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父母如何塑造宝宝的良好个性,三步走塑造宝宝良好时间观

2022-05-21 02:18:1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父母如何塑造宝宝的良好个性

一个人比较稳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称为个性。个性一方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宝宝在出生后就有神经类型的差异,但个性更主要的还是受

1、父母如何塑造宝宝的良好个性

一个人比较稳定、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称为个性。个性一方面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宝宝在出生后就有神经类型的差异,但个性更主要的还是受后天环境的影响。随着年龄增长,遗传作用越来越小,环境影响越来越大。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宝宝到了3岁时兴趣表现和个性倾向已经明朗,比如在性格方面,有的活泼,有的沉静,有的勇敢,有的懦弱等。这些性格特点都是值得注意的,但它们还不稳定,一切仍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父母应尽力培养、发展宝宝良好的个性倾向。如有些宝宝不合群,喜欢独占玩具,稍不如意便发脾气,家长就应让他懂得与人合作克制自己的情绪;有些宝宝畏缩躲避,爱哭,不敢与人接触,家长就应逐渐培养他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让他在群体中锻炼胆量,而不能过分保护,让宝宝整天呆在家里,这样会使宝宝的适应力更差,不会与人相处,进而妨碍宝宝今后的学习和是非。

宝宝也会表现各自的兴趣。有的喜欢听音乐,常常哼哼唱唱;有的喜欢拿笔乱涂乱画,画小动物、图形、小猫、飞机等,有的宝宝特别喜欢听故事,能听得很投入,长大后可能对文学感兴趣。无论哪方面的兴趣都会激起宝宝的求知欲,这是宝宝以后在某方面成功的动力和基础。家长应积极培养宝宝的兴趣,培养某一方面以及广泛的兴趣。家长应引导,而不应以自己的愿望给宝宝设定方向,不应强迫宝宝学习,弄不好只会让宝宝更没兴趣,弄巧成拙。

宝宝这时已产生了真正的自我意识,能叫出自己的名字,掌握了“我”是谁了。认识自己,这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飞跃。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前提下,宝宝能判断“好”与“坏”这样的词的含义,并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三步走塑造宝宝良好时间观

一分阶段塑造宝宝时间观念

每天有无数的爸爸妈妈都在精疲力尽地和宝宝们的“拖沓”或“混乱”作战,有没有双赢的法子让大家携起手来,轻松愉快地珍惜时间、合理清醒地安排时间呢?

宝宝时间观念形成的不同阶段

刚出生

此时,宝宝要面对从子宫搬家到外界的“适应期”,一切以宝宝的自然生理反应为主:饿了吃,困了睡,不舒服哭。

不过即使是这个阶段的宝宝,如果能得到及时的满足,宝宝对父母的信任感会强烈些,会为日后的配合做好准备。

满月

宝宝醒着的时间逐渐增加到4~6小时了,开始对妈妈说话的声音熟悉了,如果妈妈足够仔细,一定能发现孩子一次能吃多少,吃的时间有多长,一次睡眠时间持续多久。这样的观察可以帮助妈妈确定每次喂奶的间歇、休息的规律,让妈妈主动来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

6个月后

宝宝通常可以睡整晚,不再需要半夜吃奶,白天玩耍的时间也相对多了。这时,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机会,比如睡前固定的讲故事时间,或者放唱轻柔的催眠曲,都是提醒宝宝睡觉时间到了的好方法。

周岁后

宝宝开始行走和呀呀学语了,对爸爸妈妈的语言和动作很感兴趣。至于时间的概念,他们并不了解,但会明白宝宝肚子饿了,该出去玩了,宝宝要睡了这些具体的要求。

2岁以后

宝宝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了,也会看小画书了。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来制作精美别致的小挂钟或者有图画的时间表,放上一天里具体的安排。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对时间的几点几分还不太明白,但他已经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饭、玩耍、讲故事、睡觉等大概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宝宝的时间形成有如下规律在满月以前:宝宝负责满足自己,父母负责及时提供满足,铺垫培养时间观念的基础;

1~6个月时:父母应注意仔细观察,及时调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6个月~1岁时:父母可就睡眠时间的固定,用暗示的方式给孩子逐步引入时间的概念;

1岁~2岁时:父母针对孩子对语言和动作感兴趣的特点,用强调和重复的方式,宣布和固定作息时间;

2~3岁:让宝宝做时间的主人,父母用配角的方式参与支持。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父母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秩序感

秩序感是我们周围事物形态体现出的均衡、比例、对称、节奏等因素,能带给我们愉快、兴奋、舒服的感觉。宝宝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秩序感的变化会引起情绪的波动,有秩序的环境会使宝宝的情绪稳定。

宝宝的秩序感是先天而来的,3岁前的宝宝有着强烈的安全需要,当被置于杂乱无章、陌生的环境中,宝宝会哭闹。并且当宝宝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容易引起身体的不良反应。

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

给宝宝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是培养他们秩序感的前提。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包括:其一,规律的作息。日常生活中,妈妈要为宝宝安排一个科学合理且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宝宝遵照执行,这样不仅有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能为他们时间观念的形成和秩序习惯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二,和睦的家庭氛围。

只有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关爱、长幼有序,才能促使宝宝形成一种追求文明、秩序的美好心态。

