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隔代教育也可以做到“三赢”

2022-04-20 08:27:12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

老师反映———3月10日,记者在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小学采访时,被访校长刘桂平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在我们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

1、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

老师反映———

3月10日,记者在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小学采访时,被访校长刘桂平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在我们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照看的,有的甚至从小就是老人带大的,这种“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太依靠大人,自理能力明显很差,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种现象目前在各个学校都很普遍,也希望你们媒体好好呼吁一下,让孩子们得到更为现代化的家庭教育……”

镜头对比———

镜头一:2005年2月底的一天,记者曾在新城广场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爸爸的带领下放风筝,在随着风筝追跑时,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眼里含着泪想向几步之外的爸爸求救,但年轻的爸爸笑着大声地对儿子说:没事,站起来就好了!小男孩破涕而笑,自己爬了起来,似乎就像没摔过一样高兴。

镜头二:2005年3月11日中午近12时,西安市建国门外,雪花漫天飘扬,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刚从学校门口接到放学的孙子,爷爷打着一把蓝格格伞,努力把孙子往伞下拉,生怕雪花落到孙子脸上把他冻着,两人一同向建西街方向走,孙子看起来也就10岁左右,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吃着小零食。正走着,孙子的球鞋带松了,在脚下拖着,爷爷马上把孙子叫住,把伞递给孙子,吃力地弯下腰,给孙子把鞋带系好。

数据显示———

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为配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展开,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作了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虽然西安孩子目前的“隔代教育”情况记者尚无准确数字,但据以上调查结果: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的。

同时,相关专家还发现一个规律,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隔代教育”不仅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极为普遍,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记者调查———

到底“隔代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子孙不辞辛苦的爷爷奶奶辈家长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观点一:

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

家住育才路的张惠女士认为“孩子最好由爸爸妈妈自己带,毕竟年轻父母的思维观念更新些,能随时把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灌输给孩子。老人带孩子虽然年轻父母亲是省了心,但相比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在带孩子时,大多比较溺爱孙子、孙女,很容易顺着孩子的心愿,甚至经常会“帮助”孩子,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老人常常代劳,时间长了孩子会形成对大人很强的依赖心理。”

而且,老人带孩子毕竟也只是年轻人带孩子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一定时候,孩子还要由自己的父母亲来带,如果一旦孩子已经习惯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父母亲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从短时间内看,老年人带孩子的确让年轻父母轻松了很多,但从孩子的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提起带孙子,家住小寨的杨淑芳老人则有自己的看法。因为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她曾经把孙子带到了上三年级,但后来她主动给儿子提出来不再带孙子了。“其实我不是不想带,我也想给儿子、儿媳分担一点困难,不愿再带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的文化水平太低,经常没办法给孙子辅导功课,有时孩子在写作业时遇到弄不明白的题问我,可我也只有几十年前的初中文化水平,哪能看明白现在孩子的作业。如果他爸妈在跟前,肯定会给孩子解释得明明白白。”

杨淑芳老人说,后来她主动给儿子提出建议,让他们夫妻俩哪怕苦点累点自己带孩子,如果太忙了她帮忙。儿子、儿媳也很理解并欣然接受了母亲的建议,中午把儿子交由托管班带,晚上他们自己带。“现在很多带孩子的老人都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情况,一般老人们观念较为滞后,在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上,往往都沿用的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旧观念、旧方式,的确不利于孩子成长,我建议年轻家长尽量自己带孩子。”

观点二:

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

杨女士是西安市东郊一所中学的老师,她通过自己孩子的事例谈了她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隔代教育’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和优势所在。”杨女士说,她和爱人工作都比较忙,从儿子上学到现在6年中,主要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的,两位老人都是退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年轻人更会带孩子。现在,两位老人不仅照顾着孩子的起居饮食、辅导功课,还教孩子写毛笔字。

“当然,有时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也和现在社会存在差距,但只要我们和老人沟通,他们也很能理解,并听取我们的建议。”

观点三:

让“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长安区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小学高级教师郭世忠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老人带孩子也是年轻家长的无奈,但也给老年人增添了一份乐趣。从目前的现实来看,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虽然老人的“隔代教育”有其弊病,但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老人有着较多的育儿经验和耐心,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只要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肯定会取得父母轻松、孩子有长进的“双赢”效果。但老人的文化素质等不是短时间内能弥补的,只能在老人带孩子的情况下,父母尽量和孩子多交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和老人多交换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毕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给老年人教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让‘隔代教育’成为一种中国特色,实现‘三代同赢’的现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老师看法———

“隔代教育”易让孩子“养尊处优”

易让孩子“养尊处优”

建国路小学的刘桂平校长说,在我们学校,这种“隔代教育”下的学生已经占到了全校学生的1/3多,这些学生经常过于依赖爷爷、奶奶,经常看见这些孩子在老人来接送时,把自己的书包、衣服等物品统统甩给老人,自己空着手,根本不关心爷爷、奶奶累与否,“老人们常常因为心疼孙子、孙女,常常替孩子做很多事,但尽管他们做了,很多孩子却会认为这是家长们应该给自己提供的义务,反而更助长了他们养尊处优的心态。”

另外,在“隔代教育”下长大的学生,经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形,过于“主人化”,只看重自己的得失感受,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很难与他人交往,日后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为“隔代教育”下的幼儿担忧

连日来,陕西省商业幼儿园园长李静一直关注着本报“未成年人成长大家谈”系列报道,她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幼儿园受“隔代教育”的幼儿已经占到了全园孩子的一半。“这类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区别很明显,生活上过于依赖大人、独立性差、娇气、独立自理能力差是这些孩子最为严重的表现,身上的小毛病也比较多,我的确为他们很担忧。”

