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同惰性作好斗争,战胜孩子的惰性
1、如何同惰性作好斗争
  所谓的即时处理法,就是自己认定应该做马上去做的事,便立即着手去做。不找任何借口向后拖延,也不因任何困难而迟疑。这就是人们常说
1、如何同惰性作好斗争
所谓的即时处理法,就是自己认定应该做马上去做的事,便立即着手去做。不找任何借口向后拖延,也不因任何困难而迟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现在做起"。及时处理法所以能收到充分利用时间的功效,主要有如下原因:
(1)很多事情都需要适当的时机,然后趁热打铁,如果一拖延,时机错过,还需要重新去创造相应的条件,这无疑要浪费一定的时间。
(2)很多事情需要对前导工作熟悉之后,才能开始其后续工作,由于一拖延很可能使前段工作情况淡忘,待重新来做的时候,又要费一些时间来熟悉。
(3)一件应该做但是拖下来没有及时做的事情,在心理上必然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直接或间接地要影响做事的情绪。另外,很多事情都存在一定的联系,这件事情没做完,会给那件事增加麻烦。
立即处理是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办事原则和行为习惯,所以,需要有一个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战胜困难、特别是战胜自己的毅力。其中主要的是同自己的惰性进行斗争。另外,对于有些需要深思熟虑之后,再去做的事情,自然不应:轻举妄动",但是,这类事情一般都是没有决定马上要做的。在你决定马上要做时,基本上都已经考虑成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战胜孩子的惰性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他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 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人生的方向盘。
暑假到了。对于在课堂上奋战了一个学期的学生来说,“终于轻松啦”,无疑是发自心底的呼声。但是,放暑假,是不是该彻彻底底地抛开一切,只顾休息玩乐呢?这种想法显然不足取。
人们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一边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暑假了,类似的镜头恐怕会更多地再现。
到了暑假,一般家庭的父母都是白天上班,大段的时间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家中即使有老人,管理的力度显然远不如父母。当孩子的惰性占据了上风之时,一切就处于失控状态了。
什么是惰性?惰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拖沓。把今天该完成的事情拖延到明天,甚至遥遥无期,直到被逼无奈,拖不下去时才来赶工。这种行为极具破坏性,也是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人丧失进取心。一旦开始遇事推拖,滋生惰性,就很容易再次拖延,直到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万个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而对事情应该完成的理由却想得少之又少。每当自己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总会为自己找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有些孩子深陷于“激战”的泥潭中,被“主动”和“惰性”拉来拉去,不知所措……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浪费了。
要想战胜惰性,首先要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诸如早上起床这样的事是没必要作任何考虑的。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不去拖延,在知道自己要做一件事的同时,立即动手,绝不给自己留一秒钟的思考余地。千万不能让自己拉开和惰性开仗的架势。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往往在事情的开端,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很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时,就马上行动。
其次,应制订一个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睡觉的作息表,在作息表里明确写上自己的日程安排。“天”的单位太大了,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时间计划,至少应该细化到小时,也就是说,自己一天当中能够利用多少个小时,还要知道一个小时的效率是多少。把这些复杂的事情变成一些小的、互不相关的、可以按部就班来完成的事情,这样更容易把事情办成。
再次,父母可以利用暑假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并要求他对自己的自由负责。有必要的话,应用心设计训练孩子自制力的计划,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而且自己也要参与,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得富有自制力,固守承诺,充满责任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父母如何与孩子的懒惰作斗争
在孩子的缺点中,父母最能容忍的大概是孩子身上的懒惰。懒惰甚至不被父母归于缺点之列,父母总会说::我的孩子就是懒点,没有别的毛病。"父母说这话时,口气里还带着一点夸耀。
辛劳的父母,一心为孩子操心的父母,关心疼爱孩子的父母,勤快能干的父母很可能养育出懒惰的孩子。别以为懒惰不是什么缺点,懒惰的孩子将来一事无成。懒惰是敌意、愤怒、嫉妒等不良心理的根源,懒惰还会把孩子变得无情无意。
