法,拼贴成各种画面,看谁拼贴的又形象又美丽。于是,孩子们兴致勃勃拼贴出许多丰富有趣的画面:有的用圆形、半圆形拼成了小鸡、小鸟;有的用圆形、长方形等拼成了红绿灯、公共汽车;还有的用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拼成了太阳、房屋、草地、小兔等,应有尽有,使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绘画的主人,从而产生更大的活动积极性,促使其向高一级水平发展。最后,再让幼儿根据自己所拼贴的画面,用勾图方法进行线条造型,也就是把拼贴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 以游戏形式组织绘画教学。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游戏的内容最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根据幼儿好动的特点,我将绘画活动故事化、游戏化。
如:幼儿画“龟兔赛跑”命题组画时,我先让幼儿听故事,然后去饲养角、自然角观察兔子、乌龟,回到教室后再让幼儿戴上头饰玩“龟兔赛跑”的游戏,最后再让幼儿动手画。
由于前者的辅垫,所以幼儿的画面真实、生动,绘画时不感到有任何压力,使幼儿们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真正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获得成功感,为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与条件。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首先要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能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由于每个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速度,需要,兴趣,学习形式都具有不同特点,加之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家庭的影响,其知识经验,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不相同。
因此,不同层次的幼儿对成功的体验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必需考虑到每个儿童的特殊需要,不能把每个儿童看成是一样的、相似的,不能用相同的教育要求,方式方法对待不同的儿童。
需要我们引导幼儿发现,并使他们知道美在哪?为什么美?如:幼儿画“美丽的手套”装饰画时,对待能力一般的幼儿,教师只需在难点处帮助一下,重点教幼儿掌握用直条、横条、斜条构成图案进行装饰;对待能力强的幼儿,教师进行示范,讲解即可。
由于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丰富的画面,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此外,我们还设置了美术长廊,幼儿的绘画作品都插展在透明塑料袋里,让每位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位置,幼儿也可以随时向同伴,成人讲介自己的作品,使每位幼儿在不同程度上树立成功感和自信心。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我认为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很有必要。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班的幼儿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孩子们喜欢参加美术活动,回家后也愿意动手绘画。
并能主动利用社会、自然、生活及各科教学等丰富的题材进行创作,不仅充实了画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也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水平和艺术设计能力,使幼儿的绘画作品多次在美展中获奖。
通过实践,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体会到: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让幼儿大胆地去想象,去创造,只有让幼儿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与条件,只有让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使幼儿对绘画有足够的自信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幼儿园创造教学活动研究
创造力即创造能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性能力。
所谓创造思维是指在前人(或个人)已有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创造思维属于思维范畴,它具有除了具有思维的概括性、间接性特点外,创造思维是在特定条件下具有特定内容的思维。创造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内容,发散性思维表现的具体特征为:流畅性(在短时间内表达出的观念和设想的数量)、变通性(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精进性(对事物反映的精细程度)、独创性(超乎寻常的新奇程度)。
创造教育是对儿童的创造能力的全面开发,着重于创造思维和创造行为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学活动是创造教育主渠道。从教学活动的特点出发,挖掘教育活动内容中的创造教育因素,进行创造性地教与学,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种模式在我国已普遍运用。“九五”期间,我们探索幼儿园大班语言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方法,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针对青年教师把握教育寓于游戏之中、知识教育与儿童能力培养的关系有极大的难度,造成活动区活动、的目标不明确,教育时机的捕捉能力欠缺。我们在“九五”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识到,幼儿园创造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创造教学能力十分重要。
二、本课题解决的几个问题
通过创造教学研究活动,探索幼儿创造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 通过创造教学研究活动解决三个结合。科研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知识学习与创造教育训练的相结合、教师能力与儿童能力培养相结合
(三)通过创造教学研究活动提高三个群体的基本能力
1、保教主任的教学指导能力。创造教育理论的运用,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评价方法。
2、教师的创造教学能力。创造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水平。
3、培养儿童创新意识、参与欲望及创造能力。
《幼儿园创造教学活动的研究》在市教育学会“十五”课题立项。创造教育课题研究的切入方式:以提高教师创造教育意识和能力促进幼儿创造能力的发展。教学活动中知识学习和创造思维训练有机结合,促进能力发展。
在近一年的研究中,取得较好的进展:
一是充分认识到全面把握目标策略是实现儿童知识学习与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同步提高的关键,知识经验是能力培养的基础条件。