李园长认为,一般而言,年轻父母亲带孩子都相对“理智化”,年轻人的思维方式比较灵活,和孩子交流比较方便,也懂得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带孩子比较科学。但绝大多数老人带孩子都趋于“感性化”,经常由“疼爱”而发展到“溺爱”,总是顺着孩子的心愿走,甚至许多老人带孩子还表现在吃饱喝足、不出事的目标上,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无法和当今社会相适应。“比如,幼儿园按照科学食谱给孩子定每天的饭菜,其中也添加一些粗食,这本身对孩子发育有好处,年轻家长都认为是好事,但一些老人就有意见,嫌给孙子、孙女吃了粗粮。这些就明显反映出老人和年轻人的教育观念上的差异。”

同时,李园长也强调说,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都认识到了家长的言传身教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在孩子面前说话做事都很注意,以免孩子模仿大人的不良行为,但许多老人就没意识到这一点,时常出现脏话和一些不良行为,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即便极少数爷爷、奶奶是具有高层次文化和丰富的育儿经验者,也往往会因其所处的时代不同、认识不同,而在教育方式上与现代教育出现或多或少的冲突,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我一直主张,尽量由父母亲自己带孩子。”

嘉宾点评———

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特邀点评嘉宾:高春鸿(中国母亲网母亲教育专家、中国第一部公益性母亲热线创办人)

老人的爱易“重养轻教”

目前,“隔代教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或称之为一种现象,尤其在城市的双职工家庭中,父母没有时间去照顾孩子,退休的老人往往成为孩子的直接监护人,这本是一举两得的事,父母可以安心上班,老人又有所寄托。可人们还没来得及高兴的时候,问题就接二连三的来了,老人对孩子的溺爱问题,孩子的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孤僻问题,与父母感情淡漠问题等等。

首先,老人对孩子的爱是无可质疑的,但这些爱的成分往往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老人经常会把自己当年不能满足儿女需求的愧疚补偿在孙子、孙女身上,这种补偿心理使老人处于“重养轻教”的状态。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并形成与老人相对的教育方式,而老人往往不能理解,或出于对孩子的爱而瓦解孩子父母的教育成果,这种矛盾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形成多重性格,甚至在一些家庭里严重影响三代人之间的关系。

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但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有许多知识层次高、修养良好、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对孙子、孙女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现代年轻父母大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对孩子的照顾多表现在严格要求学习以及强行培养一些兴趣上,相比来讲孩子更容易接受爷爷、奶奶慈祥的爱,老人的充足时间和对孩子的耐心是对父母的一种弥补。孩子的父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应该鼓励老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并多关心老人,通过沟通与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观,形成更符合时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项良好教育。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隔代教育也可以做到“三赢”

上网输入“隔代教育”4个字,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组数据:目前,上海0—6岁的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在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占总数的一半;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达70%;在兰溪,由祖父母或外公外婆带的孩子也为数不少。而且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

幼儿期是孩子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近年来,很多人开始指责隔代教育,认为隔代教育给孩子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事实果真如一些媒体所说的那样?据了解,远如杰出的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近有勇夺奥运金牌的刘翔,都是隔代教育下孩子取得成功的典范。由此可见,隔代教育未必是一场注定会输的“仗”,只要注意方法,一样会给孩子带来美好的未来。

隔代教育的优势

首先,隔代家长对孙辈所具有的亲情和关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保姆都无法比拟的。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乐于为孩子奉献,这有利于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定,为父母解除后顾之忧。

其次,隔代家长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再次,城市中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使很多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里,隔代家长能很好地弥补这类家庭中的性别角色缺失,这对孩子健康的性别认知有着正面的作用。隔代教育的弊端

隔代教育,确实减轻了年轻父母身上的负担,但老人带孩子,也可能出现种种弊端。如不少隔代家长看不得孩子被批评、训斥,更别说挨打了,受到过分宽容和保护的孩子,更容易养成刁蛮任性的性格;不少把孩子长期交给老人照顾的父母发现孩子和自己不亲、冷漠;有些老人怕孩子出问题,严格控制孩子的行动,不让孩子跑、跳,结果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延缓了孩子的发育,甚至阻碍了孩子的认知等等。

查漏补缺做到“三嬴”

无论存在怎样的弊病,隔代教育的初衷始终是朴素善良的。所以,只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两代家长共同努力“查漏补缺”,隔代教育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查漏:一些老人对孩子过于溺爱。

补缺:年轻父母要及时和老人沟通,提醒老人注意对孩子的态度,帮助老人做到疼爱但不溺爱孩子。

查漏:隔代家长可能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影响孩子接受新知识。

补缺:隔代家长不要盲目迷信经验,要善于听取年轻人的意见,通过书籍、电视节目和相关培训自觉更新观念,在教育手法和理念上紧跟时代步伐。

查漏:隔代教育容易造成年轻父母与亲子间关系淡漠。

补缺:即使工作再忙,父母回到家里也要多陪伴孩子,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校的情况,和孩子交流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隔代教育是什么

什么是隔代教育呢?隔代教育就是由于一些年轻的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等等原因而将孩子的教育问题,生活问题等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隔代家长”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孩子。因此,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其实在我国,许多小孩的童年都是经过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隔代的家长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4、什么是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是指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一些年轻的家长或者因为自己工作繁忙,或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祖父母们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国家。在国外,孩子很小就进了幼儿园、托儿所,18岁独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

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年轻的父母在生活、学习、工作压力下,该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