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

妈妈还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从小事入手培养宝宝的秩序感。例如,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家里的各种物品要摆放整齐,使用完毕后需物归原处,妈妈还要耐心培养宝宝归置秩序的技能,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收拾玩具、图书,即使宝宝表现得“笨手笨脚”、越帮越忙,也不要斥责他们,而要耐心指导,不断表扬。

另外,父母们还要经常带宝宝参加集体活动,让宝宝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例如在游乐场玩滑梯时,妈妈要告诉宝宝应该自觉排队,有先有后,不推不挤。

宝宝由于经验不足可能做得不恰当,爸爸妈妈可示范其中的关键环节,以便宝宝模仿,其他环节则启发宝宝自己动脑筋,他想得慢也不要看急,做得不对也没有关系。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动动脑筋,大胆尝试一下,宝宝的能力就会渐渐提高。例如折衣服,妈妈可折几次给宝宝看.然后就折一半让宝宝完成另一半。又如放椅子,可少放几张,让宝宝去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在宝宝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他的规则意识

秩序感一旦形成,就让人产生身心愉悦的美感。爸爸妈妈要在宝宝产生秩序感的第一时间培养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帮助宝宝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进门就换拖鞋,上床上沙发要脱鞋,吃饭要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摇不晃,每个玩具放在固定的位置上,纸屑垃圾放在垃圾箱里……第一时间的教育只是一两句话就奏效的,否则宝宝很快会接纳了杂乱无章的“秩序”,到那时费很大力气也未必有好的教育效果。

注意在公共场所宝宝秩序感的培养

每个公共场所都有它相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大家自觉遵守,例如乘坐公车,要先下后上、文明礼让:游览公园,不要攀折花木、践踏草坪:观看电影,不可乱扔果核、大声喧哗等等。每到一处,爸爸妈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向宝宝讲解相关的规定,让他们懂得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种种的秩序规则,遵守是光荣的,而违反则是不道德的。

最后,稳定的生活秩序也是宝宝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宝宝1岁以后的一段时期里,会对秩序产生一种近乎刻板、顽固的要求,玩具图书换了地方、自己的座位坐了别人、两块积木没有摆放整齐……他们就会大哭大叫,妈妈不要一味地批评宝宝淘气、任性,要知道这是他们正常的心理表现,因为宝宝认为生活是有序的,而这种秩序是恒定的、不容改变的,这是他们自律感及规则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妈妈要理解并尽量满足他们这一时期对事物固定秩序的特殊要求。当宝宝因为某种“秩序”被打破而哭闹时,妈妈要尽量安慰,并协助他们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平复他们的不安情绪。

必须告诉爸爸妈妈的是,培养宝宝的秩序感,最需要的是如何在预备好环境后,等待宝宝心中的秩序感自然的萌牙,而不去做过多的介入及责难。儿童教育学家蒙特梭利有句名言,跟随宝宝followthechid。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准备好沃土,只需在旁欣赏宝宝、观察宝宝,适时地拔除杂草,灌溉水源,宝宝会快乐而独立的长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发展幼儿良好的个性

个性不是任性。个性是孩子突出的长处,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固有的特点,而又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得到表现。有的人勇敢坚强,有的人懦弱胆小;有人自信倔强,有人优柔寡断;有人胸怀宽阔,有人心胸狭窄;有人活泼好动,有人沉默寡言。凡此种种,都是个性的表现。

个性意识倾向性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所谓活跃主要表现为对认识和活动对象的趋向性和选择性上,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如举止文雅、讲究礼貌、诚实机敏、愉快开朗等,但由于种种原因,孩子的个性发展却常与父母的愿望不相一致,甚至父母费尽心机,孩子的脾气禀性却越来越坏。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个性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而婴幼儿时期是个性培养的关键阶段。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好比是刚播种下的幼苗,这个阶段的个性培养对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家长要通过有意识的引导,使孩子显示出自己良好的个性来。

一、父母要做好表率

父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因此,父母应该通情达理,言行一致,并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就会办事认真,言之有理,待人以诫。

二、忌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孩子生性好动,父母要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活动的机会,从中积累经验。不要一切包办代替,如果是为了安全,父母在一旁加以看护就是了。这不准动,那不许玩,限制太多太死,不仅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还会使孩子娇生惯养,逐渐形成一种自以为是、惟我独对、心胸狭窄的不良性格。

三、培养一丝不苟、学习专注的好习惯

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严而不专制,在批评或禁止某一桩事时,先要弄清事实,说明原因,使孩子想得通,不要蒙蔽孩子,使幼小的心理受损,也伤害孩子的判断力。对不该做的事要果断处理,一开始就不允许,不能迁就和拖拉。假如从小培养孩子对待一切活动和游戏都能认真,就会自然养成学习专注、一丝不苟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以后语言、学习能力、思维和智能的发展都有极犬的好处。

四、注意环境的影响

孩子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和事物,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个性形成。因此,应重视孩子生活环境的美,对电视、电影以及画册等都应根据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原则来选择,让孩子从小多接受和模仿正面人物的形象。

发展孩子的个性,作为父母首先要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幸福温暖的家庭气氛和切合实际的教育。当孩子出现一个好苗头时给予及时表扬,以资鼓励。孩子的良好个性,常常是在父母的抚爱以及循循诱导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