二是创造教育活动向不同年龄班各领域全面渗透,逐步实现创造教育寓于各领域活动之中,提高活动的目的性、知识性、教育性和适宜性,实现了各领域活动与创造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三是形成儿童创造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即“以主动的知识学习巩固,促知识运用联想创新”的教学活动模式。
四是教师独立设计创造教学活动的能力明显提高,研究中充分展示教师的创造力,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教师的创造性教学与儿童创造力水平同步发展。
四、提高教师监控能力
1、选材的目的性、针对性强
2、正确把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情感)目标
3、教学游戏活动设计与目标一致
4、让儿童主动参与活动(讨论及动手操作)的机会多
5、教师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开放性强
6、教师组织活动的灵活性、注重随机教育。
7、活动内容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空间。
教育教学活动策略
1、提问策略
结合教学活动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儿童去联想、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谁”、“什么”、“哪儿”、“如何”一系列问题,让儿童找出关键性解决的要素。
2、生成性学习策略
生成性学习策略是要教儿童一些具体的心理加工新信息的方法。例如,成功地教儿童对所学材料提问题、作总结和类比,教儿童讲解分所听到的内容。这些生成性活动都有益于儿童的学习和记忆。
3、其他策略:划线、做笔记、写提要。幼儿园儿童期不能做到的。但是可以变通,如:画故事、画诗歌类似于写提要。
五、创造教育的模式的理解和运用
创造教育模式
谈话讨论 → 联想创作
主动知识学习、概括、巩固、 知识运用创新
谈话讨论是儿童学习知识、概括知识和巩固已学知识的过程;联想创作是儿童运用知识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前一过程是后一过程的知识准备,后一过程是前一过程的运用和补充。二者可以换位,即儿童在创作活动中体会概括已学过的知识。
因此模式运用应灵活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1、谈话讨论的内容是由教育目标决定的。
2、谈话与创作的时机由教学的特点决定,可先可后,可以次序交叉进行。
3、创造教育内容就是我们教育计划内容、主题活动内容。
4、把握创造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谨性,不要受脑筋急转弯的干扰。
5、教学活动中,多用群体发散,不能成为少数儿童的表演。提倡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不能为发散而发散,与知识学习、能力培养脱节。
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正确性、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2、适宜性原则(最近发展区原则)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3、统一性原则:活动设计与知识目标的统一。
4、趣味性原则:(情境性、娱乐性)。让儿童身临其境,保持极高的活动兴趣。
5、主动性原则:儿童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6、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活动后引起儿童的兴趣,沿深到活动区、家庭)。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美术教学活动总结
幼儿从小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美术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反映了幼儿的本质,通过美术活动能生动形象的表现客观事物,促进幼儿思维、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所以说美术教育活动的培养在我们素质教育教学中占重要地位,而无论干什么事情首先要对它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希望获得成功,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如何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就成为我们工作的侧重点了。
一、让幼儿学会发现美
幼儿如果对一样事物的美丑都分不清楚的话,那么就会没有了方向,没有了规则。每次活动后让幼儿自己做小老师评比自己的作品,比一比谁画的最好。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只能对作品做一些表面的评价“好”,“不好”,但这一活动让幼儿知道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大家喜欢,为了得到大家的喜欢,他就开始漫漫努力了。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除了以游戏话的活动为主外,为了唤起幼儿绘画的兴趣,我们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幼儿除了喜欢乱涂乱画以外,还喜欢剪剪贴贴,从每次的手工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百玩不厌。因此我就抓住了幼儿的这一个特点,来展开了一些粘贴画的活动,各这幅画设定一个简单的情节,这样一来幼儿的兴趣可大了。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幅画,就是由手工作业青蛙和手指点画蝌蚪相结合的一个活动,《下雨了》则是涂色活动雨伞和绘画活动下雨了相结合的一个活动。这样的活动虽然在时间上长了一些,但从幼儿的操作中可以看出,他们非常喜欢这一类的活动,兴趣十分的浓厚。
另外活动区里的教学活动也让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了兴趣。把教学放到活动区中后,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的交流机会增加了,教师对幼儿单独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同样幼儿练习的机会也增加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得到老师的指导会比那些能力弱的幼儿少些,提高的速度往往不是很快,长此下去对他的兴趣肯定会有影响。到了活动区里就不一样了,老师给每个幼儿的时间相对来所就会有所增加,幼儿能力的提高也是会成正比的。那些能力弱的幼儿也同样,老师给予他的关注也会增加,他也进步了。
三、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
以前画画最好你和老师画的一模一样,现在可不是这样了。看到的东西越来越多,画画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现在许多的幼儿都喜欢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一些什么,可以,只要你能说的出你添的是什么,没有太大的错误老师都是允许的。这样以来幼儿创新的意识开始得到了培养,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自信心也会增加,兴趣那也会随之增加的。
经过学期的培养,幼儿在不断的练习后,逐步开始感受到了美术活动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让我们教师也深深的体会到教育改革后,新的教学理念、方法给我们工作带来的好处。让我们明白了,不论在任何活动中,兴趣是最重要的,只有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才能提高幼儿的能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