惰性是一种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的精神状态,它反映出入在生活中的消极情绪。人天生有惰性,但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极端的懒散状态,有时是轻微的犹豫不决。有人懒于思维,有人懒于行动,有人情感淡漠。如果放弃了与孩子的懒惰作斗争,孩子的惰性将会发展成全方位的。懒惰的结果是:不上进、不努力、胆小、自欺欺人和得过且过。懒惰是令周围人厌恶的缺点。父母大概是不愿意看到这幅景象的。
父母造成孩子的懒惰是从摇篮里开始的。母亲把孩子抱在怀里喂奶,给孩子洗澡,给孩子穿衣服,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母亲做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孩子太小,根本不知道怎样做,需要母亲照顾,但母亲往往把:孩子还小"这个理由扩展到孩子该做一切事情的年龄。孩子永远可以说::妈妈,衣服脏了,你洗一下。":妈妈,这儿乱了,你收拾一下。":妈妈,我累了,需要躺一会儿。"这个习惯甚至可以保持几十年。有些父母认为::男孩子不一定要勤快,用不着做事,只要功课好就行。"其实,男孩子最容易产生惰性,他们不愿意跟父母交谈,不愿参加户外活动,不主动结识他所喜欢的人,爱生气,爱骂人。凡事从逃避为主,对他人没有责任感。这些都是惰性精神状态的表现。勤快的父母心甘情愿为孩子做事,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们只担心孩子受苦、受累。下面列一些有此心理的父母的作为:绝对不指责孩子。不在精神上塑造孩子,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评价。以为孩子长大了就会明白一切。一切听孩子的指挥,孩子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尽管事情是可笑的,甚至是不可能办到的。
放纵孩子,迁就孩子,连孩子无理取闹的要求也满足。
害怕孩子有内疚感,不对孩子说::你错了。"
不让孩子动手做一切事情。
听凭孩子乱扔东西,然后默默收拾。
对孩子在饮食起居方面的坏习惯不加纠正,听凭所为。
怕孩子生气着急,怕孩子受委屈。
孩子在外面闯了祸,父母会说::这是小事,你别在意,错误是别人的,有什么事,父母给顶着。"或者说::岂有此理,我去找老师理论。"让孩子拿父母的缺陷开玩笑。常告诉孩子::家里一切都有,父母都为你准备好了。"显然,培养一个懒惰的孩子比培养一个勤快的孩子要容易得多,父母只需努力做一切事情就够了。但这样做的父母却是在教给孩子一种自我挫败的方法。
那么如何与孩子的懒惰作斗争呢:
●让孩子自己做他能做的事情,减少孩子的依赖性。
●给孩子制定努力的目标,让孩子为了美好的未来消除低沉情绪。
●减少孩子的抱怨,鼓励孩子多动手做。
●让孩子受挫折,不要事事都让他称心如意,让他知道遇事不能一走了之。
●给孩子的生活多增添一些内容,比如一家人一起去旅游之类的活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这些惰性的体现 你有吗
惰性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懒惰。懒惰的坏习惯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该做自己做的事情不想做或不做,浪费时间,消耗生命,最后一事无成。懒惰的人不可能成为成功者,更不可能走向对自我生活的超越之路。
懒惰并不完全等于该做的事情不做、不愿意做、拖延,或者只是好吃懒做。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懒惰,这种懒惰是最自发的、也是最普遍的,即思维的懒惰,思想的懒惰。这种懒惰就是指不动脑筋,思想、认识、情感的懒惰。这种懒惰比好吃懒做的懒惰更可悲,因为它对人的生命的扼杀更普遍、更隐蔽。比如,你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你天天做刻板的工作,并且一丝不苟。虽然你天天上班,虽然你也勤奋、热情,但你就是不肯动脑筋去想想怎样改进你的工作,怎样创新你的业务方法,可能到了老年,你仍然是一事无成的普通职员。
处于这种生活状况的人,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许多人终日奔波不息,一生忙忙碌碌,看起来这些人都是勤劳的人物,但他们却是思想的懒汉。在他们的生活中,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即使有时能主动运用自己的大脑,却很难有独立思考和求改进、创新的时候。
二是凡事苟且。有许多人明知道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成绩不佳,与别人相比,也知道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但就是不知道检点自己,不思长进,一味地苟且混日;生活中经常出漏子、出毛病.犯错误常请求别人原谅,但就是始终不愿意脚踏实地地改正这些毛病。具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往往很难振作起来面对自己的生活。由于很难自我振作起来,所以一生的生活中坐失了许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大实业家华尔毕克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最突出的毛病就是凡事苟且。用一句美国的俗话讲,他是一个典型的:他的胡须垂到肚脐下,也不肯去剃一剃"的人。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事,常常把要设计的图积压下来,使自己的工作永远没有一件能够按时完成,也使他的工作没有一天能够做完。他的主管经常要为此责备他,希望他能够改正,他一次又一次的表示歉意,请求原谅,并下决心一定改正。在接受批评的时候,心有所动,而且信誓旦旦,但一转眼问,他又把自己的决心和雄心抛到九霄云外,好像根本没有那么一回事情一样,照例苟且度日。这样苟且度日的人,其实生活并不好过,这种不好过还不在于别人对他的批评,也不在于同事、朋友、熟人、家人或上司对他的瞧不起,而在于他自己因为苟且而不能轻松地生活,他们总是因为自己的苟且过活而压力重重。华尔毕克就是这样。他经常因为工作过多而苦恼;他常面对积压下来的工作而犯愁;他经常在为自己哀声叹气;他一直认为自己足一个没有出息、没有希望的家伙。华尔毕克就这样在自我营造的痛苦中一天天地苟且度过,然而有一天,他发现了卡耐基写的《林肯传》这本书,他第一次有兴趣和动力把卡耐基的《林肯传》读完了。他为林肯的奋斗人生和精神深深感动。他觉得做一个像林肯那样伟大的人物,非要立下决心把自己的苟且度日的不良习惯彻底地改掉不可。这样,他经过了三年多的痛苦折磨,终于把自己身上的坏习惯改掉了,完全变成了一个新人。五年以后,他成了美国著名的实业家,坐上了美国毛巾制造业领域的第一把交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